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燕 張致遠 姚雨婷
科技期刊封面圖片是科技期刊自我表達的“窗口”,封面圖片是受眾了解科學成果的重要平臺。封面圖片制作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封面圖片設計者選擇期刊最為核心的科學成果,即封面故事文章,然后將成果的文字信息按照一定的設計原則轉化為圖片信息,最后加以藝術化處理形成封面故事圖片。國內科技期刊的封面圖片和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中的三大刊Nature、Science、Cell的封面圖片存在較大差距。根據對近5年這三大學術期刊文章引用次數對比調查,Nature所有類型文章的被引次數為27.40,而封面故事文章的被引次數為63.86;Science所有類型文章的被引次數為23.29,封面故事文章的平均被引次數為47.39;Cell所有類型文章的被引次數為41.40,封面故事文章的被引次數為59.73[1]。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封面圖片對應的封面故事在學術影響力上大于該期期刊上的其他文章。這些數據引起了筆者對于科技期刊封面圖片的興趣,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了對于國家圖書館科技期刊封面圖片的調研。
科學成果的視覺表達是封面圖片研究的理論基礎,是科學可視化和傳播學理論的融合。1991年,學者埃德·弗格森首次定義“科學可視化”是“一門多學科性的方法學,利用的是很大程度上相互獨立而又彼此不斷趨向融合的諸多領域,目標是作為科學計算與科學洞察之間的一種催化劑而發(fā)揮作用”[2]??茖W可視化在信息科學領域主要表現為科學計算和科學數據可視化,逐步發(fā)展成為信息可視化、知識可視化等方向,并誕生了科技美術、科學概念可視化、科學成果的視覺表達等分支方向,形成與人文藝術學科的交叉領域。近些年,中國的一些學者也就科學可視化逐漸開始了研究。2009年,中國攝影報的柴選借助一張科學攝影照片的案例首次提出“科學概念的視覺化”,然而之后到現在,國內較少有學者從計算機科學以外的學科視野下,深化研究科學概念、科學原理、科學知識的視覺化這一新興交叉領域。
在科學可視化的基礎上結合圖像傳播學的相關知識,將文字信息編碼成圖形符號信息,實現科學成果的可視化,這一過程就被稱為科學成果的視覺表達。在封面圖片設計過程中,學術文章中的文字信息被編碼轉化成圖形符號信息,應盡量減少轉碼過程中的信息損耗和失真。
科學成果的視覺表達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表達理念、表達內容方式、表達文化等問題。在視覺表達的理念上,分為直接展示科學成果的核心原理,說明和科學成果相關的科學故事,表現科學創(chuàng)作者的核心研究思路等多種理念。在視覺表達方式上,分為科學成果的模型圖示、科學漫畫或科學隱喻圖等多種方式。在視覺表達文化上,分為學術導向、審美導向、規(guī)范導向等多種主要形態(tài)。
為了探尋自然科學技術類期刊封面的可視化特征,對中國國家圖書館中3635種期刊做了系統(tǒng)調研,依據《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對每個學科中被取樣期刊的封面圖像進行了收集、分類和整理。按照封面圖像是否在連續(xù)出版期內有變化,將樣本庫內所有封面分成有靜態(tài)不變圖像和有動態(tài)可變圖像兩大類。靜態(tài)封面指該期刊在較長的出版期內連續(xù)使用固定圖片作為封面,包括僅顏色填充和固定圖案填充兩種;動態(tài)封面是指期刊每一期的封面都不同,屬于每單期雜志所特有。期刊封面的可視化強調的是封面圖片與期刊內容的動態(tài)一致性,因此,將具有動態(tài)可變封面視為期刊具有較高的可視化屬性[3]。
期刊封面可視化的比率(即可視率)定義為科技期刊封面圖片為動態(tài)可變圖像占所調研科技期刊的比例,并分別統(tǒng)計了國家圖書館中外科技期刊的可視率,調研的2190種中文科技期刊的可視率為31.72%,1145種外文期刊的可視率為36.85%,兩者相差約5個百分點。而中文期刊中工業(yè)技術類期刊占了一多半,這類期刊以行業(yè)內的資訊交流為主要定位,期封面多展示廣告、技術工具和儀器,絕大部分都不能算作學術研究型期刊。若著重考察以學術研究為主的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醫(yī)學、農業(yè)這些基礎學科的期刊封面,則716種中文科技期刊中可視率為20.39%,783種外文科技期刊中可視率為33.33%,兩者的差距達到近13個百分點,并且在學科分布上也具有一定的差異。較低的可視率一方面是由于該期刊所屬的學科的成果較難以視覺表達;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期刊對于封面的缺乏重視,且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同樣,較高的可視率一方面說明該期刊科學成果較容易進行視覺表達,也可能是因為期刊重視對成果的可視化傳播。中外科技期刊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科技期刊封面本應是展現學術成果的平臺,但中文科技期刊封面廣告較多,很多中文期刊的封面圖片是廣告圖片,有的封面廣告和期刊內容毫無關系。比如國內某科技期刊,期刊封面為一款名表的廣告,而該期期刊內則找不到和手表對應的學術內容。而且,有些中文科技期刊封面排版也不夠簡潔。期刊封面除了封面圖片還夾雜著大量冗余信息,如相關度不高的文字和圖片等,有礙于讀者對封面圖片的認知。比如國內某科技期刊,封面廣告占據大量篇幅,封面色彩多達十幾種,讓人眼花繚亂卻難以抓住封面中的主要信息。
科技期刊封面是展現封面圖片設計者美的理念的最佳平臺,但中文科技期刊封面圖片在美的探索中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現有的期刊封面存在的問題表現突出:
(1)缺少規(guī)范美。關于規(guī)范性的問題早有學者做了相關研究,不少學者都認為我國科技期刊的規(guī)范性還存在著較大問題,馬愛芳等人等就曾指出某些中文科技期刊在封面的內容布局上不夠規(guī)范,本應占據封面最突出位置的刊名卻被其他信息所遮蓋[4],在調研中也發(fā)現存在著這些問題。比如有的期刊封面年、卷等標示不夠規(guī)范和準確,有的正刊名字號與頁面顏色接近且字號偏小,并列刊名(英文)大于中文刊名,廣告字號大于刊名字號,等;有的刊物圖片中廣告所占比例失當或擺放過于雜亂,導致版面可容納的有效信息量減少。
(2)缺少穩(wěn)定美。中文科技期刊的封面經常變化,根據其他學者的調查,2001~2003年僅有33.02%的期刊封面是具有穩(wěn)定風格的,其余的期刊有的改變了封面的特色,有的期刊更換了期刊刊名,有的增加了版面信息,有的重新設計了版面內容[5]。過于頻繁的更改封面不利于受眾對期刊封面的視覺記憶。而國外頂級的學術期刊自創(chuàng)刊起,其封面設計的核心要素就幾乎沒有變化,比如Science和Nature。即使在視覺文化時代的今天,許多外文數學刊物的封面仍然堅持無圖化設計,以保持其慣有的設計風格和理念。
(3)缺少理念美。從大部分中文科技期刊封面上,看不出設計者的精心設計和獨特構思,封面設計千篇一律,缺少獨特構思,封面圖片設計想象力缺失,同質化現象嚴重。
中文科技期刊封面在設計水平上也存在著一些明顯問題:
(1)設計理念的問題
中文科技期刊封面上缺少展示學術成果核心理念的封面圖片,封面圖片和學術成果的對應度低。比如某些期刊的封面圖片照搬其所對應學術成果中的原始圖片或只是進行簡單的修改,有的期刊封面圖片雖然也有對學術成果的加工和提煉,但是由于設計者自身對科研成果的理解還不夠深入,設計出的封面圖片難以準確的說明學術成果。
(2)設計創(chuàng)意的問題
中文科技刊物封面圖片設計的創(chuàng)意不足,同類科技期刊存在相互模仿、抄襲的嫌疑。調研中發(fā)現除了少數頂級刊物堅持原創(chuàng)外,大量科技期刊仿照本學科頂級刊物的封面圖片設計,缺乏明確的自身定位。
(3)設計文化的問題
中文科技期刊缺少自主設計期刊封面圖片的意識,在頂級科研成果的封面圖片設計上嚴重依賴美國封面圖片設計機構。但近兩年來這一現象已有所好轉,一些中國封面圖片設計者已可以為中國科學家的頂級科研成果設計封面圖片,比如CGWORLD的CG設計師張玥、明尼蘇達大學的博士畢業(yè)生梁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王國燕,就曾先后多次為潘建偉院士、郭光燦院士、侯建國院士等科研團隊的成果設計封面圖片,發(fā)表在Nature和Science系列期刊的封面上。國內也逐漸出現了SCImage、Vividscience、松迪科技等協(xié)助科研成果有效視覺表達的服務機構。
中外科技期刊之間的上述差異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中文科技期刊的可視率,從而制約著中文科技期刊封面圖片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改變中文科技期刊原有的設計模式,由“簡單模仿”的模式變?yōu)椤白灾鲃?chuàng)新”的模式。同時還需要規(guī)范中國封面圖片設計。
在設計理念上,設計者需認識到封面圖片對于傳播頂級科研成果的重要意義,此外,還需要認真領會科研成果的內涵,設計出的封面圖片能較好的表達該成果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設計創(chuàng)意上,設計者要盡量做到原創(chuàng),要精心設計巧妙構思,不可直接抄襲或只是簡單模仿他人的創(chuàng)意成果。在設計文化上,設計者應增強為頂級科研成果設計封面圖片的意識,通過學習和培訓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為中國頂級科研成果設計出更多更好的封面圖片。
封面圖片設計應遵循視覺傳達的原理和規(guī)范,否則就會無序而混亂。封面圖片設計應實現“嚴謹、簡潔、美觀”三個基本標準:
(1)學術上的嚴謹。期刊的封面圖片是科學成果視覺表達的重要窗口,是受眾獲悉科學成果的重要渠道,因此務必要抱有科學的態(tài)度謹慎對待,注重設計規(guī)范和傳播效果。
(2)編排上的簡潔。中文科技期刊應減少封面冗余信息,將受眾的注意力聚焦在刊名和封面圖片等主要信息上。此外,還要注意科技期刊封面設計的穩(wěn)定性,不要隨意更改封面的設計風格和理念。
(3)藝術性上的美觀。在設計理念上勇于創(chuàng)新,在表達技巧上不拘于形式,勇于探索,以設計出能帶給受眾帶來“美的享受”的封面圖片為目標。
中國的封面圖片設計者要增強與科研工作者的聯系,密切關注他們的科研動向,同時深入了解他們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審美水平和設計水平。同時,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立專門的圖片設計機構,更好的服務于頂級科研成果的傳播。
國家圖書館的外文期刊多為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科技期刊,在調研中筆者切實感受到中文科技期刊封面的水平和外文科技期刊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外文科技期刊在封面形式和內容上確有許多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地方。近年來,我國的科技期刊封面設計隊伍正在快速成長中,相信隨著社會各界對于科技期刊封面圖片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科技期刊在封面上與國外科技期刊的差距會逐漸縮小。
1 王國燕,湯書昆.論科學成果的視覺表達——以Nature、Science、Cell為例.科學學研究,2013,31(10):1472-1476.
2 Bruce H McCormick,Thomas A DeFanti,Maxine D Brown.Visualization In Scientific Computing.ACM Press,1987.
3 王國燕,姚雨婷,張致遠.世界頂級科技期刊封面科學可視化的三大特征.出版發(fā)行研究,2013,(11):86-89.
4 馬愛芳,范培有.當前科技期刊封面設計存在的問題.編輯學報,2004,16(5):345-346.
5 馬愛芳,鄒常詩.學術期刊的封面應在穩(wěn)定中求變化.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4,15(2):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