摘 要: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把學習歷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呢?本文認為課前教師要備好課,課上,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關鍵詞: 歷史教學 主動性 培養(yǎng)方法
歷史是很有興趣的一門學科,本應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但事實上卻相反,特別是初中階段,相當多的學生不認真學習歷史,突出表現(xiàn)在課堂上,有的思想分散,做小動作;有的偷看小說;有的則處于無精打采、昏昏欲睡狀態(tài),盡管老師嚴格要求,但學生卻心不在焉,收獲寥寥。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反?,F(xiàn)象?究其原因,有“教”和“學”兩方面因素:除學生公認它是所謂的無關緊要的“副科”或其他主觀因素影響之外,還有就是一些教師講歷史課時,一根粉筆教到底,一堂課灌到底,生吞活剝,照本宣科,只注重知識性,不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沒有把學生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相比之下,教者不善教乃主要因素。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把學習歷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呢?結合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對此問題的認識。
一、課前,精心備課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絕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撒手不管,任其自流,上課學生不去學,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指導學生會學并主動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任何一件事,必須預先進行周密與科學的謀劃和準備。因此,老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也必須預先進行謀劃和準備,這種謀劃和準備集中體現(xiàn)在課前的精心備課上?!安淮驘o準備之仗”。如果說把上好一堂課比喻成一場戰(zhàn)役的話,備課就是擬訂作戰(zhàn)計劃。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本質、關鍵,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舍得下工夫,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備好每一堂課。只有教師對一堂課的內容“運籌帷幄”,才能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決勝千里”之外。
二、課上,積極主動
課堂中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是指通過課堂設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課堂的主體時間交給學生,把教學的主體任務交給學生,把課堂的主體話語權交給學生,并借此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體學習方式,達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的統(tǒng)一。常用的方法如下:
1.設計提綱,引導閱讀。
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的一種手段,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的一條基本途徑。為了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我根據(jù)教材的重難點和歷史知識的系統(tǒng)性精心設計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閱讀提綱,讓學生用5~8分鐘的時間認真閱讀課本。這段時間我對學生的要求是:必須讀思結合,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充分開動大腦機器,邊讀邊進行分析、綜合、歸納,看看誰最先將自己考慮的問題結果寫出來。例如,關于辛亥革命問題,我所列的閱讀提綱是:(1)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2)了解武昌起義的經過;(3)總結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了辛亥革命的基本內容,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達到拋磚引玉的教學目的。
2.提出問題,引發(fā)討論。
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鼓勵學生在看書和聽講的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圍繞一個問題、一種歷史現(xiàn)象,從不同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展開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由同學組成的小組合作解決,或者整個班共同討論解決,課堂上到處閃爍智慧的火花。從獨立思考拓寬到集體思考,許多爭辯就在其中產生。學生積極思考,往往有許多獨到的見解。有時學生在小組里解決不了問題,甚至離開座位,到其他組中尋求答案,大家各抒己見,大膽發(fā)言,大膽提出反對意見,洋溢集體的智慧,其樂融融。
比如講《三國鼎立》時,有一位學生提出“應該擁護哪一國?”這樣的問題,問題一提出,有人主張擁曹,有人主張擁劉,有人對三國持批評態(tài)度,同學們各執(zhí)一詞,據(jù)理力爭。大多數(shù)同學逐漸趨向于“這是統(tǒng)治階級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戰(zhàn)爭,遭殃的是老百姓”這種看法。這樣的合作學習很有好處:第一,深化學生的認識?!八畤L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學生在小組和學生的討論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見解,往往能拓寬思維,激起思維的火花,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社會發(fā)展使合作顯得越來越重要,討論這種學習方式,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合作、自主解決問題的極好方式。一名學生這樣評價小組討論:我認為,一塊錢和一塊錢交換,你也只能有一塊錢;但一個思維和一個思維交流,你就有兩個思維。
3.提供機會,鼓勵演講。
對于關于歷史的有些知識內容,學生從電影、電視或課外閱讀中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學這樣的內容,我就積極提供機會,鼓勵學生上講臺,每人講一段,學生興趣很高。例如講《解放戰(zhàn)爭》一課時,“淮海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遼沈戰(zhàn)役”等三大戰(zhàn)役都是學生繪聲繪色地講出來的。學生演講之前,我向全體學生提出要求:要學習這些同學主動參與學習的精神,鼓勵他們。演講結束后,我就帶頭鼓勵、激勵走上講臺的同學。小結時,我一方面贊揚他們參與學習的精神,另一方面對他們從“演義”中獲得的知識與歷史本來面目的異同作了必要的講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能夠沿著正確軌道不斷提高。鼓勵學生上講臺演講,最大的好處并不僅僅在于傳遞知識本身,而是給了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和培養(yǎng)能力的空間;通過讓學生演講教材內容,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特點,了解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以便于以學生的角度、學生的水平作為起點分析問題,縮小師生之間的差距。
歷史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為了更好地完成初中歷史教學任務,歷史教師更應當在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和主動性上工夫,使學生由不愿學變?yōu)樵敢鈱W,由害怕學變?yōu)橄矚g學。
參考文獻:
[1]魏尚正.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J].成才之路,2010(10).
[2]華土木.論歷史文獻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0(01).
[3]張小亞.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史料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