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巴曼尼得斯篇》中“一”與“是”的辯證關系

2014-03-25 11:27:13傅暢梅
關鍵詞:柏拉圖黑格爾邏輯

傅暢梅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科部,遼寧沈陽 110136)

論《巴曼尼得斯篇》中“一”與“是”的辯證關系

傅暢梅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科部,遼寧沈陽 110136)

在《巴曼尼得斯篇》中,柏拉圖分析了各個相之間的關系,提出了它們結(jié)合的可能性,以解決極端相反的相在個別事物中共同存在的問題。在各個相中,“一”與“是”的結(jié)合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耙弧比绻慌c“是”相結(jié)合的話,它就是孤立絕緣的,最后甚至連自身都不是。而如果“一”與“是”相結(jié)合的話,“一”就可以與其它的相聯(lián)系起來,從而構(gòu)建出整個世界的網(wǎng)絡。柏拉圖的“通種論”也是在這個基礎之上修改發(fā)展而來的?!耙弧迸c“是”之間的辯證關系也對后來的哲學家產(chǎn)生了啟示作用。

一;是;通種論;多

黑格爾說:“但是真正辯證法的詳細發(fā)揮,則包含在‘巴門尼德’中,這是柏拉圖辯證法最著名的杰作。”[1]要找到《巴曼尼得斯篇》的理論起點我們必須回到開篇,在這里通過齊諾反對多元論的展示,柏拉圖引出了對話的主題。經(jīng)過“蘇格拉底”的概括,齊諾的論證是如此展開的:如果存在是多數(shù)的話,那么存在的部分與其它的就會既是類似的又是不類似的。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類似并不是不類似,同樣,不類似也不能夠是類似。于是,對于存在的多元論的設定也就被證明是錯誤的了。整個對話都是建立在這個起點之上的,即相反的兩極是否允許結(jié)合的可能,而這又可以劃分為兩個方面:極端相反的相是否相互分離而不相互結(jié)合,以及極端相反的性質(zhì)是否能夠在個別事物身上結(jié)合。因為個別事物的存在根據(jù)不得不在相的依附之下,但是個別事物分有相又遇到了困難。這就是解決作為原型的“相”與個別事物相聯(lián)系的邏輯問題。所以書中的巴門尼德又通過后來的八組推論具體分析了在何種條件下不同的相能夠在個別事物身上相結(jié)合。不同的相解釋了個別事物具有不同的性質(zhì),不同的相之間的結(jié)合解釋了為何不同的性質(zhì)能夠在一個個別事物身上同時出現(xiàn)。比如“蘇格拉底”是“多”,因為我們能夠在他身上區(qū)分出左和右、前和后、上和下。然而他依然是個單獨的個人。因此“一”和“多”這兩個相互對立的相就在個人中結(jié)合起來了。于是,齊諾對于可感世界的具體事物的質(zhì)疑就被蘇格拉底對于相的質(zhì)疑所取代了?!耙韵嗾撊ソ忉屜喾葱再|(zhì)在事物身上的結(jié)合,必須假定:其一,相不是存在于事物身上的性質(zhì),而是存在于事物之外的同類事物的標準模型;其二,相與相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否則相反之相就可能結(jié)合在一起了,而這種結(jié)合是不合邏輯的。這就是所謂相與事物之間、相與相之間的分離。但在這篇對話中,這種分離的觀點剛被少年蘇格拉底提出來,就成了巴曼尼得斯批判的靶子。當然,這實際上代表了后期柏拉圖對自己中期相論的自我批判?!盵2]

下面筆者以“一”和“是”這兩個相的關系為主,來探究柏拉圖相論的思想變化。在柏拉圖的著作中,“一”(one)與“統(tǒng)一”(unity)在很多時候是混著使用的,“一”和“統(tǒng)一”都是一種整體性和等同性?!耙弧蹦軌虮焕斫鉃槿魏问挛?只要這個事物能夠被把握為是個統(tǒng)一體,與某物相等同(在我們對之命名之前,或者對之賦予描述之前)。“一”實際上是個最普遍的術語,在這篇對話的大部分內(nèi)容中,“一”最好被理解為是一個占位符,即x,使某物類似于斷定的主語。這種統(tǒng)一性的“一”與“是”的不同關系表現(xiàn)出柏拉圖對于相的前后期態(tài)度。

一、分離論中“一”與“是”的關系

在第一組推論中,“如果一是一”,在這里重點在“一”,而非“是”,相當于“如果一一”。此處開始了“是”在不同方面的用法。陳康在注釋中也反復提到這里的“是”不等于存在,是比存在包含的范圍更廣。關于“是”的問題是哲學史上的經(jīng)典問題?!八恰?itis)中的“是”究竟代表什么?“是”這個動詞的未被表達的主語,即“什么”是,能夠告知我們整個對話所依照的邏輯架構(gòu)。柏拉圖對此問題沒有具體論述,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把系詞“是”的用法分為了三方面:判斷的連接詞,指稱主詞本身和表示定義的等同。并通過相應的是者的區(qū)分引出了第一實體與第二實體。在第一組推論“一是一”中“是”的用法是一個邏輯謂詞。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先驗辯證論部分有這樣的表述:“‘是’顯然不是什么實在的謂詞,即不是有關可以加載一物的概念之上的某種東西的一個概念。它只不過是對一物或某些規(guī)定性本身的肯定。用在邏輯上,它只是一個判斷的系詞。”[3]在這里,康德區(qū)分了邏輯的謂詞和實在的謂詞。后者具有規(guī)定性,擴大了主詞的概念,而前者只是把對象設定在與我的概念的關系之中。

“如果一一”中的“一”同“上帝”在有些方面比較相似:同樣是思維高度抽象的產(chǎn)物,與現(xiàn)實個別事物對立分離并沒有發(fā)生任何關系。實際上,新柏拉圖主義者的神秘化理論將“一”等同于善的理念或者是《蒂邁歐篇》中的上帝?!耙弧备綦x孤立,閉鎖自己,只有“一”——“一”關系,沒有“一”——“是”關系?!耙弧辈慌c“是”結(jié)合,推出一是非多。因此一也就沒有部分,缺少了部分,一也就不能是整體,于是一不是整體,不是部分。甚至不類似自身,不等于自身了。因為一沒有部分,所以它也沒有開端、中間和末尾,因為這些都是部分。因為開端和末尾都是界限,沒有開端和末尾的一也就沒有界限。沒有界限也就沒有形狀:一方面它不是圓的,因為圓形需要各個極點到中心的距離是相等的;另一方面,它也不是直的,因為直線需要它的中間點處于兩個極點間的最短直線上。總之,一作為一種純粹的知性的單位,在柏拉圖的巴門尼德看來是沒有維度的。因為一沒有部分,因此它也沒有位置。一不能處于任何地方,無論在任何事物中或者是在自身中:如果一在某個別的位置的話,它就會被它所位于的東西所包圍,也就會在許多地方被它的許多部分所接觸。而正因為沒有包圍接觸,所以一不在其它里。因為沒有被包圍,所以也不在自身。處于自身中會預設自身的分離,處于其它中需要不同于一的某物的存在,也就是多。因為不處于任何位置,所以一不能夠運動或靜止。一個不可分的事物不能夠移動到別的事物中去,因為這會預設一個不在的地方。而統(tǒng)一同質(zhì)的事物也不能夠圍繞著它的中心,因為沒有維度和距離的話,也就不存在中心。如果一不在自身中或者別的地方的話,那么一也就不能夠是相同的。如果一與其它的相同的話,那么它就不是一了。而如果一與自身相同的話,那么它也不是一了。實際上,它被內(nèi)在地分割開來了?;谕瑯拥脑?如果事物是一,它不能與其它事物相似或者不相似,因為不可能存在其它的事物。如果一不能夠相同、相異、相似、不相似、等同、不等同于自身或其它的話,那么一也就不能夠被衡量。一之外沒有任何東西,通過它一能夠被定義或者判斷。因為一不能夠存在、滅亡和變化,一也就不能夠比自身或其它更年輕或者更年長。于是一就不在時間中,一也就沒有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一既不是一,也不是。一不能被命名、言說、臆測、認識和感覺。從第一組推論得出結(jié)論,“是”在這里就是連接“一”這個相與其他相的邏輯,同時也就是連接相與個別事物直接的邏輯。如果沒有“是”邏輯相連接,那么“一”不僅不能與其他相或者個別事物發(fā)生關系,甚至最后“一”連自己本身都不是了。

巴門尼德的“一”也就相當于黑格爾的“純存在”,黑格爾認為:“純存在或純有之所以當成邏輯學的開端,是因為純有既是純思,又是無規(guī)定性的單純的直接性,而最初的開端不能是任何間接性的東西,也不能是得到了進一步規(guī)定的東西。”[4]純存在與“一”一樣,是先于一切規(guī)定性的,它們不能夠被直覺、感知和表象,也就會一種最原始的規(guī)定性。但是巴門尼德認為只有“有”才是存在的,“無”根本不存在:“思想與思想的目標是同一的,因為你決不能遇到一個思想是沒有它多表達的存在物的。存在物之外,決沒有任何別的東西,也決不會有任何別的東西,因為命運已經(jīng)把它固定在那不可分割而且不動的實體上?!盵5]而黑格爾認為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有”的這一階段,只承認“有”的真實性是片面的,黑格爾認為“純有”也就包含著“純無”:“但這種純有是純粹的抽象,因此是絕對的否定。這種否定,直接地說來,也就是無?!盵6]而正是通過這種有與無的辯證運動過程,才使得概念從抽象到具體一點點螺旋式上升發(fā)展:“如果說,無是這種自身等同的直接性,那么反過來說,有正是同樣的東西。因此,‘有’與‘無’的真理,就是兩者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就是變易。”[7]后期柏拉圖用通種論代替了分離說,“一”也就跳出自己的限制,與不同于自己的甚至是異于自己的相結(jié)合,下面本文考察這個過程。

二、通種論中“一”自身的展開

對于柏拉圖來說,“是”(tobe)可以被把握為“是(F)”[tobe(F)]的不完全形態(tài)。因此,在許多文本中,“x是”必須被理解為“x是(F)”,也就是說,這代表著x具有某種特征,不管文本有沒有提及。尤其是在《巴曼尼得斯篇》的這一部分中,“一是”應該被理解為“一是(F)”,一也就具有了不管是那種的特定的特征。第二組推論中“一是”的重點就在于“是”,“一”這個相被設定為與“是”相結(jié)合的了,“一”分有“是”?!耙皇恰?oneis)包含著“一”和“是”兩個因素:“這樣,一的‘是’是不同于一的;否則‘是’不是那個的‘是’,那個,即一,也不分有‘是’,講‘一是’和講‘一一’,反而是相似的了,現(xiàn)在的這個假設不是:如若一一,乃是:如若一是,什么結(jié)果必然產(chǎn)生?!盵8](P189)“是的一”和“一的是”相同,而與“一”相異。這樣“一”就與“多”相結(jié)合了。于是一與各種相之間也建立起了聯(lián)系。一既是一又是多,既是整體又是部分,既有限又無限。一也處于時間之中。通過這種方式,“一”之相同“動靜”、“類似不類似”、“相等不等”結(jié)合起來了,總之,如果一是的話,那么一就是一切了,于是解決了極端相反的相之間如何相互結(jié)合的問題?!耙弧迸c普遍邏輯相結(jié)合,相與相之間、個別事物與個別事物之間、相與個別事物之間也聯(lián)系作用起來。

第三四組所討論的問題是,如果“一是”的話,對于不同于一的其它的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陳康指出:“‘其它的’本是一個相對的詞。這里所謂‘其它的’,乃是‘異于一的’?!弧恰恢唷暮喎Q,如講分有‘一’猶言分有‘一之相’,正如講分有類似,意即分有‘類似之相’……‘異于一的’即是異于一切任何的‘相’的,即是個別事物?!盵8](P281)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其它的也就是一作為相所包含的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在第三組中的“一”被把握為“是的一”,也就是能夠與其它相分有并且被個別事物所分有的第二組中的“一”,因此,其它的也就成為第二組中“一”所成為的一切了。而第四組中的“一”是第一組這種的隔絕的“一”,同樣的結(jié)果,其它的也就什么也不是了,而且甚至連自身都不是了。這兩組表現(xiàn)的是在個別事物中相是如何結(jié)合的問題,同樣證明了“一”必須分有“是”,個別事物才能分有不同的相。第五組討論的是如果“一不是”,對“一”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這里的“不是”是相對的,因此它既是又不是,從而使得變易成為可能。第六組也討論“一不是”對于“一”產(chǎn)生的作用,但是此組的“一不是”是絕對意義上的不是。第七組討論相對意義上的“一不是”對其它的導致的結(jié)果。第八組討論絕對意義上的“一不是”對“其它的”造成的后果。總之:“‘如若一是’,‘一’既是一切(推論Ⅱ.),又不是一切(推論Ⅰ.),‘其它的’既是一切(推論Ⅲ.),又不是一切(推論Ⅳ.);‘如若一不是’,‘一’既是一切(推論Ⅴ.),又不是一切(推論Ⅵ.),‘其它的’既表現(xiàn)為一切(推論Ⅶ.),又不表現(xiàn)為一切(Ⅷ.)。”[4]

在“一’與各種相的結(jié)合中,“相同”是個比較容易產(chǎn)生歧義的結(jié)合相,本文下一章對之進行分析。

三、“一”與“相同”的關系

巴門尼德認為“是一”不同于“是相同的”,統(tǒng)一和相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馬爾科姆(MalcolmSchofield)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瓊斯是個首相,但是當他在與妻子談話的時候,他就忘記自己首相的身份而不會責怪他同事的辦事無力,因此瓊斯作為丈夫的角色不同于首相的角色。[8](P34)巴門尼德注意到如果x成為與y相同的,那么它并不必然成為同一個,它可能成為多個。因此巴門尼德思考的是變化中的同一。(1)“是一”不同于“是相同的”。(2)一與自身相同。因此(3)一與自身等同,但并不是通過自身而與自身等同。通過自身與自身等同也就是因為“是一”而與自身等同。同樣參照上面的例子,是首相不同于是丈夫,而如果首相是丈夫的話,那么并不是因為自身而是成為丈夫,也就是說,并不是因為自己是首相而成為丈夫的。因此,最后得出了結(jié)論(4)一,雖然是一,但是也是多。

這種“一”與“等同性”之間的差別在柏拉圖在《巴曼尼得斯篇》的第二部分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柏拉圖反對我們只能說“人是人”,而不能說“人是好的”的觀點而提出的。“當我們說到人,我們給他許多附加的名稱,把顏色、形狀、身材、缺點、優(yōu)點歸于他,在所有這些和其他無數(shù)的論斷中,我們說他不只是一個‘人’,而且也是‘好的’,以及其他許多說法。我們把某個給定的事物當做一,然而把它當作多來談論,用許多名字稱呼它?!盵9](P54)人們之所以會覺得能夠說“人是人”而不能說“人是好的”是矛盾的,是因為他沒有將屬性和等同性區(qū)分開來,因此不得不設定“人是好的”顯示的是兩個東西的同一,然而實際上“人是好的”表現(xiàn)的是兩個非等同的事物中的一個描繪另一個的特征。

由于這種差別的產(chǎn)生,“一”也就與“多”相聯(lián)系起來。一與多的關系不在于一個理念如何能夠由許多理念構(gòu)成,或者一個理念參與到許多事物中去卻依然保持同一。實際上,一與多的關系在于統(tǒng)一性與多元化的意義。這是在《巴門尼德斯篇》137c—166c中所探究的問題?!栋烷T尼德斯篇》中的論證表現(xiàn)出統(tǒng)一性和多元性在所有的存在物中是無所不在和緊密相連的。

在《智者篇》中,柏拉圖將存在和非存在、動和靜、相同和相異作為六個相通的種,探討了它們之間的關系:“一、種類之間相互結(jié)合;二、存在和相異貫穿所有種類,并相互滲透;三、相異(或不同)分有存在,相異由于分有存在而存在,但另一方面它并不是它分有的那個存在,而是與之不同的存在,由于相異與存在不同,所以它顯然非??赡芫褪悄硞€‘不是’存在的事物;四、在相異中擁有某個部分的存在與其他所有種類都不同,由于相異與其他種類全都不同,所以相異不是其他種類中的任何一個,也不是它們的總和,而只是相異本身,由此推出的結(jié)論是無法駁倒的,存在不是億萬事物的堆積,其他種類也不是,無論是某些種類還是所有種類,在許多方面存在,在許多方面不存在。”[9](P67)柏拉圖用“是”將相與相之間構(gòu)建出了一種指謂的關系,于是整個世界的網(wǎng)絡也開始搭建完成。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看出了如果“一”封閉自己,不向外展開的話,那么它自身都會有喪失的危險。柏拉圖的這種態(tài)度直接影響了以后的哲學家,在抽象追溯出第一起點后,如何使得這個第一起點在世界中展開,也成為哲學家們不容回避的問題。于是我們看到笛卡爾從我思中推出了世界的存在,康德以作為預設的極點的先驗自我意識為制約,通過想象力將之落實到認識過程中去。黑格爾的純存在是純有,同時也是純無,只有通過與對立面的轉(zhuǎn)化生成才能夠上升到更高的階段,這些哲學家的哲學體系運演思路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的《巴曼尼得斯篇》。柏拉圖通過將“一”與“是”相結(jié)合,實現(xiàn)了各個相之間的聯(lián)系,其后來的通種論也是基于此的。

[1][德]黑格爾.哲學史演講錄[M].郭斌,張竹明,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60:216.

[2]徐長福.異質(zhì)性的得而復失——柏拉圖《巴曼尼得斯篇》讀解[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59-68.

[3][德]康德.純粹理性批判[M].鄧曉芒,譯.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476.

[4][古希臘]柏拉圖.巴曼尼得斯篇[M].陳康,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82:189.

[5]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古希臘羅馬哲學[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57:53.

[6][德]黑格爾.小邏輯[M].賀麟,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97:30.

[7][德]黑格爾.邏輯學[M].楊一立,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76: 195.

[8]MalcolmSchofield.PlatoonUnityandSameness[J].TheClassicalQuarterly,NewSeries,Vol.24,No.1.

[9][古希臘]柏拉圖.柏拉圖全集(第3卷)[M].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TheDialecticalRelationshipbetween“One”and“ToBe”in“Parmenides”

FUChang-mei
(HumanitieandSocialScienceDepartment,ShenyangAerospaceUniversity,Lioning,Shenyang110136,China)

Inthe“Parmenides”,Platoanalyze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variousphases,andraisedthepossibilityofcombining themtosolvetheproblemofthecoexistenceoftheextremeoppositephasesintheindividualthings.Ineachphase,thecombination of“one”and“tobe”isgroundbreaking.If“one”doesn'tcombinewith“tobe”,itisisolatedinsulation,andfinallyitisevennotitself.Andif“one”and“tobe”combinetogether,“one”canbelinkedtootherphases,inordertobuildouttheentireworldnetworks.Plato'stheoryofthecommunionofgeneraisalsomodifiedandevolvedonthisbasis.Thedialecticalrelationshipbetween“one”and“tobe”alsohadinspirationonthelaterphilosophers.

one;tobe;thecommunionofgenera;many

B502.232

A

1672-934X(2014)05-0029-04

2014-08-13

傅暢梅(1972-),女,遼寧大連人,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哲學博士,主要從事外國哲學、科技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柏拉圖黑格爾邏輯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4:24
絕對者何以作為實存者?——從后期謝林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來看
邏輯
創(chuàng)新的邏輯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柏拉圖之靈魂觀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 20:27:40
叔本華與黑格爾的情理之爭及現(xiàn)代啟示
為什么柏拉圖強調(diào)“幾何”
國內(nèi)近二十年來柏拉圖研究綜述
湘潭市| 保定市| 吉林省| 嫩江县| 清徐县| 雅安市| 孟津县| 韩城市| 长子县| 青岛市| 比如县| 绥芬河市| 亚东县| 喀喇沁旗| 太和县| 平阳县| 西丰县| 扬州市| 新余市| 嘉兴市| 满洲里市| 黎川县| 金湖县| 马公市| 习水县| 万源市| 明光市| 垣曲县| 成都市| 乐陵市| 翁牛特旗| 龙口市| 泸水县| 梁平县| 房山区| 临朐县| 平安县| 成安县| 曲周县| 丹凤县| 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