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黎,邵祺騰,王 昊,張振華,王克勤,楊秋莉△
(1.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臨床基礎醫(yī)學研究所,北京 100700;2.黑龍江省中醫(yī)研究院,哈爾濱 150036)
古代先賢雖然從哲學高度論述了睡眠的本質特征,但是未能具體闡述睡眠產生的機制,《內經》則運用陰陽學說彌補了這一不足。以《內經》為根基發(fā)展起來的中醫(yī)學,將睡眠-覺醒這一生命現(xiàn)象稱為“寤寐”,認為這是一種生命活動的陰陽變化過程。其中睡眠屬陰,謂之“寐”;覺醒屬陽,謂之“寤”。寤寐是人身之神處于陰陽動靜的兩種不同狀態(tài)。
人類的睡眠是與覺醒交替出現(xiàn)的,一般都是夜間睡眠而白晝覺醒,形成一個周期性的晝夜節(jié)律。睡眠-覺醒節(jié)律是人類生命活動諸多節(jié)律中最普遍、最明顯、最典型的生命節(jié)律。這一節(jié)律的形成,是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適應自然界天地陰陽消長變化的結果。人生活在天地自然之中,其生命活動無時無刻不受到自然界陰陽變化的影響,睡眠-覺醒這一活動也不例外。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是人類順應天之陰陽消長變化的基本活動規(guī)律?!叭粘觥睘闀?,陽氣主之,“作”是覺醒狀態(tài)下的活動;“日入”為夜,陰氣主之,睡眠是“息”的最佳方式?!秲冉洝穼@一規(guī)律形成的機制解釋說:“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素問·金匱真言論》)。”表明隨自然界陰陽變化,人體機能則有晨起始旺、中午最盛、午后轉弱、半夜最衰的變化規(guī)律,這是按陰陽性質用“四分法”來闡述機體活動晝夜變化規(guī)律的[1]。自然界的晝夜陰陽消長盛衰變化規(guī)律如此,“人與天地相應”,故人體的陰陽之氣隨之也形成了消長盛衰的日節(jié)律運動。平旦時人體陽氣隨自然界陽氣生發(fā)而由里出外,陽氣漸長,人起床活動;黃昏時陽氣漸消,入夜則陽氣潛藏于內,人上床休息。陽主動,陰主靜,陽入內陰氣盛則寐,陽出陰盛于外則寤,由此便形成了睡眠-覺醒的晝夜陰陽日節(jié)律。正如《靈樞·口問》所說:“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薄额愖C治裁·不寐論治》進一步指出:“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陽氣自靜而之動,則寤?!?/p>
根據(jù)現(xiàn)代時間生物學和生物節(jié)律的理論,睡眠-覺醒的晝夜日節(jié)律是由人體內的“生物鐘”決定的,但體內的“生物鐘”必須與自然界的“太陽鐘”保持同步,才能維持正常的睡眠。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生物鐘運行最重要的因素是白晝與黑夜或光明與黑暗的交替,光刺激作用于下丘腦視交叉上核的生物鐘,通過底室旁帶和下丘腦室旁核,掌控著睡眠-覺醒的晝夜節(jié)律。松果體接受光由明到暗的變化轉換成褪黑素,起著轉換器的作用,褪黑素在光和生物鐘之間起著中介作用??梢?,現(xiàn)代研究也認為晝夜的光明與黑暗是形成睡眠-覺醒晝夜節(jié)律的重要因素。晝?yōu)殛?,夜為?光明為陽,黑暗為陰。這與《內經》所闡述的晝夜陰陽消長變化所形成寤寐的機制不謀而合。
睡眠-覺醒的晝夜節(jié)律是生命活動順應天地自然陰陽變化的重要節(jié)律,使人能有作有息、有勞有逸、有張有弛,以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因此對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2]。若生活不規(guī)律,夜生活過度,工作學習時間安排不合理,以致陰陽失調,使睡眠-覺醒的晝夜節(jié)律受到嚴重干擾,便可影響正常睡眠,以致發(fā)生疾病。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爆F(xiàn)代研究已證實,睡眠時體溫、心率、血壓降低,呼吸頻率及內分泌明顯減少,從而使機體代謝率降低,體力得以恢復,因此睡眠是消除身體疲勞的主要形式;在睡眠狀態(tài)中,大腦耗氧量明顯減少,有利于腦細胞能量貯存,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有助于精力的恢復,具有保護大腦的作用;睡眠時機體內可產生更多的有益抗體,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還可以促使受損傷的組織器官自我修復加快,因此睡眠不僅能夠對于智力和體力進行再創(chuàng)造,還能作為一種重要手段促使疾病康復。
陰陽為天地之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陰陽之中還有陰陽,具有無限可分性,正如《素問·陰陽離合論》云:“陰陽者,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shù),然其要一也。”根據(jù)睡眠-覺醒晝夜節(jié)律的陰陽變化機制,寐為陰、寤為陽。睡眠雖屬陰主靜,但因睡眠深度在睡眠過程中有深淺之變化,因此又可再分陰陽,深睡眠為陰中之陰,淺睡眠為陰中之陽。睡眠過程中睡眠深度的深淺變化也是由夜寐中機體內陰中之陰陽變化而產生的。
睡眠過程中睡眠深度的這種變化特點,在上世紀50年代已被睡眠實驗室的實驗研究所證實。根據(jù)人在睡眠過程中的腦電圖、肌電圖及眼動電圖的變化特征,可將睡眠劃分為慢波睡眠(SWS)和快波睡眠(FWS)2個時相??觳ㄋ叩哪X電圖呈現(xiàn)θ波和α波低幅高頻的去同步快波,因其同時出現(xiàn)眼球的快速運動,故又稱為“快速眼動睡眠”(REM);慢波睡眠正好與其相反,腦電圖中θ波和α波是高幅低頻的同步化慢波,因其未出現(xiàn)眼球的快速運動,故又稱為“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以快慢論陰陽,則快為陽、慢為陰;以動靜論陰陽,則動為陽、靜為陰。因此,若按陰陽屬性,快波睡眠為陽,慢波睡眠為陰。若從睡眠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在快波睡眠期以交感神經活動占優(yōu)勢,而慢波睡眠期則以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yōu)勢,這也是一陰一陽。快波睡眠多夢,為“有夢睡眠”;慢波睡眠深沉少夢,屬于深睡眠。這2種睡眠一深一淺,亦為一陰一陽。因此從睡眠陰陽的角度可以認為,快波睡眠為陰中之陽,慢波睡眠為陰中之陰。
在人體正常睡眠的過程中,快波與慢波2種時相相互交替,1個慢波睡眠和1個快波睡眠組成1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長約90 min,人每晚的睡眠通常要經歷4~6個睡眠周期,即整個睡眠過程是陰中之陽和陰中之陰的陰陽消長轉化過程。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慢波睡眠中又有深淺之分,由淺至深分為4期(S1~S4),這4個時期是從有睡意到深度睡眠的過程,其中S1、S2為淺睡期,S3、S4為深睡期,這也可以認為是陰中之陰的陰陽消長變化過程。從睡眠構成的角度,典型的睡眠過程可簡單地歸納為:覺醒→S1→S2→S3→S4→S3→S2→第1次 FWS→S2→S3→S4→S3→S2→第2次FWS……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出,既有從覺醒→入睡由陽入陰的轉化,也有SWS→FWS陰中之陰、陰中之陽的相互轉化,更能看出SWS陰中之陰中的陰陽消長轉化過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睡眠過程中每個睡眠周期的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都不是前一個周期的簡單重復,而是越到后半夜FWS越長,SWS越短,正好佐證了夜半后陰極轉陽、陽氣始生陰氣漸衰的陰陽轉化特點,此即所謂“子時-陽生”。
營衛(wèi)氣血是人類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在人體內不斷地運行,行使著營內衛(wèi)外的重要功能。《靈樞·營衛(wèi)生會》曰:“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wèi),營在脈中,衛(wèi)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睜I注脈中而為血,其性屬陰;衛(wèi)行脈外,剽悍滑疾為陽氣,營衛(wèi)氣血營周不休,一晝夜周流于全身五十周,“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靈樞·營衛(wèi)生會》)。營衛(wèi)陰陽相會,氣血陰陽調和,陰陽經脈通利便可產生正常的睡眠。
營衛(wèi)氣血的運行關系人的睡眠與覺醒,其中尤與衛(wèi)氣運行密切相關。衛(wèi)氣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是陰陽出入。陰主內而陽主外,陰陽出入即指由內出外與由外入內,這是人身陽氣運動的主要形式之一。衛(wèi)氣運行也順應天之陰陽變化晝夜節(jié)律,即《靈樞·營衛(wèi)生會》所說:“衛(wèi)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薄鹅`樞·衛(wèi)氣行》也云:“陽主晝,陰主夜。故衛(wèi)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晝日行于陽二十五周,夜行于陰二十五周,周于五臟?!闭G闆r下,睡眠-覺醒的晝夜節(jié)律同步于衛(wèi)氣運行的晝夜節(jié)律。正如《內經》所說:“夫衛(wèi)氣者,晝日常行于陽,夜行于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靈樞·大惑論》),“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于目,目張”(《靈樞·衛(wèi)氣行》),說明衛(wèi)氣由陽入陰則寐,衛(wèi)氣由陰出陽則寤,睡眠隨衛(wèi)氣運行的陰陽出入形成目瞑目張的寤寐規(guī)律[3]。
人體之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xiàn),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感活動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廣義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狹義之神。心藏神,又稱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統(tǒng)帥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主司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心理活動的功能[4]?!端貑枴れ`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泵鳌埥橘e在《類經·臟象類》中進一步注解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為一身之主,稟虛靈而含造化,具一理而萬機,臟腑百骸,唯所是命,聰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p>
睡眠與覺醒是意識狀態(tài)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既是生理過程又是心理過程,均受心神的主宰,與心神狀態(tài)的陰陽動靜密切相關。陽主動,陰主靜,心神安靜是入睡的基本條件,寐是心神處于陰靜的狀態(tài),而寤則是心神處于陽動的狀態(tài)。心神的動靜一方面受衛(wèi)氣陰陽出入的影響,當衛(wèi)氣入陰則神安而寐,衛(wèi)氣出陽則神動而寤;另一方面,心神動靜又可控制和影響衛(wèi)氣之陰陽出入,出于某種需要人們可數(shù)日不眠,正是“神動則寤”的道理。氣功鍛煉,通過“調神”使意念內守治療失眠,則是“神安則寐”的例證。在不受干擾的正常睡眠過程中,心神的陰陽動靜與晝夜陰陽消長、衛(wèi)氣陰陽出入是同步的。因此,凡是違背晝夜陰陽規(guī)律、影響衛(wèi)氣陰陽出入的因素,皆可影響心神動靜,從而影響睡眠。清·石壽棠以《內經》衛(wèi)氣運行學說為基礎,結合臟腑十二經脈之陰陽,按人身之神在寤寐中與五臟的關系,將寤寐過程歸納為4個階段:“人之神,寐則棲腎,寤則棲心。將寐在脾,熟寐在腎;將寤在肝,正寤在心?!?/p>
臟腑氣血陰陽協(xié)調,氣機升降陰陽相因,是維護心神動靜陰陽正常變化的必要條件。以臟腑論陰陽則腑為陽而臟為陰,以氣血論陰陽則氣為陽而血為陰,以升降論陰陽則升為陽而降為陰。臟腑氣血陰陽和氣機升降陰陽的變化,通過對衛(wèi)氣陰陽出入或心神動靜陰陽的影響而影響著人的睡眠。
總之,中醫(yī)學對于人體睡眠機制有著獨特的見解,《內經》從陰陽消長變化、陰陽的無限可分性、營衛(wèi)氣血陰陽出入的變化和心神的陰陽動靜4個方面闡釋了睡眠的陰陽機制,為中醫(yī)心理學的陰陽睡夢論奠定了理論基礎。
[1] 祿穎.《內經》“因時攝生”之睡眠養(yǎng)生思想[J].吉林中醫(yī)藥,2011,31(10):1028-1029.
[2] 王克勤.論中醫(yī)心理學的陰陽睡夢觀[J].世界中醫(yī)藥,2007(5):272.
[3] 王克勤.陰陽睡夢論(上)[J].家庭中醫(yī)藥,2010,17(3):58.
[4] 黃攀攀,王平,游秋云,等.從“心藏神”論《黃帝內經》睡眠理論[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0,28(9):1938-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