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林
國企改革由來已久,成效卓著,“國有企業(yè)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在轉型過程中討論國企改革與管理問題,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來討論這個問題,價值就顯得更加突出了。剛才尹家緒董事長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十年前,讓我想到十年前長安汽車公司的故事。
那個故事里面隱含了很深刻的管理的道理——當年長安汽車公司銷售收入增長30%左右,同時實現(xiàn)利潤增長400%,這是一個讓常人無法理解的管理上的故事。正因為無法理解,所以就有很多疑問,于是就有了《七問長安》這篇報道。
我能想到當時的情景。北京的那個時候正值非典時期,公司年報發(fā)布是在四月份,發(fā)布出來以后大概在五月底,在京的三位獨立董事看到那個報道后,我們跟公司財務部門聯(lián)系,然后也聯(lián)絡了公司董秘。因為當時在董事會討論年報的時候,我們?yōu)楣救〉玫臉I(yè)績感到驕傲,也很高興。當時覺得是要做一個解釋,因為業(yè)績確實太好了。
所以我們通過公司聯(lián)系就到了企業(yè)的審計機構——普華永道,進行現(xiàn)場了解。我們畢竟是公司獨立董事,普華永道很樂意接待了我們,爽快到以至于把工作底稿都給我們搬出來了。后來發(fā)現(xiàn)疑問不是會計問題,不是核算的問題。業(yè)績沒有問題,那么這個疑問出在哪里?
后來再去審視這個業(yè)績的時候,我們不管有多少的疑問,其實就是一個問題——管理會計當中的經營杠桿在里面起了作用——當時引入了新的管理系統(tǒng),包括新的平臺,新的車型等等,帶來了非同尋常的業(yè)績。到底如何解釋呢?換句話說,當產品銷售毛利高的時候,收入增長帶來的利潤增長,比想象的幅度可以高出很多很多,高到以至于長安汽車當年的收入增長是30%,利潤增長400%。
后來,與哈佛商學院的一名老師合作把這套東西開發(fā)成了一個案例。這個案例在我的課堂上一直用到今天,討論這種業(yè)績,怎樣去理解,怎樣去分析,怎樣通過表面現(xiàn)象去看它的本質,特別是在新興市場轉型的過程中,當有新的要素注入到一個企業(yè)的時候,它的價值是怎樣體現(xiàn)出來的。
由這個故事聯(lián)想到跟今天這個論壇主題類似的一個話題,并取了一個題目——《管理創(chuàng)造價值》。提到這個題目,我們肯定首先要問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是管理?很多學者有諸多不同的定義,在座的專家、企業(yè)領導,也都有很深刻的體會,到底什么是管理。
到底什么是管理
如果我們拋開那些嚴格的定義去討論管理的時候,是否可以將管理總結為這樣一句話,“所有的管理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組合所有的經營要素,讓他們發(fā)揮作用?!比艘埠谩⒇斠埠?,物也好,有形的也好、無形的也好,讓他們組合起來,讓他們發(fā)揮作用,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我們看到很多有相同要素的企業(yè),卻有不同的結果,比如說,有相同的技術和設備,有相同的人,甚至說有相同的條件,以至于我們還可以說一切的一切都是相同的,但是結果卻是不同的,道理在哪里?其實答案就是管理,管理讓一個企業(yè)出現(xiàn)了差異,讓相同的東西有了不同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很有理由地相信,管理是可以創(chuàng)造價值的,是可以帶來價值的?,F(xiàn)實也是這樣一個情況,我們可以舉很多的例子,不過遺憾的是,我們往往能沿用的都是國外的案例。
當然可以說管理有很多的共性,比如說泰羅制的科學管理之所以影響了一百多年,就在于它能實實在在提高經營效率,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再比如說福特的流水線,當時手工生產一輛車需要700多個人工小時,壓縮到12個小時,再壓縮到10分鐘,這種管理帶來的價值顯然是巨大的。
同樣我們會看到,福特同時代的一個競爭對手——通用汽車,在斯隆手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我們如今廣泛應用的事業(yè)部制。這種體制適應了不同的產品和市場,也帶來了公司的高速增長。還有類似很多實際的例子,都屬于我們稱之為管理創(chuàng)造帶來的價值或者是管理提升的價值。
今天,管理不僅僅提升價值了,管理已經變成經營要素的一個部分。有設備、有場地、有材料、有人、有錢,還有技術,其實還要有管理。它已經是經營要素的一個部分,它本身就能夠帶來價值的。所以是否重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帶來企業(yè)經營結果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管理可以創(chuàng)造價值,同時它也能毀滅價值,管理不善的話企業(yè)可能就不行了。
管理不但能創(chuàng)造價值、提升價值,其實還改變著世界。為什么這么說呢?所有的組織都是需要管理的,沒有一個組織不需要管理,并且這些組織因為管理而有興衰,因此我們說有些企業(yè)管好了,那就興旺了,管得不好他們就死掉了。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講,組織的成敗、企業(yè)的成敗是因為管理。
如果說我們改變了一個組織,其實是改變了一群人,那么也可以說是改變了這個世界——管理的過程是一個創(chuàng)造知識和帶來文明的過程。我們回顧歷史、管理的發(fā)展過程就會發(fā)現(xiàn),管理對人類、對文明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對于不同的管理,人會有不同的認識。在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人可能會感覺到這個事情原來是可以這樣做的,換句話說,這個人就開了眼界,就換了一種境界,當然他也會改變這個世界。我們從起初的科學管理到組織管理,再到現(xiàn)在的管理科學,甚至于我們談及的外部條件,比如各種技術的演進所帶來的管理的變革,其實都形成了這個新的世界。
管理是有個性的
管理不僅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實際上也一直在改變世界。每一天的管理,也就意味著,每一天都在改變世界。通過沿用的一些例子,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看到管理是有共性的,包括現(xiàn)在教科書上相當一部分的管理方法、思想、概念等等。但是更為重要的,管理還是有個性的,這種個性我們可以用“國別”來理解。我們可以說不同的企業(yè)有相同的設備、技術等等,但我們很難說不同的企業(yè)有相同的管理。比如說一個A企業(yè)不同于B企業(yè),他們的管理就是不同的。管理一個商業(yè)企業(yè)和管一個制造企業(yè)就是不同的。區(qū)域也是不同的,比如說廣東的企業(yè)到東北,可能管理就要發(fā)生變化。國家也是不同的,所以會出現(xiàn)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的管理,也會出現(xiàn)中國有中國的管理,美國有美國的管理,日本有日本的管理,管理本身還是有國別差異的。一家跨國公司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還需要特別做本土化的工作。這種差異在很多地方是可以明顯看出來的,正是因為有這些差異,所以管理才要創(chuàng)新,才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
具體到國企,比如國企的管理有很多自己的特色,比如說它的程序化、它的透明度、它的嚴謹性,都不同于其他的企業(yè)。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在談論國企貢獻的時候,其在中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對國企都有共同的認識。
國企在我們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發(fā)揮了特定的歷史作用,比如說國企的人才儲備、技術儲備、管理儲備,都是獨樹一幟的。改革開放初期,相當一部分企業(yè),包括民營企業(yè),大量的人員來自于國企,大量的技術、設備來自于國企,當然管理上的差異,也是來自于國企。因此,從管理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國企對我們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對各類企業(yè)的貢獻也是很特別的。
管理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來自于實踐。其實我們說管理是各種要素組合,并讓它們發(fā)揮作用這個事情,就是一個實踐問題。我們可以說管理本身就是源于實踐,來自實踐的。比如說,科學管理、流水線、事業(yè)部制、精益生產,以至于我們在很多地方看到的平衡計分卡、作業(yè)成本法之類的,其實都來自于實踐,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
還有許多的管理大師直接來自于實踐,像我們經常聽到的那些國外管理學家的名字,包括我們國內的管理大師,都是直接從實踐當中來的。還有大量的概念,比如核心競爭力、ERP和BPR這些東西都是源自實踐的。反過來講,所有的管理方法再先進、再科學、再合理、再有效,都要回到實踐當中去,接受實踐的檢驗。
管理需要總結、傳播和傳承
但是這些實踐當中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是天生就會讓我們知道的,所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去凝練、總結和提高的。我舉兩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剛才提到的福特的日工資制,老福特把工資由每天2.5美元漲到5美元,就這么一件事情,在管理史上被認為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實踐。比如我們今天廣泛用到的平衡計分卡,是卡普蘭在實踐當中總結出來的。
我們其實可以做這樣的聯(lián)想,類似這種事情可能在我們的企業(yè)實踐中,在在座的各位身上有很多。如果沒人去總結,我們不會知道福特有5美元日工資制,那樣一個管理上的改變,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沒有凝練,我們就不會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叫平衡計分卡的東西,它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淹沒在了歷史當中,永遠不為人所知。那我們的企業(yè)里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東西呢?我相信這種東西太多太多了。我們的智慧所創(chuàng)造的經驗財富其實是大量的,但是遺憾的是,時間過去了它就沒了,也沒有總結出來。
當然光是總結還不夠,它實際上還要有一個傳播的過程,有傳播才能傳承。到今天過去了一百多年,我們仍然知道當年福特搞了一個5美元的日工資制。如果沒有那個總結和傳承,我們今天不會知道這個事情。
而這種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課堂,讓一代代學生去理解和體會它的價值,它才能一代代地傳播下去。甚至說才可以變成教科書里面經常提到的一些規(guī)則、法則等等之類的東西。所以實踐當中的東西,是要通過一些方法把它們概念化、系統(tǒng)化,變成可以傳播的知識。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來自企業(yè)的朋友們,你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為管理知識貢獻力量。我也希望將來能夠有機會在這方面做一些合作,能夠使我們的這些管理方法、思想概念,得到逐步的提煉、積累、深化,并傳承下去!
現(xiàn)代國企研究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