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媛,李賢軍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xué) 材料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004)
重組竹漂白工藝的初步研究
柴 媛,李賢軍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xué) 材料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004)
分別研究了漂白液濃度、漂白溫度、漂白時間以及浴比4個因素對重組竹漂白的影響,然后優(yōu)化漂白工藝參數(shù)。結(jié)果表明:在相同條件下,重組竹漂白效果隨著過氧化氫濃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后趨于平穩(wěn);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溫度超過80 ℃后,漂白效果有下降的趨勢;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浴比對漂白效果的影響不大,只要漂白液完全浸潤竹束即可達到漂白要求。在本實驗范圍內(nèi),確定重組竹漂白工藝適宜的工藝參數(shù)為:漂白溫度70 ℃、漂白液濃度6%、漂白時間120 min、浴比20∶1。
重組竹;漂白;過氧化氫;白度;色差
重組竹又稱重竹,是一種將竹材重新組織并加以強化成型的一種竹質(zhì)新材料,也就是將竹材加工成長條狀竹篾、竹絲或碾碎成竹絲束,經(jīng)干燥后浸膠,再干燥到要求含水率,然后鋪放在模具中,經(jīng)高溫高壓熱固化而成的型材[1]。國外對重組竹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亞洲一些國家[2-3],印度作為第二大竹材資源國,印度政府非常重視竹材加工產(chǎn)業(yè),己經(jīng)開始著手進行重組竹材的研發(fā)工作[4];日本京都大學(xué)的Naresworo Nugroho和Naoto Ando Ando[5-6]也做了大量關(guān)于重組竹材的實驗。在國內(nèi),張文福等[7]對重組竹的組坯結(jié)構(gòu)進行了研究;李琴等[8-9]也相繼開展了多項重組竹材的課題研究。重組竹材與木材相比具有更優(yōu)良的物理力學(xué)性能,可以滿足國內(nèi)、國際市場對該項產(chǎn)品的需求[10]。
對重組竹進行漂白處理,不僅可以提高重組竹的表面美觀度,使竹束顏色達到均一,不易返黃,而且在漂白的過程中,竹單元材料中的糖分、蛋白質(zhì)等被浸提出來,減少菌蟲賴以生存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因而不會產(chǎn)生第二次霉變,有效提高了重組竹的防腐和防霉的性能[11-12]。由于對竹材漂白的研究相對木材較少,大多都是借鑒木材漂白和制漿造紙漂白工藝[13]。喻新平等[14]用雙氧水對竹材進行漂白工藝研究,通過各因素對白度的影響,確定出最佳的竹材漂白工藝;黃衛(wèi)文等人[15]對竹席的漂白工藝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過氧化氫的漂白效果最佳,并最終確定了竹席漂白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以及工業(yè)漂白方案;王家麗[16]介紹了目前常用的竹材漂白方法,并制定出竹材漂白工藝流程;李延軍等人[17]對刨切薄竹的漂白工藝進行研究,得出過氧化氫對刨切薄竹的漂白效果最好并優(yōu)化了漂白工藝;孫潤鶴等人[17]通過高溫?zé)崽幚韺χ袷伾M行了研究。
本次設(shè)計就針對常用的過氧化氫漂白劑,研究包括溫度、時間、濃度等因素的變化對重組竹漂白效果的影響,通過研究漂白前后對白度和色度等數(shù)據(jù)的影響,最后確定較理想的漂白工藝參數(shù)。
壓制好的竹束條若干,尺寸100 mm ×10 mm;漂白劑,30%過氧化氫。
主要有:電熱恒溫水浴鍋、干燥箱、電子天平、白度儀(YQ-Z-48B)、 色差計(WSC-S)等。
實驗流程:竹束截斷→竹束稱重→溶液配比→漂白試驗→水洗和干燥→粉碎和篩選→竹粉干燥→測量→試驗結(jié)果分析→漂白工藝優(yōu)化。
實驗設(shè)計:選取漂白液濃度為2%、4%、6%、8%,漂白溫度為30、50、70、90 ℃,漂白時間為30、60 、90 、120 min,浴比為15︰1、20︰ 1、25︰1、30︰1,此4個因素進行單因素實驗。
白度測定:將漂白后所得的竹束用清水洗凈,然后將試件放入干燥箱中干燥至絕干后,利用植物粉碎機打碎成粉,并用100目土壤篩篩分,將竹粉按編號裝在貼有標(biāo)簽的培養(yǎng)皿中,利用白度儀測量白度值,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色度指標(biāo)測量:將竹束干燥至絕干后,用植物粉碎機打碎成粉并用土壤篩篩分,按編號放入培養(yǎng)皿中進行色差指標(biāo)測定。最后根據(jù)色差公式計算色差、明度、紅綠、黃藍(lán)指標(biāo):
式中:△E為色差;△L*為明度差異;△a*為紅/綠差異;△b*為黃/藍(lán)差異;L*樣品為樣品的明度;L*標(biāo)準(zhǔn)為標(biāo)準(zhǔn)的明度;a*樣品為樣品的紅/綠指數(shù);a*標(biāo)準(zhǔn)為標(biāo)準(zhǔn)的紅/綠指數(shù);b*樣品為樣品的黃/藍(lán)指數(shù);b*標(biāo)準(zhǔn)為標(biāo)準(zhǔn)的黃/藍(lán)指數(shù)。
本實驗在溫度70 ℃、時間60 min、浴比25︰1的共同條件下,選用了2%、4%、6%、8% 4個不同水平進行試驗,圖1表示不同濃度漂白白度增加曲線,圖2表示不同濃度漂白色差變化曲線,圖3表示不同濃度漂白色度指標(biāo)變化曲線。
圖1 不同濃度漂白白度增加曲線Fig.1 Effect of whiteness on bleaching concentration
圖2 不同濃度漂白色差變化曲線Fig.2 Effect of aberration on bleaching concentration
圖3 不同濃度漂白色度指標(biāo)變化曲線Fig.3 Effects of colour on bleaching concentration
根據(jù)圖1和圖2可以看出,在過氧化氫濃度低于6%時,隨著濃度的增加,白度和色差增加非常明顯;當(dāng)濃度超過6%之后,白度和色差增加值基本沒有什么變化。結(jié)果表明,氧化劑濃度過大會造成竹纖維受到破壞,出現(xiàn)表面起毛、機械強度下降等現(xiàn)象,同時為了節(jié)約雙氧水用量,降低成本,雙氧水濃度取6%~8%即可滿足工業(yè)漂白要求。
竹束的明度變化和色差保持了一致性,隨著過氧化氫濃度的增加,△L*不斷增大,表明明度不斷增大,顏色趨向于偏白;△a*為負(fù)值,表明竹束顏色偏綠(少紅)。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過氧化氫濃度的增加,△a*不斷增大,顏色更趨向于偏綠,△b*為正值,顏色偏黃(少藍(lán)),且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大到某一極值后又隨著濃度的增加而降低,說明顏色隨著過氧化氫濃度的增加由趨向偏黃再到趨向偏藍(lán)的轉(zhuǎn)變。
本實驗在時間60 min、浴比25︰1、濃度6%的共同條件下,選用了30、50、70、90℃4個不同水平進行實驗,圖4表示不同溫度漂白白度增加曲線,圖5表示不同溫度漂白色差變化曲線,圖6表示不同溫度漂白色度指標(biāo)變化曲線。
圖4 不同溫度漂白白度增加曲線Fig.4 Effect of whiteness on bleaching temperature
圖5 不同溫度漂白色差變化曲線Fig.5 Effect of aberration on bleaching temperature
圖6 不同溫度漂白色度指標(biāo)變化曲線Fig.6 Effects of colour on bleaching temperature
根據(jù)圖4可以看出,溫度從30 ℃到75 ℃時,隨著漂白液溫度的升高,竹束白度明顯增加,在這個范圍內(nèi),曲線斜率比較大,說明溫度對竹束白度的影響較大;但是溫度升高至80 ℃左右后,竹束的白度有下降的趨勢。
通過圖5可以看出:在30~70 ℃范圍,隨著溫度的升高,色差值不斷的變大,說明隨著溫度的升高漂白效果越好,超過70 ℃后色差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溫度過高,造成雙氧水降解和竹束中木素的改性,被氧化成帶色基團所致。
通過圖6可以得到:△L*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到達70 ℃之后明度有下降的趨勢,△a*為負(fù)值,說明漂白后顏色偏綠,且在30~70℃的區(qū)間內(nèi)隨著溫度的升高不斷增加,△b*先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不斷的增加,到某一極值后開始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竹束在90 ℃偏藍(lán)程度最大,50 ℃偏黃程度最大。
本次實驗在濃度為6%、浴比為25︰1、溫度70 ℃的條件下,選用了30、60、90、120 min 4個不同水平進行實驗,圖7表示不同漂白時間白度增加曲線,圖8表示不同時間漂白色差變化曲線,圖9表示不同時間漂白色度指標(biāo)變化曲線。
圖7 不同處理時間漂白白度增加曲線Fig.7 Effect of whiteness on bleaching time
圖8 不同處理時間漂白色差變化曲線Fig.8 Effect of aberration on bleaching time
圖9 不同處理時間漂白色度指標(biāo)變化曲線Fig.9 Effects of colour on bleaching time
通過圖7可以看出:大約在100 min之內(nèi),隨著時間的增加,白度值不斷的增加,其后,處理時間的延長對竹束白度增加不顯著。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漂白時間對生產(chǎn)周期和生產(chǎn)經(jīng)濟效益有很重要的影響,而且生產(chǎn)中并不是白度越高越好,試驗結(jié)果表明:漂白時間在90 min到100 min即可滿足漂白要求。
圖8表示:隨著漂白處理時間的增加,色差值不斷的變大,說明漂白時間越長,漂白效果越好,在實際生產(chǎn)中,考慮到生產(chǎn)成本和生產(chǎn)周期,時間不能過長,一般100 min左右就可達到漂白的要求了。
由圖9可得,隨著漂白處理時間的增加,明度不斷增加,漂白后,△a*<0,竹束顏色偏綠,△b*>0,竹束顏色偏黃,且隨著時間增加,顏色程度更趨向偏綠(少紅),偏藍(lán)(少黃)。漂白時間60 min的時候偏黃程度最大,120 min的時候偏綠程度最大。
本次實驗在濃度為6%、時間為60 min、溫度70 ℃的條件下,分別選用了15︰1、20︰1、25︰1、30︰1 這4個不同水平進行實驗,圖10表示不同浴比漂白白度增加曲線,圖11表示不同浴比漂白色差變化曲線,圖12表示不同浴比漂白色度指標(biāo)變化曲線。
圖10 不同浴比漂白白度增加曲線Fig.10 Effect of whiteness on ration of bleaching solution
圖11 不同浴比漂白色差變化曲線Fig.11 Effect of aberration on ration of bleaching solution
圖12 不同浴比漂白色度指標(biāo)變化曲線Fig.12 Effects of colour on ration of bleaching solution
根據(jù)圖10分析:浴比從15︰1到20︰1對白度影響不大,隨著浴比增加到25︰1,白度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增加不顯著。一般來說,漂白液充分浸潤竹束即可,但是漂白液不能太少,太少竹束浸泡的不充分,影響漂白效果。
由圖11可以看出:隨著浴比的增加,色差略微有些增加,浴比從15︰1到20︰1,色差幾乎沒變化,浴比從20︰1到25︰1色差有一定的增加,浴比從25︰1到30︰1色差幾乎沒變化。試驗表明:浴比對竹束的漂白影響不大,只要漂白時漂白液充分浸潤竹束即可。
根據(jù)圖12可以得出:隨著浴比的增大,明度變化不大,略微有些增加,△a*逐漸變小,竹束顏色趨向于偏綠;△b*不斷變小,竹束顏色由偏黃到偏藍(lán)。
(1)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nèi),竹束白度隨著漂白液的濃度增加而增加,濃度低于2%時漂白效果差,濃度超過4%時增加不明顯,所以從經(jīng)濟效率考慮,生產(chǎn)上4%~6%的濃度即可滿足漂白需求。
(2)隨著溫度的升高,漂白效果越好,漂白反應(yīng)越快,但溫度過高反而影響漂白效果。從經(jīng)濟效益上考慮,生產(chǎn)上溫度在60~70 ℃即可滿足漂白需求。
(3)在一定時間范圍內(nèi),漂白處理時間越長,漂白效果越好,時間過長對白度增加不顯著,而且影響生產(chǎn)周期,降低生產(chǎn)和經(jīng)濟效益,90 min即可達到漂白要求。
(4)通過對不同浴比對漂白效果的影響分析發(fā)現(xiàn),浴比的大小對漂白效果影響不大,一般來說,漂白液充分浸潤竹束即可,但是漂白液不可過少,過少竹束浸泡不充分,影響漂白效果,過多則會造成浪費。
(5)漂白后對紅綠指標(biāo)的影響:漂白后竹束顏色偏綠,且隨著各個因素水平的增高而更趨向于偏綠色,最后趨于平穩(wěn)。漂白后對竹束黃藍(lán)指標(biāo)的影響:漂白后顏色偏藍(lán),且竹束顏色隨著各個因素水平的升高從偏黃色趨向于偏藍(lán)色,最后趨于平穩(wěn)。
(6)綜合直觀分析和方差分析,各因素中漂白溫度和漂白時間對漂白效果影響最大,濃度其次,浴比對漂白效果影響最小。最終可以確定理想的重組竹漂白工藝是:漂白液溫度為70 ℃,時間為120 min,漂白液濃度為6%,浴比為20︰1。
[1] 張彬淵.重組竹—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家具優(yōu)質(zhì)新材料[J].家具,2008,3(164):64-66.
[2] 張方文,于文吉.木/竹重組結(jié)構(gòu)材料研究與發(fā)展[J].林產(chǎn)工業(yè), 2008,35(1):7-12.
[3] Sibusawa T, Kim J. Board made of Bamboo[M]. Ken shu, 1998:20-21.
[4] 記 者.印度政府開始重視竹材加工業(yè)[J].中國林業(yè)信息,2008, 6(4):9.
[5] Naresworo Nugroho, Naoto Ando.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composite products made from bamboo I: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bamboo zephyr board[J]. Journal of Wood Science, 2000, 46:68-74.
[6] Naresworo Nugroho, Naoto Ando.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composite products made from bamboo II: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bamboo zephyr board[J]. Journal of Wood Science,2001, 47: 237-242.
[7] 張文福,王 戈,程海濤,等.組坯結(jié)構(gòu)對竹束單板層壓板物理力學(xué)性能的影響[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2012, 32(2):147-150
[8] 李 琴,汪奎宏,華錫奇,等.重組竹生產(chǎn)工藝的初步研究[J].人造板通訊, 2001,(7):6-9.
[9] 李 琴,汪奎宏,楊偉明,等.重組竹材膠合板制造技術(shù)的研究[J].竹子研究會刊,2003, 22(4):56-60.
[10] Ahmad M, Kamke F A. Analysis of Calcutta bamboo for structural composite materials: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J]. 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39: 448-459.
[11] 芶筱輝,張習(xí)清.竹材的漂白和上香研究[J].重慶大學(xué)學(xué)報,1988, 7(4):69-77.
[12] 徐鳳明.竹材漂白技術(shù)試驗報告[J].四川林業(yè)科技,1992,13(3): 71-72.
[13] 馬躍明,袁曉庚,吳 蕓.木材漂白藥劑的選擇及應(yīng)用[J].林業(yè)科技,2001,26(1):50-51.
[14] 喻新平,周森林,伍令宇.竹材漂白試驗[J].岳陽大學(xué)學(xué)報,1993,6(2):31-35.
[15] 黃衛(wèi)文,李文斌.竹席的漂白新工藝及其反應(yīng)機理的研究[J].中南林學(xué)院學(xué)報,1994,14(1):24-28.
[16] 王家麗.竹材漂白工藝[J].林產(chǎn)工業(yè),1991,18(5):27-29.
[17] 李延軍,毛勝鳳,鮑賓福,等.刨切薄竹漂白工藝研究[J].林產(chǎn)工業(yè),2007,34(2):25-27.
[18] 孫潤鶴,劉 元,李賢軍,等.高溫?zé)崽幚韺χ袷伾推胶夂实挠绊慬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 2012,32(9):138-141.
Preliminary study on bleaching techniques of recombined bamboo
CHAI Yuan, LI Xian-jun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The effects of bleach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bleaching concentration, bleaching temperature, bleaching time and the ration of bleaching solution on bamboo bleaching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showed that under the same bleaching conditions, the bleaching effects fi rs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bleaching concentration, bleaching temperature and bleaching time, thereafter tended to be steady; the effects rai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bleaching temperature but when the temperature surpassed 80℃, the effects fell slightly;with the bleaching temperature prolonged, the effects went up; the bath ratio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bleaching effect, as long as the bamboo bundles were inf i ltrated within the bleach liquid, the effects could meet bleaching requirements. Finally, the optimal bleaching conditions is achieved as follows: the bleaching temperature 70℃, the concentration 6%, the time 120 min and the ration of bleaching solution 20︰1.
recombined bamboo; bleaching; peroxide; whiteness; color
S718.9;TQ351
A
1673-923X(2014)01-0120-05
2013-06-10
湖南省重大科技專項“竹材深加工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與示范”(2011FJ1006)
柴 媛(1990-),女,內(nèi)蒙古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木材干燥與木材改性;E-mail:570547424@qq.com
李賢軍(1969-),男,湖南常德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生物質(zhì)復(fù)合材料方面的研究;E-mail:lxjmu@163.com
[本文編校:謝榮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