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萍 胡慶華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大鼠血漿中的丹參酮IIA濃度及其藥代動力學研究※
●王曉萍1胡慶華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大鼠血漿中丹參酮IIA含量的方法,并用于藥代動力學研究。方法:采用色譜柱為Phenomenex Luna C18色譜柱(150 mm×4.6 mm,5μm),流動相為1.6‰甲酸:甲醇(80:20 v/v),梯度洗脫,流速為1.0 mL·min-1,紫外檢測波長343 nm。大鼠單劑量靜注10mg ·kg-1的丹參酮IIA,HPLC-UV法測定丹參酮IIA的血藥濃度,并采用DAS 2.0軟件計算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結(jié)果:方法學實驗結(jié)果表明內(nèi)源性雜質(zhì)不干擾丹參酮IIA和內(nèi)標的測定,線性范圍0.039~10μg ·mL-1,定量下限為0.039μg·m L-1。方法精密度、準確度、穩(wěn)定性和回收率均符合生物樣品測定的要求,適合大鼠血漿中丹參酮IIA濃度的測定,可以應用該方法進行丹參酮IIA的藥代動力學研究。大鼠單劑量靜注10 mg·kg-1的丹參酮IIA后的AUC0→t、AUC0→∞、t1/2α分別為134.58±24.69μg·mL· min-1;135.36±24.76μg·mL·min-1;9.93±2.13min。結(jié)論:本方法操作簡便、靈敏、專屬性強,方法學考證符合生物樣品測定的要求并成功用于丹參酮IIA在大鼠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研究。
丹參酮IIA 高效液相色譜 藥代動力學 大鼠血漿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莖,其化學成分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部分。其中丹參酮IIA是脂溶性成分的代表,藥理學研究報道丹參酮IIA具有廣泛的生理活性,包括抗炎抑菌作用,清除自由基與抗氧化作用,保肝及改善肝功能,保護脊髓背角神經(jīng)元作用,保護腎小管的正常結(jié)構(gòu)和延緩腎間質(zhì)纖維化、抗癌、改善血循環(huán)等[1-3]。其中對心腦血管作用的研究在醫(yī)藥領域尤其在中藥領域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高度重視[4]。丹參酮IIA因其作用廣泛、毒性較低而具有較好的藥用前景。本文建立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大鼠血漿中丹參酮IIA濃度,并用于丹參酮IIA在大鼠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研究。
1.1 儀器 島津(Shimadzu)高效液相色譜儀,包括LC-20AD送液泵、DGU-20A3在線脫氣機、SIL-20A自動進樣器、CTO-20A柱溫箱、SPD-20A紫外檢測器、CBM-20A系統(tǒng)控制器和Shimadzu Labsolutions色譜工作站;Milli-Q Gradient A10超純水器(Millipore Inc.USA);Thermo SPD-2010-230臺式真空濃縮儀(Thermo Inc.USA);Thermo Sorvall Stratos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Thermo Inc.USA);Vortex-2旋渦混合器(Scientific Industries Inc. USA)等。
1.2 試劑 丹參酮IIA(批號Y0001560,含量≥99%)和內(nèi)標氯唑沙宗(批號C4397,含量≥99%)均購自西格瑪奧德里奇(上海)貿(mào)易有限公司,色譜級甲醇購自德國Merck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市售分析純。
1.3 實驗動物 SD大鼠10只,體重180~250 g,雌雄各半,購自購于南京江寧青龍山實驗動物中心,使用許可證號:SCXK(蘇)2007-0008。
2.1 標準溶液配制 丹參酮IIA標準品的配制:精密稱取丹參酮IIA標準品5.00 mg,用甲醇10.0 mL溶解定容,配制成500μg·mL-1貯備液,臨用時用超純水稀釋到相應的濃度。內(nèi)標液氯唑沙宗的配制:精密稱取氯唑沙宗10.00 mg,用甲醇溶解后,稀釋至40μg·mL-1備用。
2.2 血漿中測定丹參酮IIA的HPLC-UV色譜條件色譜柱為Phenomenex Luna 5μm C18(150 mm×4.6 mm),流動相:水相(A)1.6‰甲酸,有機相(B)甲醇(80∶20 v/v);流速1.0 mL·min-1;柱溫40°C;紫外檢測波長為343 nm;進樣量20μL。
2.3 血漿樣品處理 取血漿樣品100μL,加內(nèi)標10μL混均后,加300μL甲醇,振蕩3 min,15000 rpm離心10 min,取上清200μL,15000 rpm離心10 min,取上清150μL進樣。用樣品與內(nèi)標峰面積比進行定量分析。
3.1 血漿中丹參酮IIA的測定方法學考察
3.1.1 方法特異性的考證 在本實驗條件下,大鼠血漿樣品峰和內(nèi)標峰有較好的分離度,血漿中內(nèi)源性物質(zhì)與其他藥物代謝物不干擾測定,基線噪音小,表明該方法專屬性較好。丹參酮IIA的保留時間約為7.2min,內(nèi)標保留時間約為8.2 min(圖1),說明該方法專屬性較高。在此條件下所測得的結(jié)果能代表丹參酮ⅡA濃度。
3.1.2 標準曲線的制備 取空白大鼠血漿90μL,加10μL不同濃度的標準品,使其濃度分別為0、0.039、0.078、0.156、0.312、0.625、1.25、2.5、5和10μg· mL-1,按“血漿樣品處理”項下操作,記錄樣品和內(nèi)標峰面積,利用樣品濃度C對樣品與內(nèi)標峰面積比R(As/Ai)作直線回歸,得回歸方程R=1.2284C-0.0019,r2=0.9995(n=3),線性范圍0.039~10μg ·mL-1,最低定量下限0.039μg·mL-1。
3.1.3 穩(wěn)定性試驗 分別考察了低(0.156μg· mL-1)、中(0.625μg·mL-1)、高(2.5μg·m L-1)3個濃度的含丹參酮IIA血漿樣品室溫放置6 h,反復凍融3次,-20°C冷凍放置2周,以及處理過的待測樣本在進樣器放置24 h的穩(wěn)定性,結(jié)果表明樣品在儲存及測定過程中均穩(wěn)定,RSD均<10%。
3.1.4 精密度和準確度 用空白大鼠血漿配制低(0.156μg·m L-1)、中(0.625μg·m L-1)、高(2.5μg ·mL-1)3個濃度的樣品各5份,連續(xù)測定3d,用隨行標準曲線計算相應的藥物濃度,分別考察日內(nèi)和日間精密度與準確度。實驗結(jié)果表明,低、中、高3個濃度的批內(nèi)和批間RSD均小于10%,準確度為100.4%~107.2%。日內(nèi)精密度最大為6.09%;日間精密度最大為4.15%,均小于10%。
3.1.5 提取回收率 取1.5mL Eppendorf管數(shù)支,加90μL甲醇,精密加入不同量的丹參酮ⅡA標準溶液,配成濃度分別為0.156、0.625、2.5μg·mL-1的丹參酮ⅡA溶液,平行制備5份,按“血漿樣品處理”項下操作,加300μL甲醇振蕩離心后,進樣分析,記錄色譜圖,記錄峰面積,進而計算求得峰面積均值另取1.5m L Eppendorf管數(shù)支,加90μL空白血漿,精密加入不同量的丹參酮ⅡA標準液,配成含丹參酮ⅡA 0.156、0.625、2.5μg·mL-1的血漿樣品,平行制備5份。按“血漿樣品處理”項下操作,加300μL甲醇振蕩離心后,進樣分析,記錄色譜圖,求得丹參酮IIA在低(0.156μg·mL-1)、中(0.625μg·mL-1)、高(2.5μg·mL-1)3個濃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別為(91.2 ±3.59)%、(92.9±4.13)%和(91.8±4.89)%,回收率符合要求且穩(wěn)定。
3.2 丹參酮IIA在大鼠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研究 SD大鼠10只,雌雄各半,體重180~250g。禁食但可自由飲水12小時后,尾靜脈iv 10mg·kg-1丹參酮ⅡA(每100g體重iv 1mL)。于給藥前和給藥后2、5、10、15、30、40、50、60、75min,眼眶靜脈取血0.25mL于肝素化試管中,離心,分離血漿,置-20℃冰箱凍存至樣品分析。測得丹參酮IIA的平均血藥濃度-時間數(shù)據(jù)見圖2。利用DAS2.0軟件按統(tǒng)計矩法計算主要的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AUC0→t、AUC0→∞、t1/2α分別為134.58±24.69μg·mL-1;135.36±24.76μg·mL-1;9.93±2.13min(見表1)。
本研究運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建立了大鼠血漿中丹參酮IIA血藥濃度的檢測方法,該方法簡便、穩(wěn)定、特異性強,為丹參酮IIA的動力學研究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檢測手段。在建立本定量分析法的過程中,對流動相的配比、比例以及色譜參數(shù)等分析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對色譜柱進行選擇時,我們比較了Phenomenex Luna C18色譜柱、Waters XBridge C18色譜柱和Shimadzu Inertsil ODS-SP色譜柱,結(jié)果表明在Phenomenex Luna C18色譜柱上可以獲得分離完全、峰形對稱的色譜峰。
有文獻報道了丹參酮IIA在小鼠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實驗結(jié)果表明小鼠靜脈注射10mg·kg-1丹參酮IIA后其血藥濃度-時間曲線符合二房室模型,在小鼠體內(nèi)的分布迅速,消除速率較快,維持有效血藥濃度的時間較短,在1.5 h至4.0 h內(nèi)長期保持低濃度[5,6]。Li等建立了一個同時測定新西蘭大白兔血漿中丹參素、阿魏酸、丹參酮IIA和隱丹參酮的HPLC方法,并用于丹芎方的藥動學研究。研究表明,在耳緣靜脈注射丹芎方后(以丹參酮IIA計,給藥劑量為2.5mg·kg-1),丹參酮IIA的血藥濃度-時間曲線符合二房室模型,其t1/2α和t1/2β分別為2.47min和135.1 min[7]。此外,有文獻研究了丹參酮IIA在大鼠體內(nèi)的藥動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大鼠灌胃15mg·kg-1丹參酮IIA后,吸收相半衰期為0. 15 h,消除相半衰期為3.16 h屬于較短半衰期藥物[8]。同時有研究顯示丹參酮IIA在大鼠體內(nèi)呈非線性藥物代謝動力學,暗示其吸收和代謝在大鼠體內(nèi)可能具有飽和性[9,10]。雖然已有文獻報道了利用LC-MS/MS的方法測定大鼠血漿中丹參酮IIA的血藥濃度并利用該方法進行了大鼠口服丹參酮IIA的藥代動力學研究,但作者并未報道大鼠口服丹參酮IIA的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但可知大鼠口服5mg·kg-1丹參酮IIA后,其血藥濃度維持在較低水平,峰濃度不到50 ng[11],提示丹參酮IIA的絕對生物利用度較低,口服吸收較差。到目前為止尚未有詳細闡述靜脈注射丹參酮IIA在大鼠體內(nèi)藥代動力學研究的報道。
本研究建立的丹參酮IIA檢測方法及其在大鼠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實驗結(jié)果,將為今后全面評價丹參酮IIA的體內(nèi)外藥代動力學提供一定參考依據(jù)。
[1]金 燦,張丹參.丹參有效成分丹參酮IIA和丹酚酸A藥理學研究進展[J].神經(jīng)藥理學報,2012,2(4):58-64.
[2]李玉萍,顧 兵,劉建濤,等.丹參酮IIA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0,21(7):1770-1772.
[3]張 民,張 驊,徐 鵬,等.丹參酮IIA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醫(yī)藥導報,2008,27(10):1237-1239.
[4]蔣曉蕊,苗 琳,吳曉燕,等.丹參酮IIA對心血管系統(tǒng)保護作用及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14):183-185.
[5]周 娟,肇麗梅,孫亞欣,等.丹參酮IIA靜脈乳劑在小鼠體內(nèi)的藥動學和組織分布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8,43(11):858-861.
[6]李 國,林小茹,劉 湘,等.丹參酮IIA和隱丹參酮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進展[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4,32(2):236-238.
[7]Li X,LiX,Wang L,et al.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 of danshensu,ferulic acid,cryptotanshinone and tanshinone IIA in rabbit plasma by HPLC and their pharmacokinetic application in danxiongfang[J].J Pharm Biomed A-nal,2007,44(5):1106-1112.
[8]喬晉萍,侯佩玲,李亞偉,等.RP-HPLC法測定大鼠血漿中丹參酮IIA濃度及其藥代動力學研究[J].藥學學報.2003,38(5):368-370.
[9]Yu X Y,Lin SG,Zhou ZW,et al.Role of Pglycoprotein in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tanshinoneIIA,a major active ingredient in the roo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J].Curr Drug Metab,2007,8(4):325-340.
[10]Guo Z J,Zhang Y,Tang X,et al.Pharmacokin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anshinones and Polyphenolic Extracts of Salviamiltinorrhiza Bunge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in Rats[J].Biol Pharm Bull,2008,31(8):1469-1474.
[11]丁建剛,高允生,劉江林.HPLC-MS/MS法測定大鼠血漿中丹參酮IIA的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09,29(5):796-772.
醫(yī) 論
陰陽對待流行說
人身之陰陽,有對待,有流行。對待者,一而二也,流行者,二而一也。非對待無以立陰陽之用,非流行無以見陰陽之用。故人之心腎二也,氣血二也,水火二也。上下各有其位,左右各循其途,兩者相為對待依附而不可離也。然水中有火,火中有水,氣以行血,血以行氣。心根于腎,腎根于心,二者又無始無端互為其宅而不可分也。夫心腎,陰陽之根抵也。言心腎,而水火氣血皆在其中矣。今但以心腎言之,心為離火而實火之主,腎為坎水而實水之源,故坎中之陽必升,升則陰隨陽發(fā),十土由茲而癖,八木由茲而茂,而兩丁之火乃光焰燭天矣。離中之陰必降,則陽隨陰斂,五土由是而闔,九金由是而凝,而壬癸之水乃滔滔不竭矣。即如四時之運行亦然。春夏陽之升也,而濃云驟雨,草木敷榮,非陰隨陽發(fā)之征乎!秋冬陰降斂也,而萬寶堅凝,冰霜凜冽,非陽隨陰斂之象乎?然此陰陽升降,流行不息,偏不倚無過不及者,有中道焉。過則必至于亢害,不及復至于凝滯。在天地為時令之失正,在人身則寒熱之偏陂。古之圣人與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者,體其道也。
(摘自清·芬余氏《醫(yī)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SFC 81202573)▲通訊作者 胡慶華,男,副教授,主要從事藥學研究。E-mail:huqh@cpu.edu.cn
1.江蘇省鹽城市婦幼保健院藥事科(224002);2.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2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