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梅+徐志忠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
一、設計展示平臺,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近年來,各校經常利用教研集體備課,搞一課同設的教研活動,一課同設就是每位教師都要對某課題進行教學設計,然后進行教研,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例如,我們對《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實施了一課同設,最后確定了一種體現(xiàn)集體智慧的教學設計。第一,在教師的指導下,復習前面學過的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的藥品、原理和使用的裝置,為本節(jié)課學生自主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做鋪墊。第二,讓學生閱讀教材,從中知道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及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第三,教師給學生提供足夠多的儀器,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裝置,并在同學面前展示,親自用該裝置制取二氧化碳。這種教學設計讓我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設計出來的實驗裝置不下十幾種,有一些是老師都不曾想到的,而且每位同學都非常高興、非常勇敢地展示著自己的設計成果。本節(jié)課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知識,還使學生獲得了深層次的學習體驗。在教學中,教師給了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和足夠的活動機會,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科學探究是科學家運用科學方法,按照一定步驟來解決自然界問題的過程,也可以是學生運用科學方法以獲取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了解科學思想,了解科學的過程。
1.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探究過程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化學的發(fā)展史知識,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例如,在《空氣》一節(jié)的教學中,從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入手,讓學生仿照拉瓦錫的實驗原理,用紅磷燃燒的實驗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如果讓學生看書閱讀來領會實驗原理,對于剛學化學的學生來說,又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用了多媒體課件,以講故事的方式重現(xiàn)拉瓦錫的實驗探究過程,學生從中獲取了科學的精神、探索前進的動力及探究學習的靈感,排除了學生探究時面臨的障礙,創(chuàng)設了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究的氛圍,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熱情。
2.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意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學生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和觀察方法等可能是錯誤的、不完善的,甚至可能是“可笑”的,但教師不能因此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要尊重他們的創(chuàng)意,教師要給學生恰當?shù)囊龑В屗麄冊诳茖W探索中成長起來,更多地關注他們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更多地關注他們的進步。
三、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合作不僅是為了集思廣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是為了營造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行為,使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收獲。那么,如何營造一個能發(fā)揮最大潛能的合作氛圍呢?
1.讓學生感受到師生可以合作
教師應改掉以往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改掉用命令口吻對學生說話的語氣,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點撥。例如,在各種實驗的設計上,用“有不同的見解嗎”“請同學們大膽地說吧”“你的想法比老師的好”等,讓學生體會到師生可以合作,教師是真正關心、愛護、尊重他們的,讓師生共同開發(fā)課程,豐富課程。在課下,教師更應彎下腰來,走到學生中間去,學生需要什么樣的幫助,教師就提供什么樣的幫助,使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為豐富的、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之間合作的意識和習慣
一個不會合作的人是很難在社會中生存的。作為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在化學教學中,最有利于創(chuàng)建學生之間合作關系的活動就是實驗教學活動。例如,在探究《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實驗中,教師可以將探究活動分組進行,每個成員都要明確自己的任務,學生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積極思考,最終使實驗順利進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合作的熱情。
四、分散學習中的難點,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
在教學中,難點是學生學習中的障礙,學生的自主學習往往在難點面前退縮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千方百計地突破難點。例如,在學習分子原子的教學中,我們將看不到的現(xiàn)象做成了課件,讓學生目睹水蒸發(fā)、水分解的微觀現(xiàn)象,真正認識二者變化的本質區(qū)別,幫助學生建立宏觀與微觀的聯(lián)系。在化學學習中,有一些題目難度很大,基礎不好的學生往往望而生畏,我們常將題目分解為若干的小問題,讓學生由淺入深地解決問題。例如,有碳酸鈉和氯化鈉的混合物33.8克,加入鹽酸溶液為125克恰好完全反應,最后得到一種溶質的溶液為150克,求將所得溶液配制成8%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毫升?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設計出五個問題:第一,本題發(fā)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第二,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什么比反應前的總質量少了?第三,最后所得的氯化鈉溶液,溶質來自幾部分?第四,最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第五,若配制成8%的氯化鈉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把這個難題分解為若干個簡單題,使學生在充滿激情的氣氛中,變望而生畏為引人入勝,順利完成了題目的要求,從而使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人才,特別是會學習的人才,有適應能力的人才,作為化學教師,我們會通過自己的教學,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以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