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磊 楊簡旭 陳 鵬
(共青團阜新市委員會,遼寧 阜新 123000)
自媒體時代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的思考
陳 磊 楊簡旭 陳 鵬
(共青團阜新市委員會,遼寧 阜新 123000)
自媒體的興起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在給我們帶來便捷、高效生活的同時,也因其平臺開放化、信息碎片化、傳播便捷化、身份虛擬化等新特點,逐漸成為新的違法犯罪領域。自媒體作為未成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方式和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也給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帶來了全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做好自媒體背景下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應加強教育引導,提高未成年人的“免疫力”;多措并舉,筑牢自媒體的“防火墻”;嚴厲打擊,建起預防和打擊的“高壓線”;部門聯(lián)動,建立預防未成年人利用自媒體進行違法犯罪的長效機制。
自媒體;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新特點;預防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石。守護未成年人,做好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更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答命題。據統(tǒng)計,2012年,人民法院共判處未成年罪犯63782人,同比下降5.20%,連續(xù)4年呈下降趨勢;判處的未成年罪犯人數占全部刑事罪犯人數的5.44%,同比下降0.97個百分點;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為1.90%,同比下降0.27個百分點。①馬劍.2012年人民法院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情況分析[J].法制資訊,2013(02).可見,近年來,在各級綜治、公安、司法、教育、共青團等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力量的廣泛參與下,全國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未成年人犯罪率雖然有所下降,但是整體數字居高不下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一些惡性案件依然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全國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的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活動正呈現出一些新的形式和特點,未成年人通過網絡和移動終端作案及新型網絡工具誘發(fā)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比例不斷提高,給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一種基于互聯(lián)網技術和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新的信息傳播與交流方式——自媒體,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美國學者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認為,自媒體(We Media)是一種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開始理解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①周丹.調查性報告:紙媒在新媒介環(huán)境中揚帆起航[EB/OL].http://media.people.com.cn/GB/192301/192373/192374/18233728. html,人民網,訪問日期:2013-09-17.自媒體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發(fā)布和共享的傳播方式與平臺,看新聞、發(fā)微博、轉帖子、曬照片,輕輕點擊手機屏幕,一個五彩繽紛的“微世界”就會呈現在每個人的眼前?,F如今,運用自媒體軟件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時尚。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fā)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5.64億;手機網民數量為4.2億,年增長率達18.1%,遠超網民整體增幅;手機微博用戶規(guī)模達2.02億,占所有微博用戶的65.6%,接近總體人數三分之二。②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 t20130115_38508.htm,訪問日期:2013-09-20.另據中國少先隊事業(yè)發(fā)展中心發(fā)布的《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2012)》顯示,78.4%的未成年人使用過移動終端上網,超過六成人(61.6%)使用微博,高于整體網民,同時,微信在未成年人常用網絡社交工具中的使用比例占11.8%,③中國少先隊事業(yè)發(fā)展中心.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2012)[EB/OL].http://www.china61.org.cn/bencandy. php?fid-50-id-940-page-1.htm,訪問日期:2013-09-15.未成年人正逐步成為應用自媒體的主要群體。
毫無疑問,自媒體的興起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其在擴寬交流渠道、豐富業(yè)余生活、進行輿論監(jiān)督、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正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自媒體在給我們帶來便捷、高效生活的同時,也因其平臺開放化、信息碎片化、傳播便捷化、身份虛擬化等新特點,派生出了新的違法犯罪形態(tài)——“自媒體犯罪”?!白悦襟w犯罪”與常規(guī)通信工具犯罪和傳統(tǒng)網絡犯罪既有共性又有所區(qū)別,犯罪分子一般利用現代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lián)網技術,借助微博、微信、人人等自媒體軟件實施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這樣的案件屢有發(fā)生,自媒體已逐漸成為新的違法犯罪領域,一些自媒體軟件正在成為網絡群體性事件或誘發(fā)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前沿陣地。同時,這種新的違法犯罪形態(tài)正在逐漸向未成年人群體延伸,且情況不容樂觀。以遼寧省某市為例,近年來就發(fā)生了多起未成年人利用、借助自媒體軟件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或犯罪分子利用、借助自媒體軟件對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案件。例如,違法嫌疑人張某因戀愛分手將寫有侮辱性字樣的照片發(fā)送到新浪微博和QQ好友空間對陳某進行報復,兩人均為未成年人。再如,犯罪嫌疑人趙某與被害人張某通過微信認識并相約見面,其間,趙某兩次對張某實施強奸,被公安機關抓獲后,趙某對與張某發(fā)生性關系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案發(fā)時,趙某只有19周歲,而張某年僅13周歲。
未成年人伴隨著網絡一起成長,對網絡媒體有著天然的親切感。他們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且大多有著豐富的上網經驗,在移動通信終端越來越大眾化、平民化的今天,微博、人人、微信等自媒體被未成年人接受實屬必然。然而,未成年人缺少人生閱歷和辨別能力,法律意識較為模糊,自我防范能力和控制能力較差,獵奇心理、叛逆心理較強,面對紛繁復雜的海量信息以及虛擬和現實社會深度融合的自媒體環(huán)境,他們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和不良文化的侵蝕,從而影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改變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更為嚴重的是,會使部分失足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如何做好自媒體背景下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已經成為時代賦予我們的一項重大命題。
(一)平臺開放、信息多元成為使未成年人產生違法犯罪行為的潛在風險
自媒體與網絡媒體不同,更與電視、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有著很大區(qū)別。自媒體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運作,信息的發(fā)布也不需要相關文化部門進行審核。在微信、陌陌、米聊等自媒體工具上通過簡單的注冊申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人”,不需要過多地投入成本和精力,就可以自由地發(fā)新聞、轉帖子、做評論。這種行為已成為未成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方式。然而,人有千頭萬面,生活千姿百態(tài),發(fā)布的信息也自然會良莠不齊。一方面,大量內容低俗、消極悲觀的垃圾信息充斥在自媒體的空間里,更有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信息摻雜其中,同時,一些自媒體軟件本身又缺少對色情圖片、淫穢信息、反動語言的屏蔽功能,特別是一些淫穢色情信息通過視頻和語音進行傳播,更是加大了屏蔽難度,這就造成原本心智就不夠成熟、獵奇心理較強、極易情緒化、缺少防范意識的未成年人很容易迷失其中,不僅對未成年人形成積極、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極為不利,同時極易誘發(fā)未成年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一項調查發(fā)現,80%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與接觸網絡不良信息有關。①王俊秀.警惕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四個前兆[N].中國青年報,2010-03-02.另一方面,一些原本被未成年人在現實生活中記錄在日記本里的、難以言表的、隱性的、叛逆的文字出現在自媒體的空間中,如對生活不如意的傾訴、對學習壓力的發(fā)泄、吐槽等,這種叛逆、沖動、盲目、從眾、孤獨等心理狀態(tài)極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對未成年人實施或引誘未成年人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二)信息碎片化、表達情緒化成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新誘因
自媒體的興起,加快了信息流動,擴寬了表達渠道,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碎片化、表達情緒化等問題,大量零碎的信息、真假難辨的新聞、缺乏理性的聲音充斥其中,而自媒體本身又缺乏及時有效的信息清除機制。諸如“軍車進京”、“輪奸致死案”、“金庸去世”等假新聞,別說未成年人會轉發(fā)、跟帖甚至上當受騙,就連一些成年人也一樣難辨真?zhèn)?,從而可能間接地成為違法犯罪分子的“幫兇”。自媒體已成為未成年人主要的信息來源,未成年人心理較為單純、極易情緒化、缺乏法律常識和辨別能力,往往會被一些離奇、虛假的新聞或信息所鼓動,盲目運用自己手中的“麥克風”進行發(fā)帖或評論。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微博、微信、貼吧、空間中曾出現的“北京京溫商城女青年離奇死亡”、“6名罪犯越獄后在某地殺害多名女性”、“某地出現H7N9禽流感病例”等引起社會恐慌或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謠言,很多出自未成年人的手筆或有未成年人參與。他們或因被一些虛假信息蒙蔽而盲目發(fā)帖;或為積攢人氣,引來更多粉絲關注,突發(fā)奇想編造虛假信息,卻不知這些行為大多已觸犯法律,在給自己和家庭帶來煩惱的同時,也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后果,甚至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雖然公安機關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未成年人一般采取告誡、治安罰款等方式進行教育和處罰,但是也往往會給涉嫌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在今后的學習生活道路上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三)信息傳遞即時性、便捷性使自媒體軟件成為新的違法犯罪工具
使用微信、陌陌、米聊等自媒體軟件聊天、交友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的一種時尚。微信、陌陌等自媒體軟件利用基于位置服務①基于位置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是通過電信移動運營商的無線電通訊網絡或外部定位方式獲取移動終端用戶的位置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統(tǒng)平臺的支持下,為用戶提供相應服務的一種增值業(yè)務.具有獲取移動終端用戶位置信息的技術開發(fā)出了“搖一搖”、“掃一掃”、“查找附近的人”、“漂流瓶”、“和陌生人說話”等新功能,通過晃動手機、或者“揀起一個瓶子”就能進行在線即時交友聊天,簡單一個“打招呼”就可能成為對方的好友,在聊天交友的同時,也可以瀏覽對方的個人信息、照片以及新鮮事兒。這些新奇的體驗,對獵奇心理較強、喜好接受新鮮事物的未成年人來說無疑是“投其所好”、“正合胃口”。但是,微信等軟件在給用戶帶來便捷和新鮮體驗的同時,也逐漸開始成為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利用微信、QQ、陌陌等軟件進行詐騙、強奸、搶奪、招嫖等違法犯罪行為屢見報端,特別是近年來未成年人利用自媒體軟件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報道也不斷出現。例如,2012年,天津市寧河縣檢察院受理了一起未成年人利用微信實施詐騙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徐某(化名)利用手機微信聊天軟件,將陌生人加為好友,進行聊天。當看到對方使用的是蘋果手機時,他便以見面交朋友的方式,約見被害人。與被害人見面后,他謊稱自己手機沒電,提出借對方的蘋果手機打電話,趁被害人不注意,迅速拿走其手機逃離現場。而后,他采用關機、隨手扔掉手機卡、在聊天軟件上刪除好友的方式,斷絕與被害人的聯(lián)系,并將所詐騙到的蘋果手機銷贓,贓款揮霍一空。②人民網天津視窗.天津市寧河縣檢察院受理了一起未成年人利用"微信"實施詐騙犯罪[EB/OL].http://www.022net. com/2012/11-28/461547383258528.html,訪問日期:2013-09-25.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利用自媒體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形式也越來越多,如誘騙未成年人實施強奸,利用自媒體軟件構建“網絡社團”實施共同或團伙犯罪等。隨著類似微信等自媒體軟件的逐步增多,更加開放的平臺和先進的技術也可能會使利用移動自媒體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未成年人呈現遞增趨勢。這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都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四)身份虛擬化、犯罪行為隱蔽化給公安機關打擊自媒體違法犯罪帶來新挑戰(zhàn)
身份虛擬化、犯罪行為隱蔽化給公安機關打擊自媒體違法犯罪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虛假信息注冊給公安機關案件偵破工作帶來難度。自媒體軟件大多采用非實名制登記,對用戶注冊沒有太多限制,犯罪分子往往用他人或虛假信息多次進行注冊,并往往在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后采取注銷或丟棄SIM卡的方式逃匿,并更換身份繼續(xù)作案,這給公安機關案件偵破工作帶來很大難度。二是違法犯罪活動隱蔽,給公安機關預警、研判和監(jiān)管工作帶來新挑戰(zhàn)。在大多數自媒體軟件中,可以較低成本甚至免費發(fā)送語音、圖片等信息,且沒有數量限制,“自媒體人”可以通過圖片、語音等方式進行犯罪預備或實施犯罪行為,如利用被害人空間中的照片合成“裸照”,經自媒體軟件發(fā)送給被害人,對被害人進行敲詐勒索,更為嚴重的是,與被害人相約后對被害人實施搶劫或強奸;通過語音和圖片傳播反動標語從事分裂活動,破壞正常社會秩序;利用軟件缺乏對經濟類信息的提醒功能進行網絡詐騙等等。由于這些犯罪行為非常隱蔽,加上一些被害人又不及時報案,公安機關在日常網上巡邏過程中很難及時發(fā)現,也就難以有效開展對自媒體犯罪的預警、研判和監(jiān)管工作。
面對自媒體發(fā)展給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帶來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挑戰(zhàn),各級主管部門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組成員單位應按照“統(tǒng)籌協(xié)調、部門聯(lián)動、綜合治理”的原則,綜合運用教育、宣傳、法律、技術等手段,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預防體系,切實做好新時期自媒體背景下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
(一)加強教育引導,提高未成年人“免疫力”
未成年人自身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是預防工作的關鍵。只有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他們的防范意識、法律意識和辨別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未成年人在開放的自媒體空間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未成年人“免疫力”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讓社會、學校、家庭緊密結合,實現“無縫對接”,使未成年人始終處于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為此,第一,要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在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中的感情優(yōu)勢、時間優(yōu)勢和示范作用。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監(jiān)護人要在言行舉止上做表率,注重培養(yǎng)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質;要加強與子女的交流、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特別是一些“達人”父母,更應該放下手機、走出網絡,更加主動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做好子女的監(jiān)護工作。第二,學校作為教育未成年人的主渠道,應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抓實抓好對未成年學生在道德、心理、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在校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全面健康成長。一方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娛樂性強的課余文化活動,寓教于樂,將學生從“網上”吸引到“網下”;另一方面,應不斷豐富關于網絡知識特別是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中小學生的網絡素質和信息素質,幫助他們掌握正確、合理使用自媒體的方式方法。第三,要加強法制宣教工作。各級公安司法機關要組織政法干警擔任轄區(qū)內中小學校法制副校長、輔導員和志愿者,深入學校、農村、社區(qū)對未成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工作,并在案件偵查、庭審等環(huán)節(jié)對失足未成年人強化宣教工作,將教育、感化、挽救進行有機結合。第四,要充分發(fā)揮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區(qū)等各級基層幫教組織的作用,對“問題”未成年人和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開展幫教和矯治等工作,了解、關心他們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排憂解難,有效預防“問題”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減少未成年人的重新犯罪率。第五,要搶占自媒體輿論宣傳高地。自媒體正在重塑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tài),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做好自媒體輿論工作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在深入研究和把握自媒體發(fā)展趨勢和規(guī)律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推動主流媒體向移動自媒體進軍,充分發(fā)揮主流媒體的人才優(yōu)勢、品牌優(yōu)勢和受眾基礎,將宣傳工作融入到自媒體中,搶占自媒體輿論高地,使自媒體更好地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一方面,對未成年人使用移動終端,宜疏不宜堵。有關單位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自媒體平臺,做好新形勢下對未成年人的服務、教育和引導工作。如共青團組織的12355青少年服務臺就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嘗試,目前在微信中可查的12355心聲熱線、上海12355等都成為了傳遞“好聲音”和正能量的公益平臺,擁有大量的青年粉絲,值得借鑒和學習,但切莫讓“空穴”微博、“自閉”微信成為“自娛自樂”的“作秀平臺”;另一方面,要在政策、資金、機制體制上加強引導,扶持和鼓勵主流媒體、群團組織和公益性機構從事移動自媒體重點項目的科研工作,開發(fā)生動活潑、綠色健康、功能齊全、形式新穎的屬于未成年人自己的自媒體軟件,打造屬于未成年人的自媒體品牌,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關注和參與。
(二)多措并舉、形成合力,筑牢自媒體“防火墻”
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和共同努力,只有形成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的強大合力,筑牢自媒體“防火墻”,從源頭上杜絕未成年人接觸不良信息,才是有效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治本之策。為此,第一,應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和退出機制。一方面,國家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進入電信移動市場的準入制度,制定、出臺不同人群接觸電信移動網絡信息的分級制度和具體細則;另一方面,還應建立健全電信移動運營商、軟件開發(fā)商違規(guī)向未成年人提供電信移動網絡服務等方面的監(jiān)管和退出機制,提出操作性強的處罰辦法,加強對運營商、軟件開發(fā)商的監(jiān)管和處罰力度,特別是對不按實名制進行軟件注冊、違規(guī)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務、軟件存缺陷卻不積極進行軟件升級的運營商和軟件開發(fā)商,可以采取警告、罰款、限期整改等處罰措施,對于拒不整改或成效甚微的,可以采取軟件下架等強制措施,在源頭上構建一道法制屏障。第二,電信移動運營商應嚴格執(zhí)行未成年人手機實名制,并向未成年人用戶提供信息過濾服務,為他們提供健康、綠色的上網環(huán)境。第三,自媒體軟件開發(fā)商應按相關規(guī)定遵守行業(yè)自律,建立對不良信息及時、有效的清除機制,嚴格執(zhí)行實名登記制度,并在未成年人首次登陸軟件時以動漫、微電影等未成年人易于接受的形式對如何正確使用自媒體,如何保護個人隱私、提高防范意識,如何鑒別和處理不良信息等內容進行科普宣傳,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麥克風”,用好發(fā)言權;同時,還應積極研發(fā)對含有不良內容的語音、圖片等信息的屏蔽技術,做好軟件升級工作,有效防止不良信息的出現。第四,互聯(lián)網管理部門、各級職能部門應深入推進綠色網絡工程,組織開展凈化自媒體環(huán)境專項行動,對自媒體軟件中存在的淫穢色情、兇殺暴力、炫富追星等信息進行監(jiān)控并及時清除,充分發(fā)揮“防火墻”對不良信息的凈化清除功能。另外,一些知名網站、專家學者、網絡名人也應更加關注、關愛未成年人群體,自覺遵守“七條底線” ,①2013年8月10日,在中央電視臺新址舉行的"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上,網絡名人就承擔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共守"七條底線"達成共識.這"七條底線"是:法律法規(guī)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人氣和影響力,共同抵制不良信息,營造綠色網絡環(huán)境。
(三)嚴厲打擊新興自媒體違法犯罪活動,建起預防和打擊自媒體犯罪的“高壓線”
公安機關應根據自媒體發(fā)展給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工作帶來的新趨勢和新特點,不斷整合警務資源,豐富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有效預防和打擊新興自媒體違法犯罪活動,在全社會形成預防和打擊自媒體領域犯罪的強大聲勢,建立起一道對違法犯罪分子具有巨大威懾力的“高壓線”。為此,第一,要整合警務資源,提高研判預警能力。探索建立集信息收集、情報研判、案件預警、指揮調度、打防管控為一體的自媒體犯罪監(jiān)管綜合警務平臺,不斷提高情報研判和案件預警的準確性和時效性,不斷加強對自媒體違法犯罪領域的監(jiān)管力度。第二,要創(chuàng)新工作載體,提高執(zhí)法辦案能力。做好新時期預防和打擊自媒體違法犯罪工作,需要公安機關與時俱進,不斷轉變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近年來,很多公安機關對此進行了有益嘗試,如濟南警方利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鎖定犯罪嫌疑人,沈陽新民警方利用微信破獲販賣毒品案件等。微信等新興自媒體在成為違法犯罪分子作案工具的同時,也成為了辦案民警的破案“利器”。各級公安機關教育訓練部門應加大對民警利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偵查工作的培訓力度,積極組織學習、交流,總結各地公安機關利用自媒體軟件破案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鼓勵民警在執(zhí)法辦案過程中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采用新媒體、新技術等新的偵查手段做好新時期的公安工作。第三,要加大打擊力度,有效抑制犯罪上升勢頭。要以網絡治安形勢為導向,根據自媒體違法犯罪活動的新特點、新規(guī)律,適時開展各類打擊自媒體領域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對造謠等破壞社會秩序及搶劫、強奸等重大刑事案件保持高壓態(tài)勢,嚴厲打擊各類自媒體違法犯罪活動。特別是要加大對引誘、利用未成年人運用自媒體軟件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有效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第四,要強化普法宣傳,提升防范意識。應加大對自媒體違法犯罪案件的宣傳力度,在保護涉案嫌疑人和未成年人隱私的前提下,對典型案例及時曝光,以案說法,使所有“自媒體人”清楚自己應負的法律責任,提高全社會成員特別是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和防范意識,有效預防和減少各類因自媒體引發(fā)的治安和刑事案件。
(四)部門聯(lián)動,建立預防未成年人利用自媒體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長效機制
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建立預防未成年人利用自媒體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長效機制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加強頂層設計。根據新形勢、新問題,逐步完善預防未成年人網絡犯罪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提出操作性強的配套實施細則,及時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成立專門從事自媒體信息審查監(jiān)管工作的專業(yè)機構和人才隊伍,建立健全各級政府部門、群團組織、公益性群體齊抓共管、多級聯(lián)動、各負其職、協(xié)調高效的工作格局和工作體系,常抓不懈地做好預防工作。第二,要加強組織建設。根據工作需要,不斷擴大、調整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組的成員單位,不斷加強基層司法部門、安置幫教組織的隊伍建設,擴大法制志愿者和社工隊伍規(guī)模,有效延伸預防工作觸角,逐步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防工作網絡。第三,要建立健全考評機制。要將做好自媒體背景下的預防工作納入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的考評范圍,將其作為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并做好日常督查和考評,確保預防工作規(guī)范化和常態(tài)化。第四,要建立協(xié)調配合機制。
通過召開聯(lián)系會議、指定專職聯(lián)絡員、信息通報等形式,進一步密切各成員單位之間的溝通和協(xié)作,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第五,要加強理論研究。應注重對新時期預防未成年人利用自媒體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基礎性課題的研究,深入挖掘、推廣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為做好預防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2014-02-21
陳磊,共青團阜新市委員會書記。
楊簡旭,共青團阜新市委員會副書記。
陳鵬,共青團阜新市委員會宣傳部副主任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