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何平
我希望這是一個寫出好作品的時代
江蘇何平
真可以用不約而同了,也就在這一兩個月,《名作欣賞》《收獲》《上海文學》都以整本或幾乎整本的刊物推出年輕作家的專輯,這些作家大多出生于1980年代,有的甚至1990年代。和《收獲》《上海文學》不同的是,《名作欣賞》同時亮相的是1980年代出生的青年批評家群體——這某種意義上是向1980年代作家和批評家共同成長的文學黃金時代致敬嗎?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這件事不是由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專業(yè)刊物來做的,在大多數(shù)人的記憶中,《名作欣賞》的志業(yè)只是經典的鑒賞和普及,而不是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新的作家和批評家,那《名作欣賞》能不能以此為起點成為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新作家、新批評家的重鎮(zhèn)呢?從大眾傳媒的反應看,已經如刊物編輯者所預想的那樣,局部發(fā)酵成一個“文學事件”。我看到,大眾傳媒、刊物編輯者以及參與其中的作家們都希望這個文學事件可以和1987年和1988年《收獲》第5期的“先鋒作家專號”相提并論,我也希望這不是一廂情愿之想,畢竟衡量文學的好與壞最終是要靠作品來說話的。我想有文學審美能力的人將這前后跨越近三十年的幾期刊物放在一起比較,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都年輕——而且余華、蘇童和格非那時候確實年輕,都不到三十歲卻寫出那樣的作品。所以,我不希望看到的是:年輕的作家所遇到的只是一個發(fā)表和成名的好時代,一個“媚少”的文學好時代,而不是一個寫出好作品的時代。
作 者:何平,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