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林+李敏
目前,我們大多采用新課標提出的“三維”來思考和表述教學目標,這是一種宏觀把握。但具體到某一學科、某一領域的具體目標,則要訴諸對教學對象的深入探索和微觀思考了。對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思考路徑,應該是從閱讀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在閱讀領域中的表現)出發(fā),分析其具體構成的要素和層次,再根據學生的現實和未來生活的需要來確定。
一、從整體上把握閱讀教學的目標因素與層次
閱讀教學的總目標或者說核心目標是什么?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或閱讀能力。但這個“閱讀素養(yǎng)”概念太籠統(tǒng)、太抽象,我們要認識它,就要具體分析它的成分、要素,即它包含哪些東西。一個人的閱讀素養(yǎng)具體應包含哪些因素?具體到讀懂一篇科技作品或論述類文章需要一些什么素養(yǎng)?閱讀和鑒賞一篇文學作品又需要一些什么素養(yǎng)?
(一)閱讀素養(yǎng)包含的具體因素
一個人的閱讀素養(yǎng)具體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其一是閱讀知識,主要指閱讀對象的文體性知識,這其中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章體裁特性知識,如雜文文體特性、詩歌中的意象、散文的意境、小說的虛構與敘事等知識;二是作家作品的審美特性知識,如余秋雨散文的風格特點、郁達夫散文的審美特征。當然還有閱讀對象內容所涉及到的一些專門知識。如梁思成的《中國建筑的特征》中有關建筑的知識,但這不屬于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知識。
其二是閱讀方法,也就是閱讀和鑒賞的方法,包括一般的方法和特殊的方法。一般的方法有關于一般文章閱讀的方法,如歸納段意、概括主題法、提取重要信息法等,有文學作品解讀和鑒賞的一般方法,如孫紹振提出的“還原法”、“比較法”等。特殊的方法是針對某一類文章和作品閱讀和鑒賞的具體方法,如雜文閱讀法、詩歌解讀和鑒賞法、散文鑒賞法等,進一步分還有現代詩歌鑒賞法、古詩詞解讀和鑒賞法等。
其三是閱讀趣味,包括興趣和品味。興趣就是喜歡閱讀,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種生命形式。閱讀上癮,一天不閱讀就感到渾身不自在。這源于在閱讀中讀出味道,讀出快樂,讀出享受。品味是在閱讀興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閱讀的檔次,而不止于休閑性的閱讀。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閱讀,但普遍閱讀檔次不高,內容上偏于低俗化,時間上偏于快餐化,媒質上偏于網絡化。近年來,青少年的閱讀呈現越來越低俗化的趨勢:50、60后讀革命經典,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春之歌》等;70后讀瓊瑤的愛情、三毛的流浪、席慕容的纏綿、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俠(文學性比較純正);80后讀韓寒《三重門》、郭敬明《夢里花落知多少》(同齡人作品);90后讀痞子蔡《第一次親密接觸》、安妮寶貝《Q版語文》。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閱讀趣味這個目標是最難實現的。現在這個目標有兩個最大的敵人:一是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敵人,即“言必稱高考”的那種低水平的應試教學,教一篇課文,主要就是講高考考點,將閱讀異化為做高考模擬題目。這樣的閱讀教學不但不能培養(yǎng)反而會消磨、扼殺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培養(yǎng)閱讀品味的敵人,即學生的網絡閱讀。現在的網絡閱讀對我們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最大的挑戰(zhàn)。學生對網絡閱讀有興趣,從中也獲得了閱讀的快樂。但閱讀已經成為“悅讀”——一種讓人輕松的“精神按摩”或“意念桑拿”,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讓閱讀輕松起來,讓人生快樂起來,拒絕讀得很累,讀得很煩。但是閱讀的真正快樂不單純是精神刺激的感官快樂,而更應是精神滋養(yǎng)的心靈愉悅。人類的閱讀應該是快樂的,但同時也應該是嚴肅的,應該承載更深刻的文化使命。這就是閱讀教學培養(yǎng)閱讀趣味目標的真正內涵?,F在向中學生提倡的經典閱讀實際上就是提高中學生閱讀品位的一種策略。總之,如果我們的閱讀教學能讓學生喜歡上閱讀,享受閱讀的愉悅,能讓學生從網絡走向書本,從文學快餐走向文學經典,從痞子蔡、安妮寶貝走向孔子和魯迅,我們的這個目標就達到了。
第四是閱讀語感,語感是最高級的綜合性的語文素養(yǎng),包括閱讀的語感和表達的語感。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語感,把它看成一種閱讀能力。閱讀語感一方面建立在閱讀知識、閱讀方法、閱讀趣味綜合的基礎上,如果學生的閱讀知識豐富,能運用多種的閱讀方法,又有濃厚而純正的閱讀趣味。那么,他的閱讀能力或閱讀語感也就會很好。另一方面還建立在語言材料的積累和一定量的閱讀訓練、閱讀實踐的基礎上。也就是說,閱讀語感或閱讀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途徑只能是語言材料的積累和閱讀實踐。實際上,閱讀知識、閱讀方法、閱讀趣味都應該是在語言積累和閱讀實踐中獲得和形成的,而作為這些要素的綜合素養(yǎng)——閱讀語感和閱讀能力就只能在積累和訓練中綜合而成??梢?,培養(yǎng)閱讀語感或閱讀能力的目標可具體化為語言材料的積累和閱讀訓練(閱讀實踐活動)目標。
這樣思考和把握閱讀教學目標,就比從“三維目標”來把握更有針對性一些、具體一些、實在一些、語文一些,因為它給出的是四個真正體現語文學科閱讀教學獨特功能的教學方向。這四個目標看起來比較籠統(tǒng)抽象,但完全可以結合具體課文的特點進一步具體化和細化。
有人會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些人文目標是不是沒有了,不要了?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目標是暗含的、潛在的、潛移默化的,是閱讀素養(yǎng)本身就帶有的,把語文教好了,人文教育自然也就有了,沒有必要單獨提出來。
(二)閱讀素養(yǎng)的類型和層次
閱讀素養(yǎng)是有類型有層次的,關于閱讀素養(yǎng)或閱讀的類型和層次,我們至少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日常生活中習得的普通的閱讀素養(yǎng),包括接收信息——實用的素養(yǎng)(如閱讀產品說明書和書信);消遣自娛——休閑的素養(yǎng)(如瀏覽報刊,看喜愛的書籍);學習知識——功利素養(yǎng)(如為了考試而看書)。還有一種是專業(yè)閱讀素養(yǎng),如文學閱讀——審美的、鑒賞的、批評的素養(yǎng);理論閱讀——理解的、思辨的素養(yǎng)。這里的關鍵問題是,我們的學生到底需要哪種閱讀素養(yǎng),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的閱讀素養(yǎng)到底是哪個層次哪種性質的素養(yǎng)。
針對這個問題,有以下一些觀點:主張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認為,生活中需要什么樣的閱讀能力,我們就應培養(yǎng)什么閱讀能力,生活中怎么閱讀,我們就應教學生怎么閱讀,按照生活中的閱讀常態(tài)來指導學生的閱讀活動。如“閱讀是對文本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就從信息處理的角度來看待閱讀活動,這就是生活閱讀取向的觀點。這一觀點主要是針對語文教師模式化的專業(yè)閱讀的弊端提出,即“解題——交代寫作背景——編自然段序號——概括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的閱讀方式與生活中的閱讀根本不同,這樣的閱讀教學又有什么意義呢?
文學鑒賞派認為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這是老一代語文教學專家如葉圣陶、夏丏尊等人的觀點。
還有一種新課標的觀點,主張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對話能力,這個目標的內涵相當豐富,卻使我們普通的語文教師無法把握和駕馭。因為它不僅指向閱讀能力,還牽涉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人格、創(chuàng)新精神等人文教育內涵,涵蓋了更多的語文閱讀教學很難獨立承擔的目標內容。
筆者之所以列舉這些觀點是想說明,閱讀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層次多類型的。這是一個前提,但在這個前提下,閱讀教學在目標的確定上,應該是有側重、有重點的。以下是筆者的幾點看法:
第一,閱讀教學的目的當然是培養(yǎng)學生未來生活中需要的閱讀素養(yǎng)。但“生活”這個領域太寬泛了,而每一個人的未來生活又有不同的形態(tài),所以,我們只能從眼前和基本的需要入手將其分為眼前的功利目標和基本的發(fā)展目標,眼前的功利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應付閱讀方面考試的能力,基本的發(fā)展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各種文體的專業(yè)閱讀能力,尤其是培養(yǎng)文學閱讀和鑒賞能力。
第二,作為學校語文教育的閱讀教學,在目標定位上肯定要高于日常生活中習得的閱讀能力。因此,閱讀教學的目標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閱讀素養(yǎng)(文學閱讀——審美的、鑒賞的、批評的;理論閱讀——理解的、思辨的),當然,這個“專業(yè)”不是相對“業(yè)余”而言,只是相對于“日常一般”的低水平閱讀素養(yǎng)而言。也就是說,閱讀教學要將學生生活中形成的自然的閱讀素養(yǎng),導向好的更高一級層次發(fā)展。閱讀教學培養(yǎng)的閱讀素養(yǎng)是:閱讀知識更豐富,閱讀方法更自覺,閱讀趣味更純正,形成良好的閱讀語感。而這一些,相對于日常的閱讀素養(yǎng)而言,就是專業(yè)閱讀素養(yǎng)。如用文學的眼光和方式來閱讀文學作品,用不同的文體思維來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
第三,閱讀教學的目標既有實用的、功利的,又有文學的、審美的,既要二者兼顧,又要區(qū)別對待。如針對高考目標的閱讀教學肯定是合理的,因為這是學生當前生活(考試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內容)所需要的。但是,把這個目標當做唯一,且將其簡化為做高考題的做法肯定是不合理的。筆者認為,高一、高二應進行常態(tài)語文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熱愛語文,熱愛語文老師。不要過多的聯系高考,不要過于功利化,否則就會影響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允許教師心中有高考,但嘴上不要老掛著高考。語文教學是農業(yè),要慢工出細活,靠積累,靠等待;不是工業(yè);不能立竿見影,不能急功近利。實際上,搞好常態(tài)的語文教學與高考備考沒有矛盾,常態(tài)的閱讀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閱讀趣味、豐富閱讀知識、掌握閱讀方法、形成良好語感。而這些都是高考所需要的能力,這些素養(yǎng)都是基礎的、不變的,有了這些穩(wěn)定的、基礎的、不變的素養(yǎng)足以應付萬變的高考。
二、對照研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高考考試大綱》中的關于閱讀教學的部分,盡量將知識點和能力點具體明確出來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與鑒賞”目標和《高考考試大綱》中的關于閱讀教學的考試內容部分,有著許多對應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它們找出來,作為我們教學的主要目標點。
通過對照閱讀,發(fā)現“課標”的必修課程“閱讀與鑒賞”目標2、4、6、7、8、9與高考閱讀考點對應相關,課標的許多“目標點”與高考考綱的“考點”基本是重合的。下面是一些互相對應的目標點:
課標目標4中的“能閱讀理論類、實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與高考的現代文考點“閱讀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互相對應。
課標目標7中的“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和目標6中的“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與高考考綱“文學類文章閱讀”的考試要求“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互相對應。
課標必修課程“閱讀與鑒賞”目標2中“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與高考考綱中的“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探究”的具體考查目標基本重合。
課標必修課程“閱讀與鑒賞”目標9中“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與高考考綱中的“古代詩文閱讀”考試內容完全一致。
高考語文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其中“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主要涉及的是“閱讀能力”?!白R記”、“理解”中考查的“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也是靠閱讀來積累的,還有“探究能力”的考查也與“閱讀能力”有關。
可見,語文高考的內容要求與“課標”的目標要求并不矛盾沖突。綜合這些對應重合的內容,可以從整體上梳理出這樣一個目標框架:
四種類型的閱讀能力:古詩文閱讀能力、論述類文章閱讀能力、實用類(主要是新聞作品)文章閱讀能力、文學作品閱讀能力。
五個層次的閱讀能力:識記(主要是古詩文的積累目標)、理解、分析綜合、評價鑒賞、探究。
在這個整體框架下,完全可以將各種類型、各個層次的閱讀教學目標結合高考題目和具體課文細化。日常的閱讀教學完全可以既兼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趣味,又不動聲色地滲透高考指導。
以“古詩鑒賞”為例。高考古詩鑒賞具體考點為“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介內容和觀點”。
“鑒賞形象”考點集中考察意象和意境。從歷年的高考試題看,意象和意境都側重于兩方面的考查,一是具體形象,二是形象蘊含的“意”。其實這兩方面不可分割,只是出題者有所側重而已。形象的考查今后肯定是古代詩歌鑒賞的熱點,因為形象的描摹必然是為文章主旨與情感服務的,所以考查形象既考查了考生對形象具體的感受能力,又考查了對文章思想內容的把握。
古詩詞語言主要考查“詩眼”、虛詞、語言風格??疾檎Z言主要以理解詩句含義為基礎,同時也往往和對情感的把握、藝術手法的運用以及文章的謀篇布局等聯系在一起,其中尤其要注意“詩眼”的考查,它角度小,輻射面廣,有利于學生細細揣摩和深入挖掘,便于操作,是近年來考查的熱點。
表達技巧這個考點主要考查常見技巧,集中在常見的抒情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方法這三大類。這是近幾年呈現出的共同趨勢,貼近中學生學習實際,不故意提高難度,對于比較容易混淆的手法很少涉足,即便涉及也都是不糾纏于名詞術語。今后的考查也必然堅持這點,畢竟高考只是檢驗學生的初步鑒賞水平。
我們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就可以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介內容和觀點”這些方面入手來確定教學目標和內容。而這些目標和內容既是學生閱讀素養(yǎng)中所需要的專業(yè)閱讀能力,又是高考所要考查的內容,二者并不矛盾。
[作者通聯:李山林,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李敏,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