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
(成都大學美術學院,四川成都610106)
蓮鶴方壺裝飾圖案的功能寓意
郭萍
(成都大學美術學院,四川成都610106)
蓮鶴方壺在中國考古史、美術史中代表了一個時代、一個時期的科學、歷史、文化和審美發(fā)展狀態(tài)。在不同領域的研究都已有豐碩成果。然而,在學科交叉研究的背景下,似乎還能從此物讀出些許新的認知,本文將方壺還原到其原初的文化背景中,解讀蓮花圖案在升天圖像體系中所具有的重要寓意。
蓮鶴方壺;蓮花;升天;寓意
1923年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出土的春秋時期青銅器蓮鶴方壺,以精致獨特的藝術特色,反映出當時青銅裝飾工藝發(fā)展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新走向。禮器在春秋時期的功用已完全不同于商周的特殊地位。在奴隸制繁盛的商周時期禮器的功能最顯著,是禮制制度的代表,被賦予特殊的意義。隨著奴隸制度的衰微,“禮崩樂壞”,青銅禮器逐漸失去了這種作用,此時的青銅器裝飾圖案有了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蓮鶴方壺在河南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各收藏有一件,兩件原本是一對,最早出土于鄭公大墓的這兩件方壺被運到開封進行初步研究,歷經(jīng)抗戰(zhàn)和內(nèi)戰(zhàn),一對方壺曾被轉運武漢、重慶,建國后一件被文化部調運北京,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件返回河南博物館。重達64.28公斤的碩大器形,曲線優(yōu)雅、工藝精湛、紋飾精美,器物頂蓋作鏤空盛開的蓮花瓣形,中間立一鶴,昂首挺立展翅欲飛。器物雙耳為鏤雕的顧首伏龍,頸和腹部四面都浮雕伏獸以突出扉棱,器足四面各飾有虎形雕刻。造型極其華美,堪稱春秋青銅器中的精品。著名學者郭沫若親自為其定名“蓮鶴方壺”。
對于方壺裝飾的學術研究已很豐富。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再關注于蓮花圖案在方壺裝飾中的樣式,探析其功能與寓意。
蓮花形以鏤空花瓣式出現(xiàn)在方壺口沿部,雖是為襯托仙鶴而輔助裝飾,但在方壺整體裝飾體系中被賦予重要的功能與寓意。
蓮花圖案在中國傳統(tǒng)審美中成為文人雅士賦詩或描述或贊美或借以抒發(fā)自己情懷的重要載體。
蓮,又名荷花,屬睡蓮科,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1],葉呈圓形,花為多瓣,顏色以紅、白或粉紅為主,在我國南北部普遍栽種?!稜栄帕x疏》[2][3]皆稱蓮為芙蕖之實。在其他諸多說文注疏中,對蓮、荷的考證則不一。對于蓮之意,《說文解字注》釋蓮為芙蕖之葉、莖、實、本、根和花的總稱;爾雅則僅指芙蕖之首,應該指花。對于荷解釋為扶蕖葉。高注淮南云。荷,夫渠也,但就每個部分有不同稱謂:根曰藕,其華曰夫容,其秀曰菡萏,其實曰蓮[4]?!墩f文解字詁林》引徐箋注:“……其實曰蓮……”[5]不同地域對于荷花所知確有分歧,《古文字詁林》引《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卷二》稱:“今江東人呼荷華為芙蓉。北方人便以藕為荷。亦以蓮為荷。蜀人以藕為茄。而今通呼蓮花,或曰荷華?!保?]從以上對蓮、荷等稱謂的考證可知,荷華、芙蕖、芙蓉、菡萏為同一植物,蓮,最早為芙蕖之實,荷,為芙蕖之葉,爾后遂混稱,蓮、荷均可指芙蕖。
蓮花因其綽約的風姿,自古為世人所喜愛,又因其從泥塘中長出,美麗的花瓣對照著污濁的泥水,便被認為潔凈且不濯污泥,從而被人們贊美、頌揚,并更進一步被賦予了某種崇高的品格精神。早在《詩經(jīng)·鄭風·山有扶蘇》中,便有了蓮花的記載,謂之“山有扶蘇,隰有荷華”[7];屈原在《離騷》中,發(fā)出了“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8]之言,借以荷葉為衣、蓮花為裳,來表達自己高潔的美好品質,將蓮花與人的品德聯(lián)系起來。在《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寫道“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9],從而把蓮花與人的思念情緒結合起來。在漢樂府《江南》中,更是用比興、雙關等修辭手法,以“蓮”諧音“憐”,用以象征愛情,以魚兒戲水于蓮葉,來暗喻青年男女在勞動中相互愛戀的歡樂情景。至遲,在東漢,蓮花在文學作品中便被賦予了思念的象征,或是朋友間的想念,或是愛人間的相思。漢以后的南朝、唐宋時期,蓮花更是文人雅士抒發(fā)感情,表達品格的載體。南朝《西洲曲》、唐代李商隱的《贈荷花》、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等等著名文學作品中,蓮花尤其象征君子的高尚品行。在婚姻中,蓮荷又因讀音與“合”一樣,從而被賦予了婚姻幸福美滿的祝福。
古代方術讖緯中的“蓮”又有不同寓意。由于蓮生于水中,其狀嬌嬈嫵媚,又被稱為水芝,象征祥瑞。又因五行之中,水克火,因而被古人賦予了某種神秘的方術象征。據(jù)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記載,該殿藻井上反植蓮花,其根部在上,花蕊在下。“魯靈光殿者。蓋景帝程姬之子恭王馀之所立也[10]”,故而,至遲漢景帝時期,蓮花便出現(xiàn)在宮殿的藻井之上。其出現(xiàn),應不僅僅是為了美觀,位于藻井這樣顯著位置必與五行之說有關?!段骶┵x》引《風俗通義》曰:“風俗通曰,今殿作天井。井者,東井之象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厭火也。”[11]菱,當為荷菱??梢姖h代宮殿其屋頂作藻井,其上繪蓮荷,直觀意義應為克火之用。而據(jù)相關記載,似乎漢代宮殿藻井繪蓮,不僅僅為防火作用?!稘h書》記載:“漢元年十月,五星聚于東井。沛公至灞上。”[12]班固《西都賦》曰:“及至大漢受命而都之也。仰寤東井之精,俯協(xié)《河圖》之靈?!保?3]漢宮室與天地、經(jīng)緯相應,合陰陽五行之位。由此,漢代蓮花置于屋頂,不僅象征滅火,也有五行讖緯思想,可能還有其他的某種寓意。魏晉時期,蓮花的宗教意義開始發(fā)生轉變,直至南北朝時期,其內(nèi)涵最終得以確定。而要考察蓮花這一裝飾母題的宗教意義,則需進一步研究其形象變化,對蓮花圖案進行梳理,再聯(lián)系其裝飾空間,并聯(lián)系文獻進一步解讀其寓意,從而才能對蓮花紋背后的意義進行解讀,才能最終探究蓮花這一裝飾母題的含義。本文探討蓮鶴方壺為春秋戰(zhàn)國期,因此關注點鎖定在魏晉之前的寓意解讀。
圖案中的信仰來自于所處歷史時期的民眾信仰背景。從春秋戰(zhàn)國,在中國古人的認知世界中,與天地有關的方術出現(xiàn)了各類解釋:一是與“天”有關的方術,如天文歷算、占星望氣、龜卜筮占、風角五音等,就是通過星辰運行的方位、色彩的變化、云氣的形狀和色彩等相互對應,從而擇日安排活動,判斷吉兇或成敗。縱觀歷史,楚文化可說是以巫文化為主。楚昭王統(tǒng)治時期,一日見天邊總有紅云出現(xiàn),似鳥展翅飛翔,巫師占卜為兇,建議昭王以左右大臣代其受此劫難,昭王不允,不久吳王夫差攻打陳國,楚昭王出兵援助陳國而死于軍中。一是與“地”有關的方術,這類知識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為主,常兼有醫(yī)術、博物,甚至祭神驅邪的意義。上古神話和傳說總會就其理立說?!渡胶=?jīng)》中把巫上升到智慧界,能與天交通往來,能左右地上事事變遷,醫(yī)治人間疾病,通識古今中外之事,預見未來風云變化。自此神仙方術之士眾多,至戰(zhàn)國時期頗為發(fā)達,而且形成了一套有別于夏商之信仰體系。周代后期,傳統(tǒng)宗教開始分化,在儒、墨、道、法、陰陽諸家的批判改造下發(fā)生轉型,在孔子仁與禮的觀念的影響下,儒家學者大力發(fā)揚傳統(tǒng)宗教中的人文主義精神,使宗教的神秘性減少,世俗性增強,宗教禮俗走入民眾生活;墨家以無等差的愛向下層民眾滲透;道家主張“清靜無為”使人們開始追求個人精神的絕對自由境界,于是通過對天的認識有了長生不死的向往,對自然現(xiàn)象的不解與驚奇,營造了巫術信仰的環(huán)境,對統(tǒng)治者的權利貪婪,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列國疆域表》提到“以德配天”神權政治思想,使中國的古代宗教信仰走上了倫理化的道路?!墩撜Z·堯曰》“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天命成了人通過學習可以把握的某種原則,王權的更替、世事的興衰與天命有著因果關聯(lián),此邏輯已轉入了人間,人的行為必受其支配,任何不可捉摸的事依此邏輯迎刃而解?!盾髯印ぬ煺摗分v: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神有賴于形生,人與萬物同生,亦有永生不滅的實現(xiàn),又要各種有形事物作為神之載。于是在墓葬中反映出各種圖像與裝飾物。
長沙楚墓中發(fā)現(xiàn)的《人物馭龍》、《人物龍鳳》兩件戰(zhàn)國時期帛畫,表現(xiàn)墓主人在龍、鳳這類神話動物引導下飛騰升入云端,以表示死者靈魂升天的思想。同樣寓意圖像大量出現(xià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墓葬中,都集中表現(xiàn)出墓主人在龍、鳳、或者仙鶴、鯉魚的引導下飛升的意境,反映出死者靈魂升天、靈魂不死的宗教思想。河南新鄭李家樓春秋鄭公大墓中必然具有神形相生,升天的宗教信仰,其中出土的青銅器蓮鶴方壺上的鶴與荷花相配,營造了一種美好、神秘和吉祥的升天境界。蓮花圖案與其他豐富的龍、虎、鶴一起構成了墓主人的另一個世界,是人們期望的、恐懼的、神秘的世界。
目前出土的考古材料也越來越多地顯示出蓮花較為廣泛地用于裝飾等方面,至于漢之后隨著佛教的傳入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不同時代當作不同認識。春秋蓮鶴方壺即是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流行的民眾信仰思想的反映。
從蓮鶴方壺的周身裝飾來看,應該形成一個從下而上的“升天”之立體圖像。中國美術史中神仙信仰形象體系的構筑,在漢代已很成熟,有關的仙人、仙境、仙草、仙獸等象征符號大批出現(xiàn)。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紅地棺上的畫像代表了漢初仙境的構成,有祥云、羽人和龍、虎、鹿等瑞獸,并以三峰昆侖山為中心。早于此之方壺可代表春秋時期升天的形象體系,亦可稱為漢代之前升仙形象體系的初創(chuàng)期。其中仙境的描繪,有龍、虎、鶴等瑞獸,也有蓮花之類瑞草為象征,另外方壺本身的立式外形與山勢相映,器壁向上攀爬的伏龍、伏獸喻有“升”的意義,直至山頂,蓮花盛開,鶴舞飛翔,即達到仙境。由此,蓮花在升仙形象中是仙境營造的象征物之一。
從縱橫兩個方向看,首先,納入仙境體系圖像中的蓮花,在人類文明之初也曾是生育和繁衍的信仰載體[14],在此與仙鶴同出,已有再生之意。故將蓮花歸入升天圖像亦是合理解釋。其次,與同期的文化比較,在《楚辭》中記載:“因芙蓉而為媒兮?!鄙徎ㄅc巫術關聯(lián),反映出楚國有用“香草”作為歌舞祭祀時的道具或祭品的狀況。雖說楚文化與蓮鶴方壺所處中原的鄭國有地域文化之別,但在同一時代背景下“香草”可與升天圖中“瑞草”之意相通,伴仙鶴之荷花應該是升天的道具之一,以有形承載意念中的天,達到死者長生和再生的愿望。
對于“不死”的理想,在遠古人類有了“生”與“死”的概念開始萌生,始終不曾放棄。在上古神話傳說中就有“長生不死”之說,《山海經(jīng)》中出現(xiàn)“不死之山”、“不死之藥”和登天之梯等等;先秦道家以“長生久視之道”幻想絕對自由的生命狀態(tài);最早在道教經(jīng)典《太平經(jīng)》中已提出:“守道而不止,乃得仙不死;仙而不止,乃得成真;……[15]”這是一種無限生命的狀態(tài),是人生美的終極追求。道教的“生-美”觀點,把現(xiàn)實的長壽快樂上升為人生最完美境界。方壺上的升天概念亦是這種升仙至美境界。圖像的營造始于世俗神化力量與上古神話傳說的交融建構,以象征手法,以“瑞應善物”之類的美好事物表達美的人格寓意。作為長壽仙禽代表的鶴,以“瑞草”象征的蓮花襯托其高雅、圣潔與長壽,從而營造了一個生與美的世界。在周代,無論青銅器上出現(xiàn)蓮花圖像,還是陶器和各種建筑裝飾、雕塑工藝及生活器皿上常見蓮花圖案和造型,從實用裝飾到信仰寓意,始終沒有脫離至美的追求,而后道教又有蓮花冠、九色“蓮花座”,佛教中也作為“佛”的象征,可見,蓮的境界一直縈繞在人們信仰的美好世界里。在此,蓮鶴方壺上的蓮花形象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理想仙界的象征符號之一,對漢代之后升仙圖像審美的發(fā)展成熟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1]《大百科全書·生物學》,北京、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年,第1591頁。
[2]郝懿行:《爾雅義疏》卷四:商務出版館,第46頁。
[3][4]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主編李圃:《古文字詁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452頁。
[5]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影印本第二冊,第338頁。
[6]《古文字詁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451頁。
[7]《毛詩正義》卷四之三,《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341頁。
[8](宋)洪興祖撰:《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點校版,1983年,第17頁。
[9]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91頁。
[10]《文選》卷十一,中華書局校注本,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71頁。
[11]《文選》卷二,第38頁。
[12]《漢書》卷一,北京:中華書局點校版,1962年,第23頁。
[13]《文選》卷一,第22頁。
[14](美)O·A·魏勒著、史頻譯:《性崇拜》,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8年。
[15]王明:《太平經(jīng)合?!?,第78頁。
J52
A
1004-342(2014)03-112-03
2014-01-02
郭萍(1974-),女,成都大學美術學院講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