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依托基本價值觀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2014-03-25 10:04:07王國良
關鍵詞:論語主義價值觀

王國良

(安徽大學 哲學系,安徽 合肥 230039)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要培育和踐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在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個人層面“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要將中國建設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大國、經濟大國、軍事大國,也要將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大國。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國家的軟實力,特別是大國,如果缺乏軟實力,就不能稱為大國。一個沒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強大文化競爭力的民族,很難說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我們不僅要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更要有文化自信。因此,我們不僅要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也要不斷培育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一、借助傳統(tǒng)文化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中國要不斷接受西方文明中有進步、合理意義的文化價值,更要看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容豐富,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核心價值觀,特別是經歷了近百年歐風美雨的沖刷,經過近現(xiàn)代中國革命歷程的錘煉、被歷史證明足以支撐中華民族昂然挺立、對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和奮勇前進有積極推動作用、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適應新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價值觀,要加以發(fā)掘和弘揚,提升其普遍價值與意義,與社會主義經濟文化建設事業(yè)進一步相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培育和踐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以弘揚、發(fā)展中國哲學為主,兼及哲學其他門類和文化理論,結合國際關系、國際戰(zhàn)略理論進行跨學科研究。中國在新世紀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建設、發(fā)展與西方價值觀、美國價值觀相對應的具有中國特點和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同時又具有普遍價值和意義的、能夠為世界各國人民理解和接受的價值體系,從而能夠充分地參與世界文化的競爭與交流。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精華構成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凝聚力所在,特別是經歷近百年艱辛曲折革命歷程考驗的優(yōu)秀文化價值觀,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基礎與精髓,值得系統(tǒng)總結、提升與弘揚。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不僅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能夠極大地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

培育和踐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尤其是以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為指導方針;其次要堅持以中國文化為主導,要弘揚和總結經過歷史考驗和證明的優(yōu)秀核心價值,具有普遍意義的、為各國有識之士所關注和重視的價值觀,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服務;最后要注意社會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思潮、新動向、新問題、新挑戰(zhàn),注意傳統(tǒng)價值觀在社會發(fā)展中的變遷,與時俱進,綜合創(chuàng)新,提煉能適應與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新觀念,用以補充、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

二、依托基本價值觀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要培育和踐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意發(fā)揮基本價值觀的作用與影響,不能忽略和遺棄基本價值觀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所謂基本價值觀,是指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中具有始基性的、原創(chuàng)性的價值觀,由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概念、名詞所組成,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發(fā)展中始終起著積極作用,特別是經歷近百年艱辛曲折革命歷程考驗,證明仍然具有先進意義的價值觀。這些基本價值觀是構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的基本要素。3個層面的核心價值觀絕大部分來源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成分的提煉。也就是對中國基本價值觀念的提煉。核心價值觀與基本價值觀有著直接的淵源關系,在內涵方面有許多交叉融攝,發(fā)揮基本價值觀的作用與影響,有助于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比如“富強”,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就有《洪范》九疇先言富,《大學》十章半理財,孔子明確指出人口眾多之后要“富之”、“教之”,《周易·系辭上》:“富有之謂大業(yè)”。中國傳統(tǒng)概念“民主”與現(xiàn)代民主內涵不同,但孔孟思想中民生、民本的觀念蘊涵民主的思想,黃宗羲“學?!钡墓δ芤呀浘哂薪裰髯h會制度的意涵?!拔拿鳌备侵袊逃械膫鹘y(tǒng)名詞,《尚書·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笨追f達疏:“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薄吨芤住で浴?“見龍在田,天下文明?!薄吨芤住べS卦》:“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表示個體的內在品德修養(yǎng)睿智與社會的和諧有序相結合?!昂椭C”直接來自基本價值觀,春秋時期就有“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的提法,《周易·乾卦》:“保合太和,乃利貞”,都是指不同事物間保持平衡與有序,各正性命,協(xié)調發(fā)展?!吨杏埂?“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論語·學而》:“和為貴”,“和諧”既是中國基本價值觀,也是核心價值觀。從社會層面看,佛教、道教思想中有豐富的自由平等思想,儒家雖沒有明確提出“自由”概念,但儒家提倡自主、自尊、自覺。胡適認為孔子和老子思想中有自由精神,中國有自由主義傳統(tǒng),如“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舍生取義、“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見儒家提倡自律的自由、自律和他律相結合、自由與責任相結合。儒家還主張人性平等,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提出人性平等的學派,在這方面形成許多基本價值觀,有助于培育核心價值觀?!肮笨梢哉f是中國基本價值觀“義”的現(xiàn)代用法。“義”者宜也、“行而宜之之謂義”,義具有正當性、適當、恰好、公正、公平等多種含義,經常與仁義、道義合用。這些基本價值觀至今仍有巨大生命力。在公民個人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也直接是中國基本價值觀的提煉,弘揚基本價值觀也就是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依托基本價值觀來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在于,基本價值觀在中國傳承幾千年,成為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耳熟能詳,已經轉化為人民大眾的基本思維方式、情感意念,成為人民講道理、辨是非、論善惡的基本依據(jù)。傳承和創(chuàng)新基本價值觀,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盡快接受與認同核心價值觀,自覺參與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實踐中來。

三、基本價值觀是洋溢天下的價值觀

傳承與創(chuàng)新基本價值觀,有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塑造中國的軟實力。一個沒有文化自信的民族不可能有自己的道路,只能始終摸著石頭過河。中國道路必須依托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所謂軟實力,是指本國的文化所具有的影響力、號召力、吸引力?;緝r值觀是源生性、本原性的價值觀,傳承和創(chuàng)新基本價值觀,才能真正打造中國的軟實力,才能真正打造發(fā)展中國的文化產業(yè)。更為重要的是,基本價值觀是放之四海、適宜天下的價值觀。中國的許多基本價值觀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提出(正如西方許多價值觀早在古希臘時期提出的一樣),當時的思想家都不是面對中國本土提出基本價值觀和思想原理,而是面對全天下提出價值觀念與思想原理??梢哉f,中國文化、中國基本價值觀中蘊涵著天下主義傳統(tǒng)。梁啟超早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就提出中國文化有天下主義精神,認為中國先哲言政治,皆以“天下”為對象,先秦學者皆是針對全天下而積極地發(fā)表其學理上之意見,這是世界主義之真精神。天下主義,或者說世界主義,就是破除宗教、國家的界限,針對全天下而發(fā)表思想文化原理,以建立普適天下的世界和平與秩序、提高全人類的文明教養(yǎng)為自己的責任。

天下主義發(fā)端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交通、通訊技術條件的限制,當時人并不知道世界其他地方尚有希臘羅馬文明、中東文明和印度文明存在,他們認為中國地區(qū)就是整個世界。梁漱溟先生說:“歷史上中國的發(fā)展,是作為一個世界以發(fā)展的,而不是作為一個國家。這話大體是不錯的?!保?]第二,春秋戰(zhàn)國時代,西周王朝的行政統(tǒng)治體系逐漸斷裂解體,即禮壞樂崩,諸侯、大夫紛爭混斗,以強凌弱、以大滅小,爭城奪地,相互吞并,天下陷入無序失范狀態(tài),取而代之的是地域國家的興起。隨著天下紛爭逐漸轉變?yōu)閲抑g的紛爭,國家主義開始流行。但當時包括孔墨孟荀在內的整個士階層,他們?yōu)榱藢崿F(xiàn)自己的抱負理想或謀求自己的利益,在列國間往來奔走,縱橫捭闔,“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論語·憲問》)??鬃颖救司褪且泼裣蠕h,他在魯國不受重視,就率領弟子周游列國。戰(zhàn)國時期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許多國家的著名政治家都不是本國人,而是所謂“客卿”。當時的商人、百姓也沒有國家觀念,哪里關市譏而不征,他們就到哪里開辟商業(yè)市場,哪里政治清明穩(wěn)定,百姓就襁負其子而至。第三,許多思想家都不以種族、邦國為念,而是著眼于全天下提出政治原理和思想學說,思以其學易天下,以安定天下、引導天下從無序走向有序為己任。

孔子和老子最先表現(xiàn)出對天下主義觀念的承認和接受??鬃诱f:“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里仁》)。君子對于任何國家、任何人,既不刻意親密,也不隨意疏遠,而是根據(jù)道義準則作出選擇和判斷,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意義明確的天下主義的宣示,表達了天下主義的精華。天下主義是道義主義,也是文化主義。文化只有高低之分,沒有國界畛域的區(qū)分??鬃釉俺髓醺∮诤!?、“欲居九夷”,當有人懷疑九夷之地愚陋不可居時,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論語·子罕》)。這里傳達的信息是很清楚的,君子所到之處傳布文化教育,可以改變九夷之地樸野愚陋的境況。故孔門中有“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思想。天下主義觀念還蘊含著人文主義的偉大信念?!肮蔬h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天下主義者處理對外關系,依靠高度的文明德教使“遠人”心悅誠服地歸順,而不是憑恃武力征服。在國家主義盛行、人們憑籍武力強大而橫行霸道的時代,天下主義不免相形見絀,充分暴露其弱點而不見用。但歷史事實同樣證明,如果沒有較高的文明,僅僅憑借武力,誰又能夠維持長治久安呢?當然,我們今天總結歷史教訓,已經可以明確地作出結論:要實行天下主義,必須建設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后盾??鬃訒r代“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孔子以“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努力以澄清天下為己任。隱者桀溺認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夫子撫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論語·微子》)??鬃右簧甲?,思欲“一匡天下”,使天下之民歸心,立功不成,止于立德、立言。道家以自然為宗,但所持天下主義之氣象博大,絲毫不讓于儒家。老子也是動輒言天下,如“以天下觀天下”、“以無事治天下”、“抱一為天下式”。莊子的“天下篇”總結百家學術之源流裂變,更是先秦學術史之名篇。墨子言兼愛,言尚同,也是突破種族、國家觀念而提倡國際和平?!扒曳蛱熘刑煜乱玻僦疅o以異乎國君諸侯之有四境之內也。今國君諸侯之有四境之內也,豈欲其臣……民之相為害哉?今若……處大家則亂小家,欲以此求賞譽,終不可得,誅罰必至矣。……今若處大國則攻小國,……欲以此求福祿于天,福祿終不得,而禍祟必至矣”(《墨子·天志》)。天之視萬國兆民,其愛之如一,利之如一。故凡人類之受覆育于天者,皆當體天之志以兼相愛而交相利。因此,盡管生處“人相賊、家相篡、國相攻”的時代,墨子卻呼吁人們“視人之國若其國”。儒家的孟子和荀子已經完全是公開明白地主張?zhí)煜轮髁x,要在全天下實現(xiàn)普遍的和平與秩序,即“定于一”。孟荀都是自任以天下之重,以“天下之歸心”為己任,“達則兼濟天下”、“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公孫丑下》)。荀子活動于戰(zhàn)國后期,此時已是“四海之內若一家”、“無幽閑隱僻之國”,荀子高舉天下主義大旗,提出“仁眇天下,義眇天下,威眇天下”(《荀子·王制》),主張以文化統(tǒng)一天下。

天下主義通過《易傳》、《大學》、《中庸》、《春秋公羊傳》的闡釋而成為系統(tǒng)的文化主義原理,對后世思想、觀念、文化起到構造性影響?!兑讉鳌窂奶斓厝私y(tǒng)一的普遍原理出發(fā),提出普適天下的哲理觀念:“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周易·彖傳》),“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周易·系辭上》)。《易傳》作者認為“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周易·系辭下》)?!洞髮W》之道,就是個人從認知開始,以平治天下為最高目標,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是儒家核心內容的內圣外王之道?!吨杏埂诽岢鲆⑻煜轮蟊荆础盀樘煜碌?,為天下法,為天下則”,把文明教化向全世界傳播:“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绷簡⒊壬J為,天下主義“其氣象如何偉大,理想如何崇高”,即此數(shù)語,“已可概見”(《先秦政治思想史·本論》)?!洞呵锕騻鳌贩帧叭馈闭f明天下主義之進化軌跡:第一是“據(jù)亂世”,“內其國而外諸夏”;第二是“升平世”,“內諸夏而外夷狄”;第三是“太平世”,“夷狄進至于爵,天下遠近大小若一”(《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注》)。

孟子、荀子以天下主義相號召,主張“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孟子·公孫丑上》),但與孔墨一樣,難以行其胸懷,實現(xiàn)偉大道義理想。在國與國像狼一樣互相攻伐以吞并為榮、以殺人為嗜好的戰(zhàn)國時代,哪個國家采取天下主義政治,“固國不以山蹊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哪個國家就會在戰(zhàn)爭競爭中失敗。只有召集會議,所有國家同時約定采取天下主義,才有望實現(xiàn)天下和平與秩序。但只要有一個國家違反規(guī)則,天下就會重新陷入無序紛爭狀態(tài)。因此,不是天下主義,而是采取富國強兵路線的法家國家主義最終以武力統(tǒng)一了天下。但秦亡漢興,天下主義從漢代開始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

近代以來,采取天下主義的文化中國與采取集體利己主義和社會達爾文邏輯的西方“民族國家”相遇,中國遭受了一系列的戰(zhàn)爭失敗。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在檢討、批判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時,發(fā)現(xiàn)其重大缺陷之一就是人民缺少民族意識,缺少民族凝聚力,因此要喚起民族精神,從此天下主義開始轉變?yōu)槊褡逯髁x。從洋務運動(也稱自強運動)、戊戌變法,經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到現(xiàn)在,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在中國已深入人心。從一定意義上說,正是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才改變了中國滅亡的命運,使中國逐步走上成功、富強之路。近代以來,持和平觀念、采取天下主義的中國與好戰(zhàn)、掠奪的民族主義的西方相遇,沒有以先進武器為后盾的天下主義遭到失敗,開始轉向民族主義而獲得成功。但正如池田大作所說:“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是對鴉片戰(zhàn)爭以來,包括日本在內的外國侵略勢力,做出的不得已的反應”。“我想所謂民族主義是對外反應的一個方面,基本上還是大力推行這世界主義,中華主義?!保?]

天下主義內蘊于中國文化之中,與中國文化的其他優(yōu)秀成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因此,推行基本價值觀,就是推行普世價值,就是打造中國的軟實力。沒有天下主義理念的貫徹,世界和平的偉大理想就不可能實現(xiàn)。因此,中國的天下主義文化理當復興,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四、中國基本價值觀主要內容

(一)仁義體系

中國基本價值觀首先是仁義體系。仁義是中國基本價值觀的第一原則。不講仁義、離開仁義,中國價值觀許多具體細目都將失去基礎?!叭省睆娜藦亩?,就是二人平等、親近,“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平等、愛人可說是仁的基本含義。愛人就是對一切人的尊重和愛敬之情,把人當作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對待,即“出門如見大賓,便民如承大祭”(《論語·顏淵》),“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論語·子路》)。只有把人都當作人看,不因他衣狐貉裘,也不因他衣敝缊袍,不因他位高權重,也不因他出身寒門,而都當作同等的人加以敬重,才能使我們自己得到提高和超越,因為敬重別人,就是尊重我們自己。孔子提出一條君子“可以終身行之”的基本社會交往準則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這是推己及人的行為方式,即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情感意愿去類推他人,自己不愿意的,也勿強求他人。這就是仁的品格體現(xiàn)在社會交往方面的涵義?!胺蛉收撸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這是從正面出發(fā)對他人的類推,表現(xiàn)出君子“厚德載物”的襟懷風度。在具體的行為方式上,君子應該“溫良恭儉讓以得之”(《論語·學而》),行“恭寬信敏惠”(《論語·陽貨》)于天下,甚至要具備“不念舊惡”(《論語·公冶長》)的寬容精神。孟子也認為:“君子莫大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下》)。這都可以說是“仁者愛人”的原則在社會交往中的運用,使人際關系充滿和諧人性味,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要君子無原則地討好取媚他人,君子應該以“貞”、“直”、“忠信”立身,“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反對“巧言令色”,不搞虛假表面的一套。

孔子說:“君子義以為上”(《論語·陽貨》),“君子喻以義”(《論語·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里仁》)?!墩撜Z·中庸》說:“義者,宜也”,孟子把仁義連在一起使用,提倡行仁義,荀子提出“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荀子·榮辱》)。

由仁義形成一系列基本價值觀,在中國歷史上長期起著積極作用,并為廣大人民所熟知:仁義、仁愛、仁義禮智信、智仁勇、義勇、惻隱之心、敬愛、忠信、與人為善、恭寬信敏惠、溫良恭儉讓、信義和平等。仁義價值觀在現(xiàn)代經濟交往中創(chuàng)發(fā)出“互惠互利”、“雙贏”等新觀念,在國際交往中創(chuàng)發(fā)出“共同發(fā)展”、“和諧世界”等新觀念。

(二)自強有為、生生不息體系

《易經·象傳》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系辭》提出“生生之謂易”??鬃犹岢觥熬忧笾T己”(《論語·衛(wèi)靈公》)的論斷,為仁由己,第一次表現(xiàn)出自我意識的覺醒。孟子反對“求于人者重”,而“自任者輕”(《孟子·盡心下》),并且“自任以天下之重”。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動力,剛健有為是中國哲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生生不息滲透到中國文化的血脈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自強有為的精神激勵中華民族自信、自尊、自強、致力于對至善理想的追求,在艱難挫折中奮發(fā)圖強,為理想不懈奮斗。生生不息還表現(xiàn)為應變能力,崇尚變化革新,日新又日新,追求進步與發(fā)展。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自己志向,崇尚艱苦奮斗、愚公移山的精神,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飽經滄桑、歷經磨難、愈挫愈奮、發(fā)奮圖強,以嶄新的姿態(tài)重現(xiàn)輝光,不怕犧牲、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爭取新的勝利,表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生命力。

(三)人道民本

人最為天下貴。中國價值觀珍視人的生命價值,人得天地之秀而最靈,人與天地相參,以人為本、以民為本、民胞物與、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與人為善、朋友情深、寬容團結。同時,中國文化也包含中國文化包含豐富的崇尚自然、熱愛自然、利用自然又維護自然的思想,對關愛地球、維護自然生態(tài)平衡有積極作用,形成富有詩意的人生態(tài)度,對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有積極價值。

(四)重視德性倫理,主張以德治國,以德服人

“厚德載物”是中國核心價值觀之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張“立德、立功、立言”,“正德利用厚生”,“為政以德”,“以德服人”,“仁義禮智信”,“修辭立其誠”。

(五)追求崇高,堅持正義

中國人民歷來追求崇高人格理想,以君子、圣賢為理想,嚴于律己,正己正人,堅持正義,寧死不屈,寧折不彎,舍生取義,殺身成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中國人民對崇高人格的追求與西方個人自由價值觀各有特色。

(六)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

中華民族珍惜團結統(tǒng)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四海之內皆兄弟,“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皡f(xié)和萬邦”的觀念表現(xiàn)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風范。反對分裂、反對侵略、反對不義戰(zhàn)爭,反對暴力、反對霸道、熱愛祖國、熱愛家園,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七)天下為公,均富大同

中國文化中具有最充分的世界主義、天下主義傳統(tǒng)。古代中國即是世界,關懷天下與愛國情懷相一致,孔子立志“一匡天下”,墨子主張“兼愛”,孟子“以天下為己任”,顧炎武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鄧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是把古代“均富”、“大同”的理想與社會主義本質相結合的典范。“共同富?!蹦軌虺蔀槿澜绲墓餐硐胱非螅哂衅帐纼r值。

五、結 語

總之,培育和踐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意發(fā)揮基本價值觀的作用與影響,不能忽略和遺棄基本價值觀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核心價值觀具有高度的凝練性,難以涵蓋傳統(tǒng)價值觀的全部。依托基本價值觀來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緝r值觀在中國傳承幾千年,成為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耳熟能詳,已經轉化為人民大眾的基本思維方式,情感意念,成為人民講道理、辨是非、論善惡的基本依據(jù),傳承和創(chuàng)新基本價值觀,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盡快的接受與認同核心價值觀,自覺地參與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實踐中來。同時,借助培育和踐行的活動,也能進一步推動中國傳統(tǒng)基本價值觀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1]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北京:學林出版社,1987.

[2]湯因比,池田大作.展望21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M].荀春生,朱繼征,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5.

猜你喜歡
論語主義價值觀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我的價值觀
如何讀懂《論語》?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新寫意主義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9:00:16
近光燈主義
這是一部極簡主義詮釋片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13:55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冬日 新碰撞主義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53:05
《論語·為政第二》
天柱县| 苍南县| 宣化县| 黑河市| 贺兰县| 玉屏| 鱼台县| 陵川县| 大足县| 土默特左旗| 东乌珠穆沁旗| 华阴市| 芮城县| 五大连池市| 遂溪县| 阿巴嘎旗| 县级市| 台北市| 乌苏市| 司法| 新源县| 双柏县| 平昌县| 韶关市| 淅川县| 阿合奇县| 长顺县| 临武县| 依安县| 靖边县| 镇平县| 板桥市| 淳安县| 湘阴县| 龙陵县| 且末县| 双鸭山市| 万年县| 洪湖市| 临沂市|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