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偲睿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青年教師的信念與教材用法關系的研究
溫偲睿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教師信念作為教師認知的一個重要方向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關注。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教師信念與教師行為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本文從教師信念角度研究教師使用教材的情況,旨在發(fā)現(xiàn)教師信念是如何影響教師使用教材這個特殊的教師行為的。
教材使用 教師信念 教師行為
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查閱文獻,研究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關于教材的研究將重心都放在教材質量評價方面,很少有研究教師如何使用教材的。試想,無論教材編寫得多么完美,教師并沒有按照教材進行教學,是否還能達到教材編寫的目的呢?因此,教師如何使用教材應得到更多的關注。以往對教師使用教材情況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在課堂上并非完全“照本宣科”,而是按照各自的方式,有選擇地使用教材。教師為什么會如此使用教材呢?可惜的是,以往的研究往往都忽略了這些教師的“內在”觀點和看法。
2.1 教師信念的定義
教師信念是教師認知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關于教師信念這個概念,一直很難有統(tǒng)一的界定。Borg認為“教師信念(包括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教學態(tài)度、價值觀、期望、設想等”。Pajares認為,教師信念是指教師在教學情境與教學歷程中,對教學工作、教師角色、課程、學生、學習等相關因素所持有且信以為真的觀點,其范圍涵蓋教師教學實踐經驗與生活經驗,構成一個相互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從而指引著教師的思考和行為。
Calderhead(1996)基于學科教學,提出了教師信念的五大領域。(1)關于學習者和學習的信念;(2)關于教學活動的信念;(3)關于學科的信念;(4)關于怎樣教學的信念;(5)關于自我和教師角色的信念。Richards(1996)提出,教師信念包括學習者觀、學習觀和教師觀。Borg(2001)提出,教師信念應包括教學觀,學習觀,語言觀,學習者觀,內容觀,自我觀和教師角色觀。
2.2 教師信念與教師行為的相互關系
Woods(1996)從外語教師內在認知角度揭示了教師課堂決策的思維過程。該過程體現(xiàn)為課前計劃、課上即席決策和對課堂行為過程的再審視、再理解這樣一個循環(huán)往復過程。而支配外語教師課堂決策的,是其對語言和教與學的認識,是由外語教師的信念、假想和知識(belief,assumption and knowledge)組成的認知參照系(frame of reference),它決定了具體課堂決策的發(fā)生或不發(fā)生。在這一參照系中,信念、假想和知識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構成一個環(huán)鏈式體系。William和Burden(2000)的研究也表明,教師在實施課程大綱的教學目標時,會受到根深蒂固的信念所左右。同時,教師所持有的語言學習的理論、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等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起作用。
教師教材的使用是教師行為的一個特殊形式。本研究主要調查大學青年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用教材,并通過進一步訪談,從教師信念角度研究教師如此使用教材的原因,探尋和挖掘隱含在這些教材使用方法背后的影響教學行為的教師信念,發(fā)現(xiàn)影響教師行為的因素,為改進外語課堂教學,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一些建議。同時,為編寫高質量教材提供實證依據。
3.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擇某大學三位青年英語教師(A,B,C)作為調查對象。這三位教師均教授非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大學英語課程,使用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秦秀白、張懷建主編的《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教材。
3.2 數據收集
研究的數據收集過程分為教師課堂使用教材情況調查和教師信念調查兩個階段。采用對每位教師兩周以上的課堂觀察、課堂錄音、課后回顧訪談、總體信念深度訪談等多種方式進行數據收集。
首先,研究者分別對三位教師進行了為期兩周(6~8課時)的課堂觀察。在此期間,三位教師完成了一個完整單元的教學內容。研究者用MP3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錄音,并針對教師如何使用教材寫下觀察記錄。
其次,每次課堂觀察后,研究者對教師進行回溯訪談。通過與教師一起聽課堂錄音,并結合課堂觀察記錄,詢問教師按自己的方式使用教材的原因。之后,研究者分別對每位教師進行了約1個小時的深度訪談,訪談主要圍繞著教師語言的本質、教師和學生角色,以及語言教學的信念進行。研究者詢問被試教師:“你當時在干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安排?”等等,通過這樣的問題進一步了解教師的教材觀和教師的信念。
4.1 教材使用情況
經過兩周的課堂觀察,對教師實際使用教材的方式進行總結,并與教材本身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如表1),
表1各章節(jié)分配時間和講解順序
由上圖表可以看出,三位教師并非照本宣科一頁一頁地講授教材。他們在選擇講解章節(jié)、講解順序、每部分所用時間,以及是否使用教材之外的材料和活動時都有自己的方式。首先,從時間分配來看,三位老師一半的授課時間用于對課文進行講解;B和C兩位老師用一個課時(45’)組織學生圍繞單元主題進行討論,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C教師用了兩倍推薦時間(90’)講解課文B。其次,從講課順序來看,B教師將課本最后的“Enjoy English”部分穿插整個單元中間進行。另外,三位教師都沒有完成聽力練習,而且A和C兩位教師刪掉“Enjoy English”部分。在此情況下,三位老師的單元總用時都接近甚至超過課本要求時間。
4.2 教師信念
研究通過訪談進一步調查了教師對教材的看法,以及其在語言的本質、教師與學生角色和語言教學等方面的信念。
首先,三位教師在訪談中都著重強調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使用它進行交流。其次,教師們認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起到“引導者”和“協(xié)助者”的作用,而學生應該是積極的“實踐者”,學生自己才是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關鍵所在。研究還發(fā)現(xiàn),幾位教師各自對語言的本質、教師和學生角色,以及語言教學等方面的觀點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很難單獨分類。比如教師對語言本質的觀點與她對教師和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角色的觀點及如何使用教材都有著密切聯(lián)系。另外,三位教師的信念各有側重,如A和C兩位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而B老師更關注營造一個輕松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最后,三位教師對教材也有自己的看法,她們認為教材安排基本合理,涵蓋了聽說讀寫譯多方面知識技能,但內容太多,課時少,很難完成教學任務。
4.3 教師信念與教師教材用法關系討論
結合教師教材的使用情況和教師信念訪談,研究者發(fā)現(xiàn):(1)教師的教材使用方法與其信念大體相同。B和C兩位老師用一個課時(45’)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遠超過教師用書推薦課時分配。A教師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始新單元的內容。這與她們強調的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學生應盡量用英語表達思想”是一致的。在訪談中,A和C兩位教師認為老師應該起到“引導者”的作用,而B老師更愿意成為學生的“學姐”,她在課堂中會根據學生狀態(tài)適時的調節(jié)課堂氣氛,比如她在講“枯燥”的課后練習之前,先用書中“Enjoy English”部分調動學生情緒。同時,與另外兩位老師不同的是,B老師在訪談中強調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應該盡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B老師以書本上的課文B為例,結合英語寫作中的篇章結構來分析文章,指導學生如何在寫作中體現(xiàn)文章邏輯。經過訪談得知,她曾有英語專業(yè)寫作課教學經驗,在訪談中不斷提到“寫作”,她表示以往的寫作教學經歷對現(xiàn)在的大學英語教學也有幫助。(2)教師教材使用與信念脫節(jié)。雖然三位老師強調語言表達的重要性,但在實際課堂中,老師們除了按照書中提示問題和相關內容完成了“Get started”部分的討論之外,仍然是以教師授課為主,并且刪掉了練習中圍繞課文A的話題討論,課堂上學生參與少,活動種類單一。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使用教材的方式與教師所持信念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以往的教學和學習經歷、教材編排、教材內容,以及課堂學校環(huán)境、課程標準等因素,都對教師如何使用教材有所影響。
此次研究還幫助我們從新的角度理解教師和教材的關系。一方面,在編寫教材這個復雜的過程中,應該將教師和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如何使用教材考慮在內,只有這樣教材才能真正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師要更全面地了解教材;教師不應只關注如何講授教材,還應了解優(yōu)秀教材編寫的思想及方法。今后的教師培訓,應提高教師選擇和評價教材的能力,讓教師正確、有效地使用好教材。
由于研究的復雜性和條件限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響教師使用教材的因素眾多,如教師水平、性格等。今后如能擴大調查樣本,進行更深入、全面的訪談和分析,結果會更理想。
[1]Borg,S.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A Review of Research on What Language Teachers Think,Know,Believe,and Do[J].Language Teaching,2003,36(2):81-109.
[2]Calderhead,J.Teachers:Beliefs and Knowledge[A].In D.C.Berliner&R.C.Calfee(eds.),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C].New York:Macmillan,1996.
[3]Freeman,D.&Richards,J.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4]Pajares,M.F.Teachers’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Clean up a Messy Construct[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2(62):307-332.
[5]Richards,J.C.Beyond Trai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6]Woods,D.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Beliefs,Decision-making and Classroom 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7]Williams,M&Burden,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8]解芳,王紅艷,馬永剛.大學英語教師信念研究——優(yōu)秀教師個案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6(5).
[9]鄭新民.英語教師信念對課堂教學的影響[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5).
[10]樓荷英,寮菲.大學英語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系——定性與定量分析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