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峰 韓 敏
(延安市人民醫(yī)院,陜西 延安 716000)
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配合
劉海峰 韓 敏
(延安市人民醫(yī)院,陜西 延安 716000)
目的 對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進行分析與探討。方法 選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的10名胃癌患者,回顧性分析其臨床治療及相關護理性措施,并對比10名同期實施開腹胃癌根治術的患者術后疼痛發(fā)生率、平均手術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及術后胃管拔除時間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順利完成手術,進流質時間為2~5 d,平均進流質時間為2.8 d;排氣時間為25~71 h,平均排氣時間為38 h,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吻合口瘺等相關臨床手術并發(fā)癥,患者護理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研究表明,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而且其圍手術期護理配合也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臨床應用于推廣。
胃癌;腹腔鏡下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效果
通過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對胃癌進行治療于1994年被日本著名臨床醫(yī)師Kitano等首次提出,與傳統(tǒng)胃癌根治術相比,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的微創(chuàng)優(yōu)勢比較明顯,所以臨床中很快展開了通過腹腔鏡的早期胃癌治療[1]。本文選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的10名胃癌患者,回顧性分析其臨床治療及相關護理性措施,報道如下。
選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的10名胃癌患者為觀察組,6名男性,4名女性,年齡為46~78歲,平均年齡為68歲。并選取10名同期實施開腹胃癌根治術的患者為對照組,8名男性,2名女性,年齡為44~74歲,平均年齡為65歲。手術前,對所有患者實施胃鏡檢查,均確診為胃癌。
2.1 術前護理。對照組:護理人員應在術前協(xié)助患者完成相關身體檢查,耐心與患者溝通,增加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術前12 h囑患者禁食,對患者進行灌腸,準備好手術所需要藥物及器械,以保證手術的正常進行。術前訓練患者排痰及深呼吸等幫助患者術后恢復。觀察組:總體上說,腹腔鏡術前護理和開腹術前護理方法類似,但也有不同之處: 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解答患者提出的疾病相關的問題,對患者表現(xiàn)出的因疾病產(chǎn)生的焦慮、恐懼等心理進行輔導,將出血少、創(chuàng)傷小、胃腸功能恢復快及術后疼痛輕微等特點對患者講解,確?;颊邔κ中g充滿信心[2]。
2.2 術后護理
2.2.1 病情觀察與護理。對照組:全麻后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吸氧、心電監(jiān)護等。保證每天清潔兩次患者口腔防治感染的發(fā)生[3]。術后輔助患者擺好體位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對患者的胃管、腹腔引流管進行妥善護理,保證患者不會因為導管被污染引發(fā)感染,同時避免導管脫落、移位等情況發(fā)生。同時對患者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進行一定程度的預防,包括保證患者病房及病床的整潔舒適,定期檢查患者傷口情況,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檢測,避免患者出現(xiàn)不良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的康復[4]。觀察組: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后護理措施與開腹手術基本類似,但其優(yōu)勢在于:因為腹腔鏡本身具有微創(chuàng)優(yōu)勢,所以術后患者疼痛比較輕,下床活動早,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比較快[5]。觀察組患者胃管拔除時間為2.6 d,術后尿管平均拔除時間為25 h,腹腔鏡引流管平均拔除時間為5 d。因為引流管及尿管拔除胃腸減壓后,便于管理患者呼吸道,有效縮短了患者鼻咽部不適時間,觀察組患者沒有患者出現(xiàn)肺部感染。然而,要對該組患者是否有背部酸痛及皮下氣腫癥狀進行觀察與記錄。觀察組發(fā)生背部酸痛癥狀的患者有2例。
2.3 護理結果
對兩組患者實施相應治療與臨床護理后,其護理結果對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實施相應治療與護理后的相關指標對比
韓國與日本在近些年采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治療胃癌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多,且臨床治療結果表明,腹腔鏡手術具有比較好的近期效果,但遠期治療效果和傳統(tǒng)開腹手術比較類似。而微創(chuàng)是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胃癌的最大優(yōu)勢,疼痛輕微是患者接受腹腔鏡根治術治療最為明顯的感受,患者早期可下床活動,傷口恢復快,與開腹手術相比,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護理較為簡單,有效減輕了護理人員護理工作量,使臨床護理人員臨床護理質量得以提升,提高了患者治療及護理滿意度[6]。因為我國開展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的時間比較短,現(xiàn)階段,很多臨床醫(yī)師依舊在探索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這就需要臨床護理人員要積極學習新技術與新業(yè)務,不斷總結護理實踐經(jīng)驗,提高其臨床護理水平。
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要點是:術前做好心理護理和腸道、皮膚準備;術后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 加強患者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協(xié)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動, 做好患者出院指導,確?;颊咴缛湛祻?。作為一種安全、有效值得推廣的方法,在對患者實施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時,如果不能對處理術后患者所產(chǎn)生的不適和并發(fā)癥進行及時觀察,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同時會給患者帶來后患。這向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術與新業(yè)務,在護理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以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水平。
[1] 陳仙英,陳良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50例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21):156-157.
[2] 毛學惠,張靜靜,佘廣燕.腹腔鏡輔助遠端胃癌根治術165例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1,3(20):145-146.
[3] 苗金平,徐靜,胡玉云.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護理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7(1):178-179.
[4] 廖剛,王子衛(wèi),趙林,等.腹腔鏡輔助下進展期胃癌根治術安全性及近期療效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0,39(5):132-133.
[5] 雷云鵬,李粵,李冠,等.腹腔鏡輔助與開腹遠端胃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19):154-155.
[6] 鐘曉峰,楊偉青.胃癌根治術化療對3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及NK細胞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9):132-133.
R373.73
:B
:1671-8194(2014)32-03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