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溫度、光照和鹽度對2株曼氏骨條藻生長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2014-03-26 05:29:16高秀芝蔣霞敏
生物學雜志 2014年6期
關鍵詞:總脂條藻微藻

高秀芝, 蔣霞敏, 葉 麗

(寧波大學 海洋學院, 浙江 寧波 315211)

微藻中所含的高不飽和脂肪酸(HUFA),特別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對魚蝦等幼體的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EPA在營養(yǎng)強化、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方面也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溫度、光照、鹽度等基礎生態(tài)因子是影響微藻生長、油脂積累和脂肪酸組成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微藻的生長、總脂及脂肪酸組成與基礎生態(tài)因子的關系,是一項必須的基礎性研究工作。

國內外關于骨條藻屬中的中肋骨條藻(Skeletonemacostatum)研究的較多,主要集中在中肋骨條藻的脂肪酸組成[1-2],溫度、光照[3]、氮磷營養(yǎng)鹽[4-6]等對其生長的影響方面,對影響總脂含量、脂肪酸組成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鮮有報道。本文在分析了5株海洋微藻的總脂及脂肪酸組成,篩選出3株總脂、EPA含量較高藻株的基礎上,研究了溫度、光照和鹽度對分離篩選藻株曼氏骨條藻(Skeletonemamunzelii)SM-1、曼氏骨條藻SM-2的生長、總脂含量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旨在了解重要理化因子對2株曼氏骨條藻油脂積累和脂肪酸組成影響的規(guī)律,為優(yōu)化培養(yǎng)條件、增加生物量、促進油脂積累和提高EPA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藻種

曼氏骨條藻SM-1和曼氏骨條藻SM-2是作者分別從浙江漁山列島海域(122°13′00″~122°18′50″E,28°52′00″~28°57′00″N),朱家尖近海海域(29°52′ N, 122°25′ E)采用水滴分離法和稀釋法分離獲得的藻株,經特殊處理掃描電鏡拍攝專家鑒定。采用MAV培養(yǎng)基[7]進行單種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為溫度25℃,光照強度60 μ mol/m2·s,自然海水鹽度25,pH值8.05,不充氣培養(yǎng)。

1.2 溫度試驗

設置溫度梯度為10、15、20、25和30℃。培養(yǎng)容器為3 L三角燒瓶,培養(yǎng)水體為2.5 L,各三平行。采用MAV培養(yǎng)基進行單種培養(yǎng),各組放在GXZ-260C型智能型光照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條件為不充氣培養(yǎng),光照強度為60 μ mol/m2·s,光暗周期12 h∶12 h,鹽度25,培養(yǎng)時間7 d,

1.3 光照試驗

設置光照強度梯度為20、40、60、80、100和120 μmol/m2·s,光暗周期12 h∶12 h。培養(yǎng)溫度為25℃,其他條件同1.2。

1.4 鹽度試驗

設置鹽度梯度為10、15、20、25、30、35和40。用消毒自然海水、消毒的淡水和飽和氯化鈉溶液調節(jié)鹽度。培養(yǎng)溫度為25℃,其他條件同1.2。

1.5 測定指標和測定方法

生長速率的測定:達到指數生長末期后,采用血球計數板測定藻細胞密度,生長速率按K=(lnN2-lnN1)/t計算。

式中:t為培養(yǎng)天數;N1為培養(yǎng)開始時的藻細胞數;N2為培養(yǎng)t天后的藻細胞數。

總脂含量的測定:在藻細胞達到指數生長末期后將藻液離心收集(4000 r/min, 4℃),冷凍干燥,藻粉于-20℃冷凍保存。稱取100 mg左右的藻粉,參照改進后的Bligh-Dyer法[8]進行總脂含量的測定。

總脂含量(%)=(總脂質量/藻粉質量)×100

脂肪酸組成的測定:總脂移入4 mL樣品瓶,加入5%~6%KOH甲醇溶液(V/V 4∶1), 充N21 min。皂化甲酯化過程參照文獻[9],然后用日本SHIMADZU公司QP2010氣象色譜-質譜分析儀進行分析, 參考脂肪酸標準和參考文獻[10-13],用面積歸一法計算出各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以占脂肪酸含量的百分比表示)。

1.6 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

繪圖采用Excel,數據統(tǒng)計分析利用SPSS 13.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并采用LSD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

2.1 溫度試驗

圖1 溫度對2株曼氏骨條藻生長速率的影響

2.1.1 溫度對藻生長速率的影響 不同溫度對2株藻生長速率影響顯著(P<0.05),見圖1。SM-1和SM-2的生長速率均隨溫度的上升先增加后降低, SM-1在25℃時生長速率達到最大(0.288),顯著高于其它組(P<0.05);30℃時生長速率最小(0.063),顯著低于其它組(P<0.05)。SM-2在20℃時生長速率達到最大(0.303),顯著高于其它組(P<0.05);30℃時生長速率最小(0.042),顯著低于其它組(P<0.05)。

2.1.2 溫度對藻總脂含量的影響 不同溫度對2株藻總脂含量影響顯著(P<0.05,見圖2。10~25℃下,SM-1總脂含量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10℃時總脂含量達到最高(16.40%),與其它組差異顯著(P<0.05),20℃與25℃無顯著差異(P>0.05)。SM-2總脂含量在10~25℃下隨溫度的升高,有下降趨勢。與SM-1相比,SM-2在25℃時的總脂含量(11.48%)要高于20℃時的總脂含量(9.98%),且差異顯著(P<0.05),而20℃與30℃無顯著差異(P>0.05);10℃時,SM-2總脂含量也達到最高(18.06%),與其它組差異顯著(P<0.05)。

圖2 溫度對2株曼氏骨條藻總脂含量的影響

2.1.3 溫度對藻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不同培養(yǎng)溫度對2株藻脂肪酸組成的影響差異極顯著(P<0.01),見表1。2株微藻的主要脂肪酸為C16:1 n-7、C16:0、C20:5 n-3、C14:0、C16:3。SM-1的EPA、PUFA含量隨溫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15℃時EPA、PUFA含量均達到最高,分別為18.87%和40.98%,與其它組差異均極顯著(P<0.01),30℃時均最低,均顯著低于其它組(P<0.01)。SM-2的EPA、PUFA含量變化趨勢同SM-1,15℃時EPA、PUFA含量最高(19.97%、42.59%),與其它組均差異極顯著(P<0.01),30℃時EPA、PUFA含量均最低(13.89%和29.20%),顯著低于其它組(P<0.01)。

2.2.2 光照強度試驗

2.2.1 光照強度對藻生長速率的影響 不同光照強度對2株藻生長速率影響顯著(P<0.05),見圖3。在光照強度為120 μ mol/m2·s時2株藻均出現藻細胞死亡現象,說明這2株藻不適合在120 μ mol/m2·s及以上的強光照下培養(yǎng)。20~120 μ mol/m2·s下,2株藻的生長速率均隨光照強度的增強呈現先增高后降低的趨勢,2株藻的的生長速率從高到低依次為60 μmol/m2·s>40 μmol/m2·s>80 μmol/m2·s>20 μmol/m2·s>100 μmol/m2·s。60 μmol/m2·s時,2株藻的生長速率均達到最大值(SM-1 0.262、SM-20.275),與其它組相比均差異顯著(P<0.05)。

2.2.2 光照強度對藻總脂含量的影響 不同光照強度對2株藻總脂含量影響顯著(P<0.05),見圖4。在光照強度 20 μ mol/m2·s~100 μ mol/m2·s下,2株藻的總脂含量均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SM-1藻株在20 μ mol/m2·s時SM-1總脂含量達到最高(13.9%),顯著高于其它組(P<0.05),100 μ mol/m2·s時最低(9.67%),而 80 μ mol/m2·s與100 μ mol/m2·s無顯著差異(P>0.05)。SM-2藻株在20 μ mol/m2·s時總脂含量也達到最高(13.21%),與其它組差異顯著(P<0.05),100 μ mol/m2·s時最低(9.74%),顯著低于其它組(P<0.05)。

表1 不同溫度下微藻的脂肪酸組成(占脂肪酸含量的百分比)

同行數據肩標無字母或相同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NT: no detected. SFA: 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下表同。

2.2.3 光照強度對藻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不同光照強度對藻脂肪酸組成的影響顯著(P<0.05),見表2。共檢出14種脂肪酸,主要脂肪酸為C16:1 n-7、C16:0、C20:5 n-3、C14:0、C16:3。SM-1的EPA、PUFA含量均隨光照強度的增強呈下降的趨勢,40 μ mol/m2·s時,EPA含量達到最高(19.39%),40 μ mol/m2·s與20 μ mol/m2·s的EPA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而PUFA含量在20 μ mol/m2·s時達到最高,為41.88%;20 μ mol/m2·s時的PUFA含量與其它組差異顯著(P<0.05),在60 μ mol/m2·s時,EPA、PUFA含量均為最低,分別僅為14.43%、29.35%,均與其它組差異顯著(P<0.05)。SM-2的EPA含量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呈先減后增的趨勢,40 μ mol/m2·s時最高(21.21%),但與20 μ mol/m2·s(20.74%)無顯著差異(P>0.05),60 μ mol/m2·s時最低(16.75%),與其它組顯著差異(P<0.05);PUFA 含量隨光照強度的增強呈先減后增的趨勢,20 μ mol/m2·s時最高(43.49%),與其它組差異顯著(P<0.05),60 μ mol/m2·s時最低(34.80%),與其它組差異顯著(P<0.05),80 μ mol/m2·s與100 μ mol/m2·s的PUFA無顯著差異(P>0.05)。

表2不同光照下微藻的脂肪酸組成

圖3光照強度對2株曼氏骨條藻生長速率的影響

Fig 3 Effect of light intensity on growth rate ofS.munzeliiSM-1and SM-2

圖4 光照強度對2株曼氏骨條藻總脂含量的影響

圖5 鹽度對2株曼氏骨條藻生長速率的影響

2.3 鹽度試驗

2.3.1 鹽度對藻生長速率的影響 不同鹽度對2株藻生長速率影響顯著(P<0.05),見圖5。在鹽度10~40下,隨著鹽度的增加,2株藻的生長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2株藻均在鹽度30時生長速率最大,分別為0.290和0.284,與其它組差異顯著(P<0.05);鹽度10時小,顯著低于其它組(P<0.05)。

圖6 鹽度對2株曼氏骨條藻總脂含量的影響

2.3.2 鹽度對藻總脂含量的影響 不同鹽度對2株藻總脂含量影響顯著(P<0.05),見圖6。SM-1在鹽度15時總脂含量最高,顯著高于其它組(P<0.05);鹽度30時最低,顯著低于其它組(P<0.05)。各鹽度下的總脂含量從高到低依次為為鹽度15(17.01%)>35(14.85%)>20(13.49%)>25(11.73%)>30(10.21%),其中鹽度35與10無顯著差異(P>0.05),鹽度10和鹽度20無顯著差異(P>0.05),鹽度25和鹽度40差異不顯著(P>0.05)。SM-2在鹽度35時總脂含量最高,鹽度40最低,各鹽度下的總脂含量從高到低依次為鹽度35(18.56%)>15(15.46%)>20(13.76%)>40(11.97%),鹽度40與鹽度10、鹽度25、鹽度30無顯著差異(P>0.05)。

2.3.3 鹽度對藻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不同鹽度對藻脂肪酸組成的影響顯著(P<0.05),見表3、表4。共檢出14種脂肪酸,主要脂肪酸為C16:1 n-7、C16:0、C20:5 n-3、C14:0、C16:3。SM-1的EPA含量隨鹽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趨勢,鹽度15的EPA含量達到最高,顯著高于其它組(P<0.05);鹽度35時最低。SM-1的PUFA含量隨鹽度的增加呈先增后減的趨勢,鹽度15時PUFA含量達到最高,顯著高于其它組(P<0.05);鹽度25時最低(34.72%)。SM-2的EPA含量也隨鹽度的增加呈先增后減的趨勢,鹽度15時EPA含量達到最高,顯著高于其它組(P<0.05);鹽度35時最低,顯著低于其它組(P<0.05)。SM-2的PUFA含量隨鹽度的增加亦呈先增后減的趨勢,鹽度15時達到最大,顯著高于其它組(P<0.05);鹽度25時最低,顯著低于其它組(P<0.05)。

表3 鹽度對曼氏骨條藻SM-1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3 討論

3.1 溫度對藻生長、總脂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溫度是影響微藻生長、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組成的重要因子之一。本試驗中2株曼氏骨條藻在不同溫度下的生長速率差異顯著,這2株藻均能在10~25℃下正常生長,最適生長溫度分別為20~25℃,與于萍等[3]報道的中肋骨條藻的最適溫度為25℃,在30℃下培養(yǎng)幾天后大量死亡的結果較為一致。對于光自養(yǎng)型生物來說溫度主要通過控制酶動力學來影響它們的生長[14]。超出適溫范圍溫度時,可能由于微藻細胞出現不同程度的質壁分離[15]進而影響了其正常生活。

本試驗中2株藻的總脂含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少,10℃總脂含量達到最高,30℃時最低,與周洪琪等[16]報道的海洋硅藻鏟狀菱形藻(Nitzschiapaleacea)脂肪含量在10~30℃下隨培養(yǎng)溫度的升高而減少,在10℃時脂肪含量最高的結果較為一致。而Somerville[17]研究的微綠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的油脂含量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可見溫度對脂肪含量的影響因種而異。

硅藻的主要脂肪酸為C14:0、C16:0、C16:1 n-7和EPA,而C18和C22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本試驗中2株曼氏骨條藻均為海洋硅藻,其脂肪酸組成符合硅藻的特性。試驗表明低溫有利于2株藻EPA及PUFA的合成,SM-1和SM-2在15℃時EPA及PUFA含量達到最高,而在生長速率達最大時PUFA含量較低,甚至低于30℃時的PUFA含量,可見并不是溫度越高,PUFA、EPA含量越低。魏東等[18]研究表明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可通過降低培養(yǎng)溫度來提高微藻的脂肪酸的不飽和度,以保持膜的通透性,從而提高細胞對低溫的耐受力。

溫度試驗表明,對于SM-1、SM-2,在25℃生長速率達到最大時總脂含量、EPA和PUFA含量并不是最高。雖然低溫可獲得較高含量的PUFA,但勢必會影響到生長速率或生物量,最終影響EPA及PUFA產量。因此在大規(guī)模培養(yǎng)中,可采用二次培養(yǎng)法,即先在最適溫度下培養(yǎng),積累生物量,再轉至低溫下培養(yǎng)調控,提高PUFA產量。

表4 鹽度對曼氏骨條藻SM-2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3.2 光照對藻生長、總脂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光是單胞藻培養(yǎng)中影響其生長及生化成分的重要因子之一。在適光范圍,增加光照強度可使光合作用速度加快,細胞分裂速率加快,細胞分裂速率達到最高時的光強為飽和光強。若超過飽和光強,光合作用就會減弱甚至受到抑制[19]。試驗中光照強度對2株曼氏骨條藻SM-1、SM-2的生長速率及生物量的影響是顯著的,2株藻的最適光強是60 μ mol/m2·s,在20~100 μ mol/m2·s光強下,兩者的生長速率均隨著光強的增加而減??;而在高光強120 μ mol/m2·s下,均出現藻體死亡現象,說明SM-1、SM-2不適合在120 μ mol/m2·s及以上的高光強下培養(yǎng)。于萍等[3]研究的中肋骨條藻的最適光照強度已經高于120 μ mol/m2·s,可見即使是同種屬的藻其最適光強也因藻株不同而異。

研究發(fā)現,在20~100 μ mol/m2·s光強下,SM-1、SM-2的總脂含量隨光強的增加而減少,20 μ mol/m2·s光強下,總脂含量達到最高,100 μ mol/m2·s時最低,這與石娟等[19]研究的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f.minutissim)(MACC/B228)和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galbanaParke 8701)(MACC/H060)在較低的光強下,2種藻的脂肪含量增多,較高光強下脂肪含量減少的研究結果相似,而這可能與細胞內光合作用的機制有關,光合作用在葉綠體的類囊體上進行,而類囊體的主要組分是甘油脂,甘油脂的相對數量與細胞的光合活力關系密切。低光強下,為增加光合效率,類囊體的表面積有所增加,膜脂的合成速率維持在較高水平,而高光強下,光合機構受損,光合效率下降,脂膜合成速率降低,甚至受到破壞[20]。

更多研究表明,生長在高光照強度下的微藻其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在下降[20]。孫利芹等[21]研究的紫球藻(Porphyridiumcruentum)在中等光強下有利于EPA的積累。而Lee 等[22]研究的紫球藻的EPA含量則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蔣霞敏等[9, 23]對微綠球藻和綠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d)的研究中發(fā)現PUFA含量隨光強的增強而降低,針對這一現象,Renaud等[24]認為是由于不同的微藻細胞中存在不同類型的去飽和酶,而這些酶的活性受光強的影響不同所致。本研究中SM-1、SM-2的EPA含量均在中等偏低的光強40 μ mol/m2·s時達到最大,而均與光強20 μ mol/m2·s時的EPA含量無顯著差異。2株藻的PUFA含量均在低光強20 μ mol/m2·s時達到最大值。

光照試驗表明,2株藻最適生長光強為60 μ mol/m2·s,而總脂、EPA、PUFA達到最高含量時的光強為20 μ mol/m2·s,因此在大規(guī)模生產當中,可考慮先在最適生長光強60 μ mol/m2·s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再轉移到低光強20 μ mol/m2·s下培養(yǎng),以便提高EPA和PUFA 產量。

3.3 鹽度對藻生長、總脂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鹽度是影響微藻生長、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組成的又一重要因子,但也因種而異。海水單胞藻一般都是廣鹽性藻[25],試驗發(fā)現在鹽度10~40下,2株藻都能正常的生長。2株藻的最適生長鹽度均為30。而陳炳章等[26]研究的中肋骨條藻在18~35.7下均適合其生長,鹽度對中肋骨條藻影響較小,幾乎看不出什么影響。霍文毅等[27]提出中肋骨條藻的最適鹽度增值范圍20~30,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研究表明SM-1合成脂肪的最適鹽度為15,其次為鹽度35,而SM-2合成脂肪的最適鹽度為35,其次為15。高于或低于最適鹽度則隨鹽度的升高或下降而減少。韋芳三等[28]研究的鹽藻(Dunaliellasalina)在鹽度40時脂肪含量達到最高,高于或低于40時,隨鹽度的升高或下降減少,這與本研究的結果較為相似。鹽度對微藻總脂含量的影響機理尚未清楚。

2株藻的EPA、PUFA含量在鹽度10~20時較高,而鹽度15時EPA、PUFA含量均最高,而最適生長鹽度30時,EPA、PUFA含量偏低。這與馮雷等[29]研究的4株小球藻的EPA含量隨鹽度的增加有所下降的結果一致。Al-Hason 等[30]報道鹽度對Naviculaoculara中脂肪酸的影響,結果表明鹽度對脂肪酸的影響因種而異。

鹽度試驗表明鹽度顯著影響2株曼氏骨條藻的生長、總脂及脂肪酸組成。建議大規(guī)模生產時調整鹽度為25~30,先提高生物量,后降鹽度,提高總脂含量及PUFA產量。

參考文獻:

[1]劉夢壇, 李超倫, 孫 松, 等. 兩種甲藻和兩種硅藻脂肪酸組成的比較研究[J]. 海洋科學, 2010, 34(10): 77-82.

[2]Zhukova N V, Aizdaicher N A.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15 species of marine microalgae[J]. Phytochemistry, 1995, 39(2): 351-356.

[3]于 萍, 張前前, 王修林, 等. 溫度和光照對兩株赤潮硅藻生長的影響[J].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06, 25(1): 38-40.

[4]胡晗華, 石巖峻, 叢 威, 等. 不同氮磷水平下中肋骨條藻對營養(yǎng)鹽的吸收及光合特性[J].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 2004, 10(6): 735-739.

[5]王金花, 唐洪杰, 楊茹君, 等. 氮磷營養(yǎng)鹽對中肋骨條藻生長及硝酸還原酶活性的影響[J]. 海洋科學, 2008, 32(12): 64-68.

[6]劉東艷, 孫 軍, 陳宗濤, 等. 不同氮磷比對中肋骨條藻生長特性的影響[J]. 海洋湖沼通報, 2002(2): 39-44.

[7]蔣霞敏. 營養(yǎng)與餌料生物實驗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80-81.

[8]Bligh E G, Dyer W J. A rapid method lipid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J]. Can J Biochem Physiol, 1959, 37: 911-923.

[9]蔣霞敏, 柳敏海, 邢晨光. 不同生態(tài)條件對綠色巴夫藻生長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J]. 水生生物學報, 2007, 31(1): 88-93.

[10]Chen Y C. The biomass and total lipid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twelve species of marine diatoms cultured under various environments[J]. Food Chemistry, 2012, 131: 211-219.

[11]徐繼林, 嚴小軍, 周成旭, 等. 19種(株)海洋微藻脂肪酸組成及充氣產生的影響[J]. 寧波大學學報, 2006, 29(2): 180-185.

[12]劉夢壇, 李超倫, 孫 松. 兩種甲藻和兩種硅藻脂肪酸組成的比較研究[J]. 海洋科學, 2010, 34(10): 77-82.

[13]曹春暉, 孫世春, 麥康森, 等. 30株海洋綠藻的總脂含量和脂肪酸組成[J].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2000, 30(3): 428-434.

[14]Davison I R.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algal photosynthesis: temperature [J]. Journal of Phycology, 1991, 27(1):2-8.

[15]陳明耀. 生物餌料培養(yǎng)[M]. 北京: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1995:25-92.

[16]周洪琪, Renaud S M, Parry D L, 等. 溫度對新月菱形藻、鏟狀菱形藻和杷夫藻的生長、總脂肪含量以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J]. 水產學報, 1996, 20(3): 235-240.

[17]Somerville C. Direct tests of the role of membrane lipid composition in low-temperature induced photoinhibition and chilling sensitivity in plants and cyanbacteria[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95, 92: 6215-6218.

[18]魏 東, 張學成. 微藻脂肪酸去飽和酶及其基因表達生態(tài)調控研究新進展[J]. 海洋科學, 2000, 24(8): 42-46.

[19]石 娟, 潘克厚. 不同光照條件對小新月菱形藻和等鞭金藻8701生長及生化成分的影響[J]. 中國水產科學, 2004, 11(2): 121-128.

[20]曹春暉, 孫世春, 麥康森, 等. 光照強度對四株海洋綠藻總脂含量和脂肪酸組成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 2010, 30(9): 2347-2353.

[21]孫利芹, 郭盡力, 江 濤, 等. 環(huán)境因子對紫球藻細胞脂肪酸組成的影響[J]. 中國油脂, 2004, 29 (9) : 55-58.

[22]Lee Y K, Tan H M. Effect of temperature, light intensity and dilution rate on the cellular composition red algaPorphyridiumcruentumin light-limited chemostat cultures[J].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1988, 4 (2) : 231-237.

[23]蔣霞敏. 溫度、光照、氮含量對微綠球藻生長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海洋科學, 2002, 26 (8): 9-13.

[24]Renaud S M, Parry D L, Thinh L V, et al. Effect of light intensity on the proximate biochemical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Isochrysissp. andNannochloropsisoculatafor use in tropical aquaculture[J].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1991, 3 (1): 43-53.

[25]Metechtan I. The effect of salinity on growth and chlorophyhll content in representative classes of utticelfuaf marine algae[J].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961(7): 399-406.

[26]陳炳章, 王宗靈, 朱明遠, 等. 溫度、鹽度對具齒原甲藻生長的影響及其與中肋骨條藻的比較[J]. 海洋科學進展, 2005, 23(1): 60-64.

[27]霍文毅, 俞志明, 鄒景忠, 等. 膠州灣中肋骨條藻赤潮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J]. 海洋與湖沼, 2001, 2(3): 312-317.

[28]韋芳三, 李純厚, 戴 明, 等. 鹽度變化對鹽藻生物量和總脂含量的影響[J]. 湖南農業(yè)科學, 2011(1): 134-136.

[29]馮 雷, 郭永恩. 鹽度對四株海洋綠藻總脂含量和脂肪酸組成的影響[J].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9, 24(4): 22-24.

[30]Al-Hason R H, Ali A M, Kawash H H, et al. Effect of salinity on the lipid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halophyteNaviculasp.: potential in mariculture [J].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1990, 2(3): 215-222.

猜你喜歡
總脂條藻微藻
代食品運動中微藻的科研與生產
微擬球藻總脂提取方法的研究
中肋骨條藻規(guī)模化培養(yǎng)及在中國明對蝦育苗中的應用
中國水產(2020年10期)2020-11-19 05:04:24
中肋骨條藻-裸甲藻-雙毛紡錘水蚤營養(yǎng)傳遞的級聯效應
海洋科學(2020年5期)2020-06-03 09:22:00
不同紫外波段對中肋骨條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響
海洋科學(2020年11期)2020-02-07 05:15:00
溫、光、鹽對硅藻STR01生長、總脂、脂肪酸的影響
絮凝法采收生物燃料微藻的研究進展
磷酸香草醛法測定不同培養(yǎng)條件下四尾柵藻(Scenedesmusobliquus)總脂含量
中國油脂(2017年7期)2017-09-16 04:28:48
銅、鋅對中肋骨條藻生態(tài)毒理研究*
基于尼羅紅染色分析金藻總脂動態(tài)積累
招远市| 青浦区| 丹凤县| 凤翔县| 富顺县| 望江县| 五峰| 蓝山县| 巨鹿县| 滕州市| 碌曲县| 双峰县| 沙湾县| 浦江县| 板桥市| 汪清县| 泰安市| 通江县| 南部县| 大兴区| 如东县| 东山县| 四川省| 瑞昌市| 蓝田县| 平利县| 庆云县| 大安市| 海盐县| 乾安县| 伊宁市| 龙门县| 丰镇市| 东兰县| 临夏县| 淮北市| 贞丰县| 保定市| 沁水县| 南康市|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