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寬厚
(甘肅省平涼市中醫(yī)院,744000)
王士雄,字孟英,我國清代著名的溫病學家,祖籍安化(今甘肅慶陽),后移居浙江,王氏博采眾長,集歷代寒涼派和溫熱病學家之大成,善于融會貫通,學驗俱豐,一生著述甚多,代表作有《瘟疫論》《溫熱經緯》《王氏醫(yī)案》《隨息居飲食譜》。王氏家學淵源,其曾祖父王學權所著《重慶堂隨筆》中,新見迭出,令人耳目一新,疏解藥物,明了精當,全書貫注了王氏四代的學驗精髓。王士雄在運用藥物治療疾病的同時,尤其重視食療,其晚年所著的《隨息居飲食譜》可謂一部營養(yǎng)學專著。
王氏注重食療,與其家傳淵源密切相關。《重慶堂隨筆》選論藥物60味左右,其中食物作藥用的有甘蔗、梨、藕、柿等18種之多。在《隨息居飲食譜》中,王士雄深知飲食對人的重要性,特別擅長于飲食調養(yǎng),全書列入食物331種,分為水飲、谷食、調和、蔬食、果食、毛羽、鱗介等7類敘述,“每物求其實驗,不以前人臆說所惑”,書中將水飲列為第一,從水源區(qū)分為地下水、泉水、地面水,分別論述了他們的性味、功能、主治和特點。對鑒別水質優(yōu)劣提出煮試、日試、味試、稱試、帛試五法,簡便可取。其中關于飲食節(jié)制和保護水源至今仍有應用價值。此外對各類乳酪、茶、露、酒類功能主治,所論甚詳;唯藥酒七方,用藥深有精意,洵屬可傳。谷食類對米、粟、麥、豆等26種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的性味、功用及主治進行了論述,并指出了食療的重要性。調和類對28種油、鹽、醬、醋、椒等性味、功用及宜忌詳細作了說明。蔬菜類闡述了蘿卜、白菜、海帶、冬瓜等50種常食瓜菜的功用及宜忌。果實類除說明了53種桃、李、棗、杏等水果性味、功用和主治外,并介紹了部分水果種植法。毛羽類論述了豬、牛、羊、雞、鴨、鵝等各種動物肉類及臟器88種的功用及宜忌,并附有部分肉類食品的腌制法及貯藏經驗。如“豬脂(俗稱板油)……臘月煉之,瓷器收藏,每油一斤,入糖霜一錢于內,經久不壞”。鱗介類列舉了68種魚、蝦、鱉、龜?shù)人鷦游锛安糠趾I参锏男晕丁⒐τ眉爸髦?。并述及了部分藥食、美食相互禁忌等問題,至今仍有較大研究價值。
王氏善用食療,在《王氏醫(yī)案》中亦有較大篇幅的論述,應用食療的案例很多,大體可分為:①單味食療:王氏認為,以食代藥“處處皆有,人人可服,物異功優(yōu),久服無弊”。如大量頻進梨、蔗等果汁甘涼充液,可達救津養(yǎng)液之效。如稱梨汁“甘涼潤肺”,名“天生甘露飲”,用于救津尤佳。對誤服溫散溫補藥而病劇者,除以藥物治療外,常令日啖北梨,有的案例先后共啖梨300余斤而愈。再如,稱甘蔗“甘涼、清熱……充液……榨漿,名天生復脈湯”。然甘味太重,生津之力有余,涼性甚微,蕩熱之功不足,津虛熱不甚熾者,最屬相宜,風溫證中救液之良藥。如娩后復發(fā)熱,胃汁受灼,亟與蔗汁頻灌,津回舌潤而愈。西瓜汁名“天生白虎湯”“甘寒、清肺胃”。用于治療霍亂轉筋,目陷形銷之癥。輔助白虎湯加味而治。再如用尋常食用之品作解毒之用,亦甚簡便效廉。綠豆“甘涼。煮食清膽?zhàn)B胃,解暑止渴……生研絞汁服,解一切草木金石諸藥、牛馬肉毒?;蚣被鸺迩鍦?、冷飲亦可”,解烏頭毒效甚佳。一般宜用綠豆二升,急火煎清湯,澄冷灌之,往往達病失豁然之效。但是“以食代藥”要辨性味,務求恰和病情。如豬為水畜,其肉最腴,大補腎陰而生津液,用治腎水枯涸之消渴,陰虛陽越之喘嗽,并著奇效。仲景治少陰咽病用豬膚,亦取其補陰虛又戟浮陽也。據(jù)此,他以鮮豬肉洗凈切大塊,急火煎湯恣飲,用治少婦胎澀不能下,飲之可產。②多種食物“組方”食療:選擇食物,組成適當方劑,亦可提高療效。王氏常用兩種以上的食物配伍成方,應用于臨床。如以橄欖、生萊菔組成“青龍白虎湯”,解膏粱魚面之毒,并治喉證,如用治喉爛如焚等癥。以海蛇、鮮荸薺組成的“雪羹湯”,清熱滌痰而顧津液,可用治突患腹痛,誤進消導、燥烈之品,傷津耗液所見諸癥,達救陰之效。豬肚一具,洗凈以蓮子去心入肚內,水煎糜爛,收干搗為丸服,名玉芝丸,凡胃氣薄弱者,常服令人肥健。③食物與藥物配伍治療:王氏常根據(jù)藥食之性味特點,相互配伍應用。如治朱氏婦人患晡寒夜熱,盜汗咽干,咳嗽脅痛,肌消神疲,左手脈弦而數(shù),右部澀且弱,此既多抑郁,又善思慮,所謂病發(fā)心脾是也。而平昔畏藥,豈可強藥再戕其胃,以炙甘草、小麥、紅棗、藕四味,令其煮湯頻飲而愈。又如陳某患嗽,吐痰,繼之以深紅帶紫之血,多藥不愈。王士雄除清肺養(yǎng)陰外,佐吞松石豬肚丸而愈。再如婦人惡露不行,白帶時下,乳汁全無,而見血虛者,可用黃芪、當歸、炙甘草、生地黃、杜仲配大棗、糯米、芝麻、藕煮羊肉湯煎服。④以飲食之湯煎藥治療:王氏常以較多量的食物,令先煮湯代水煎藥,或以食物送服丸藥,分別用于清熱、蠲痰、理氣、通絡、舒郁。如治久治不愈的疥瘡,用雪羹湯送服當歸龍薈丸而愈。脘痛用海蛇、荸薺各120g煎湯后,再煎高麗參、黃連、川楝子、延胡索、梔子、枳實、竹茹等藥,送服當歸龍薈丸而安。治溲后見血,管痛異常,可用藕湯煎清熱涼血之品而瘥。治嘔瀉,身熱腹痛,神思不清,用冬瓜湯煎黃芩、黃連、滑石、石斛、竹茹、黃柏、金銀花、竹葉、橘皮、枇杷葉,往往可達熱退神清之效。此外,以大蟾蜍煮湯煎育陰充液之藥,用治外患痛楚之癥。由此可見,王氏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食療簡單、廉價、實效的特點,為當時人民群眾的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
縱觀王氏食療之經驗,法似新奇,理本至當,同時說明,藥貴對病,雖飲食平淡之品,用之得當,亦有奇功,可廣泛用于養(yǎng)生、疾病康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值得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