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霞
從2009年開始,我在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連年開設了研究生專題課,在全球視野下討論中國當代藝術。這既是中國藝術發(fā)展中面臨的新課題,也是晚清以來中國藝術所面臨的“中西關系”問題的延續(xù)。當前的“國際 /全球”,包含了西方,但不等同于西方。“中國”不僅是與“國際”有著密切關聯(lián)的中國,也是在“國際”之中的中國,而且“中國”本身就是全球化體系里的一部分。
收在這里的文字,就源自這學期圍繞從9月29日至 11月15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安迪 ·沃霍爾:十五分鐘的永恒”回顧展而開設的一次課堂討論。我給大家提了四個問題:一、你認為安迪 ·沃霍爾的作品是“藝術”嗎?二、老師為什么會問這個問題?三、你為什么認為安迪 ·沃霍爾的作品是“藝術”?四、你認為安迪 ·沃霍爾的創(chuàng)造在哪里?除第二個問題是為了幫助參與者在討論的互動中建立批判性思考的習慣之外,其余三個問題都是圍繞由安迪 ·沃霍爾引發(fā)的關于藝術的種種疑問而設。
為什么安迪 ·沃霍爾的作品是“藝術”?
蔣藝(文化遺產(chǎn)學與美術考古研究·碩士研究生):之所以認為沃霍爾的作品是“藝術”,最初的緣由自然是因為在各類西方美術史和現(xiàn)當代藝術史書籍之中,安迪 ·沃霍爾及其作品都占有了一席之地。這一系列問題,讓我倍感要摒棄一直以來所接受的關于安迪 ·沃霍爾的種種理所當然的標簽和評價,而是試圖自己去解答疑問。
段子迎(視覺文化研究·碩士研究生):如果我們不承認“藝術史”的存在,那么安迪 ·沃霍爾的作品肯定不是“藝術”;如果我們不承認有關“藝術”的敘述有著自己的范式與邏輯,那么安迪 ·沃霍爾的作品肯定也不是“藝術”;如果我們不承認藝術家與觀者之間確實存在不平等,那么安迪 ·沃霍爾的作品也不是“藝術”。沃霍爾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成為藝術,正是因為他在“藝術史”上站住了腳,擁有了一個無法撼動的時間點和位置,也正是因為他用自己的那套理論來挑釁那些懷抱著舊有藝術觀的觀眾并使他們驚恐萬分,他達成了“藝術史”上又一次超越,從而為“藝術史”又添一個新篇章。
我奇怪的不是他的作品為什么是“藝術”,也不是作品本身“太簡單 ”,而是好奇他這么一個插畫師出身而后活躍于各個領域的人是如何被遴選進正統(tǒng)藝術史與國家博物館的,我好奇的是書寫這些歷史的人,好奇我們?yōu)槭裁葱枰?。他自己曾說,“我的作品完全沒有未來,這我很清楚。只需幾年時間,我的一切將全無意義。 ”但又是什么讓他的藝術 “永葆青春”至今呢?
周穎南(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研究 ·碩士研究生):安迪 ·沃霍爾作品的產(chǎn)生并不是憑空而出,而是美國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chǎn)物。如果我們要討論安迪 ·沃霍爾的藝術之所以能成為藝術(或者不能成為藝術)的原因,其作品的藝術性(或者沒有藝術性),我們必須先追溯歷史,考察安迪 ·沃霍爾的作品誕生之時的美國社會,以及與他同時代的其他藝術家都在做些什么;然后再考慮他的作品與一般意義上藝術的定義是何種關系——是打破重構,還是延伸擴展?最后再看安迪·沃霍爾對整個時代的影響,他的創(chuàng)造對美國乃至世界的藝術有何啟示,再來看他的作品是不是藝術。
安迪 ·沃霍爾的作品表面上看是在擁護消費主義,但實際上,人們并未感受到他作品中暗含的蒼涼感。在這種看似無意義的空洞的重復形式下,隱藏著安迪 ·沃霍爾對當時消費主義盛行的美國社會以及美國民眾無聲的嘲諷和憐憫——他們因為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商業(yè)廣告、重復的圖像而對生活變得麻木,從而忘記了真實的情感該有的樣子,他們活在一座為自己打造的監(jiān)獄里。安迪 ·沃霍爾有著對這個世界、社會再清醒不過的認知,盡管 20世紀 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