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杰,付 瑤
(1.大連教育學院 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遼寧 大連116021;2.大連市第十二中學,遼寧 大連116021)
2011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把“按需培訓”作為培訓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即教師的培訓要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反映教師的實際需要,以教師為本。目前,教師的業(yè)務培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和幸福體驗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幸福指數(shù)令人堪憂,這一結論得到了許多專家和學者的認可。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前中學教師工作繁忙,經(jīng)常處于焦慮和高壓狀態(tài)下、身心疲憊。[1]高中教師的幸福狀況也不樂觀,他們因為身體的亞健康和心理的情緒衰竭狀態(tài),出現(xiàn)嚴重的職業(yè)倦怠傾向。[2]筆者調研也發(fā)現(xiàn),中小學教師真正體驗到幸福的為數(shù)不多,主動去追求幸福、創(chuàng)造幸福的教師則更少。
幸福感較低的教師會阻礙學生獲得人生的幸福。教育和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通過課堂講授,傳遞著知識、道德、價值觀和各種情緒、態(tài)度傾向。這個過程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影響深遠的,因此教師不快樂、不幸福,必然會帶給學生消極的認知和情感體驗。提升教師的幸福感,促使其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需要,是教育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和諧的需要。
為此,筆者以高中教師為對象,整合職業(yè)幸福和一般社會性幸福,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研究和實踐。
幸福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體驗,包括滿意感、快樂感和價值感,這種個體的主觀體驗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進化論、氣質論、社會文化學、認知學等對此均作了解釋。筆者認為,幸福的結構觀、發(fā)展的認知觀、人格完善理論以及情緒管理理論是提升高中教師幸福感的主要理論基礎。
苗元江等人提出幸福的三維度結構。心理幸福感包括個人發(fā)展的空間、生活的目標、良好的人際關系,自我接受,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自主等因素;情感幸福感是對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的平衡;社會幸福感包括社會融合、社會合作、社會接納、社會實現(xiàn)和社會貢獻五個特質。[3]同樣,高中教師的幸福感也應該是心理幸福感、情感幸福感和社會幸福感的有機統(tǒng)一體,提升其幸福體驗就要以幸福的心理、情感和社會三維度理論為基礎。
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發(fā)展分為八個階段:嬰兒期、童年早期、學前期、學齡期、青春期、成人早期、成年中期和老人期,認為每個階段都有一個核心任務,任務完成則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任務解決不順利,則容易出現(xiàn)問題。大部分高中教師處于成人早期和成年中期,會遇到婚姻、生子、職稱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困惑,欲提升其幸福的感受,必須促使教師認識到自身所處的階段和主要任務,才能深處忙亂中而不茫然。
追求幸福和人格完善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如人格中的自尊、樂觀與幸福中的自我接受密切相關,人格中動機與幸福的生活目標聯(lián)系緊密,人格中的自我控制與幸福的自主因素存在著重疊。人格相對完善、有魅力的人通常其幸福感也很高。提升高中教師的幸福感,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斷地提升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
情緒是人精神狀態(tài)的一個方面,與疾病、美容、創(chuàng)造力等相關。情緒管理理論認為,體察情緒、適當表達、適當控制、適當舒解是管理情緒的關鍵,其中控制和舒解是管理情緒的核心。高中教師學會管理自身的情緒是追求幸福的重要方面。
高中教師對工作、生活產(chǎn)生困惑、迷惘、倦怠等消極體驗,往往不是因為缺少經(jīng)驗,而是缺少上位理論的支撐和信仰的潤色。增強幸福感體驗,教師必須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上審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筆者邀請國內知名專家講座,從理論角度闡述了幸福的相關理論和知識,引導教師從內心感受周圍人的善意和關愛,通過不斷地反思自我認識幸福感。
團體訓練也是國內外緩解職業(yè)倦怠、增強團隊活力的重要形式。為此,筆者設計了題為“停下,為了更好前行”的系列團體活動,分享高效教學經(jīng)驗、管理竅門、家校溝通技巧、領導同事相處經(jīng)驗等內容。教師踴躍參與,有歡聲笑語,有深思反省,有感動升華。部分校長、書記、德育主任等領導也參與了活動,教師們感受到了領導的平和、親切和關懷,體驗著同事間的親密、和諧與友愛,教師的情緒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覺察、表達和體悟?;顒釉鰪娏烁咧薪處煹那榫w、情感體驗和感悟,豐富了心理幸福感的內涵。
筆者組織了三次心理督導,活動以小組進行。第一次是價值信仰督導,借由學生提出的有關“考大學有什么用?”引導出社會、生活中的困惑和迷惘,采用故事法,促使高中教師理性地認清各種現(xiàn)象或者問題背后的本質和關系,能夠辯證地看待生活,從而堅定積極價值、信仰的選擇;第二次,采用沙盤技術鍛煉高中教師的心理素質;第三次,采用自我暴露技術,心理劇技術和密室逃脫實踐活動等,讓教師減輕職業(yè)倦怠,增加工作激情。
選取了四個學生案例和三個教師案例,內容涉及學生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青年教師的成長與困惑、資深教師的感悟與升華以及教師與領導的溝通藝術等多個方面,通過案例研訓活動和個案跟蹤指導的方式,提升教師對學生管理、自我規(guī)劃、倦怠消除和人際交往的能力,總體上增強了教師獲取專業(yè)幸福和一般社會幸福的能力。
持續(xù)兩年的教師幸福感提升的主題系列實踐和研究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有些方面仍需要深入探索。
[1]吳靜文.中學教師幸福感的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王燕妮.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教師幸福感的現(xiàn)狀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9(2):39-41.
[3]苗元江,朱曉紅,陳浩彬.從理論到測量—幸福感心理結構研究發(fā)展[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