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仙
詩之為物,乃人類心力之精華所構(gòu)成。詩,特別是那些意境、情趣、語言俱佳的短小古詩,其句凝練,其意雋永,或見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均蘊含著詩詞作者獨特鮮明的個性和豐富的思想感情。經(jīng)常閱讀,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開闊胸襟,陶冶性情,對健康大有裨益。
古詩詞中的名篇佳句,或歡快,或凝重,或豪邁壯闊,或熱情奔放,或清新淡雅,或深厚蘊籍,或如急風聚雨慷慨高歌,或如行云流水委婉低吟。每每習讀,仿佛置身其間,藍天綠野,湖光山色,春光惹眼,柳絲如煙,秋風皓月,孤舟獨釣,寒江映雪,肆意徜徉,不覺忘了窗外的浮躁與喧囂。若輕輕吟頌,則更生妙趣,字清句圓,瑯瑯上口,抑揚頓挫,珠璣有聲,如水出幽澗,鳥鳴枝頭,既愉悅耳目,又怡然身心,潛移默化,受益不盡。試想,當你身居鬧市,為喧囂嘈雜而煩躁時,你讀起“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時,你不覺得心平氣靜,一股山野清新之氣撲面而來?當你因一時郁悶排遣不開時,你讀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時,你不感到胸襟開闊,精神為之一爽么?當你急躁易怒時,你讀起“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你不感到怒氣頓消,而代之以悠哉閑哉?當你勞作勞頓時,不妨讀讀“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你不感到似乎輕松了許多?
讀詩之所以養(yǎng)心涵情,我想主要還在于詩詞本身那高妙的格調(diào)和深邃的意境。讀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念奴嬌·赤壁懷古》,那種雄視千古的磅礴氣勢,可能使你心潮澎湃,把那些無端的煩惱丟到腦后;吟陸放翁的“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詩人垂暮之年僵臥孤村,在夢中桑尚思衛(wèi)國戍邊,這種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自然會感染你忘掉個人的憂患。吟誦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漠漠水田白鷺飛,陰陰夏木囀黃鸝”。詩中有畫,給人以悠閑、輕松與歡快。品賞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讀后令人怡情悅性,如欣賞一幅幅農(nóng)家生活圖景,自然萬念俱消,疲乏自除。
詩中的意境還可與自然景物統(tǒng)一起來。春日,讀“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秋日,讀“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情感融入詩行,與之共鳴,必然洞察人生意境,悟出許多道理。漫步詩里行間,盡情感受詩的芳馨。那種“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寧靜,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溫潤,會使你遠離浮躁的世事,心靈仿佛逃脫了塵世的羈絆,融入了山野的空靈,這時便會有一種云水悠悠的心情,眼前好像擁有一片清亮的天地。
讀詩,已成為我晚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不論月下高吟,花間淺唱,或獨自吟誦,或同友奉和,都如醉如癡,樂在其中。當吟讀到“巴山夜雨”時,感覺到一種憂郁和惆悵,當吟讀到“蟬鳴泉流”時,體驗到一種心曠神怡;當吟讀到“月落烏啼”時,浮想到一幅古寺夜景;當吟讀到“長河落日”時,品味到一種特有的蒼茫豪邁……
年已古稀,別無他歡,淡泊之中,尤愛古詩詞,晨讀二三首,夜吟四五章,細細品味,慢慢把玩,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性情,對健康養(yǎng)生大有裨益。
【編輯: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