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中地區(qū)山東方言島的地名

2014-03-20 13:24:20陳榮澤王一濤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10期
關鍵詞:村名蒲城縣關中地區(qū)

陳榮澤,王一濤

(1.西藏民族學院文學院,陜西咸陽712082;2.咸陽師范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陜西 咸陽712000)

地名是指一些地物或地域的名稱。所謂地物,既包括山、嶺、河、湖一類的自然物,也包括通過人類建造利用的一些人工物如運河、道路、村莊、城鎮(zhèn)等。地域則是包括各類自然物與人工物所組成大小不一、類別有異的區(qū)域,包括政區(qū)、自然區(qū)以及林帶、漁場、農莊等等。[1]1-2地名是地理實體、地貌特征的反映,是人類歷史的產物,也是一種文化現象。關中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和獨特的自然景觀,關中的地名則充分體現了她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該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以上的地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陜西省》[2]76中有較詳細的介紹,而鄉(xiāng)鎮(zhèn)以下的地名則很少論及。

關中地區(qū)的許多地名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鄉(xiāng)鎮(zhèn)以下的許多地名也不例外。研究關中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以下的地名,無疑將擴大關中地區(qū)地名的研究范圍,有助于關中地區(qū)歷史、文化方面的深入研究。如大荔縣有許多村名以“營”“屯”“寨”為名,這都反映了明清時期的軍屯活動。又如,三原縣城西北有山東莊(即今新立村,當地陜西人稱之為山東莊)、湖北灘,大荔縣張家鄉(xiāng)有河南莊,這些村名則反映了清末民初山東、湖北、河南等省移民落戶陜西關中的歷史。本文主要論述關中地區(qū)山東方言島所在地村名的命名特點及文化蘊涵。

一、關中地區(qū)山東方言島的成因及分布

關中地區(qū)即關中平原或關中盆地,其北部為陜北黃土高原,其南部為陜南山地、秦巴山脈,平均海拔約500米,總面積5.55萬平方公里,大致包括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等5個地市。關中地區(qū)的漢語方言主要是中原官話關中片、秦隴片和汾河片方言,但在該地區(qū)還存在著許多山東方言島。

形成方言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定規(guī)模的人口遷移。陜西關中地區(qū)的山東方言島,其形成與山東的移民直接相關。據《閻良區(qū)志》記載:“清同治元年至六年(1862—1867)陜西回民起義,清廷挑撥回漢關系,引起回漢人民相互殘殺,境內人口損失嚴重,到處荒草遍野、殘垣斷壁。光緒初年,連任三原、臨潼知縣的焦云龍奏報朝廷,建議向關中渭北移民。光緒十年(1884)開始,遭受水澇、干旱、蝗災以及兵燹的山東、湖北、河南等地遷來渭北居住的移民甚多。”[3]109-110其中以山東、河南的移民居多。

山東人移民陜以后,多聚族而居,形成許多大大小小的自然村落,陜西當地人稱之為“山東莊”。他們現在的一些風俗習慣仍然與陜西有別,多數人都還說山東話,從而形成數以百計的山東方言島。這些山東方言島主要散布在關中東部的廣大農村地區(qū),其分布大致如下:山東莊、武寨府(以上咸陽市涇陽縣),新立村、新莊村、大李村、解李村、黃毛寨、廟張村、安樂村、趙家莊、閆家灘、南李村、雁北村、社教村、太和村、吳家村、義和村(以上咸陽市三原縣),老屈莊、仁合村(以上西安市高陵縣),譚家堡、萊蕪村、官路村、邰家、萬南村、萬北村(以上西安市閻良區(qū)),南移村(銅川市耀州區(qū)),永安村、鳳凰村、中合村、董南溝、齊村、安樂村、太平川、東石村、中石村、西石村、涼水井、太平莊、大渠村、五里墩、順義村、吳村、西盤村、東盤村、紀賢村、三義村、川河村、桑樹塬、太平村、永和村、南韓村、呂當村、東全村、巨賢村、三合村(以上渭南市富平縣),東來村(以上渭南市臨渭區(qū)),太平村、八福村、六合村、三合村、鮑家寨、高密村、永平村、東明村、安豐村、東魯村、思補村、東王村、蒲石村、店子村、康家村、平頭村、劉家洼、趙莊村、潘莊村、岳興、保南洼、白家原(以上渭南市蒲城縣),寄樓村、雷家寨、伯士村、老莊村、朝陽村、魯安村、新魯村(以上渭南市大荔縣)。[4]

上述所列涇陽縣、三原縣、高陵縣、閻良區(qū)、富平縣、臨渭區(qū)的村莊,筆者都實地調查,其中閻良還有多數村莊沒有調查,據《閻良區(qū)志》記載,山東人所建的村莊共有70多個。[3]110蒲城縣、大荔縣的山東方言島,筆者實地調查了太平村、八福村、六合村、三合村、高密村、三永村、東魯村、保南洼、雷家寨、新魯村,其他的材料來自《陜西省蒲城縣地名志》和《陜西省大荔縣地名志》。

二、關中地區(qū)山東方言島地名的命名特點

關中東部地區(qū)有眾多的山東方言島,其地名各式各樣。根據筆者實地調查和所搜集到的地名材料,山東方言島地名的命名方式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與移民輸出地有關

這類地名在山東方言島中是較常見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以山東方言島內居民來源的省份為名,一般稱為“山東莊”。如涇陽縣三渠鎮(zhèn)有山東莊,其居民主要來自山東鄆城。大荔縣也有不少以“山東莊”為名的村名,如馮村鎮(zhèn)雷家寨、張家鄉(xiāng)都有“山東莊”。有些山東方言島的村名原來為山東莊,后來有的更名了。例如高陵縣的仁合村,原名為山東莊,在1952年時改為仁合村,取仁愛、合作之意。[5]54

第二類以遷出地的縣名或村名為名。如蒲城縣黨睦鎮(zhèn)的高密村,該村為一個行政村,包括兩個自然村,一個是高密村,一個是新民村,高密村的居民主要來自山東高密,新民村“相傳初由山東濰縣搬遷此地,取名濰縣堡子。民國十年因村多于姓,更名為于家莊。解放后取人民獲得新生之意,又更名新民村”[6]63。又如西安市閻良區(qū)的山東莊,“不少是山東同縣或同村的移民共建,許多村莊還沿用山東老家的縣名或村名以作紀念。如長山村、萊蕪莊、淄川堡都是長山縣、萊蕪縣、淄川縣的移民建立的。興旺村是益都縣興旺村移民建立的”[4]110。有的方言島,其居民常是來自山東不同的縣,因此有的村莊以主要來源地縣名的首字為名,如蒲城縣孫鎮(zhèn)有南、北昌平村,“民國元年由山東昌邑、平度兩縣遷居此地,取兩縣縣名首字命名昌平”[6]85。

第三類以山東的簡稱“魯”為名。如蒲城陳莊鎮(zhèn)的東魯村(行政村),該村包括東魯村和劉家堡兩個自然村。據筆者了解,東魯村的居民主要來自山東萊蕪,劉家堡的居民主要來自山東昌邑。又如大荔縣平民鄉(xiāng)的魯安村,“民國十八年(1929)山東籍村民遷此定居,得名魯安。1960年因修三門峽水庫而廢,1988年移民返庫,村建舊址,沿用原名”[7]283。與魯安村緊挨的新魯村,該村是1988年移民返庫后新建,因村民多系山東籍人,故名新魯村。[7]283在新魯村以北有魯豫村,該村也是1988年移民返庫后新建,因村民多系山東、河南籍人,故名魯豫村。[7]283

第四類以“東來”為名。從字面上看,“東來”大概是“從山東而來”之義。此類村名也比較常見。如蒲城縣興鎮(zhèn)的“東來村”,“以該村系山東搬遷此地而得名”[6]39。該縣龍池鄉(xiāng)也有東來村。又如渭南市臨渭區(qū)官底鎮(zhèn)也有東來村。再如西安市閻良區(qū)的北屯、振興街辦都有東來村。

2.以“合”“和”字為名

由幾個縣、幾個村或幾姓人家共同建立的村莊,常以“合”字為村名。這類村名在關中地區(qū)的山東莊也是很常見的。如蒲城縣三合鄉(xiāng)的三合村,“相傳以韓、趙、范三姓,由山東搬遷此地,合居一村得名”[6]23。據調查,該村居民主要來自山東高密、昌邑。翔村鄉(xiāng)的六合村,該村居民也來自山東,“以徐、楊、倪、譚、余、張六姓合居一村而得名”[6]29。又如富平縣張橋鎮(zhèn)有三合村,該村居民主要來自今山東高密、昌邑、安丘等地。再如,西安市閻良區(qū)有三合村、廣合村、仁合村、義合村、復合村、萬合村、東合村、聚合村、合眾村等以“合”字為名的村莊。

還有些村莊常以“和”字為名,大概取“和睦”“和平”之意。如蒲城縣陳莊鎮(zhèn)鈐鉺鄉(xiāng)的永和村,“民國初年,由山東搬遷至此,取名山東莊,后同族鄉(xiāng)里相繼遷入,戶族增多,取永遠太平、和睦相處之意,更名永和村”[6]80。又如譚家堡(行政村)分為南堡子(自然村)和北堡子(自然村),南堡子原來叫仁和村,北堡子原來叫中和村。只不過這兩個村名現在已不為多數人知曉了。在譚家堡西邊的三原縣大程鎮(zhèn),有太和村和義和村。再如富平縣曹村鎮(zhèn)的大渠村,其居民多來自山東淄博,該村原名義和村,在20世紀80年代才更名為大渠村。該縣王寮鎮(zhèn)還有永和村,其居民多來自今山東臨朐、安丘等地。

3.寄予美好愿望

此類村名以“安樂”“太平”較常見,大概是山東籍居民希望能在當地安居樂業(yè)、永享太平。以“安樂”為村名的,如富平縣齊村鎮(zhèn)的安樂村,該村居民系光緒十四年(1888)由山東樂安縣(今廣饒縣)遷來,希望能在此地安居樂業(yè)而定名安樂村。又如大荔伯士鄉(xiāng)的安樂村,“1954年,黃河灘山東莊部分人因避黃河泛濫,遷此建村,取‘安居樂業(yè)’之意,得名安樂村”[7]169。又如三原縣安樂鎮(zhèn),該鎮(zhèn)以鎮(zhèn)政府所在地安樂村為名。據調查,該村移民來源比較雜,主要來自山東益都、淄博、桓臺,也有來自曹縣、萊蕪等地的。希冀“安居樂業(yè)”,類似村名的還有蒲城縣椿林鄉(xiāng)的東樂村,“一九二一年山東災民遷居此地,取安居樂業(yè)之意命名”[6]91。另外,富平縣莊里鎮(zhèn)有永安村。

以“太平”命名的村莊在山東方言島中也十分常見,就是在同一個縣域內都有好幾個同樣的村名。如蒲城縣賈曲鄉(xiāng)、龍陽鄉(xiāng)、龍池鄉(xiāng)都有以“太平”為名的村莊。賈曲鄉(xiāng)有太平莊村(行政村),其居民主要來自山東昌邑。該村有三個自然村,即北太平、中太平、永太平,永太平位于該村南邊,以永遠太平的美好愿望而取名。[6]20蒲城縣龍陽鄉(xiāng)有東、西太平村,“相傳民國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年),由山東搬遷此地,分東西兩地宅居。取國家太平安居樂業(yè)之意得名太平”[6]74。又如,富平縣的山東方言島村名也有好些以“太平”為名:華朱鄉(xiāng)的太平莊,據《張先生墓碑記》記載,該村居民主要來自山東廣饒,于光緒十五年(1889)來陜,于光緒十六年建村,建村時共有30余家;南社鄉(xiāng)的太平川,其居民主要來自山東昌邑、高密;王寮鎮(zhèn)的太平村,其居民主要來自昌邑,今以產粉條出名,號稱“西北粉條第一村”。與“太平”類似的村名還有蒲城縣陳莊鎮(zhèn)的永平村,該村“初以荊姓由山東首遷此地,穴居土窯,得名荊家窯。后異姓遷入,取永遠平安之意更名永平村”[6]65。

4.以姓氏為名

此類村名常以移居當地最早的、有一定聲望或人口較多的姓氏為村名。這類村名以單姓為主。如三原縣城關鎮(zhèn)的大李村,該村以出產香油聞名,其村名以最早遷居此地的李老夫子的姓氏為名。據該村“永矢弗諼”碑記載,該村居民于光緒十五年間,由山東曹州府菏澤縣李老夫子(諱玉良)攜行西遷,老幼共計百十余口。高陵縣的老屈莊,該“村系山東省曹州府一姓屈的人于民國十年(1921)逃荒到此,故名”[5]58。又如,西安市閻良區(qū)振興街辦的譚家堡,人口近4000人,是目前筆者所調查到的人口最多的山東方言島。該村以最早定居此地的大姓——譚姓為名。據《譚清俊自述》,譚清俊為山東高密縣譚家營人,于1898年3月13日攜全家十口人與其二兄弟家及孫、丘兩姓一同來到陜西三原縣大程鎮(zhèn),于1899年3月遷至譚家堡定居。閻良區(qū)北屯街辦的馬家村,以最早定居于此地的馬氏為村名。但是現在馬家村姓馬的只有一戶,主要是朱、陶、張三姓,主要來自今山東萊蕪地區(qū)。再如,蒲城甜水井鄉(xiāng)的許家莊,“相傳許清懷由山東遷居此地,墾荒農耕,俗稱清懷莊。后同族相繼遷入,更名許家莊”[6]59。

5.以“鳳凰”為名

如蒲城縣龍陽鄉(xiāng)鳳凰嶺村,“民國初年,山東數戶遷居土嶺之上,取鳳凰降落之意命名鳳凰嶺”[6]73。以鳳凰為名的山東莊村名還有西安市閻良區(qū)的鳳凰村和富平縣莊里鎮(zhèn)的鳳凰村。閻良區(qū)的鳳凰村位于土嶺之上,該村為一個自然村,分東、中、西三個組,其居民主要來自今山東壽光,也有少數居民來自今山東萊蕪、臨朐等地。富平縣莊里鎮(zhèn)的鳳凰村,也位于土嶺之上,分東、中、西三個自然村,又稱三鳳村,該村居民主要來自山東臨朐。

6.有少數村名與信仰基督教有關

從調查到的材料看,關中地區(qū)山東莊的地名與信仰基督教有關的只有三原縣的福音村和蒲城縣的八福村。1891年,英國基督教浸禮會在三原縣福音村設立了教會。[8]247該村以福音命名,以志其信仰。八福村“相傳以距縣城八里,且因舊系車馬大店故址,得名八里店。后因村人多為基督教信徒,以圣經注有八種人有福的共同愿望更名八福村”[6]29。

三、關中地區(qū)山東方言島地名的文化蘊涵

漢語地名的命名法大致可以分為描述性地名(包括表示地理位置的、描述自然景觀的、說明自然資源的)、記敘性地名(包括敘述文化景觀的、記錄人物或民族、姓氏的、記載史實和傳說的)和寓托性地名(包括觀念地名、意愿地名、感情地名)三大類。[9]83-90從上文可以看出,關中地區(qū)山東方言島的村名,是描述性的少而記敘性、寓托性的多。這些記敘性、寓托性的地名則透露出一定的文化蘊涵。

1.山東方言島地名反映清末民初山東人遷徙陜西的歷史

“地名和移民的關系最顯著的是移民把舊地的地名搬到新地?!保?0]162在關中地區(qū)山東方言島的地名中,移民把舊地的地名搬到新地的情況,大至省名、中至縣名、小至村名都有,但以遷出省、遷出縣為名的較多。以遷出省份為名的如涇陽縣的“山東莊”,以遷出縣為名的如閻良區(qū)的長山村、萊蕪莊、淄川堡,以遷出村為名的如閻良區(qū)的興旺村。地名和移民的關系,有的村名則表現得比較隱蔽,以遷出省的簡稱“魯”為名的,如蒲城縣的東魯村,或更為隱蔽,以“東來”為名的,如渭南市臨渭區(qū)的東來村。這些地名都反映了清末民初山東人遷徙陜西的苦難史。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山東移民對故土的無限思念之情。

2.方言島地名反映政治觀念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們希望國家安定太平、人民安居樂業(yè)。這也正是清末民初山東移民所向往的。自清末至民國,山東人移居陜西的主要原因是山東人多地少、災害頻發(fā)、戰(zhàn)亂迭起。多數山東人是逃荒到陜西的,他們在幾乎是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要安身立命,其艱辛可想而知。當時的他們是多么希望國家太平,能在異鄉(xiāng)陜西安居樂業(yè),過上幸福的生活!于是他們將這樣一種強烈的心理訴求反映到了所居住的地名上,因而就出現許多以“太平”“安樂”為名的村名。

3.方言島地名反映道德觀念

不同姓氏、不同地方的山東移民遷居陜西,難免不與陜西土著發(fā)生一些沖突,他們?yōu)槟茉谛戮幼〉匕采砹⒚?,就必須很團結地聚居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個以“合”字為名的“山東莊”。這樣的村名便反映了山東人講團結的一種道德觀念。當然,因姓氏不同、來源地不同,山東移民要相安無事地聚居在一起也并非易事,因此要求移民要有仁愛之心,講義氣,與人為善,和睦相處。這樣的道德觀念就從仁合、義合、太和、義和等村名中體現出來。

4.以姓氏為村名,有的說明了山東籍居民非常重視家族的血緣關系,有的則反映了他們對先來陜西立足者的一種崇敬與感激之情

如蒲城甜水井鄉(xiāng)的許家莊,該村先是許清懷由山東遷居此地墾荒,后同族相繼遷入,更名為許家莊。這說明其居民重視家族的血緣關系。譚家堡則反映了山東移民對先來陜西立足者的一種崇敬與感激之情。該村是譚清俊于1899年3月首先在此建莊,后山東老家來了十家人,他都熱情接待,無償地借與農具、家什,買地蓋房都盡其所能。因此,后移居當地的山東人出于對譚清俊的崇敬與感激,則把譚氏所住的地方叫譚家莊子,后來更名為譚家堡。

5.反映了基督教在陜西的傳播史

雖然關中地區(qū)的山東方言島只有福音村、八福村的村名與基督教有關,但是其由來卻反映了基督教在陜西傳播的大致過程。福音村的居民是清末的山東移民,他們多為英浸禮會信徒。因當地無常駐宣教師,便聯名致書山西英浸禮會,請求派遣兩名宣教師至該村布道;1891年,太原英浸禮會派遣兩名宣教師來陜西,在三原建立第一所英浸禮會總堂;第二年,英浸禮會又派宣教師進駐西安,設教堂、辦學校,宣教工作逐漸發(fā)達,至1907年,該會已有受餐信徒720,1918年更增至2000余人,并有正式教堂85所。[11]436可以說,福音村是英浸禮會在陜西省的策源地。而八福村則是中華圣公會在陜西教區(qū)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1928年,中華圣公會進入八福村,創(chuàng)辦“三育小學”,后成立八福村教會;抗戰(zhàn)期間,“陜西三育研究社”和“西北三育研究社”相繼遷來八福村,附設織布工廠,制皮鞋組,實行半工半讀教育,當時八福村教會十分興旺,教友人數超過 200 人。[12]

通過對地名的研究,我們可以從中了解某一地域的地形地貌和社會歷史,可以從中獲取豐富的文化信息。關中地區(qū)山東莊的地名更多地記載著關中地區(qū)山東移民的歷史,承載了他們的各種美好愿望和豐富情感。

[1]徐兆奎.中國地名史話[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2]陸耀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陜西?。跰].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3]閻良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閻良區(qū)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4]陳榮澤.關中地區(qū)山東方言島的語音特點[J].方言,2012,(3):211 -221.

[5]高陵縣地名工作辦公室編.陜西省高陵縣地名志(內部資料)[Z].1984.

[6]蒲城縣地名工作辦公室.陜西省蒲城縣地名志(內部資料)[Z].1987.

[7]大荔縣民政局.陜西省大荔縣地名志(內部資料)[Z].1997.

[8]李西園.回憶英國基督教浸禮會在陜西傳教的概況.陜西文史資料:第十六輯[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

[9]李如龍.漢語地名學論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0]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1]中華續(xù)行委辦會調查特委會.中華歸主——中國基督教事業(yè)統計1901—1920[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12]賈泰元,李維三.中華圣工史[EB/OL].(2007-06-07)[2014-03-25].福音中國,http://www.fuyinchina.com/n1838c245p26.aspx.

猜你喜歡
村名蒲城縣關中地區(qū)
關中地區(qū)李樹遙感辨識的最佳時相與方法
羽翼與轉化:朱子學在關中地區(qū)的接受和傳播
基層組織如何直面鄉(xiāng)村現實?——以蒲城縣椿林鎮(zhèn)為樣本
當代陜西(2022年1期)2022-03-09 06:12:48
幸福像花一樣開放——蒲城縣閆家村的金銀花海
當代陜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32
陜西關中地區(qū)民間刺繡的色彩差異性分析——以東府為例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1:40
云南摩梭語村名中的修辭格及其體現的具象思維
現代語文(2017年1期)2017-03-15 11:18:12
石樓村名中的u?類音探源
現代語文(2016年1期)2016-02-29 06:58:18
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萊陽村莊地名探究
淺談漢代關中地區(qū)主要水利工程
陜西省蒲城縣“儀祉杯”全國征聯揭曉
對聯(2011年24期)2011-09-19 06:40:30
叙永县| 色达县| 芦山县| 遂平县| 上虞市| 台湾省| 德江县| 新泰市| 瓦房店市| 佛坪县| 图们市| 双桥区| 米泉市| 望奎县| 乐陵市| 祁东县| 隆回县| 武汉市| 宁阳县| 宣城市| 六安市| 武川县| 克拉玛依市| 太仓市| 新巴尔虎右旗| 龙江县| 永昌县| 壤塘县| 炎陵县| 九台市| 攀枝花市| 祁门县| 墨竹工卡县| 梧州市| 墨江| 五河县| 揭阳市| 蓬溪县| 姚安县| 东方市| 三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