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芳
(廣東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3008)
眾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特別對高校來說,更是如此。隨著人類進入知識經(jīng)濟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也必然要體現(xiàn)它的時代性和育人性。但不管是任何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必然包含著人生理想教育的內(nèi)容,因為不管是作為個體的人或是作為群體的人,首先要有理想,當然這理想既包括一般的理想,也包括崇高的理想,否則人將是一個單調(diào)而沒有任何內(nèi)容的軀殼??v觀人類歷史,探索人生理想教育的哲學家不少,但筆者認為,蘇格拉底的人生理想教育最符合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同時也符合“中國夢”的要求,因為它包含了人類的德性、知識和善。
隨著低碳經(jīng)濟的到來,人們越來越注重利用低碳理念引導各行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教育行業(yè),因為經(jīng)濟影響著并決定著我們的教育理念,低碳經(jīng)濟的發(fā)展,更要求人們的德性、知識與善,否則人類就會遭受大自然的懲罰。高等教育是培養(yǎng)國家人才的一個神圣的教育領(lǐng)地,而作為人才,首先必須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道德素質(zhì),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以“美德”、“知識”和“善” 為主要內(nèi)容與道德標準。而“美德即知識”是蘇格拉底道德教育哲學的主旋律,也是其人生理想境界的基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蘇格拉底的“美德”理論相結(jié)合,這就意味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是把人培養(yǎng)成具有正義、自制、智慧、勇敢和友愛等優(yōu)秀善良品質(zhì)的人。而且,以“美德”為主要內(nèi)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包含了正義、智慧、勇敢、自制、交友等內(nèi)容,這與當今我們倡導的“中國夢”是有機統(tǒng)一的。因此,所謂的“美德”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具有“美育”性質(zhì)的“德育”。
蘇格拉底認為,一切美德都根源于知識,即美德離不開知識,知識是美德的基礎(chǔ),知識貫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知識是美德的本質(zhì)。蘇格拉底還認為,“美德由教育而來”,即美德不是天生的,美德具有一定的社會性,是人與人在交往中才得以實現(xiàn)人的美德,并獲取知識,而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離不開教育。這樣蘇格拉底又將教育看成了美德的來源,通過知識教育和道德陶冶來培植美德。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過程其實也就是人獲得美德、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的達到育人效果,還必須讓學生領(lǐng)悟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的德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美德的培育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道德哲學的教化過程,而人經(jīng)歷了道德的教化,經(jīng)歷了美德的社會化,就可以通過理性靈魂來獲得普遍性與真理性的知識。這種知識實質(zhì)上就是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基本宗旨。
蘇格拉底認為“善”是一切合理行為的目的,也是最高的道德價值。正是從這個角度上,我們可以認為,至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理想境界。首先,善是有秩序的安排,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培育人達到一種至高境界,即節(jié)制、沒有貪欲,保持身體的和諧有序。其次,還要使人自覺地把善與自由、自制聯(lián)系起來。正如蘇格拉底所說,凡是不能自制的人也就是沒有自由的人,而且,不能自制的人也不能去從事善,反而被迫去從事惡。最后,善是一切事物有益的原因所在。蘇格拉底認為,善是有益、有用的,善之所以為善,就是因為它促使事物成為有益有利的東西。因此,最高的善(至善)應(yīng)是和知識、真理、美相一致的,是真善美相統(tǒng)一的功利觀。事實上,我們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終目的就是實現(xiàn)人的“向上”與“向善”。同時,“善”也是一種“普世價值”。所以,人要實現(xiàn)善,同時得到幸福,就必須有知識、有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在追求中識別善惡??梢?,蘇格拉底關(guān)于人生理想教育的思想,也恰恰是我們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選擇與價值標準:有知、有德及向善。這也符合當今低碳經(jīng)濟時代的用人標準:“德”、“智”、“才”,其中“德”處于首要地位。
關(guān)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蘇格拉底人生理想教育的探討,本文堅持“德育為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蘇格拉底人生理想教育是相融合的觀點,既“德育為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蘇格拉底人生理想教育是相融合的。進入新世紀以后,雖然中國“國學熱”進一步升溫,國民的民族文化認同意識增強,但體育文化研究界關(guān)于體育教學與儒學相融合的探討還是極其稀少的。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蘇格拉底人生理想教育如何相融合,則是本文的重點之一。
蘇格拉底人生理想教育是西方文化教育的主要代表,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被迫與經(jīng)濟發(fā)展相適應(yīng),否則所培養(yǎng)的只是“才”而已,并不是“人”,而“人”和“才”一旦分裂,社會必然失去其文明的根本,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茨敲醋⒅亍暗虏偶鎮(zhèn)洹?。但要想成為真正的文明大國,還需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高等教育,以便夯實育人基礎(chǔ)。高等教育教育與蘇格拉底人生理想教育相融合,以便促使適合我國國情并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高等教育體系的形成,這樣一個高校教育體系是以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為指導,以“美德”與“知識”為基本精神,以“向善”與“向上”為育人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融入蘇格拉底人生理想教育的精華,同時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shè),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蘇格拉底人生理想教育的關(guān)系集中到哲學層面進行研究,并探索如何真正地實現(xiàn)德才兼?zhèn)洹?/p>
在蘇格拉底人生理想教育的模式下,必須注重道德修養(yǎng)、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倡導“小勝在智,大勝在德”的發(fā)展理念,并實現(xiàn)了“人”和“才”的統(tǒng)一??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蘇格拉底人生理想教育的融合不僅僅是一種精神、一種文明、一種道德、一種智能,更是衡量高等教育全面發(fā)展、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上,蘇格拉底人生理想教育內(nèi)涵也很注重培養(yǎng)人的全面發(fā)展,即人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培養(yǎng)。此外,也很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并給予相當?shù)娜宋年P(guān)懷和心理疏導,從而達到寓教于樂,滿足學生情感體驗的目的。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蘇格拉底人生理想教育的融合,對于指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處于一線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隊伍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蘇格拉底的人生理想教育對于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育人”意義。
首先,在思想政治素質(zhì)與美德、知識的關(guān)系上的反思。在今天學歷社會中,似乎感覺到人的知識越多其美德就會越好,或者說人的學歷越高,其道德水平也就越高;而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或者說沒有知識的人就沒有美德,這些問題當然都不能肯定回答。因此,當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僅是“育才”,更重要的是“育人”。只有這樣,所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才具有真正的美德修養(yǎng)與知識素養(yǎng)。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認為,美德與知識是統(tǒng)一的。說到底這種統(tǒng)一就在于人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一個具備較高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大學生,其在美德與知識上是不會差到哪里去的,而一旦喪失了思想政治素質(zhì),其在做人上、在美德與知識上必然是違背社會的利益、違背人民群眾的利益的。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與美德的關(guān)系上的反思?!懊赖录粗R”的哲學內(nèi)涵是:知識是可教的,美德也是可教的,知識的可教性蘊含著美德的可教性。同時,美德和知識也是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說是實現(xiàn)“育人”目的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傳授美德,美德首先由思想政治教育而來。然而,在當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中、在社會的道德領(lǐng)域中,為什么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會出現(xiàn)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人而道德卻很敗壞,相反,那些很少受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人卻很有美德。所以說,思想政治教育與美德的關(guān)系并不是簡單地成正比的關(guān)系。顯然,美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不一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結(jié)果;思想政治教育是美德的來源,但卻不是唯一的來源。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我們既要考慮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又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對美德培養(yǎng)的重要性,從而培植真實的“美德”,而不是一些虛假的“美德”和“雙面人格”,使得我們的道德成為社會上某些人的“裝飾品”,從而給我們的社會和他人帶來極大的危害。
最后,蘇格拉底從“認識你自己”的哲學思想而推出“美德即知識”的教育思想,即通過認識自己去獲得知識,完善道德的教育模式,在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提高自我思想認識,增強自我理性認識以及自我個性和人格的培養(yǎng),都具有積極的意義。人要超越自我,首先就要認識自我,可以說,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的哲學思想被現(xiàn)代人們視為作為“自我”的自覺意識的開始。人貴在“自知之明”,即人要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從自己的心靈之中去尋找理性,從自身尋求真理,把握世界的本質(zhì)。同時,在科學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更應(yīng)該重視自身心靈的修養(yǎng)與完善,以達到一種充滿知識和智慧的精神境界。
[1]李佳.試述蘇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J].宜賓學院學報,2003,(1):25-26.
[2]田薇.蘇格拉底“德性即知識”辨析[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08,(2):37-38.
[3]董秀敏.蘇格拉底“美德即知識”思想述評[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9,(2):18-19.
[4]何仁富.通向至善之路——蘇格拉底的人生境界論[J].四川大學學報,1996,(4):39-40.
[5]王靜.美德即知識——試析蘇格拉底倫理哲學觀[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