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是否能夠積極地、有藝術性地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直接影響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因此,課堂引導在課堂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
課堂教學教師學生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對老師的定義,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把知識傳授給他們的學生,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怎樣把枯燥的內(nèi)容更好地傳授給學生,讓他們能夠更加輕松地接受這些知識呢?如果在課堂上把課堂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把學生的思緒延伸出去,給學生以充分的遐想,給他們思維上的啟迪,給他們充分地引導,我相信會得到很好的效果。那么,這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呢?
一、要有活躍的課堂氣氛
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情感體驗和學習注意力。研究表明,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能提高人的各種心理機能,對心理狀態(tài)的提高幅度高達70%。那么,怎樣營造活潑有序的課堂氣氛呢?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最基本條件
試想,一個不受學生喜愛的教師怎么會帶動起活躍的氣氛呢?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這樣學生才會去尊重這位教師,喜愛這位教師,師生感情就會變得非常的融洽,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就會高漲,思維變得大膽,表現(xiàn)便會踴躍,師生之間的配合就會很默契。
(二)巧妙地處理在課堂中發(fā)生的問題
面對課堂上發(fā)生的問題,不是消極地等問題出現(xiàn)后再處理,而是防止問題行為的發(fā)生,這樣才是對待課堂問題行為的最好辦法。為此,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件事情:
1.對課堂上所有學生的動態(tài)要做全面的觀察,掌握課堂上的每一種情況。
2.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給學生們以表現(xiàn)的機會。
3.巧妙地利用語言、聲調(diào)、動作、表情等來處理課堂中發(fā)生的問題。
課堂上難免有學生出現(xiàn)不和諧的舉動,教師的處理技術直接影響著后面的教學內(nèi)容的進行。因此,教師首先要冷靜,不能發(fā)火。發(fā)火雖然可以管制違反紀律的學生,但對其他學生的情緒必然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在課堂上,批評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時要注意方式方法,盡量使用詼諧幽默并不傷害學生自尊的方式去對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進行提醒,讓他們知道自己的錯誤的同時也不會對教師產(chǎn)生反感和抵觸情緒。
二、有效地引發(fā)學生的注意
心理學認為:“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活動的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可分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一)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是有目的,具有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實際的教學中組織好學生的注意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有意注意的定義指出了有意注意是自覺的、有預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由于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任務不可能都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這些都要求學生必須去掌握,這就要求教師去努力地引起和培養(yǎng)學生的有意注意。需要做到:
1.要有明確的目的和任務,有意注意是由目的、任務來決定的。因此,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目的和任務,以保持有意注意。
2.組織有關活動。在明確目的任務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把智力活動與實際活動(如實踐操作、技能練習等)密切地結合起來,如提出需要思維活動參與的問題,提出加強注意的自我要求,這些將有助于維持學生持久的注意。
3.激發(fā)間接興趣。間接興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條件之一。所謂間接興趣,是指對活動本身和過程暫無興趣,但對活動的意義和最后獲得的結果有很大興趣。例如,本校學生對往往導游專業(yè)知識提不起任何的興趣,如果讓他們認識到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能以后會對今后在導游職業(yè)中獲得很多的好處,這樣他們就對專業(yè)學習產(chǎn)生了間接興趣。這一間接興趣,能維持人們穩(wěn)定而持久的注意。
(二)正確運用學生的無意注意
無意注意往往是由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引起的,不是由人自覺控制的。凡是能滿足一個人的需要和興趣的事物,都容易成為無意注意的對象,一個神態(tài)、一些語言、一系列動作都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學生亦是如此,在一節(jié)課如果教師的在授課的過程中能夠巧妙地運用一些語言和動作,就會很輕易地把注意力分散的學生把注意力引集中到教師的身上。
三、用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來引導學生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F(xiàn)今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的主要原因是書本上的內(nèi)容往往很枯燥,很難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把書本上的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結合到一起的話,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中國旅游地理的旅游交通方式一課,書本內(nèi)容只是簡單地地寫出了現(xiàn)在旅游出行中常用的交通方式和他們各自的優(yōu)缺點,學習起來很枯燥,往往引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從實際出發(fā)以學生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作為基本條件,引導他們,讓他們不自覺地對每種交通方式進行比較的話,學生便會很快很有效地分辨出每種交通方式的優(yōu)點和其不足之處。因此,只有讓教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才能讓知識變得豐富、鮮活和深刻。
四、多表揚,少批評
表揚是對人的思想行為做出的積極肯定的評價,它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人好比一個精密的機械手表,需要時時地上弦才會讓他們走得更有勁更精確,而恰到好處的表揚就是最好的上弦的方式。大部分中專學生在初中都是被老師視作后進生的學生,他們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很多中專生因此產(chǎn)生了一種自卑的心理,有的甚至索性破罐子破摔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并且對他們的正確回答予以肯定和鼓勵,那么會對促進這些學生健康心理的發(fā)展、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表揚是師生間思想溝通,感情親近、知識貫通的親和劑,也是教與學之間的一座信任的橋梁。因此,表揚是教育學生的行之有效的一個好方法,每一個教師應該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學會在不同的場合使用它,這樣,會使我們的教育更具有實效性,親和力和吸引力。
綜上所述,引導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基本功,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探索者,而通過有效地引導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從而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獲得知識時的樂趣,并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整合信息的素養(yǎng)及拓展思路應變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邵瑞珍.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2]有意注意.百度百科.
[3]無意注意.百度百科.
[4]李婧.陶行知對杜威教育思想的超越及其當代價值分析. 赤峰學院學報,201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