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晉++鄭麗嵐
一、議論文寫作教學地位的重新認識
(一)議論文寫作教學是新課程標準內(nèi)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必須遵循的綱領性文件?!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對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總體目標和內(nèi)容、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等重要內(nèi)容加以規(guī)定和說明,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各項工作實施的基本依據(jù),也是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標準》對議論文寫作的總體目標要求是: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相關的目標要求主要有: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觀察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提高獨立寫作能力;合理安排內(nèi)容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正確使用常用標點符號;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由此可見,議論文寫作教學是《標準》內(nèi)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意義。
(二)議論文寫作教學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培養(yǎng)的必然要求。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標準》基本課程理念之一,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基于課程標準。然而,由于義務教育第四學段(7—9年級)語文教材中議論文課文所占比例偏小(如語文教材僅在8—9兩個年級中編排三個議論文單元12篇議論文),在實際教學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思辨能力的訓練明顯不足,加之各地中考大多在一定程度上忽視議論文寫作的考查,因此,議論文寫作教學在實踐中存在明顯被弱化和邊緣化現(xiàn)象,這對于學生而言,無論是接受義務階段教育后走上社會,還是升入高中繼續(xù)學習,知識和能力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
重視并加強議論文寫作教學應是貫徹《標準》精神的行為自覺,也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在教學實踐中糾正偏差、正本清源勢在必行。
二、議論文寫作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構建完整的訓練體系
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是對學生在經(jīng)過某一學段之后的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而不是對教學內(nèi)容的具體規(guī)定?!稑藴省穼Α皩懞唵蔚淖h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等目標要求就是對學生經(jīng)過第四學段(7~9年級)之后學習結果的描述,亦即學生經(jīng)過初中三個學年學習之后,能夠在45分鐘內(nèi)寫出一篇“簡單的議論文”,寫出來的議論文能夠“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
為了讓學生在經(jīng)過第四學段學習之后能夠達到《標準》規(guī)定的要求,就必須構建完整內(nèi)容體系,形成科學訓練系統(tǒng),逐項加以訓練培養(yǎng),逐一達成能力目標。這樣,寫作教學和訓練才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鮮明的針對性、完整的系統(tǒng)性和漸進的科學性。
具體而言,可把總體目標要求細化分解,形成以下訓練內(nèi)容體系:
1.論點:論點的提煉確定,論點的基本要求;
2.論據(jù):論據(jù)的類型,論據(jù)選擇的基本要求;
3.論證:論證的基本方法,論證方法選擇和運用的要求;
4.論點、論據(jù)、論證之間的關系;
5.就現(xiàn)實生活中某一件事或某種現(xiàn)象進行分析,表達自己鮮明的觀點(或褒揚,或批評);
6.針對自己的觀點,選擇具有說服力的論據(jù)材料;
7.運用具有說服力的論據(jù)材料,對自己提出的觀點進行合乎邏輯的分析論證;
8.分析論證過程中適當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進行必要的引申和深化;
9.對自然、社會、人生有自己正確、獨到的見解;
10.從不同的角度對某一事件、現(xiàn)象提出自己的觀點;
11.論證語言通順、簡潔、準確;
12.完整的文章結構和清晰的論證層次;
13.45分鐘內(nèi)完成,篇幅不少于500字;
14.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5.合理構思立意,起草文章的提綱框架;
16.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
17.對寫作有自己的思考和體會,能與別人交流自己的寫作心得,取長補短,為我所用;
18.相互評改作文。
(二)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沒有興趣就不可能寫好作文,尤其是相對枯燥的議論文;而良好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則事關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和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激發(fā)寫作興趣的方法很多,例如教師精心選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課前朗讀,讓學生感受美文的精彩與嚴謹;邀請作家學者講授寫作的經(jīng)驗和技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與學生同堂寫作競技,煥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讓學生自由選擇習作題目,給學生自主的空間;為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創(chuàng)造交流、展示乃至發(fā)表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等等。而良好寫作習慣如多角度觀察思考的習慣,注重素材的搜集積累的習慣,動筆寫作之前周密構思立意的習慣,列綱起草避免想到什么寫什么的習慣,文章寫完之后修改加工的習慣等等,則需要在平時教師的寫作教學和學生的寫作實踐中規(guī)范要求,嚴格督促,堅持不懈,逐步養(yǎng)成,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三)分學年、學期循序漸進
上面列舉了《標準》規(guī)定的義務教育第四學段議論文寫作的總體目標要求和相關的具體目標要求,并圍繞目標要求構建的議論文寫作訓練的內(nèi)容體系。由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層次不同、學生素質不一,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jù)學校實際和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并結合教材編排情況,把訓練的內(nèi)容體系具體分解到三個學年或8—9兩個學年之中,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的逐項加以訓練落實,循序漸進最終達成目標,而不是三個學年或8—9兩個學年中每個學年都就整個內(nèi)容體系進行同樣的重復的訓練,更不是在訓練的內(nèi)容體系中每一次課訓練什么信手拈來,隨意而為,沒有計劃性和針對性。
(四)有效使用教材
教材依據(jù)《標準》編寫,具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階段性等特點,是學生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必需的規(guī)范文本,教學中必須加以有效使用。應當走出一個誤區(qū),即閱讀教學才使用教材和課文。其實,教材中的議論文既是教師進行議論文閱讀教學的文本,也是教師進行議論文寫作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有效使用教材和課文對于議論文寫作教學至關重要??梢宰寣W生通過議論文課文的學習感悟議論文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路,學習寫作的方法等等。
(五)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
由于教材編寫的局限性,議論文課文不僅篇目較少,而且部分課文又不是凸顯文體特征的規(guī)范文本,對初步接觸議論文的學生而言,僅有教材資源是遠遠不夠的。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利用網(wǎng)絡資源,學生可以便捷地了解社會生活,查找寫作素材,交流習作體會等等。合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和信息技術,不僅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條件和資源,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六)專項、綜合訓練相結合
議論文寫作訓練內(nèi)容體系把《標準》規(guī)定的總體目標細化為18項訓練指標,只有逐一把這些細化指標的訓練落到實處,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形成和總體目標的實現(xiàn)才具有可靠的保證。因此,專項訓練是基礎、是根本。但是,專項訓練又是單一的、零碎的,僅有這樣的訓練還不足以使學生形成議論文寫作的綜合能力,因此必須在進行專項訓練的基礎上適當進行議論文整篇寫作的綜合訓練。而且,專項訓練的效果如何,可以在綜合寫作中得到真實的檢驗;專項能力的缺漏也可以在綜合寫作中及時發(fā)現(xiàn)和補救。
(七)課堂訓練和課外寫作并行
《標準》明確規(guī)定,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的束縛,……。加強平時練筆指導,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睂懽鹘虒W和寫作實踐的特殊性決定了課堂訓練和課外寫作有機結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課內(nèi)訓練側重于檢測課堂專項指導的目標達成度和實施必要的限時訓練;課外寫作學生可以自由選題,有足夠的時間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和修改加工,重在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并有利于學生尋找和保持寫作的感覺和狀態(tài)。
(八)實施多種評價方式和多元評價主體
以往的作文教學評價大多方式單一,即結果評價,主體單一教師評價。評價方式單一,只關注終結性結果評價,忽視了對學習過程的關注,忽視了對發(fā)展過程的評價;評價主體單一,只由教師實施評價,忽視了學生主體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根本上講,是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具體表現(xiàn)。作文教學評價應該告別評價方式單一和評價主體單一的歷史,積極探索實施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注重發(fā)展性激勵性評價的多種評價方式,確立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的多元評價主體。還應該積極嘗試引入社會主體評價,例如開展專項語文活動,邀請家長、作家、編輯等適當對象參與學生的作文評價等等。
三、教學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摒棄急功近利思想和行為
上面列舉了《標準》規(guī)定的義務教育第四學段議論文寫作的總體目標要求和相關的具體目標要求,并圍繞目標要求構建了議論文寫作訓練的內(nèi)容體系。必須十分清楚的是,這一訓練體系是第四學段學生三個學年完成的,這些目標要求是三個學年達成的,而非一蹴而就的。因此,在議論文寫作教學實踐中必須摒棄急功近利思想和行為,突出訓練的計劃性、內(nèi)容的針對性和方法的科學性,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結合教材編排的特點,把目標要求和訓練內(nèi)容分解到三個學年,循序漸進,逐項訓練,最終實現(xiàn)至第四學段學業(yè)任務完成時即學生初中畢業(yè)時能“寫簡單的議論性文字,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這一總體目標。
(二)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yǎng)并重
《標準》對初中即義務教育第四學段學生議論文寫作之所以只要求“寫簡單的議論性文字”,是因為這一學段學生初步接觸和粗淺學習議論文,對多數(shù)學生而言,議論文是相對陌生的文體;從年齡特點上講,初中學生的理性思維尚不成熟,思辨能力不強。由于學生初步接觸、學習議論文,對議論文的基本知識和寫作要求知之甚少,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方法的指導便顯得十分重要。例如,什么是論點,怎樣確立論點;什么是論據(jù),怎樣選擇論據(jù);什么是論證,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哪些,怎樣選擇和運用論證方法;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方式,等等。沒有必要的系統(tǒng)的方法指導,學生就寫不出有一定規(guī)范的哪怕只是“簡單的議論性文字”,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方法的指導是為能力的培養(yǎng)和達成服務的,文章有法但文無定法,更不能唯法是從。寫作教學最重要的工作和最根本的任務,不是讓學生掌握多少寫作的知識和技巧,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巧的基礎上,通過議論文的閱讀得到內(nèi)心的感悟,通過議論文的寫作獲取實際的能力,通過反復修改錘煉提升寫作水平。因此,議論文寫作教學著眼于學生實際寫作能力的切實形成和不斷提高。
(三)貫徹《標準》要求與堅持實事求是
課程標準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的共同的、統(tǒng)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面對的是基礎不一、水平各異的學生群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面對客觀現(xiàn)實,正視個體差異,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議論文寫作教學既不能以情況特殊等借口不貫徹《標準》要求,也不能拘泥于《標準》的條條框框。在面向多數(shù)學生實施《標準》要求的前提下,對于個別基礎太差、寫作能力低下的學生,與其按統(tǒng)一要求難以達到,不如大膽在某些方面適當降低要求,既能讓學生學有所得,有所進步和提高,又能使學生學得愉快,有成就感。而對語文素養(yǎng)高、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則可高于《標準》要求,助推個性發(fā)展,引領馳騁翱翔。
事實上,《標準》本身對目標內(nèi)容、實施建議等方面的表述,既有剛性的要求,又有彈性的描述?!坝忻鞔_的知識和能力達成度,有的還作了量的規(guī)定” ;“在對‘量的規(guī)定上,用了‘左右、‘不少于這樣的彈性表述,這為教材的編寫和教師的教學留下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奔热蝗绱耍诮虒W實踐中直面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的現(xiàn)實,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采取靈活可行的方法策略,實施不同的目標要求,這本身就是貫徹落實《標準》精神的科學體現(xiàn)。
(作者單位:德化縣教師進修學校德化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