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警惕
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因此,大綱強調(diào)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教書,還要育人。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發(fā)揮小學語文的思想性作用,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呢?我覺得可以通過以下的途徑來實現(xiàn)。
一、注重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滲透性
思想品德教育可滲透于語言文字訓練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即滲透于識字、閱讀、作文教學中。例如我在教第二冊的生字詞“祖國”時,抓住低年級的學生情感處于沖動易變階段,借助直觀的地圖,讓學生知道“祖國”就是指我們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學生為偉大的祖國而感到自豪,對祖國愛的熱情油然而生。
閱讀教學是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準語言訓練與思想教育的結合點。例如,我在教第五冊第10課《一定要爭氣》時,抓住童第周在外留學時刻苦鉆研的那一部分,根據(jù)學生思維和知識狀況,提問先易后難,由淺入深,步步深入:(1)童第周留學外國時,外國學生瞧不起中國學生,為什么?(2)童第周怎么做?(3)他實驗成功靠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童第周體會到什么?學生經(jīng)過揣摩文字,回答問題,進入了課文意境。此時,我不失時機地進一步激發(fā):“童第周為什么會想中國人不比外國人笨?外國人認為難辦的事,我們中國人經(jīng)過努力,也一定能辦到的。這體現(xiàn)了童第周的什么思想?”接著誘導發(fā)散:“對于舊中國的落后,常受外國人欺侮,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壓抑不住地發(fā)出與童第周的同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注重語文教學中思想教育的針對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發(fā)揮其思想性的作用,必須針對教材特有的內(nèi)涵進行;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必須針對當前加強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進行。例如,我在教第二冊第九課《我選我》時,針對課文的內(nèi)容,誘導學生明白缺一個班級干部,老師讓大家來選,充分體現(xiàn)了民主?!拔疫x我!”體現(xiàn)了競爭。從而讓學生懂得做事要有民主意識,鼓勵學生學習“我”毛遂自薦的精神,達到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目的。
三、注重語文教學中思想教育的層次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層次性。以描寫英雄人物的題材為例,低年級有《劉胡蘭》;中年級有《黃繼光》《倔強的小紅軍》;高年級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等。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只要教育他們學習劉胡蘭在敵人面前堅強不屈的性格就可以了;到了中年級學習《倔強的小紅軍》,就要進一步讓學生領悟到小紅軍執(zhí)意不讓陳賡幫助,是因為怕自己成為陳賡的累贅;對高年級的學生,在教學《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時,就應該引導學生透過英雄人物的行動,來領會英雄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四、注重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性
小學課文大部分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因此,閱讀教學的過程也可以說是個審美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及其中所閃耀的思想之美的感知與欣賞的過程。例如,我在教學《草原》這篇課文時,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在讓學生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讓學生說出“一碧千里”的意思,然后引導他們想象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所特有的景物,欣賞那綠草如茵、牛羊成群的環(huán)境美,最后引導學生體味“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
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币龑W生弄明白寫了幾件事,然后從“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中,讓學生領會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這就深化了對主題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美育效果。
五、注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共鳴性
好的文章都是“有情物”,只有使文章的情與學生的情產(chǎn)生共鳴,才能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例如,第十二冊《十六年前的回憶》最后一段:“我又哭了,從地上撿起那張報紙,咬緊牙,又勉強看了一遍。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日。母親微微點了一下頭。”學生對這種看似普通,實則文情并茂的具體語言往往理解不深,而文中的“又哭”“咬緊牙”“低聲”“‘媽,昨天是4月28日”等普通詞句卻恰恰最能準確地傳遞一個人的內(nèi)心情感。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理解“又”表示再的意思;“咬緊牙”表示對殺害父親的敵人無比仇恨;“低聲”生動地刻畫出痛失父親的巨大悲痛;“媽,昨天是4月28日?!闭f明永遠會記住這一天,又與課文的題目和開頭相呼應。然后讓學生透過上述的語言,去感受“我”的內(nèi)心世界。只有引導學生細細地進行琢磨、咀嚼、品味,才有助于喚起學生貯存于腦海中痛失親人的回憶,使這些記憶由靜態(tài)信息變?yōu)閯討B(tài)信息,并與課文中所記敘的情景而產(chǎn)生感情“共鳴”。
參考文獻:
李芳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09).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