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申英[玉溪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作 者:何申英,玉溪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從事英美文學及英語教學研究。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情感表達復雜,特別是磨坊主塔利弗的女兒麥琪,在其復雜的情感世界的影響下,她的人生充滿了矛盾和悲劇。在父親和哥哥強大的男權壓抑下,她一次次不甘心地選擇了放棄自我,可是那種對真情的渴望和對自我的追求又使她不斷地挑戰(zhàn)父兄的權威。這種卑微的、不徹底的反抗也造成了她的悲劇人生。作品通過刻畫麥琪矛盾、掙扎的內心變化,使讀者深刻體會到了小說豐富、復雜的情感世界。
磨坊主塔利弗和他的兒子湯姆都是男權主義的代表,他們的情感世界相對簡單,就是興旺家族、維護他們心中的社會公德,并將自己的判斷標準強加于其他家族成員身上。塔利弗在磨坊破產(chǎn)后不顧女兒麥琪與菲利普純潔的感情,堅決要女兒同其他家族成員一樣憎恨所有韋古姆家族的人,意圖斬斷女兒與韋古姆之子菲利普的情思。哥哥湯姆在發(fā)現(xiàn)妹妹不顧父親反對,仍與菲利普暗中來往,不但不能體會妹妹的情感,反而嚴重警告、威脅妹妹。當妹妹經(jīng)歷第二次戀愛時,由于妹妹與表妹的未婚夫斯蒂芬私奔的行為使他感到恥辱,他毫不顧念兄妹情分便把麥琪趕出了家門,并宣布與麥琪斷絕關系。這讓讀者看到了在當時社會道德和男權主義影響下人們的冷酷和對親情的淡漠。
麥琪在十三歲時就與仇人的兒子菲利普產(chǎn)生了真摯的友情,這種友情在時間的醞釀下漸漸結出了愛情的果實。如果沒有家人的反對,麥琪、菲利普將是兩小無猜、心心相印的情侶。麥琪渴望愛情和幸福的心與所有女性一樣??赡シ坏钠飘a(chǎn),卻為這段美好佳緣掘好了墳墓。雖然麥琪渴望與菲利普交往,但面對親人的阻止她卻沒有足夠的勇氣反對。在親情和社會道德的壓抑下她不甘心地放棄了自己的美好愛情。十九歲時,她壓抑的愛情終于爆發(fā),甚至做出了與表妹未婚夫斯蒂芬私奔的決定。但最終這場私奔在麥琪不堅定的反抗中宣布失敗。
小時候的麥琪是一個有著褐色皮膚的可愛女孩,但在當時社會審美觀的驅動下她卻成了“看起來就像一個黑白種的混血兒”的“怪物”,在母親和姨媽的眼中她與當時社會公認的窈窕淑女的標準有太大的差異,麥琪這兩個最重要的親人不顧親情血脈,只以社會的標準來衡量麥琪的美麗,就像挑選一件物品一樣。這也表現(xiàn)出了當時的女性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服從就好了,服從社會,服從自己的父親、丈夫、兒子、兄長等,女性成為社會的附屬品,沒有地位,沒有發(fā)言權,沒有追求自我的權利。在這種環(huán)境的影響下,麥琪學會了順從,他聽父親的話,放棄了像哥哥一樣接受教育的意愿,壓抑了對菲利普的感情;她還聽哥哥的話放棄了與菲利普的愛情,放棄了與斯蒂芬的愛情。她曾想像哥哥一樣讀書,受教育,她的父親卻認為“一個女人不應該那么聰明”,她服從了父親的決定,打算做一個溫順、聽話的女兒。但服從的背后卻是復雜多變的情感表現(xiàn),這一切都是由于她骨子里的叛逆和對自我意識的追求。比如在家人嘲笑她褐色皮膚的時候她選擇了逃離;在父親要求她與仇人的兒子斷絕來往時,她選擇了與菲利普秘密戀愛;當遭遇斯蒂芬吻胳膊之后她選擇了私奔,雖然事后她認為“她被沖昏了頭”,“他們走得太遠了”,但“叛逆”的行為已經(jīng)發(fā)生,并引起了她情感世界的軒然大波。就像一顆小草想要發(fā)芽,就拼命地想要頂翻壓在它上面的石頭。麥琪始終處于順從與叛逆的艱難選擇中,她一直為自己的行為而努力補救直到喪命。
在男權昌盛的時代,麥琪追求自我的夢想明顯難以實現(xiàn)。在家庭的影響下,一方面,理性要求她服從男權,服從父親和哥哥,另一方面,她內心卻強烈渴望女性的自由。如小時候因為家人嘲笑她的膚色她便離家出走,卻忍不住對爸爸的思念而回到家中。感性告訴她,她的自尊受到了傷害,她不喜歡這個家和這種壓抑的生活。但理性卻告訴她,爸爸愛她,爸爸很想她,她不應該離開爸爸,不應該離開家。在這種矛盾情感的較量中她最終放棄了自我,選擇了回家。又如她的第一次情感經(jīng)歷,在與菲利普的戀愛中,她渴望與菲利普交往,她能感覺到菲利普深深的愛戀和自己對這份愛情的渴望??稍诟赣H、哥哥的阻撓下她覺得與菲利普的交往違背了父親的意愿,是不應該的,于是她便努力地壓抑、克制自己的感情。當與菲利普偷偷來往被哥哥發(fā)現(xiàn)以后,她害怕哥哥告訴父親,就對哥哥發(fā)誓不再與菲利普私自見面。最終,在情感與親情之間,她克制了自己的感性,放棄了與菲利普的美好未來。當斯蒂芬吻了麥琪的胳膊,麥琪一直壓抑的對異性的愛戀得到了強烈的釋放,她愛上了表妹的未婚夫斯蒂芬。這時,她忘了自己是女兒、是妹妹,徹底地將家庭、道德的約束拋之腦后,盡情地在這種不被社會接受的愛戀中尋找自我,尋找作為女人的麥琪,尋找作為麥琪的麥琪。但感性的情愫最終被理性打敗,她不能這么“瘋狂”、這么“自私”。她怎么能傷害表妹的感情,她怎么可以違逆兄長,最終她熄滅了尋找自我的叛逆之火,回到了小鎮(zhèn)。就像一個饑餓的孩子,找到了一個饅頭,又擔心家中的父母,于是她決定將食物留給父母。可饑餓的感覺讓她難以忍受,她最終忍不住咬了饅頭,于是她產(chǎn)生了一種罪惡感,她覺得自己不孝順父母,這種良心的譴責和對食物的渴望使她備受煎熬。麥琪渴望上學、渴望愛情……可這種渴望在父親、哥哥的意識下被壓抑,難以實現(xiàn)。眼看自己想要的東西近在咫尺,但卻難以獲得,這種誘惑與克制造就了麥琪復雜的情感世界。想愛不能愛,想逃逃不掉,她就像一只飛上天空的風箏,想掙脫放風箏人的手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飛,卻又怕風箏線真的斷了。感性與理性的矛盾使麥琪的情感世界豐富、復雜,她舉棋不定的態(tài)度注定了她一生的悲慘命運。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復雜的情感主要來自主人公內心意識與社會公認的道德標準的矛盾和男權世界對女性的過多壓抑。在當時社會看來女性不需要有思想,不需要有智慧。社會的公眾道德和男權主義一次次將麥琪推入到矛盾之中,令她忐忑不安、舉棋不定。隨著麥琪自我意識的覺醒,她的內心就會受到更多的煎熬和壓抑,這種壓抑一旦釋放,會使麥琪的情感世界經(jīng)歷地震式的震撼洗禮,等她修正好情緒,繼續(xù)理智地壓抑自我意識,就只能面對真實情感釋放后的累累傷痕。但讓她從此放棄自我,像其他女性一樣順從地接受這個社會的安排,接受父親、哥哥的意志,又是她難以妥協(xié)、難以接受的。內心強烈的抵抗欲望影響了她的行為,造成了她情感世界的困惑、迷茫和不知所措。雖然她的自我意識已經(jīng)覺醒,但在強大的社會壓力和親情壓力下,她痛苦地掙扎,無助地彷徨。孤獨、寂寞、害怕失去折磨著她的身體和靈魂,最后與哥哥的一個擁抱,一個釋懷滿足了她的情感需求??梢?,她渴望自我的實現(xiàn),又畏懼社會的力量,不敢堅決地與之決裂。因此,即便麥琪知道自己去營救哥哥必死無疑,她也會義無反顧,她要用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的抗爭畫一個句號。這種難以割舍的割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求在這個小女子的演繹下悲壯淋漓,發(fā)人深思。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復雜的情感主要體現(xiàn)在主人公的復雜心境,以及矛盾、彷徨的內心世界。作者通過細致的內心刻畫,充分表達了作品宣揚的主題。通過對作品中人物復雜情感的剖析,向世人展現(xiàn)了在男權統(tǒng)治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蘇醒,揭示了當時社會帶給女性的壓抑和摧殘,呼吁人們要勇敢追求真愛和自我,并對社會不公平待遇進行徹底反抗。
[1]徐莉.解讀《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女性意識[J].芒種(下半月),2013(5).
[2]張艷.論《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維多利亞時期女性的社會地位反應與心理訴求[J].山花(下半月),2011(3).
[3]張寶國,周駕.死亡與救贖——小說《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女性自我救贖主題分析[J].文教資料,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