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職生人際交往不良的成因與對策

2014-02-12 07:28:32
天津職業(yè)院校聯合學報 2014年12期
關鍵詞:同輩高職生心理健康

(天津現代職業(yè)技術學院,天津 300222)

人際交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等過程中通過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與行為的互動。高職生人際交往是高職生在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與他人結成的一種社會和心理上的聯系,主要包括家人(主要為父母)關系、師生關系、同學朋友關系以及社會其他人際關系等多個維度。良好的人際交往是高職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高職學生人際關系是否和諧,不僅直接影響其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工作質量,而且對他們未來走向社會都有重大的影響。

麥克思中國大學生就業(yè)研究課題于2009年對全國大學生就業(yè)能力進行調查,認為高職院校大學生最重要的五項能力是:積極學習、有效的口頭溝通、理解他人、學習方法和積極聆聽。由此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大學生最重要的五項就業(yè)能力中,口頭溝通、理解他人和積極聆聽三個方面與高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密切相關。因此,當今就業(yè)環(huán)境要求高職畢業(yè)生必須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

此外,研究高職生人際交往問題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者和班主任了解高職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對高職生因人際交往關系不暢而產生的相關問題有一定的預見性,從而更好地進行干預和指導,保障其健康成長,學有所長,順利就業(yè)。

一、高職生人際交往現狀

1.高職生人際關系類型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高職生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人際關系主要分為以下五種:

(1)血緣關系——指高職生的一種與生俱來的人際關系,如與父母、兄弟、姐妹等的親屬關系;

(2)地緣關系——指高職生以相同地域結成的人際關系,如老鄉(xiāng)會;

(3)業(yè)緣關系——指高職生以所學專業(yè)、所做工作為紐帶形成的人際關系,如同學關系、室友關系、師生關系、工作伙伴關系等;

(4)趣緣關系——指高職生主要以其興趣愛好所形成的人際關系,如籃球隊、書法社等;

(5)情緣關系——指高職生為滿足愛情的需要,通過與異性交往而建立的人際關系,如戀愛。

2.高職生人際交往不良的種類

在我國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背景下,我國的職業(yè)院校主要著重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職業(yè)院校較多的技能性和實際操作性教育使高職生形成了活潑好動、善于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等特點。但是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大多是高考失利者,或由于家庭或個人原因沒有如愿考上理想的院校,因此容易產生心理落差感,對未來缺少信心。此外,有研究表明,來自家庭經濟困難的高職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困擾。

相關研究表明,高職生人際交往中的困惑和不適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大一新生入學后缺少知心朋友,缺乏集體歸屬感。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們的基本需要大致分為五種: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币虼耍呗毶鷮τ跉w屬感的需要是我們每個人最基本的需要。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朋友可以分享歡樂,可以分擔困苦,可以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慰藉。高職院校的大一新生,由于離開家人,進入新環(huán)境,往往需要獨自面對學習和生活壓力,獨自處理問題,故使其感到孤單,寂寞,無人陪伴,心理上缺乏歸屬感,進而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學習障礙以及人際交往障礙。

(2)與個別同學或室友難以交往。經常會見到大一新生開學不到一個學期就申請調換宿舍或班級。此類高職生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但與一些同學或室友由于性格不合等原因無法交往,又無法緩解矛盾,因其在同一個班或宿舍覺得尷尬,于是申請調換班級或宿舍。

(3)感到與人交往有困難。一部分高職生有與人交往的愿望,但由于性格原因或缺乏交往技巧,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屢屢受挫,較難體驗到和諧的人際關系,久而久之,對與人交往產生抵觸心理和自卑心理,進而變得孤僻、冷漠、獨來獨往。

(4)社交恐懼癥。有些高職生討厭甚至害怕面對人群,他們在人群密集或人多的地方會產生強烈的不安、恐懼心理。這種對社交生活和群體的不適應而產生的焦慮和社交障礙稱之為社交恐懼癥。在高職生中一經發(fā)現需盡快進行心理干預和輔導,緩解其精神壓力,從而更好地投入學習和生活。

二、高職生人際交往不良的成因

1.自我認知問題

一方面,高職生正處于成年初期階段,學生們的自我意識迅速增強,但由于其社會閱歷有限,客觀環(huán)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夠全面接觸社會,社會人際交往經驗不足,社會心理發(fā)展不成熟,因此與人交往中常常出現自我認知方面的錯覺。此外,受一些影視、雜志等媒體的影響,高職生在交往過程中頭腦中常存在理想的模型或較美好的幻想,在交往過程中,有些學生常帶著理想的模型與人交往,一旦理想與現實不符,人際交往則會產生障礙,甚至會給其帶來心理創(chuàng)傷。

另一方面,處于成年初期階段的高職生有較強的成人感,又由于多數學生為獨生子女,習慣被父母嬌慣,從而經常以自我為中心。而人際交往是個雙向的交流溝通過程,其目的在于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在交往過程中,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尊重。但是,有的高職生由于存在自我認知偏差,自我評價過高,在與人交往中經常我行我素,忽視平等、互助的基本原則,過分抬高自己,貶低別人,導致人際交往障礙。

在日常學生管理和心理咨詢過程中發(fā)現,不僅僅是一些“問題學生”會出現自我認知偏差,一些學生干部或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與同學、室友或者任課老師溝通交流過程中,也存在過分高估自己的問題,以致行為舉止不禮貌,不能以平等互助的態(tài)度與人交往,甚至給同學、老師們留下不良印象。還有些學生由于家庭或自身的一些原因,進入大學后,產生自卑心理,自我評價過低,做事沒有信心,不敢與人交往,擔心老師、同學看不起自己,不能與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因此,高職生自我認知過高或過低都直接影響其人際交往過程。

2.個性品質問題

(1)羞怯與自卑。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曾提出“人格發(fā)展的八階段”,其中2-3歲處于克服羞怯感建立自主感的階段。而每個人由于個體心理健康程度的不同,有些人在成年后的人際交往中仍會出現害羞、羞怯現象,在高職生人際交往中,主要表現為與同學或老師的交往中出現的緊張與手足無措等情緒,這種不良的心理品質會直接影響個體人際交往的質量。

自卑是由于自我感覺某些方面不如別人,進而對自己產生過低評價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自卑是一種個性品質不健康的表現,自卑心較強的人往往看不到自身存在的優(yōu)點,反而會放大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使部分高職生在人際交往中出現退縮、逃避。

(2)自負狂傲。自負是自卑的另一個極端,也屬于不良的個性品質之一。自負的人常常表現出“自我感覺良好”。他們的歸因方式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習慣于將失敗原因歸于外界,將成功原因歸于自身。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一些高職生由于自負,擺不正自己的位置,經常盛氣凌人,不能遵循平等互助的交往原則,從而造成人際交往不良的現象。

(3)嫉妒。嫉妒是一種心理失衡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指向性——嫉妒常出現在與自己相關的人或事情上;對等性——指嫉妒的對象大多是同自己年齡、文化程度、地位、境遇相類似而在某些方面優(yōu)于自己的人,對于那些條件不同的對象,一般不易產生嫉妒;潛隱性——嫉妒可以只有嫉妒心理,而不表現為嫉妒行為,并且嫉妒心理可以深藏于一個人的心理底層,而不為任何人所覺察;傷害性——包括自傷、他傷和社會傷害,嫉妒心理表現為嫉妒行為時,嫉妒者往往會受到被嫉妒者的報復,即所謂害人必害己,嫉妒者一經良心發(fā)現,往往產生內疚、自責心理,長期的內疚有損人的身心健康。此外,嫉妒行為總是要給嫉妒對象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否則,嫉妒者就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最終自傷和他傷的結果是危害了社會,增加了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造成社會組織的內耗,導致社會群體內部的不穩(wěn)定和內摩擦。在高職生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因嫉妒產生的打架斗毆、伺機報復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嫉妒這種心理失衡現象直接影響著高職生正常的人際交往,甚至對高職生自身成長造成危害。

(4)自私與逆反心理。一些高職生由于在家被家長嬌生慣養(yǎng),步入社會后,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常以自我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付出,這樣不僅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且也損害了自己的人格。還有些學生由于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年輕氣盛,尤其是一些男同學,不分身份場合,經常與同學和老師抬杠,甚至不明是非,只為凸顯自己與眾不同,這樣使其在人際交往中遇到很多困難和阻礙。

3.社交技巧問題

人際交往中除了需要交往雙方坦誠相待,平等互助,也需要一些交往的技巧和手段。高職學生由于年齡尚輕,缺乏社交方面的相關知識和經驗,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往往遇到挫折,既不能深入地體察他人,也不能充分地表現自己;對交往中發(fā)生的人際矛盾往往無所適從,容易陷入交往誤區(qū),致使其不能獲得良好的人際交往效果,甚至對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產生懷疑,從而不愿與人交流溝通。

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途徑

1.增設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際交往教育的培訓課程

借鑒國內外本科院?;蚱渌呗氃盒5慕虒W改革經驗,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的不同,開設一些關于心理健康和人際交往的相關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例如:“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人際關系與溝通”、“溝通管理”、“人際交往禮儀”等課程。根據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學生,可開設相應的必修課程。針對大一新生應開設一些基礎課程,讓學生們初步了解大學生活和人際交往技巧;針對高年級同學可以開設一些禮儀課程,為其更好地步入社會打下基礎。例如:我院管理工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yè)的三年級學生就接受了商務禮儀的相關課程培訓。通過理論學習和學生實踐等環(huán)節(jié),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商務禮儀知識和技巧,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此外,不同專業(yè)和不同年級的同學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課程選修,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在同一課堂上相互認識,相互交流,相互促進,有利于學生們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

開設心理健康和人際交往的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可以多采用游戲或活動的形式,例如:在學生中開展團體心理咨詢,盡可能讓學生們在情景模擬過程中,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人際交往的過程,學習知識,積累經驗。本著相互寬容、達成共識的人際交往原則,同學們可以根據情境設計自己的語言和表達方式進行人際溝通,從而身臨其境地感受人際交往過程。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與人交往的主動性

高職生正處于從青春期向成年期過渡的階段,在這個時期他們的自我意識較強,成人感進一步增強,渴望依照自己的意愿與人交流溝通,接觸社會。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根據高職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在校園內為學生們提供廣泛的交流空間,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鼓勵學生走入社會參加公益活動;為學生提供專業(yè)對口的頂崗實習機會,鼓勵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學生們可以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并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付諸于行動,增強與人交往的主動性。

據了解,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大三下半學期會安排學生進入企業(yè)進行頂崗實習,甚至一些專業(yè)采用“2+1”模式即兩年理論學習,一年頂崗實習,使高職生盡快接觸社會,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和人際交往能力。學校指導教師通過學生們上交的社會實踐心得和頂崗實習報告中得到反饋,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3.開展同輩教育,加強與人溝通交往能力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同輩教育工作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益補充。它是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門機構的指導下成立的一支學生隊伍,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輔助力量。同輩教育是學生同輩教育與互助的一種形式,學校心理健康專門機構對部分學生進行系統(tǒng)培訓后,再指導他們有意識地去開展針對其他同學的心理教育、引導和幫扶。作為同輩,助人者與受助者通常有較相近的價值觀、經驗以及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因此在幫助和教育引導學生方面有著教師不具備的先天優(yōu)勢,教育效果明顯。此外,在學生的同輩教育過程中,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溝通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助人者在助人的過程中也因得到對方的啟迪和幫助而與受助者共同成長。

高職院校可以借鑒一些本科院校的經驗,在配備專職、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的基礎上,加強開展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同輩教育工作。首先,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心理類社團。通過社團在校園中開展豐富的教育、宣傳、普及活動,營造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校園氛圍,使更多的學生通過社團加強與人的溝通交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其次,培養(yǎng)同輩心理咨詢員。同輩心理咨詢員指對周圍需要幫助的年齡相仿的同學或朋友給予心理上的慰藉和支持,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大學生,他們提供的是準心理咨詢或準專業(yè)心理咨詢。接受過專業(yè)培訓的同輩心理咨詢員在心理咨詢室、教室、寢室及其他校內場所對同學、尤其是較低年級的學生給予心理咨詢幫助,包括學業(yè)幫助、職業(yè)生涯輔導、適應不良輔導、解決人際交往困惑等。第三,設立心理委員。為了更好地開展同輩教育,我們建議每個班級或專業(yè)設立專門的學生心理委員,以班級或專業(yè)為單位進行心理健康、人際交往知識的宣傳,及時發(fā)現周圍同學的一些心理問題并予以適當疏導,或者及時上報給輔導員或心理咨詢老師,這樣可以有效減少高職生人際交往不良、適應不良等問題的發(fā)生或蔓延。

盡管同輩心理咨詢可能不能達到很高的專業(yè)水準和效果,但對于短期內緩解高職生心理壓力等問題,有較直接的效果。

總之,高職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特殊時期和關鍵時期,在這個年齡階段,個體面臨壓力會產生人際交往不良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改善人際關系不良的途徑也是因人而異的。作為一名基層的學生管理工作者,只有在深入了解每名學生人際交往狀況以及相關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上,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疏導和教育,才能引導高職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此外,作為學生管理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和探尋提高高職生人際交往的教育途徑,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提高高職生人際交往技巧,培養(yǎng)高職生人際交往的主動性,增強高職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琪.高職生人際交往障礙研究——以鄭州旅游職業(yè)學院為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2]王清宣.高職生人際關系不良的成因與對策[J].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03).

[3]程曉紅.在實踐教學中提升高職生人際溝通能力[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09).

[4]陳琴.高職生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2,(05).

[5]平延勛.高職學生人際關系中常見的心累問題初探[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06).

[6]李春娟,魏民.論人際交往中的嫉妒心理及其克服[J].長春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01).

[7]劉明波,丁志強.心理健康同輩教育組織發(fā)展現狀與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2009,(21).

猜你喜歡
同輩高職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消失吧!同輩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你們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能小聲點嗎?
人人健康(2020年19期)2020-12-03 00:14:45
調查:76.8%受訪者覺得同輩人對自己影響大
中國德育(2018年13期)2018-11-30 09:27:22
大學生英語寫作同輩反饋和教師反饋對比研究
三年制高職生與五年制高職生學習力比較研究
基于自律的當代高職生自我教育探析
拜泉县| 攀枝花市| 岱山县| 宜黄县| 桐乡市| 吴江市| 浪卡子县| 兰考县| 汪清县| 吉首市| 江华| 山东省| 台湾省| 桐城市| 北流市| 海淀区| 孟连| 定襄县| 金乡县| 修水县| 义乌市| 孝义市| 绥芬河市| 淄博市| 漠河县| 历史| 尼木县| 寿宁县| 图木舒克市| 崇文区| 贵定县| 利津县| 武功县| 新民市| 澄城县| 故城县| 宁海县| 陆河县| 荥经县| 盐池县|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