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中華 趙宏偉 牛殿英
[摘要] 目的 探討超聲造影在肝內(nèi)低回聲血管瘤中的影像特征及診斷價值。方法 對我院2008年2月~2012年1月懷疑肝內(nèi)實性低回聲血管瘤患者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對肝內(nèi)低回聲團進行實時諧波超聲造影,觀察增強方式、開始增強時間、峰值表現(xiàn)。 結(jié)果 16例低回聲血管瘤造影后均為“慢進慢出”,增強方式為邊緣部環(huán)狀增強或整體結(jié)節(jié)狀增強。結(jié)論 彩色多普勒下的超聲造影能夠提高肝內(nèi)低回聲血管瘤的確診率,為臨床治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具有極高的診斷價值,值得在臨床診斷方面進行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超聲造影;造影劑;低回聲血管瘤;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735.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5-0072-02
經(jīng)彩色多普勒下諧波超聲造影是目前在診斷肝腫瘤方面的一項新技術(shù),依靠該技術(shù)可以有效地提高診斷準確率。肝血管瘤是臨床上肝臟較常見的良性腫瘤,約占肝良性腫瘤的14.6%,一般生長緩慢,大多數(shù)較小且不引起臨床癥狀,常由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1]。按超聲聲像圖可分為四型:①高回聲型,最多見;②低回聲型,較少見;③混合回聲型,見于較大海綿狀血管瘤;④無回聲型,極少見[2]。本文選取2008年2月~2012年1月來我院檢查的16例懷疑肝內(nèi)實性低回聲血管瘤的患者進行實時諧波超聲造影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2月~2012年1月來我院檢查的16例懷疑肝內(nèi)實性低回聲血管瘤的患者進行實時諧波超聲造影,其中男9例,女7例,年齡24~65歲。
1.2 儀器與方法
選用Siemens Sequoia 512超聲儀(北京華澤康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該超聲彩色多普勒主要依靠諧波下的超聲造影技術(shù),對患者肝部進行不同斷面掃查。探頭頻率控制在3.5 MHz以內(nèi),控制設備發(fā)射頻率在2.5 MHz以內(nèi)。對患者肝部進行造影,選用博萊科集團公司生產(chǎn)超聲造影劑Sono Vue,在使用的時候,需要抽取該造影劑上端的混懸液,抽取量控制在2.5 mL。首先,將2.5 mL的超聲造影劑Sono Vue經(jīng)由患者上肢靜脈注入,全部注射完成后,再將5 mL左右的5%氯化鈉溶液注入。檢查方法:采用Siemens Sequoia 512超聲儀對患者肝部進行不同斷面的掃查,一旦發(fā)現(xiàn)病灶,需要立即記錄其所在位置、大小以及回聲表現(xiàn)等。將儀器設置在造影狀態(tài),低機械指數(shù)(MI<1.2)下,針對一個病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其造影增強的情況,分別觀察病灶的增強方式、開始增強時間、達峰時間、峰值表現(xiàn)等,并用DVD及硬盤等設備記錄。將超聲造影分成三個時相進行分析,即動脈相:注入造影劑后至門靜脈顯影前(0~30 s);門脈相:門靜脈顯影至120 s;延遲相:120 s后,可持續(xù)數(shù)分鐘至10余分鐘。
1.3 觀察指標
通過彩色多普勒諧波超聲檢查,如實記錄患者病灶位置、大小、形態(tài)、血供情況等,然后在注射造影劑后觀察肝實質(zhì)及病灶在動脈相(0~30 s)、門脈相(31~120 s)、延遲相(121~360 s) 的增強改變,包括增強方式、增強出現(xiàn)時間、達峰時間和消退時間等。
2 結(jié)果
本組16例經(jīng)CT、MRI及生化檢查等臨床資料佐證。本組低回聲血管瘤共16個病灶,大小為10~25 mm,在注射造影劑后,表現(xiàn)為門脈相病灶邊緣部逐漸呈環(huán)狀增強或整體結(jié)節(jié)狀增強,開始時間為28~51 s,平均(36±0.25)s。病灶增強方式為邊緣增強或結(jié)節(jié)狀增強兩種(如封三圖3、4),增強峰值時(即病灶增強達到最高峰時的表現(xiàn))主要為等回聲或不均質(zhì)高回聲表現(xiàn),所有病灶均在動脈相及門脈相早期相對肝實質(zhì)呈低回聲。如以超聲造影顯示肝內(nèi)病灶在動脈相、門脈相早期為低回聲無明顯強化,門脈相晚期及延遲相相對肝實質(zhì)為高回聲作為超聲造影診斷指標,其符合率達94.2%。
3 討論
肝血管瘤是臨床上肝內(nèi)較為常見的實質(zhì)性病變,常規(guī)超聲檢查是檢出血管瘤的首選方法,但血管瘤常以高回聲常見,低回聲血管瘤診斷主要是根據(jù)患者病灶數(shù)量、肝質(zhì)地情況及臨床病史等進行間接的判斷,但是在腫瘤聲像圖上缺乏直接依據(jù)[3-5]。彩色多普勒下的超聲造影技術(shù),就目前情況來說,已經(jīng)成為最為先進的超聲診斷技術(shù),主要是根據(jù)患者肝部腫瘤造影過程中圖像變化以及血流灌注情況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診斷,相較于傳統(tǒng)的CT技術(shù)與磁共振技術(shù)(MRI)[6-8],超聲造影技術(shù)能夠在一個較為動態(tài)的環(huán)境下將造影灌注的整個過程完全地顯示在圖像學上,能夠有效地反映患者肝部腫瘤的血供特點以及灌注特點,便于醫(yī)療工作人員直觀的了解患者肝部病灶具體情況。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是目前肝臟占位病變的主要檢查方法之一,以其較好的成像效果已經(jīng)成為目前診斷的主要依據(jù)。雖然超聲檢查在占位病變方面具有較強的敏感性,但是卻無法完全地顯示患者病變部位的微循環(huán)灌注,極大地制約了彩色多普勒諧波超聲檢查的定性診斷能力。為了提高超聲診斷在肝臟局部灶性病變方面的水平,一般使用造影劑對患者肝臟病變微循環(huán)血流灌注的情況進行動態(tài)顯示,且已經(jīng)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在臨床診斷與治療中,有一種炎性假瘤的病變,該種病變屬于良性腫瘤病變,主要由漿細胞、淋巴細胞、肌纖維母細胞構(gòu)成。在影像學診斷方面,不存在較大的特異性,極易與惡性腫瘤混淆,導致誤診,對患者的治療與康復起到了負面的影響。一般普遍將炎性假瘤出現(xiàn)的情況與血供缺乏關聯(lián)在一起,因為炎性假瘤主要由肌纖維母細胞與淋巴細胞構(gòu)成,血供情況與惡性腫瘤的表現(xiàn)較為相似,都以動脈血供為主,這對臨床診斷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誤診率較高[9]。
本組對16例肝低回聲血管瘤的造影觀察分析顯示出低回聲血管瘤超聲造影表現(xiàn)上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從增強時間來看,低回聲血管瘤在超聲上常表現(xiàn)為“慢進慢出”的特性,本組低回聲血管瘤也表現(xiàn)為“慢進慢出”現(xiàn)象,這與肝惡性腫瘤的“快進快出”現(xiàn)象明顯不同,因此低回聲血管瘤與肝惡性腫瘤的鑒別較為容易,而對于肝內(nèi)小膿腫早期、肝腺瘤、非均勻性脂肪肝及肝內(nèi)壞死灶之間有類似之處,鑒別診斷較為困難[10-12],然而本研究發(fā)現(xiàn),這幾者之間仍有不同,肝內(nèi)小膿腫早期液化不全,于各時相見病灶內(nèi)部呈分隔或網(wǎng)狀增強;肝腺瘤主要是動脈相整體增強,門脈相及延遲相呈等回聲;非均勻性脂肪肝與正常肝實質(zhì)強化一致,而壞死灶始終無明顯強化。低回聲血管瘤增強方式與其他回聲血管瘤增強方式相同,以先周邊強化,后向心性增強,延遲呈等回聲。彩色多普勒超聲造影技術(shù)在肝內(nèi)低回聲血管瘤診斷方面有著極為顯著的作用,既增強了檢查者診斷的信心,又能夠為臨床醫(yī)師提供更準確的診斷信息,并據(jù)此制定更合適的治療方案,為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利用彩色多普勒實時諧波超聲造影技術(shù),在造影劑的幫助下能夠根據(jù)病灶特征做出定性診斷,對提高低回聲血管瘤的診斷準確性及檢出率有很大價值,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Srtobel D,Krudei U,Martus P,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contrast enhanced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iver tumors[J]. J Clin Utrasoud,2000, 28(1):1-13.
[2] Jakobsen JA. Ultrasoud contrast agents,clinical applications[J]. Eur Radiol,2001,11(8):1329-1337.
[3] 王文平,魏瑞雪,丁紅,等. 肝腫瘤實時超聲造影的血流動力學分析[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4,13(5):359-362.
[4] Von Herbay A,Vogt C,Haussinger D. Pulse inversion sonography in the early phase of the sonographic contrast agent Levovist:differentiation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focal liver lesions[J]. J Ultrasoud Med,2002,21(11):1191-1200.
[5] 羅凌云. 彩超檢查肝血管瘤58例分析[J]. 當代醫(yī)學,2011, 17(9):106-107.
[6] 單茜,蘇穎,史新業(yè). 彩超診斷脂肪肝內(nèi)低回聲血管瘤的應用價值[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6(10):45-46.
[7] 劉利平,董寶瑋,于曉玲,等. 超聲造影對脂肪肝內(nèi)低回聲病灶的診斷價值[J].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0,26(4):254-257.
[8] 謝春明,胡躍峰. 間接門靜脈造影判斷肝血管瘤血供來源[J].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8,5(3):174-177.
[9] 鞠麗君,劉蘆萍,張穎,等. 脂肪肝病變程度與肝臟血流動力學變化的研究[J]. 實用醫(yī)技雜志,2005,12(10):2677-2679.
[10] 栗河莉. 肝血管瘤灰階諧波超聲造影時相研究[J]. 醫(yī)藥論壇雜志,2008,29(1):14-16.
[11] 呂平,司芩. 肝血管瘤的超聲診斷[J]. 臨床軍醫(yī)雜志,2009,37(2):323-325.
[12] 張艷平. 超聲造影對肝血管瘤的診斷價值[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7):90-91.
(收稿日期: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