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稷征劉 穎,2仝小林王麗霞
(1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藥劑科,北京,100053;2東直門醫(yī)院東區(qū)藥劑科,北京,101121)
基于臨床的含黃連中藥湯劑安全性主動監(jiān)測研究
牟稷征1劉 穎1,2仝小林1王麗霞1
(1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藥劑科,北京,100053;2東直門醫(yī)院東區(qū)藥劑科,北京,101121)
目的:探索中藥湯劑安全性主動監(jiān)測方法,并對含黃連的中藥湯劑進行安全性主動監(jiān)測,了解含中藥黃連的湯劑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和不良反應特征。方法:以訪談方式,對使用含黃連的中藥湯劑的門診患者進行用藥調查,記錄患者一般資料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計量資料用Excel表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使用含黃連的中藥湯劑的201例患者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95%(18/201)。排便次數增多10例,便秘4例,惡心反胃4例,但癥狀較輕微,均未影響藥物繼續(xù)治療。其不良反應發(fā)生與用藥劑量、患者體質、藥物配伍密切相關。結論:本項研究探討了中藥湯劑不良反應與患者體質寒熱虛實、藥物配伍的關系,為探討中藥不良反應發(fā)生規(guī)律、探討符合中醫(yī)藥特點的不良反應監(jiān)測方法提出了新思路。
黃連;中藥湯劑;不良發(fā)應;安全性;主動監(jiān)測
中醫(yī)藥在長期的臨床應用過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對于中藥安全合理用藥的認識歷史悠久,如我國最早的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就提出藥物“有毒無毒,斟酌其宜”,并將365種中藥分為上中下三品。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醫(yī)藥分業(yè),以及對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工作的深入開展,中藥不良反應問題引起廣泛關注。如何利用現(xiàn)代科學方法和手段對中藥的安全性進行科學系統(tǒng)客觀的評價,為臨床安全合理用藥提供依據,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黃連作為寒涼藥,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近年來有關黃連及其制品黃連素的個案不良反應報道,主要有藥疹、過敏反應、血細胞減少等[1],本項研究以含有黃連的中藥湯劑作為研究對象,對含黃連的湯劑進行安全性主動監(jiān)測,旨在探討含黃連的中藥湯劑不良反應與方藥劑量、配伍、患者體質寒熱虛實的關系,并探討中藥湯劑安全性監(jiān)測的方法。
1.1 資料收集 以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門診患者為調查對象,采用隨訪調查方式對使用含黃連湯劑的門診患者進行隨訪調查,剔除家屬取藥并對患者用藥情況不清的病例。固定隨訪藥師進行隨訪問診和資料收集工作。首先設計《患者使用黃連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隨訪時間、編號、姓名、性別、年齡、原患疾病、體質問診、用藥情況、用藥劑量、此前用藥時間、煎藥方法、用藥后的感受、是否出現(xiàn)不適癥狀等內容。逐項記錄在紙質表格作為原始資料留存,并錄入電子表格以備后期數據分類匯總。
1.2 ADR關聯(lián)性評價與嚴重程度分級 對于出現(xiàn)不適情況的病例填寫藥物不良反應(ADR)報告表,臨床藥師按照我國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制訂的不良反應因果判斷標準來判斷。當判定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無關、與藥物無關五級以評定臨床反應及檢驗異常與藥品之間的關系。前三者計為ADR,以統(tǒng)計ADR發(fā)生率。如出現(xiàn)難以辨別的ADR病例,與臨床醫(yī)生共同討論判定。
1.3 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 采用Excel 2003表進行數據統(tǒng)計。采用頻數分析,對計量資料的均值、標準差,計數資料構成比進行統(tǒng)計。
2.1 患者一般情況 本研究共201例門診隨訪患者。男女比例1:1.28;平均年齡(48.32±14.28)歲,主要分布在30~70歲之間,最小年齡為2歲9個月,最大年齡為77歲?;颊呤状畏命S連56例(用藥跟蹤未發(fā)生不良反應),長期服用145例。長期用藥患者中,間斷服藥25例,連續(xù)用藥140例,其中療程最短的為7 d,最長為60個月。受訪患者原患疾病以糖尿病居多,151例占(75.12%)。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受訪患者的一般情況
2.2 患者體質分布情況 黃連藥性苦寒,為探討寒涼藥物不良反應與患者體質寒熱虛實的關系,我們對患者服藥前體質情況進行分類匯總,結果見表2。
表2 患者服藥前體質傾向
2.3 黃連各劑量使用情況 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201診次中,黃連的常用劑量為15 g,其次為9 g、6 g,其常用治療劑量范圍為6~15 g,平均劑量為(11.67±5.37)g。各劑量使用頻次見表3。
表3 黃連各劑量使用頻次
2.4 配伍藥物用藥頻次 湯劑處方中除黃連外,前15個藥物為知母(78次)、麩炒蒼術(29次)、干姜(25次)、生大黃(24次)、赤芍(24次)、生黃芪(18次)、黃芩(15次)、天花粉(14次)、生姜(13次)、水蛭粉(12次)、紅曲(12次)、三七(11次)、酒山茱萸(10次)、雞血藤(10次)、茯苓(8次),具體結果見表4。
表4 使用頻率5%及以上藥物劑量分布(g)
表5 服用含黃連的中藥湯劑后不良反應情況
2.5 患者服用含黃連的中藥服用湯劑后的不良反應隨訪結果顯示有18例患者服藥后發(fā)生不良反應,但癥狀較輕微,患者可耐受,不影響繼續(xù)用藥。具體情況見表5,主要表現(xiàn)為:
2.5.1 排便次數增多 10例。6例黃連劑量為15 g,1例劑量為12 g,服后感覺小腹冷,大便糖稀,與醫(yī)師溝通調整處方(黃連減量)后,大便正常。1例劑量為6 g,1例劑量為5 g;使用黃連的平均劑量為(12.89± 4.20)g。療程最短為7 d,最長為1年。包括5例服藥前原有腹瀉者,服藥后癥狀加重,排便次數增多(1例配伍干姜,1例配伍大黃);4例服藥前大便正常者,服藥后排便次數增多(3例配伍生姜)。誤服30 g 1例:1例醫(yī)師處方黃連15 g,由于患者疏忽大意,首次服藥誤服30 g,服藥后出現(xiàn)小腹冷痛、腹瀉,發(fā)現(xiàn)后改為服用15 g后,大便恢復正常。
2.5.2 便秘 4例。用藥劑量均為15 g;療程最短為20 d,最長為5年。包括2例服藥前體質便秘者,服藥后癥狀加重(1例配伍干姜,1例配伍大黃);1例服藥前大便正?;颊撸幒蟊忝?。
2.5.3 惡心反胃 4例。用藥劑量均為15 g;用藥療程均為2個月(未配伍生姜、干姜)。
3.1 黃連用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規(guī)定黃連用量是2~5 g,筆者查閱相關文獻,有報道黃連藥典規(guī)定劑量范圍用于調理尚可,若用于治病則量小而藥不勝疾,經多年臨床探索后發(fā)現(xiàn)將黃連劑量加大至15 g[2],30 g[3],可達到治療效果。
3.2 含黃連的湯劑常見不良反應情況分析 1)ADR與劑量關系:我院含黃連湯劑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劑量多為12 g以上居多,占ADR發(fā)生例數的83.33%,其中又以15 g居多,占72.22%。12 g以下相對較少占16.67%。2例患者在服藥初期有腹瀉等不適癥狀,經醫(yī)師調整處方降低黃連用藥劑量后癥狀消失,大便恢復正常;1例患者首次誤服黃連30 g,服藥后出現(xiàn)腹瀉等不良反應,發(fā)現(xiàn)后按處方15 g服用,大便恢復正常;1例劑量為12 g,服后感覺小腹冷,大便糖稀,與醫(yī)師溝通調整處方(黃連減量)后,大便正常;可知含黃連的湯劑發(fā)生腹瀉與其劑量有一定關系。2)ADR與體質關系:本項研究探討了不良反應與患者體質寒熱虛實的關系,為探討中藥不良反應發(fā)生規(guī)律、符合中醫(yī)藥特點的不良反應監(jiān)測方法提出新思路。10例腹瀉患者中,有8例虛寒體質,1例寒熱錯雜,1例無明顯偏向。4例便秘患者中有3例實熱體質,1例陽虛質,可知含黃連的湯劑不良反應發(fā)生與患者的體質有一定關系??嗪邆?,故黃連可致脾胃虛寒者腹瀉;同時黃連燥濕,可厚腸止痢,大劑量亦可致便秘、腹脹。3)ADR嚴重程度:雖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但癥狀輕微,并且患者對主要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治療效果滿意,故均未影響繼續(xù)用藥,可經過適當調整劑量或配伍干姜等緩解不良反應。4)ADR與藥物配伍:方藥配伍是中醫(yī)的特色,經過恰當配伍,黃連導致的不良反應將大大減少。黃連苦寒,臨床多配以生姜或干姜佐制,避免其苦寒傷胃。而黃連燥濕,可厚腸止痢,若以通下之大黃配伍,又可避免黃連厚腸之弊[2]。10例腹瀉患者中5例未配伍生姜、干姜,其中1例配伍大黃;4例便秘患者中2例未配伍大黃,1例配伍干姜。4例惡心反胃患者均未配伍生姜,干姜,故可通過加減配伍來緩解不良反應癥狀。
3.3 常用黃連藥對 黃連與不同藥物配伍后可用于不同體質的患者,如黃連配伍黃芩,清胃腸火熱,常用于實熱者[4-5];黃連配伍知母或天花粉,清熱兼顧滋陰生津,用于邪熱傷陰;黃連配伍蠶沙,清熱化濁,用于濕濁痰熱膠結者;黃連配伍烏梅,清泄火熱兼斂陰生津,防火毒傷陰;黃連配伍肉桂,清上熱而溫下寒,用于寒熱錯雜者[6]。
本項研究基于臨床對中藥湯劑的安全性進行主動監(jiān)測研究,探討了中藥不良反應與藥物劑量、患者體質寒熱虛實、藥物配伍的關系,也為探討中藥不良反應發(fā)生規(guī)律、探討符合中醫(yī)藥特點的不良反應監(jiān)測方法提出了新思路。但由于本次調查樣本量較小,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與隨訪跟蹤。
[1]張憲印,安麗華,邵智.黃連及其制品的不良反應和治療[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3,14(11):714.
[2]仝小林.黃連為主藥系列經方在糖尿病辨治中的應用[J].中醫(yī)雜志,2013,54(3):209-210.
[3]張茂雷.大劑量黃連治驗三則[J].中國民間療法,2003,11(6):13-14.
[4]趙林華,姬航宇,冀博文,等.葛根芩連湯治療糖尿病理論探討[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2,27(2):280-283.
[5]張紅艷,屈凱.淺析《傷寒論》對黃連的配伍應用[J].河南中醫(yī),2006,26(10):56.
[6]仝小林,劉文科.論膏濁病[J].中醫(yī)雜志,2011,52(10):816-818.
(2014-06-18收稿 責任編輯:張文婷)
Active Safety M onitor on T 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Decoction Containing Copits based on Clinical Study
Mu Jizheng1,Liu Ying1,2,Tong Xiaolin1,Wang Lixia1
(1 Pharmacy Department of 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53,China;2 Pharmacy Department of Dongzhimen Hospital Eastern,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112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ctivemonitoringmethod on the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decoction,and discuss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s of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of decoction containing Coptis.Methods:Patients who were prescrib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decoction containing Coptiswere interviewed,and the common data and the ADR characteristicswere collected.A 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Excel software.Results:Among the 201 patientswho were followed up,8.95%(1 8/201)presented with ADR,which included 10cases of defecate number increase,4 cases of constipation,and 4 cases of nausea.But the treatment continued because of the slight symptom.And the ADR rate of Coptiswa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dose,themedical compatibility,and the patient's condition.Conclusion: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R and themedical compatibility,aswell as the heatcold,deficiency-excess condition of patients.Itpoints outa new way to study the rules of the occurrence,and themonitoringmethod of the ADR,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Coptis;Chinesemedicinal decoction;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afety;Activemonitoring
R285.6;R965.3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4.10.036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編號:2010CB530601)
牟稷征(1962.4—),男,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中藥臨床藥學,E-mail:mujizheng@sina.com,Tel:(010)88001282
王麗霞(1962.6—),女,研究生,主任藥師,藥劑科主任,研究方向:中藥臨床藥學,E-mail:wanglixia626@126.com,碩士生導師,Tel:(010)880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