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君 朱紅 費惠 李雪慧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胃腸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實施優(yōu)質護理對其術后感染的預防效果。 方法 選取老年胃腸手術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對兩組患者術后各部位感染率、治療時間進行統(tǒng)計,并于患者出院前請患者或家屬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 結果 觀察組患者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腹腔膿腫發(fā)生率均明顯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感到非常滿意和滿意者均明顯多于對照組。上述比較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對老年胃腸手術患者于圍手術期實施優(yōu)質護理,有利于減少術后感染,加速術后康復,并改善護患關系,是一種值得推薦的臨床護理模式。
[關鍵詞] 圍手術期;護理;老年;胃腸手術;感染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7-0106-03
隨著醫(yī)學的進步和經濟的發(fā)展,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高齡以及老年患者胃腸道病變發(fā)生率逐漸增加,而且手術率也在逐漸提高。但是老年患者由于機體抵抗力較差,容易在術后發(fā)生感染,影響手術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優(yōu)質護理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新型的科學的護理理念,圍手術期對患者實施良好的護理,幫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療,有利于患者康復,改善患者的預后。本研究通過對103例老年胃腸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實施優(yōu)質護理取得不錯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胃腸手術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97例,男58例,女39例;年齡60~83歲,平均(69.17±4.87)歲;其中結腸癌根治術39例,胃癌根治術23例,直腸癌根治術22例,胃穿孔修補術13例。觀察組103例,男62例,女41例;年齡60~82歲,平均(69.31±5.04)歲;其中結腸癌根治術41例,胃癌根治術25例,直腸癌根治術22例,胃穿孔修補術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術前根據(jù)醫(yī)囑完善患者相關檢查和準備,術后觀察患者病情。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在整個圍手術期實施優(yōu)質護理。在患者住院期間為每名患者指定一名護理人員作為責任護士,責任護士對患者實施全程、連續(xù)護理。
1.2.1 術前 患者入院時向其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并講解疾病和手術的相關知識,并在溝通過程中了解患者不良情緒的產生原因,給予針對性的疏導和安慰[3,4]。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解答,最大限度地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以良好的心態(tài)迎接手術。囑患者合理飲食,以保證機體充分的營養(yǎng)攝入,對胃腸功能極差而不能進食的患者,可通過靜脈補液等方式進行補充。要求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飯后漱口及戒煙等,教給患者有效的咳嗽方式和腹式呼吸方法[5]。
1.2.2 術中 手術室溫度調整至24~26 ℃,濕度保持40%~60%;在麻醉成功后協(xié)助患者采取合適的手術體位,既要保證手術視野充分顯露,又要避免對神經造成壓迫和損傷。巡護護士應陪伴在患者左右,提醒患者根據(jù)手術進行情況通過深呼吸緩解不適,并與患者進行交談,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更好配合手術;盡量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暴露,為患者保暖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維護患者的尊嚴[6]。
1.2.3 術后 早期囑患者采取半臥位,并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盡早開始運動。指導家屬定時為患者翻身拍背,加速痰液排出。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要將管道妥善固定,避免患者翻身時脫落;注意觀察引流管的通暢性,不可發(fā)生折疊,特別交代患者在進行翻身、活動時照顧到引流管的情況。待胃腸恢復排氣后從溫開水、米湯逐漸向半流質飲食和普食過渡。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患者各部位感染發(fā)生率,統(tǒng)計兩組患者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7]。于患者出院前請患者或家屬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患者或家屬根據(jù)自己對護理的體驗,從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中選擇一項。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感染率
觀察組患者的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腹腔膿腫發(fā)生率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部位感染發(fā)生率比較[n(%)]
2.2 治療時間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差別不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比較(x±s)
2.3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感到非常滿意和滿意者均明顯多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3 討論
胃腸手術是普外科最為常見的手術類型,特別是老年人,機體臟器發(fā)生退行性變,甚至是發(fā)生癌變,手術是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本身多合并有慢性疾病,機體狀況較差,又加上胃腸疾病,長期不能正常進食,或者是吸收功能減弱,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障礙,進一步降低抵抗力,從而增加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8,9]。
優(yōu)質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該護理模式下,護理責任制得到充分的落實,更加強調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基礎護理,護理人員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是將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的,時時處處為患者著想,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低耗、高效的護理服務[10,11],在保證患者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照顧到患者的生活需求,使患者感受到身心雙方面的舒適。endprint
優(yōu)質護理應貫穿于整個圍手術期。在入院時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具體做法包括在患者入院前即為其準備好舒適溫馨的病房,當患者或家屬進入科室辦理住院手續(xù)時,主動起立迎接患者,并護送患者至床前,向患者介紹病房環(huán)境以及相關醫(yī)護人員。告知患者如有任何的生活需求,都可尋求護理人員的幫助,從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孤獨感[12]。術前給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借助圖片、單頁等內容和形式,以患者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給予患者健康教育。特別是在術前訓練患者進行諸如深呼吸、有效咳嗽以及床上大小便,以便術后可以及時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并避免尿潴留發(fā)生,從而降低肺感染和尿路感染發(fā)生率。保護患者的隱私,并在手術結束時為其清理皮膚血漬都是尊重患者的表現(xiàn),通過這些細節(jié)操作,更加體現(xiàn)了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也更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13]。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留置胃管有利于胃腸減壓,尿管可以避免尿潴留,手術切口引流可以減少腹腔膿腫的發(fā)生,但是如果引流管由于受壓、扭曲等原因引流不暢,反而有可能增加感染幾率。但是患者的任何一次活動,都有可能對引流管的位置造成影響,而護理人員又不可能分秒守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患者可以配合進行自我護理就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14]。此外在手術前后通過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增加營養(yǎng),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當有微生物入侵時不容易發(fā)生感染。
總之,優(yōu)質護理是一種在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和專業(yè)服務的同時,給予患者人文關懷的一種護理模式,充分考慮了患者身心兩方面的需求[15]。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各部位感染率明顯降低,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縮短,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因此我們認為通過給予老年胃腸手術患者優(yōu)質護理,可以顯著減少感染,加速康復,并改善護患關系,優(yōu)質護理是一種值得推薦的臨床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陳彩英,呂云峰,陳雪芹,等.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監(jiān)測及干預后效果評價[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36):4076-4078.
[2] 常小瑞.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降低手術部位感染率的影響分析[J]. 大家健康,2013,7(4):180.
[3] 黃亞敏. 護理干預在預防消化道手術切口感染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7):30-31.
[4] Tartari E,Mamo J. Pre-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survey of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compliance with infection prevention measures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low compliance but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ate[J]. The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11,77(4):348-351.
[5] 陳菊珍,沈玲珠,何斐英,等. 護理干預預防消化道手術切口感染的作用[J]. 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15):2398-2399.
[6] 黃艷愛,吳麗清. 護理干預對預防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3):33-34.
[7] 賴異. 對普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2):296-297.
[8] 李偉君. 護理干預在預防消化道手術切口感染中的應用效果[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2):155-156.
[9] Ishizuka M,Nagata H,Takagi K,et al.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predicts perioperativ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 with administr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J]. Anticancer Research,2012,32(9):4045-4050.
[10] 張曉霞,馮麗偉. 200例直腸癌Dixon手術患者圍術期的護理[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16):1800-1801.
[11] 楊擁,朱新鋒,丁俊理,等. 胃腸術部位感染及抗生素的使用[J]. 醫(yī)學信息,2011,24(6):2813-2814.
[12] 陳麗平,王雷,王煜霞,等. 48例老年胃腸手術后切口感染分析及防護措施[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 23(5):1049-1051.
[13] 張林,曹永寬,張國虎,等. 腹膜外放置U型乳膠引流條在控制胃腸手術切口感染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9,16(11):925-927.
[14] 李娟,肖西平,華嶼,等. 老年胃腸手術患者切口感染分析與護理對策[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0):2078-2079.
[15] 白曉燕. 老年胃腸手術圍手術期呼吸道感染預見性護理[J].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2,23(12):1517-1518.
(收稿日期:2013-1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