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撒謊是每個幼兒成長過程中必然經(jīng)歷的一種現(xiàn)象,幼兒撒謊不可怕,關鍵在于我們怎樣去引導。面對幼兒的說慌行為,不必興師問罪,而是用一種“輕松”式對話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說出真相后面對的并不一定是“狂風暴雨”。那他說謊的幾率會大大減少,甚至會主動承擔責任。
案例一:掛鉤事件
事件背景:在個別化學習區(qū)域“大舞臺”的一面墻上,我們黏貼了一排掛鉤來懸掛這個區(qū)域所需要的服裝和樂器。一天中午,孩子們吃完午飯后在教室自由活動,忽然一個聲音響起:“老師,小嘉把大舞臺的掛鉤拔掉了!”我和搭班老師立即將視線轉向說話的孩子,她是我們班平時的“小榜樣”鑫鑫。順著她手指的方向,一個被拉斷的掛鉤果然以凄慘的方式躺在地上。我們問鑫鑫:“是小嘉拉斷的?”鑫鑫點了點頭。我們知道這個孩子從不說謊,于是把小嘉叫了過來,接下來的對話也由此產(chǎn)生。
嚴肅式對話——關鍵句:究竟是不是你拔掉了掛鉤?
“小嘉,大舞臺的掛鉤是你拔掉的嗎?”搭班老師問孩子。
“不是的,我沒有拔?!毙〖蔚穆曇舨惶?,但答案很明確。
“那鑫鑫為什么說掛鉤是你拔掉的?”搭班老師繼續(xù)追問。
小嘉看了看我們兩個,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不是我拔掉的?!?/p>
“小嘉,不能說謊,說謊的小朋友要送到小班去重新學本領的!”搭班老師語氣加重了。
“我沒有拔,她看錯了!”小嘉依然否認。
……
因為我和搭班老師都沒有親眼看到小嘉拔掛鉤這一幕,所以在小嘉的極力否定下,我們兩個也不敢武斷作出判斷,談話陷入僵局。
“輕松”式談話——關鍵句:你好厲害,你是怎么把掛鉤弄下來的?
再一次向鑫鑫確定以后,我知道把掛鉤拔掉的確實是小嘉。于是,我再一次找到了小嘉。
“小嘉,你在干嘛?”我“好奇”地問正在玩小汽車的小嘉。
小嘉看了看我,說:“我正在玩小汽車?!?/p>
我繼續(xù)問:“這個小汽車是你的嗎?我以前好像沒有看到過嘛!”
小嘉笑了,回答說:“是的,這是昨天爸爸給我新買的!”
我說:“是嗎?可以讓我看一看嗎?”
小嘉想也沒想就把小汽車給我玩。
玩了兩分鐘,我口氣“輕松”地問他:“哦,對了!忘了問了,你好厲害啊,早上你是怎么把掛鉤弄下來的?老師之前弄了好幾次都弄不掉呢!”
小嘉笑笑說:“其實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我就過去輕輕地拉了一拉,它就突然斷了?!?/p>
我說:“是嗎?那你太厲害了吧!不過早上為什么不愿意承認呢?”
小嘉想了想說:“因為老師要批評我,要送我去小班。”
案例二:巧克力事件
事件背景:小貝送了我和搭班老師一人一顆費列羅巧克力,我們把巧克力放在辦公室的桌子上。到了中午,我去食堂吃飯了。搭班老師在走廊里照顧小朋友用餐。午飯歸來,發(fā)現(xiàn)辦公桌上的巧克力只剩孤單的一顆,另一顆卻不翼而飛。與此同時,小成過來報告我們:燕燕剛才吃了老師的費列羅巧克力。搭班老師把燕燕帶到跟前,嘴巴邊果然有一點隱約可見的巧克力。此時,周圍圍著一圈小朋友,我在一旁假裝整理材料。
嚴肅式對話——關鍵句:是你吃了巧克力?
“燕燕,老師不是說過不能隨便進老師的辦公室嗎?小朋友都在教室里,你一個人跑到里面去,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到你,危險嗎?”搭班老師沒有提巧克力的事情,先提到了常規(guī)問題。
燕燕眼睛骨溜溜地看著搭班老師和周圍的小朋友,沒回答。
“是你吃了巧克力嗎?”見燕燕沉默,搭班老師提到了巧克力。
“不是我吃的!”燕燕否認。
“……不是你吃的,嘴邊怎么會有點巧克力呢?”搭班老師拿出了證據(jù)。
“那是不小心弄臟的……”燕燕回答。
“……這個肯定是巧克力!到底是不是你吃了巧克力?”搭班老師繼續(xù)追問。
此時,小成也跳出來說:“老師,我看見的,是燕燕吃的!”
周圍的小朋友也都附和著:“肯定是燕燕吃的!”
在這樣的壓力下,燕燕依然否認:“不是我吃的!”
搭班老師和我都無語了!
“輕松”式談話——關鍵句:巧克力味道怎么樣?老師也喜歡吃巧克力!
鑒于上次與小嘉的談話,我準備還是用“輕松”式談話的方法來試一試。
自由活動時,我把燕燕叫到身邊,“笑瞇瞇”地問她:“燕燕,費列羅巧克力好吃嗎?”
燕燕看著我,有片刻地發(fā)愣,沒有馬上回答。
我又繼續(xù)說:“其實老師也喜歡吃巧克力,特別是費列羅巧克力,我覺得很好吃。里面有果仁,剛才你吃的時候吃到了嗎?”
這次燕燕想了一會兒,終于說:“吃到了?!?/p>
我馬上問:“剛才巧克力是你吃的,對哇?”
她沒有回答,看著我。
我“輕松”地說:“老師不是要批評你,老師就是想知道是誰吃的巧克力。
她說:“是我吃的!”
在以上兩個案例中,不約而同,小嘉和燕燕都選擇在“輕松”式的談話中說出了真相,這其實很能讓人理解。
在掛鉤事件中,我故作輕松地以假裝“好奇”的方式開始了與小嘉的對話,卸下了小嘉的防備,讓他覺得老師不是來問罪,而是來和我玩的。接著,我又向小嘉說明了我的立場:其實老師也想過把掛鉤弄下來,只是失敗了,這瞬間引起了小嘉的自豪感。在這種情況下,小嘉毫無保留地和我分享了他的方法:其實是不小心拉下來的。于是,我印證了真相——掛鉤確實是小嘉拔下來的。之后我并沒有馬上批評小嘉,而是進一步了解他說謊的原因:他并無惡意,只是怕說出真相后會遭到老師批評。
在巧克力事件中,首先我沒有直接攻擊燕燕的錯誤,而是先詢問巧克力的口感如何,打亂了燕燕準備死不承認的打算。在燕燕內(nèi)心作掙扎的時候,我又馬上告訴燕燕自己也喜歡吃巧克力,讓燕燕明白原來老師和我也是一樣。但此時的她會猶豫,也怕承認了會遭到批評。接收到這個信息,我表明態(tài)度:吃巧克力只是件小事情。最后,在解除了危險警報以后,燕燕終于說出了事實。
當然,這兩件事情到此并沒有結束。接下來,我沒有“輕松”地以“原來是這樣啊”一句帶過,這會讓孩子覺得即使撒謊也沒有什么關系,他們也不可能意識到之前自己犯了錯;我也沒有馬上細數(shù)孩子的不是,質問他們怎么可以說謊,怎么可以不承認錯誤,甚至對他們提出懲罰的要求,這會讓他們產(chǎn)生“早知會這樣剛才還不如繼續(xù)說謊”的心理。這樣一來,精心設計的“輕松式”談話就會多余,教育也完全沒有起到作用,以后還會更堅定他們以謊言來掩蓋事實的決心。我的做法是,面色溫和但認真地向孩子說明:不小心拔掉掛鉤和忍不住吃了巧克力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掛鉤壞了可以再粘,巧克力沒有了老師可以再買。但拔掉掛鉤會給小朋友帶來不便,如沒有地方掛衣服,大舞臺亂糟糟等;巧克力是小朋友送給老師的禮物,知道自己送的禮物不見了,小朋友會難過,老師也會著急。所以這兩件事情做得都不對,但錯誤已經(jīng)造成了就要勇敢承認,老師和小朋友都會原諒誠實的孩子。
“輕松”式談話的實質做法是先解除孩子心中的警報,放松他們高度緊張的神經(jīng),以一種比較平靜的方式引導他們直面問題,說出真相。接著,要以平靜但認真的口吻陳述“受害物”或“受害人”所面對的困境,讓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問題,理解自己的做法錯在哪里。最后,引導或鼓勵孩子想出補救的措施,以彌補自己的過錯。
(作者單位: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聽潮藝術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