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比較文學學科的邊界

2014-03-25 08:24
關(guān)鍵詞:比較文學學派文學

呂 睿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 100875)

在當代中國,幾乎所有的比較文學理論教材在講到學科發(fā)展史的時候,都會提到一件對本學科造成重大影響的事件——“教堂山會議”。1958年9月在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舉行的國際比較文學協(xié)會第二次大會上,著名學者韋勒克發(fā)表了題為《比較文學的危機》的論文,這成為了美國學派崛起的重要標志,但同時也催生出了“無邊的比較文學”。

19世紀20年代,一代文豪司湯達借用拉辛與莎士比亞的比較,大力推崇浪漫主義的文學,并且引證許多文學史上的偉大人物創(chuàng)作上的優(yōu)點,宣稱“一切偉大作家都是他們時代的浪漫主義者。在他們死后一個世紀,不去睜開眼睛看,不去模仿自然,而只知抄襲他們的人,就是古典主義者”[1]97,這或可稱之為“無邊的浪漫主義”。20 世紀后期,依然是在法國,信奉馬克思主義的批評家加洛蒂提出了飽受爭議的“無邊的現(xiàn)實主義”[2]的新文學尺度。同樣,美國學派也并非只圖奪一時之眼目而妄造新詞,而是具有相當?shù)尼槍π浴?/p>

一、緣由

比較文學學科的“危機”由來已久。20、21世紀之交,克羅齊提出,如果認定比較文學是一種文學研究,那就不能是民俗學、神話學之類的東西。但事實上,比較文學根本不關(guān)注文學本身,而是專注于一些文學之外的材料,所以比較文學只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方法、一個著眼點,而不是一個領(lǐng)域。而在德國,“尤其是狄爾泰的美學和詩學思想對實證主義精神的叛離,也帶來了德國學者對比較文學的性質(zhì)、方法乃至對象和范圍的質(zhì)疑”[3]47。面對當時學界泰斗的討伐,法國學派提出了自己的應(yīng)對策略,梵·第根在《比較文學論》一書中對比較文學重新定義,旨在給予比較文學一個科學化的學科定位[4]17。但隨之產(chǎn)生的問題卻是:“法國學派在限制比較文學的研究對象和內(nèi)容時,一方面將比較文學局限于兩個文學范圍內(nèi),一方面又將其關(guān)系的性質(zhì)限制為事實性的、實存的關(guān)系”[3]293,使得比較文學遠離文學本身,還有其中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更是不利于學科發(fā)展。

針對這些弊端,韋勒克在《比較文學的名稱和實質(zhì)》一文中提出了“平行研究”理論——

比較文學的定義最好是根據(jù)它的角度和精神,而不是根據(jù)文學中任何被分割開的部分做出。比較文學將從一種國際的角度研究所有的文學,在研究中有意識地把一切文學創(chuàng)作與經(jīng)驗作為一個整體?!容^文學就與語言學、人種學和政治范圍之外的文學研究成了一個概念。它的方法也不僅是一種,除了比較之外,還可以有描寫、重點陳述、轉(zhuǎn)述、敘述、解釋、評價等。比較也不能僅僅局限在歷史上的事實聯(lián)系中……比較的價值既存在于事實聯(lián)系的影響研究中,也存在于毫無歷史關(guān)系的語言現(xiàn)象或類型的平行對比中。[5]28-29

之后,韋勒克又在其他一些文章和論著中展開論述了“平行研究”的方法,強調(diào)比較文學研究中的美學成分和“文學性”概念,還打破了法國學派實證研究劃定產(chǎn)生出的“歐洲中心論”。美國學派并未就此打住,雷馬克在《比較文學的定義和功用》一文中,又給比較文學下了這樣的定義——

比較文學是超出一國范圍之外的文學研究,并且研究文學與其他知識和信仰領(lǐng)域之間的關(guān)系,包括藝術(shù)(如繪畫、雕刻、建筑、音樂)、哲學、歷史、社會科學(如政治、經(jīng)濟、社會學)、自然科學、宗教等等。簡言之,比較文學是一國文學與另一國或多國文學的比較,是文學與人類其他表現(xiàn)領(lǐng)域的比較。[5]1

這就是著名的“跨學科研究”。雷馬克將此視作“‘美國學派’與‘法國學派’之間陣線分明的根本分歧”[5]4,在肯定法國學派歷史功績——“由于既把更大范圍的文學結(jié)合在一起,又謹慎地嚴格限制在文學的范圍之內(nèi),方才得以沖破學院式分門別類的死板界限”[5]5——的同時,雷馬克也認識到,如果“文學研究與批評當中的幾乎任何東西只要稍加一點說明,都可以夠格成為‘比較文學’。比較文學要是成為一個幾乎可以包羅萬象的術(shù)語,也就等于毫無意義了”[5]6。所以,他又對此概念進行了范圍限定:“文學和文學以外的一個領(lǐng)域的比較,只有是系統(tǒng)性的時候,只有在把文學以外的領(lǐng)域作為確實獨立連貫的學科來加以研究的時候,才能算是‘比較文學’。學術(shù)性研究不能僅僅因為討論了必然反映在全部文學里的人生與藝術(shù)某些固有的方面,就劃入‘比較文學’的范疇。”[5]6

美國學派的工作進行到這一階段已可謂功勛卓著,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為比較文學學科破除了學科危機,另一方面還同時開拓出新的發(fā)展版圖??此魄巴疽黄饷鳎碌摹拔C”才剛剛拉開帷幕。

美國學派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分歧,在《比較文學的名稱和實質(zhì)》這篇文章中,韋勒克這樣評價雷馬克的論述:“不能說輕率,但卻更雄心勃勃。……但是雷馬克先生卻不得不做出某些人為的、站不住腳的區(qū)別?!盵5]27由是,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題材和方法的人為的劃分,關(guān)于來源與影響的機械的概念,文化民族主義的促進因素,不管這種民族主義是多么氣度寬宏——在我看來,這些似乎就是比較文學歷時長久的危機的癥狀。這三個方面都需要進行徹底的調(diào)整?!氨容^”文學和“總體”文學之間的人為界限應(yīng)當廢除。“比較”文學已成為專指超越某一種民族文學界限的文學研究的特定術(shù)語?!覀€人希望我們能夠只簡單地說文學研究或文學學術(shù)研究。[5]57

在批評另外一位堅守學科規(guī)范的學者弗里德利希時,韋勒克又提出——

在文學研究中并沒有所有權(quán),也沒有公認的“既得利益”。人人都有權(quán)研究任何一個問題,即使這只是一種語言的一部作品,甚至有權(quán)研究歷史或哲學或別的任何題目。[5]58

這樣一來,韋勒克將雷馬克剪開的一道細縫大大撕開,幾乎是想以比較文學來統(tǒng)領(lǐng)一切的文學研究甚至于歷史和哲學的研究。本來是屬于美國學派方法論特色的因素,突變成了“無邊論的比較文學”;本意是為了拯救一個被他人指責為失范或歸于狹隘的學科,卻在美國學派學者的闡釋之下,將其邊界擴大至無邊無際。

二、癥結(jié)

其一,對“內(nèi)部研究”和“文學性”的過度強調(diào),忽視了文學的社會性和歷史性等外部因素。一方面將剖析工具限制為手術(shù)刀,另一方面被解剖對象卻被近乎無限地擴大化,雷馬克雖試圖為之劃定范圍,可惜“系統(tǒng)性”、“確實獨立連貫的學科”等概念未能準確定性,在研究實踐中更是難以把握。另外,兩位理論家的論述中本身還帶有另一個矛盾,兩人的初衷都是為比較文學學科設(shè)立規(guī)范,但雷馬克將比較文學稱為“一個非常必要的輔助學科”,而“不是一個必須不顧一切地建立起自己一套嚴格規(guī)則的獨立學科”。韋勒克更是將比較文學放到了“文學研究或文學學術(shù)研究”的窘境中。這種內(nèi)在矛盾將比較文學從民族中心主義的實證研究的窘境中釋放出來,卻讓它陷入了無盡的放逐中,成為文學研究大陸上無家可歸的孤兒。喬納森·卡勒對此質(zhì)疑道:“假如比較文學囊括了全球性的文化研究,那還需要其他的人文系科干什么?”“這樣的比較文學系還能叫做‘比較文學系’嗎?”[6]

其次,用比較文學取代一般的文學研究的提法,更是應(yīng)者寥寥??鐚W科研究的失范會淹沒本學科的邊界,也讓西方比較文學理論研究受到重創(chuàng),在很多時候他們無法說明自己的研究實踐。韋恩斯坦就明確對雷馬克這種跨學科研究提出反對:“用一個浮士德式的隱喻來說,我以為把研究領(lǐng)域擴展到那么大的程度,無異于耗散掉需要鞏固現(xiàn)有領(lǐng)域的力量。因為作為比較學者,我們現(xiàn)有的領(lǐng)域不是不夠,而是太大了”[7]25;“‘比較文學’這個詞組是造成混亂的根源,它是文藝批評術(shù)語中存在著種種風險和圈套的例證。這個詞組雖然肯定文學被加以比較這一觀念,卻未指明比較的條件?!盵8]22

其三,引起最多麻煩的還是“跨學科比較”研究,從中國大陸的學科理論教材而論,這實在是一個眾說紛紜的難題。比如新時期國內(nèi)第一本比較文學教材《比較文學導(dǎo)論》中就將這種研究方法稱為“非本科范圍研究”,并表述為“凡以文學之外的學科來研究文學與自然科學、文學與社會科學、文學與其他藝術(shù)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與作用的,都列入這類研究的范圍”[9]187。但也予以了區(qū)別對待,“一是被比較的文學是超越國界的,是不同國家的文學,對此,可把它們分別歸入‘平行研究’各類中。另一種是研究并非超越國界的文學,根據(jù)比較文學的定義,如果把它們算做比較文學,就失去了這門學科的特殊性”[9]187-188。王向遠先生在《比較文學學科新論》一書中則使用“跨文化”和“超文學研究”兩個概念進行了規(guī)范[10]102-112。在另一本教材《比較文學》中,定義更加模糊:“‘比較’的真諦,在于跨越和打通既定的界限;比較文學的本質(zhì)在于它是一種跨界限(民族、國家的界限和學科界限)的文學研究?!盵11]6此定義相對美國學派的國界線,只是增加了一條跨民族線。雖然該書也說到美國學派“對于比較文學研究范圍的界定過于寬泛,或者說比較模糊,理論闡發(fā)也不夠周密,不夠完善”[11]29,但并未進行相關(guān)概念的厘清,更對跨學科研究進行了篇幅達六章的論述[11]253-392,顯然撰寫者對這種研究方式是贊同的。

究其原因,20世紀60年代之后,文藝理論各大流派百家爭鳴、空前繁榮,比較文學也更多地與其他人文學科相結(jié)合,“以一種開放姿態(tài)廣泛關(guān)注并吸收當代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甚至自然科學領(lǐng)域里的最新成果,同時也不排斥文學學科以外的各種有著較大影響的新思潮、新理論甚至新觀念和新方法,此外它還積極介入當代文學理論、文學研究和文學史等領(lǐng)域的前沿學科的理論爭鳴,從而使得比較文學一度成了可包含一切文學研究(除了專注某一國家的作家、作品研究之外)領(lǐng)域的總稱。這樣做的一個優(yōu)點顯然在于把比較文學本來固有的領(lǐng)地擴大了,促使了這一學科的長足發(fā)展和機械化,而缺點則表現(xiàn)在其大而無當,缺乏某種明顯有別于其他學科研究的獨特性”[12]37。

一方面固然是美國學派理論缺陷導(dǎo)致的新“危機”,另一方面也是國內(nèi)對西方的盲從,“我們當前最活躍的比較文學家,實際上都是文學理論家,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西方文學理論的跟隨者”[13]。確實,中國的文學研究理論幾乎全然采用西方的話語,一旦脫離西方話語體系就會造成我們的“失語癥”,其影響已經(jīng)深入我們理論建構(gòu)的各層面,并成為中國文學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在一個全球化時代的語境下,還要再強分彼此,就恐怕有違比較文學的初衷了。從實際的學科發(fā)展來看,自錢鐘書先生《管錐編》問世,在無數(shù)學人的努力之下,中國大陸比較文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都是不容否認的客觀實在。所以對蘇珊·巴斯奈特的《比較文學批評性導(dǎo)論》[14]和斯皮瓦克的《學科之死》[15]宣揚的比較文學死亡說,中國的比較文學學者都表現(xiàn)出了自覺而強烈的反對。

既然中國學者反對這種“比較文學無邊論”,如何劃定邊界又成了問題。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一般文論、藝術(shù)學等的區(qū)別又何在呢?比較文學學科走到了一種泛文化的危險邊緣,文學研究開始向文化研究轉(zhuǎn)向,例如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設(shè)有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而在某些從屬于比較文學學科之下的論文中,一切的文學文本的異同都歸于文化的差異,這種研究幾乎就泯滅了文本的獨立價值,整個文學研究淪為文化的附庸??鐚W科、跨文化算不算?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算不算?比較文學跨文化詩學又算不算?研究全過程的各因素,究竟何處存有比較才能算比較呢?這些并不是玄談責難,而是實實在在地存在于當代國內(nèi)比較文學的研究實踐中,好多的論文論著都自稱是比較文學的,但仔細分析這些研究成果,似乎也可以劃分到社會學、泛文化研究、藝術(shù)學研究甚至于哲學研究領(lǐng)域?!氨容^文學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成為了一句學界的笑談,這也讓“危機”不斷的比較文學處于一個不尷不尬的境地。

三、解決問題的嘗試

曹順慶先生將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發(fā)展的三個階段總結(jié)為“漣漪式”的結(jié)構(gòu),即是說“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的發(fā)展,不是以新的理論取代先前的理論,而是層疊式、累進式的前進”。正是在這種“漣漪式”的發(fā)展結(jié)構(gòu)中,美國學派倡導(dǎo)以文學性為中心的平行研究,但他們并不是將法國學派的影響研究徹底否定,而是擴大其范圍,補充其理論缺陷。同樣,中國比較文學研究也是在繼承和發(fā)揚法美兩大學派中發(fā)展起來的,從前人那里獲得了“許多可資借鑒的理論資源”,但繼承和發(fā)揚并不等同于簡單的疊加粘貼[16]17-18。法國學派以實證的影響研究為比較文學畫出一個小圈子,美國學派加入了平行研究和跨學科研究將圈子擴大,中國比較文學研究要做的應(yīng)該是更好地規(guī)范并使之繼續(xù)發(fā)展。

無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要為比較文學學科找到邊界不妨回到原點去看看。

1.比較文學的基本精神——世界文學

歌德早在1827年1月31日與艾克曼的一次談話中就提到了世界文學(Weltliteratur)的概念——

一國一民的文學而今已沒有多少意義,世界文學的時代即將來臨,我們每個人現(xiàn)在就該為加速它的到來貢獻力量。但是,我們對外國文學的重視還不應(yīng)止于某一特定的文學,唯視其為杰出典范。……其他文學都只能以歷史的眼光看待,好的東西只要有用,就必須借鑒。[17]95-96

這一經(jīng)典的論斷雖然遠在比較文學學科誕生之前,但卻對比較文學界有著巨大的影響。1848年,革命導(dǎo)師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從唯物史觀入手,對“世界文學”作了更進一步的論述——

資產(chǎn)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是一切國家的生產(chǎn)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髅褡宓木癞a(chǎn)品成了公共的財產(chǎn)。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18]31

以國際性的胸懷和眼光來研究文學,是一種世界性的研究方法,這才是比較文學的核心原則所在?!氨容^文學的學理依據(jù),涉及世界文學意識的現(xiàn)實基礎(chǔ)與建構(gòu)原則。它以世界文學的存在為前提……比較文學的意義,在于提供系統(tǒng)的世界文學意識,推動民族文學的反思借鑒融會貫通,進而促使其在跨民族文學對話與競爭中實現(xiàn)發(fā)展,逐步成長為世界文學?!盵19]

對“世界文學”概念的承認幾乎是歷來比較文學界的共識,即便是在概念的具體界定上有所差異,但在比較文學中要貫徹一種世界文學的意識,依然是個完全適用的觀念。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文學”的意識在比較文學的研究中只會顯得更加重要。文學消費群體對文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也越來越世界化,民族文學如果不在個性的基礎(chǔ)上具備世界文學的素質(zhì),也是不可能真正進入世界文學寶庫行列的。比較文學研究理應(yīng)在這方面走在國別國學之前,自覺體現(xiàn)出自身的學科優(yōu)勢,為本國本民族的文學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持。

如果在進行一國與另一國文學的比較時缺乏世界文學意識,那就很可能流于為了比較而比較式的比附,所得出來的結(jié)論也與國別文學的研究沒有太大區(qū)別,理論深度方面也必然是不足的。這顯然不是比較文學學科所要追求的那種“比較文學”?!笆澜缥膶W”在現(xiàn)階段并不是一種概念化的方法論或者研究范圍(因為一定要囊括世界文學的所有經(jīng)典進行比較研究,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更多是一種自覺的理論意識,它需要在比較文學研究中始終貫徹。因而,那種拋卻了世界文學意識的所謂的比較文學研究,應(yīng)該是為比較文學學科所擯棄的。

從傳統(tǒng)來看,中國自古文史哲不分家,當代學術(shù)研究也對多科學協(xié)同的需要越來越多。到了今日,跨學科似乎已不能成為只屬于比較文學一個學科的特征。學科交叉的研究催生出大量的全新學科,它們與之前的兩個或多個學科確有一定的承繼關(guān)系,但又在很大程度上與之前的學科存在著研究目的、對象或方法上的不同,具備自身獨立的學科地位和意義。這種例子并不少見,社會心理學、文藝美學等都是因?qū)W科交叉而形成的新學科。如果強行把這些或交叉或綜合的新學科納入到比較文學的體系中,那追根溯源而上,比較文學學科自身便也沒有了一定要獨立的依據(jù)。所以在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比較文學更應(yīng)該謹守自己的學科界限,以文學為核心“利益”。

2.文學性

將“文學性”概念納入比較文學是美國學派的創(chuàng)見,它將比較文學研究從實證的文學交流史研究中解脫出來,獲得了新生?!罢嬲奈膶W學術(shù)研究關(guān)注的不是死板的事實,而是價值和質(zhì)量。正因為如此,文學史和文學批評之間并沒有區(qū)別可言。即便最簡單的文學史問題也需要作出判斷。”“今天的文學研究首先需要認識到明確自己的研究內(nèi)容和重點的必要性。必須把文學研究區(qū)別于常常被人用以代替文學研究的思想史研究,或宗教和政治的概念和情感的研究?!盵5]58-59可以看出,韋勒克在《比較文學的危機》中強調(diào)文學性的同時也是反對失卻學科規(guī)范的研究的。

文學是人類文明發(fā)展中產(chǎn)生出的多種文化形態(tài)之一,文學研究通常會接觸到文化的層面,將大文化的視野運用到比較文學研究中,往往能獲得許多有益的結(jié)論。但伴隨著比較文學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泛文化研究,卻讓比較文學偏離了航道。米勒在《文學理論在今天的功用》一文中認為:“文學研究的興趣中心已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轉(zhuǎn)移:從對文學作修辭學式的‘內(nèi)部’研究,到專為研究文學的‘外部’聯(lián)系,確定它在心理學、歷史或社會背景中的位置。換言之,文學研究的興趣已從讀譯(即集中注意研究語言本身及其性質(zhì)和能力)轉(zhuǎn)移到各種形式的闡釋學解釋上(即注意語言同上帝、自然、社會、歷史等被看作是語言之外的事物的關(guān)系)?!盵20]121之前提到的卡勒先生也是泛文化研究的反對者,不過他開出的藥方是將比較文學退回到文學層面,不涉及文化的因素。事實上這又是不可能的,純粹的文學“內(nèi)部研究”早已伴隨“新批評”派的沒落而終結(jié)。

面對這個問題,曹順慶先生提出了將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相結(jié)合的“跨文化”的概念——“這種結(jié)合,是以文學研究為根本目的,以文化研究為重要手段,以比較文化來深化比較文學研究?!盵21]顯然這種跨文化研究必須是以文學研究為旨歸,而且文化研究只是“深化比較文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研究的目的和結(jié)合都應(yīng)該是以比較文學研究為目的的。而這種結(jié)合一方面可以使比較文學研究更加深入、更加深刻,因為文化的探源,可以深化文學的比較,“但這種深化,不是以文化取代文學”[21]。另一方面使得比較文學研究更具世界性的胸懷和眼光,也符合世界文學意識的基礎(chǔ)性要求?!翱缥幕芯渴谷澜绲膶W者將目光轉(zhuǎn)向了不同文化的比較,更加關(guān)注異質(zhì)文化的撞擊、誤讀,尋求異質(zhì)文化的交流與并存、理解與匯通?!盵21]這或是一條值得嘗試的道路。

3.跨越性(inter-)

在比較文學學科的發(fā)展史中,這個“跨越”首先提出的界限就在于國家,對比較的跨越度問題,法國學派和美國學派大致都定義在了“國界線”上。梵·第根稱為“不同的語言文字寫的”[4]16,到了伽列的《〈比較文學〉初版序言》則變成了“跨國度的”,[5]43之后的基亞也將跨越范圍放在了“國際文學的”[22]4。雷馬克的跨越范圍也是“超出一國(country)范圍之外的”,韋勒克的定義同樣也是“國際的(international)”。

但事實上中國比較文學所要面對的跨越范圍還要復(fù)雜得多,首先是跨民族的問題,西語的nation或country翻譯成中文,始終有所不足,所以還是從實際的情況出發(fā)來考量。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如果將國內(nèi)各民族之間的文學進行比較,那只能說是比較文學的一種倒退,是將文學的研究領(lǐng)域從世界文學拉回到了國別文學的圈子。同時,這也是和之前所說的世界文學的意識相背離的。其次是跨語言的提法,畢竟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乍一看對不同語言的文學進行比較研究是很有道理的,但落實到具體的情況中則會復(fù)雜很多。在中國使用自己語言的少數(shù)民族不在少數(shù),擁有民族文學的也不少,但是將這些民族的文學與漢族文學比較,或者它們之間的比較算不算比較文學呢?只怕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學者會出來說比較文學搶了他們的飯碗。最后是跨文化,文化是個十分寬泛的概念,有大文化,也有按不同觀點視角分類的小文化,如果是一種國家為單位的大文化則肯定屬于比較文學的范疇,但是這其實與跨國概念相重合,沒有必要重復(fù)提出。文化再擴大到跨區(qū)域文化的層面,那又會與更加寬泛的跨文明概念相重合。概念的模糊、寬泛都會在研究實踐中造成操作上的不便,變成一種難以實踐運用的純理論,實際上也是造成“比較文學無邊論”的一種緣由。結(jié)合中國的國情實際,以跨國為單位,反而是一種明白易行的劃分。

通過以上三條標準的篩選,大致可以劃出現(xiàn)階段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邊界”。但所有的理論都是需要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當比較文學研究實踐發(fā)展到新的階段,那時候?qū)W者又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識,結(jié)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總結(jié)出新的學科劃分依據(jù)來。面對各種的“危機”,只要學人們保持與時俱進、兼容并包的開放態(tài)度,切實工作,比較文學學科的明天必將更美好!

[1][法]司湯達.拉辛與莎士比亞[M].王道乾,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法]羅杰·加洛蒂.論無邊的現(xiàn)實主義[M].吳岳添,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

[3]曹順慶.比較文學學科史[M].成都:巴蜀書社,2009.

[4][法]梵·第根.比較文學論[M].戴望舒,譯.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95.

[5]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研究組.比較文學研究資料[G].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6]劉象愚.比較文學“危機說”辨[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

[7][美]韋斯坦因.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M].劉象愚,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8][瑞士]約斯特.比較文學導(dǎo)論[M].廖鴻鈞,等,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

[9]盧康華,孫景堯.比較文學導(dǎo)論[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

[10]王向遠.比較文學學科新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11]陳惇,孫景堯,謝天振.比較文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2]王寧.比較文學與當代文學批評[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13]董崇選.比較文學能不作比較嗎?[J].中國比較文學,1992(1).

[14]Basnett,Susan.Comparative Literature:A Critical Introduction[M].London:Wiley-Blackwell,1993.

[15]Spivak,Gayatri Chakravoty.Death of A Disciplin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3.

[16]曹順慶.比較文學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17][德]艾克曼.歌德談話錄[M].楊武能,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

[18][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chǎn)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9]張敏,馬海良,馮良珍.世界文學意識——試論比較文學的學理依據(jù)[J].文藝研究,2001(9)

[20][美]科恩.文學理論的未來[G].程錫麟,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21]曹順慶.是“泛文化”,還是“跨文化”——世界之交比較文學研究的戰(zhàn)略型轉(zhuǎn)變[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7(1).

[22][法]基亞.比較文學[M].顏保,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猜你喜歡
比較文學學派文學
中國比較文學概論類教材編寫與話語創(chuàng)新
我們需要文學
先上馬,后加鞭——中國戲曲的演化路徑與“前海學派”的深度闡釋
比較文學視閾下高校英語專業(yè)美國文學課混合式教學探討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介紹
對“京都學派”元雜劇曲詞評點的詮釋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創(chuàng)建梵凈山學派 培育梵凈山學
試析子思學派的“誠敬”論
我與文學三十年
临澧县| 远安县| 大厂| 姜堰市| 新郑市| 周宁县| 永修县| 刚察县| 湘乡市| 滨海县| 上林县| 柳林县| 东台市| 秭归县| 平定县| 章丘市| 荔浦县| 武隆县| 永州市| 大荔县| 安平县| 谢通门县| 贵阳市| 陆河县| 广德县| 邢台市| 禄丰县| 西华县| 鄂托克前旗| 双辽市| 香港| 阳春市| 克东县| 崇礼县| 莆田市| 梨树县| 鱼台县| 桐柏县| 浏阳市| 天峻县| 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