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提升信息素養(yǎng):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目標

2013-12-29 00:00:00武懷生李秀明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3年13期

摘要:該文通過分析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繁榮背后從在的系列問題,解讀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綱要和標準的內涵與外延,探索通過信息技術教育來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理論支持和實踐途徑。

關鍵詞:信息素養(yǎng)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13-3102-02

自2000年10月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工作會議中提出加快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計劃從2001年開始用5-10年的時間,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努力實現(xiàn)我國基礎教育跨越式的發(fā)展。從此揭開了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史上新的篇章。

1 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十年來信息技術教育在我國的中小學遍地開花得到了蓬勃發(fā)展,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

首先,信息技術教育開展的不均衡導致各地差距加大。由于資金和技術的缺乏,不少中小學學尤其是農村學校難以完整的開設信息技術課。這種由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對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與基礎教育中的教育信息化不同步的落差,必然會客觀地造成一批同齡人中的“新式文盲”,從而因基礎教育的改革而不可避免地拉大了城鄉(xiāng)與東西部教育的差異。

其次,信息技術教育存在只重視技術傾向。由于大多省份遵照了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進行了本地課程編寫,這些教材多數(shù)注重了對計算機這一信息重要載體的技術學習,而沒有注意綱要中“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觀點”的要求,因此學生對自己身邊的生活、學習和娛樂相關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與學習計算機技術的比例,在信息技術教材中相差甚遠。

第三,信息技術教學多注重形式,少注重內容。信息技術的運用多見于公開課、示范課,基本上屬于評比示范的表演范疇,一節(jié)課要多人幾周甚至幾個月的精心準備,效果一般較好,但無法推廣,實用性差。

第四,書本信息道德規(guī)范不能解決現(xiàn)實問題。目前,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生的網(wǎng)絡道德問題沒有成熟的可操作性強的措施。主要問題是網(wǎng)絡虛擬的環(huán)境所形成的道德異化與學校的德育目標的差距甚至矛盾。而網(wǎng)絡道德的規(guī)范是比網(wǎng)絡教學更緊迫的關系到每一個學生、家庭和學校的大問題。

2 依托信息技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必要性

信息素養(yǎng)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還包括選擇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傳遞信息并創(chuàng)造信息的能力。其本質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們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具體來說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和傳輸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理解和認識與信息相關的文化、倫理等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合作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工具,并為一生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堅實基礎。

首先,信息素養(yǎng)是中小學生適應未來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在信息社會,學生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信息,而是需要獲取、控制和管理信息的能力,特別要求學生具備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信息素養(yǎng)作為一種高級的認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起構成了中小學生進行知識創(chuàng)新和學會如何學習、如何生存的基本素質。

其次,信息素養(yǎng)是中小學生終身學習的前提和基礎。當信息時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后,擺在人們面前最重要的問題不是獲得知識而是選擇知識。終身學習是信息時代人們的基本要求,終身學習的理念已為人們所接受,而信息素養(yǎng)則是進行終身學習的前提和基礎。

最后,提升信息素有利于構建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會使用身邊可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擴展自己的知識,也會發(fā)現(xiàn)相應的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學生擁有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還可以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在教學中的實踐,教師的教育觀念的也能隨之更新。

3 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

這里,“利用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手段和工具,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以適應信息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標準的要求。作為教師應該明確信息技術教育的指導思想:不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而開展信息技術教育,而是通過信息技術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

1)發(fā)掘內涵,用《課程標準》來指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有效實施可以促進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科學習、探究活動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意識、并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拓展學生適應社會所需的信息技能,鞏固信息素養(yǎng)和技術創(chuàng)新意識。[3]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信息技術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這種單純以計算機軟硬件教育為目標的信息技術教育日益顯得不切實際,盡管計算機算教育是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但絕非全部,應當賦予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以廣泛的內涵和外延,信息技術教育首先應該引導中小學生從信息角度去理解、感受和評價社會的各種現(xiàn)象、行為、理論觀點等,讓學生感受到信息帶給生產的效益和生活的便利。課程中的技術學習只能是提高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的工具,并非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最終目的。

2)創(chuàng)設校園信息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觀念,提高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興趣。

完全依靠教師的講授和灌輸?shù)男畔⒓夹g課教學往往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生只有在產生強烈的信息發(fā)現(xiàn)欲和信息學習興趣后,才會自覺的去追求信息,這樣的課堂才能體現(xiàn)信息的感染力和高效教育效果。學生在掌握一定信息技能的基礎上,學校應力所能及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育環(huán)境及學習環(huán)境。學校應建設由科普、影視、動畫、教學等系列組成的電子圖書館,并且要面向向學生開放。在信息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就可以按照自己需求選擇所需要的信息,并根據(jù)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進行評價,這就是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yǎng)過程。

3)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學習和生活,培養(yǎng)學生獲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學以致用既是學習的最終目標,也是近一步學習新知識的催化劑,學生利用計算機及網(wǎng)絡獲取信息的能力是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必要條件。[4]信息技術課程大綱要求學生掌握操作系統(tǒng)、辦公軟件以及計算機網(wǎng)絡知識等基礎知識,其中,Windows是我們最為通用和熟悉的系統(tǒng)平臺,Office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到的辦公軟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從技術層面教學生學習這些軟件,更要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軟件來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和傳輸信息。

4)采取多元評價標準,督促學生自覺提升信息素養(yǎng)。

信息技術課程不同于其他傳統(tǒng)學科,是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基礎性、應用性學科,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更應該考核學生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注重實踐能力的評價才有助于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應以解決現(xiàn)實問題和設計成果的教學評價可以激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和批判靈感,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課程的整合是目前教學中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協(xié)助其他課程的學習,也可以引導學生幫助其他學科課程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解決學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實踐表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的課程混合,而是日常教學中的課程之間的相互支持和幫助,當然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黃輝,蔡冠群.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8).

[2]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EB/OL], http://www.edu.cn/20020327/3023657.shtml.

[3]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1版)[EB/OL].http://gljy.nje.cn/gljyynew/HTMLNEWS/33/205/20121018213557.htm

[4]王金美.探究培養(yǎng)學生將信息技術技能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 (30).

浮山县| 遂溪县| 乐都县| 尚志市| 玉环县| 长白| 衡阳市| 永清县| 延津县| 喀什市| 翼城县| 石首市| 峨边| 抚顺县| 瓦房店市| 昭觉县| 平遥县| 景东| 宜良县| 中山市| 富阳市| 运城市| 台北市| 和政县| 江门市| 进贤县| 手游| 威信县| 榆树市| 福泉市| 北票市| 华蓥市| 哈尔滨市| 奎屯市| 新郑市| 察哈| 长汀县| 潮安县| 寿宁县| 永济市|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