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當代日記中的“大連會議”

2014-04-01 08:55:37
關(guān)鍵詞:周揚顧頡剛茅盾

張 霖

(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北京100089)

1962年夏天舉行的大連會議是中國當代文學(xué)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這次會議之所以引人矚目,與其說是因為會上提出了“現(xiàn)實主義深化論”和“中間人物論”兩個著名論點,不如說是因為這次災(zāi)難性的會議讓周揚、茅盾、邵荃麟、趙樹理、周立波、侯金鏡等一大批黨內(nèi)作家身陷囹圄甚至失去生命。有關(guān)這次會議的相關(guān)材料正在不斷被披露,但目前仍有不少重要的歷史細節(jié)存在缺漏,亟須更正或補充。大連會議的具體歷史細節(jié),除了參考當時的會議紀錄外,還有很多背景資料散見在當代文人、學(xué)者的日記中。筆者通過檢閱茅盾、顧頡剛等人在1962年7月至8月的日記,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可以補正現(xiàn)有史實的重要證據(jù)。本文將對以下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考證:一是周揚參加大連會議的時間;二是沈從文是否參加過大連會議,他參加了哪幾次會議。

一、當代文學(xué)史上的“大連會議”

1962年8月2日至16日,中國作協(xié)主持召開的“農(nóng)村題材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座談會”在旅大市(今大連市)大連賓館舉行,這次會議簡稱“大連會議”。該會由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周揚動議,由邵荃麟(時任中國作協(xié)黨委書記)和茅盾(時任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協(xié)主席)共同主持,參加者有侯金鏡(時任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趙樹理、周立波、康濯、李準、西戎、李束為、李滿天、馬加、方冰、陳笑雨(時任《人民日報》編委、文藝部主任)、胡采、黎之(時任中宣部文藝處干部)等。這次會議的主旨在于試圖打破“農(nóng)村小說”日趨公式化、概念化的框框,在文學(xué)題材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追求多樣化,以期使現(xiàn)實主義得以深化。這些觀點在1964年后的文藝批判中被概括為“現(xiàn)實主義深化論”和“中間人物論”。另外,周揚、邵荃麟、茅盾等人還公開為在1959年的“反右傾”斗爭中受到批判的趙樹理平反,重新確立了他的農(nóng)村小說“鐵筆”、“圣手”的地位。

應(yīng)該說,大連會議是“十七年”中比較難得的一個作家們能夠暢所欲言的機會。根據(jù)黎之的回憶,這是一個真正的“神仙會”。只成立了一個臨時領(lǐng)導(dǎo)小組,由邵荃麟負責(zé),侯金鏡、陳笑雨、黎之為小組成員,只在會議中碰了幾次頭;在開會的過程中,不設(shè)主席臺、首長席,也無開幕式,作家們依自己喜歡的姿勢隨便坐在沙發(fā)中漫談。邵荃麟在會議中定下了“不揪辮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義”的調(diào)子,鼓勵作家們對于農(nóng)村問題作實事求是的發(fā)言。①黎之:《回憶與思考——大連會議·中間人物·〈劉志丹〉》,載《新文學(xué)史料》1997年第2期。在某種程度上,大連會議上所提出的“現(xiàn)實主義深化論”和“中間人物論”是黨內(nèi)作家和評論家試圖改變“十七年”來文學(xué)創(chuàng)作日趨單一、同化的一次理論探索。這次會議也可以被視為位居黨的文化核心的文藝家們對日漸僵化的“工農(nóng)兵文藝”創(chuàng)作現(xiàn)狀的一種自上而下的調(diào)整或突圍。

然而,1962年下半年,中國的政治風(fēng)向再次出現(xiàn)了急轉(zhuǎn)。1963年、1964年,毛澤東連續(xù)發(fā)表了《兩個批示》,對文藝工作進行了嚴厲批評。為了應(yīng)付這次運動,文藝界再次開始“整風(fēng)”。大連會議上所提出的“中間人物論”被拋了出來。邵荃麟作為“丟卒保車”、“丟車保帥”的替罪羊,被免去黨內(nèi)一切職務(wù),調(diào)到外國文學(xué)所去當一名普通的研究員。①黃秋耘:《“中間人物”始末》,載《文史哲》1985年第4期。但有學(xué)者指出,邵荃麟并非這次運動的真正目標,邵荃麟的去職,實際上是劍指茅盾。果然,在1965年初茅盾即被免去文化部部長的職務(wù),其中原因與他是“中間人物論”的真正發(fā)明者和后臺有直接關(guān)系。②丁爾綱:《茅盾研究難點試論》,載《文史哲》1994年第4期;韋韜、陳小曼:《茅盾的晚年生活(一)》,載《新文學(xué)史料》1995年第1期。然而,丟掉邵荃麟和茅盾這一“卒”、一“車”,也未能保住大連會議上的另一位“主帥”周揚。1966年,對肯定“中間人物論”負有主要責(zé)任的周揚也被打倒,囚禁于秦城監(jiān)獄。然大連會議所引起的軒然大波并未到此為止。“文革”爆發(fā)后,大連會議被定性為“企圖挖社會主義墻角”的“反黨黑會”,會上所提出的“中間人物論”和“現(xiàn)實主義深化論”在江青的《紀要》中被誣陷為“文藝黑八論”之二,遭到嚴厲批判,以致1971年邵荃麟慘死在秦城監(jiān)獄中。③丹晨:《邵荃麟的悲情人生》,載《新文學(xué)史料》2007年第1期。而其他與會者也在“文革”中受到牽連。首當其沖的是趙樹理,這位大連會議上樹立起來的寫“中間人物”的標兵,在1968年就先于邵荃麟在山西被迫害致死;④董大中:《趙樹理年譜》,第560頁,北岳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侯金鏡由于是邵荃麟在大連會議中的助手,在1964年被迫封筆檢討,1966年被停職檢查,1971年在“五·七干?!毕路艜r因病去世;⑤胡海珠:《侯金鏡傳略》,載《新文學(xué)史料》1988年第3期。批評家陳笑雨除了卷入“三家村”外,大連會議領(lǐng)導(dǎo)小組成員的身份也使他罪加一等,他在1966年自沉;身為作協(xié)河北分會主席的李滿天和來自中宣部文藝處的干部黎之也因為參加了這次會議在“文革”中加重了批判;⑥黎之:《回憶與思考——大連會議·中間人物·〈劉志丹〉》。代替馬烽來開會的山西作家西戎,因其小說《賴大嫂》在大連會議上被樹立為寫“中間人物”的樣板,也在1964年整風(fēng)運動后不斷受到?jīng)_擊,“文革”爆發(fā)后和趙樹理一起被關(guān)進了牛棚;⑦杜學(xué)文:《革命戰(zhàn)士 人民作家——西戎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載《新文學(xué)史料》1999年第3期。大連會議上唯一一位來自南方的作家周立波和另一位“山藥蛋派”作家李束為也因大連會議上的發(fā)言而不斷進行檢討;⑧楊品:《從戰(zhàn)士到作家——李束為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載《新文學(xué)史料》1996年第3期;胡光凡、李華盛:《周立波傳略》,載《新文學(xué)史料》1982年第2期。1961年剛剛摘掉右派帽子、被侯金鏡調(diào)入作協(xié)的唐達成,僅僅因為擔(dān)任了會議記錄就在1964年被再次逐出北京,流放到娘子關(guān)外。⑨陳為人:《唐達成文壇風(fēng)雨五十年》,第81-82頁,溪流出版社2005年版。

二、大連會議與周揚

目前,有關(guān)大連會議的情況及其后來在1964年整風(fēng)運動中批判“中間人物論”的情況,正在隨著當事人回憶文章的發(fā)表和研究者對現(xiàn)存史料、檔案的解讀逐漸清晰起來,但有關(guān)周揚參加“大連會議”的時間仍是懸而未決的問題。根據(jù)當事人邵荃麟、侯金鏡、黎之三人的回憶,周揚到會的時間是存在明顯分歧的:一說是在會議進行到一半的8月7日或8日;一說是在會議開始時。那么,究竟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

根據(jù)黎之、侯金鏡等人的回憶或交代材料,周揚是在8月8日才從沈陽趕到大連的。黎之在1997年的回憶文章中說,周揚在8月8日從沈陽來到大連,住棒槌島東山賓館二號樓。到大連的當天周揚聽了邵荃麟?yún)R報會議情況。當晚大連市委還為周揚舉行了歡迎舞會。⑩黎之:《回憶與思考——大連會議·中間人物·〈劉志丹〉》。這一說法和1966年下半年侯金鏡撰寫的有關(guān)“大連會議”的交代材料非常接近。侯金鏡在材料中寫道:“周揚到大連時間比較晚,大概是8月7、8日才到的?!彼蜕圮貅肴ヒ娺^周揚兩次。第一次是在周揚到達大連的當天,第二次是在周揚到達的第二天。根據(jù)《周揚文集》第4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91年版)所收錄的周揚《在大連創(chuàng)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一文中標注的時間為8月10日,也就是說,侯金鏡見到周揚可能是在8月8日或9日。

但是,邵荃麟在1966年下半年所寫的交代材料中所記錄的周揚到會的時間與侯金鏡所交代的不同。他說:“會議開始時,周揚從沈陽知道后,即在安波陪同下趕到大連來。第二天,我和侯金鏡去匯報,主要談會議準備如何開,以及我講話的要點。在談到創(chuàng)作問題時,我記得還是談到中間人物的?!谒v話之前,我和侯金鏡又去匯報了一次?!雹俸樽诱\:《“大連會議”材料的注釋》,載《海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第4期??梢?,邵荃麟也記得他和侯金鏡曾兩次去見周揚。但在他的記憶中周揚到會時間并不晚,是在“會議開始時”,但沒有提供具體日期。那么,周揚究竟是何時到達大連的呢?

大連會議的另一位重要的與會者茅盾,在1962年8月2日至16日的日記中完整地記錄了這次會議的過程。在8月2日的日記中,茅盾寫道:

二日(陰,雨,后轉(zhuǎn)暴雨,五級至八級風(fēng),入夜更大[八級],廿六、七度,下午六時消息,臺風(fēng)方向變?yōu)槠珫|,故本市可免)……九時到大連賓館,出席創(chuàng)作會議,十二時返寓……三時許,周揚、安波來訪,四時許辭去。六時赴市委等為建軍節(jié)舉行之宴會,……席設(shè)大連賓館,約有七、八桌,……文藝界又有顧頡剛、沈從文等。在此開會之作家們亦全都參加。七時半宴會畢,看電影,此為蘇聯(lián)舊片《第伯聶河,你好!》六一年長春廠譯制,九時許映畢,即返寓。②茅盾:《茅盾全集》,第39卷,日記一集,第331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

由此可知,周揚在1962年8月2日大連會議召開當天即趕到了。而茅盾本人早在7月31日就到了大連,③根據(jù)茅盾家人的回憶,這次“農(nóng)村題材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座談會”之所以在大連召開,就是因為要配合茅盾參加政協(xié)1962年7月-8月間組織的政協(xié)委員大連休養(yǎng)的時間而確定的。當時茅盾住在楓林路的大連市委招待所,與周揚和與會作家們不在一處。參見韋韜、陳小曼:《茅盾的晚年生活(一)》,載《新文學(xué)史料》1995年第1期。從周揚8月2日下午冒大雨專程來見茅盾的情況判斷,很可能是因為他沒有來得及參加上午的開幕式。這就無怪乎黎之、侯金鏡有周揚到會較晚的印象,而且把周揚到會的時間和他發(fā)言的時間混淆了。

事有湊巧,有關(guān)周揚到會的時間,除了茅盾外,和茅盾一起參加宴會的顧頡剛也在他的日記中提供了周揚在場的證據(jù)。1962年7月至8月,中國人民政協(xié)組織委員們偕家眷赴大連海濱休養(yǎng)。政協(xié)委員顧頡剛也參加了這次休養(yǎng),并在1962年7月至8月的日記中記載了這次大連之旅?!额欘R剛?cè)沼洝分杏嘘P(guān)這次旅行的日記共33篇,從7月23日自北京出發(fā)至8月24日返京,共33天,一日未缺。

根據(jù)《顧頡剛?cè)沼洝酚涊d,1962年7月24日,顧頡剛帶著三個孩子顧洪、顧湲、顧堪來到大連,住在連捷路休養(yǎng)所。在一個月的休假中,顧頡剛不僅聽說了中國作協(xié)正在大連召開“農(nóng)村題材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座談會”,而且還在大連賓館見到了與會的作家們。

1962年8月2日,也就是大連會議召開的當天晚上,顧頡剛到大連賓館參加大連市委的宴請。在這次宴會上,他見到了周揚、邵荃麟、茅盾、趙樹理等人。這讓我們有機會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對大連會議的文學(xué)現(xiàn)場作更客觀的審視。顧頡剛1962年8月2日當天的日記如下:

八月二號星期四(七月初三)

王卻塵夫婦自京來。收到靜秋托帶錢信。與王蕓生、沈從文、周之風(fēng)、趙公勤同到大連圖書館參觀,又由周之風(fēng)、王衍爵(士修)導(dǎo)至大廟,觀書藏。十一時半歸。

……五時,到大連賓館,赴宴,遇周揚等。

飯畢,先歸。洗浴。十時,兒輩看電影歸。十一時服藥眠,翌晨七時醒。

今晚同席:張奚若高崇民周揚趙樹理邵荃麟沈雁冰王紹鏊夫婦王蕓生夫婦林葆駱夫婦楚溪春夫婦沈從文李連捷參加作家會議諸同人(以上客)許西(市委書記、市長)胡明(市委書記)譚松平(副市長)姜培祿(副市長)(以上主)共八桌。④顧頡剛:《顧頡剛?cè)沼洝?,?卷,第517頁,中華書局2011年版。

這則日記證明8月2日大連會議召開的當天,周揚就已經(jīng)到達大連,而且與所有與會作家們一起吃飯。由于顧頡剛和茅盾的日記是事件發(fā)生當天的原始記錄,應(yīng)較為準確。這兩條材料足以證明邵荃麟的回憶是準確的,黎之和侯金鏡所謂“周揚到會較晚,8月7、8日才來”的說法有誤。而且,根據(jù)茅、顧二人日記的記載,大連市委并沒有為歡迎周揚而舉行舞會,而是一個宴會,并在餐后招待看電影。這次宴會邀請了周揚、大連會議的作家們,以及先于他們到達大連的政協(xié)委員們一起參加。

三、大連會議與沈從文

特別有意思的是,在茅盾和顧頡剛所列的同席人中,居然有一位在1949年以后就從文壇上銷聲匿跡的作家——沈從文。眾所周知,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被郭沫若斥為“反動文人”的沈從文不勝政治壓力,放棄了文學(xué)創(chuàng)作,轉(zhuǎn)行從事歷史研究。大連會議的與會者中并沒有沈從文的名字,他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這個場合中呢?

根據(jù)收入《沈從文全集》的《沈從文年表簡編》記載,1956年1月10日,沈從文被增選為全國政協(xié)特邀委員。①沈虎雛:《沈從文年表簡編》,見《沈從文全集·資料·檢索》,附卷,第49,58頁,北岳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顧頡剛在7月25日的日記中也記下了“同休養(yǎng)人:黃琪翔夫婦及其女平、王蕓夫婦、李連捷及其子爽、沈從文”的內(nèi)容。②顧頡剛:《顧頡剛?cè)沼洝罚?卷,第511頁。由此可知,沈從文參加了這次政協(xié)組織的療養(yǎng),他未帶家眷,獨自一人和顧頡剛等其他委員來大連。在這個宴席上,沈從文不是以作家的身份,而是以政協(xié)委員的身份出現(xiàn)的。應(yīng)該說,他和周揚、邵荃麟、茅盾、趙樹理等人的相遇,完全是一個偶然。再對讀《沈從文年表簡編》,還會發(fā)現(xiàn)一個更為有趣的情況,即沈從文也接到了大連會議的邀請:“7-8月,在大連休養(yǎng)一個月。適逢在此召開農(nóng)村題材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座談會,與主持者邵荃麟相遇,受到邵邀請參加座談,他以非正式邀請,不便去。”③沈虎雛:《沈從文 年表簡編》 ,見《沈 從文全集· 資料·檢索》,附卷 ,第49,58頁,北 岳文藝出 版社2009年版。但是,在《沈從文全集》的《集外文存》中,又收錄了《關(guān)于大連會議的事情》一文,明白記錄了沈從文最后還是去旁聽了這次會議。

《顧頡剛?cè)沼洝访靼椎仫@示,沈從文與邵荃麟的相遇就發(fā)生在這次旅大市委組織的歡迎宴會上。那么,當中國作協(xié)大張旗鼓地要解決農(nóng)村小說的題材和人物描寫的“多樣化”問題,面對邵荃麟等作協(xié)領(lǐng)導(dǎo)的邀請,沈從文這位昔日的鄉(xiāng)土文學(xué)大家當時的真實想法是怎樣的?他怎樣看待這次會議?他為什么拒絕參會?又為何最終還是去旁聽了?

于是,筆者沿著《顧頡剛?cè)沼洝匪峁┑木€索去查閱沈從文的書信,果然發(fā)現(xiàn)在《沈從文全集·書信》第21卷中收錄了1962年7月至8月自大連發(fā)出的三封家書,分別是1962年7月29日《致沈虎雛》的一封信和1962年8月1日和3日《致張兆和》的兩封信。沈從文8月3日《致張兆和》信中非常清楚、具體地談到了8月2日旅大市委在大連賓館舉行的這次招待宴會:

昨天市委請大家吃飯,一共六桌……到時才知道葛琴夫婦侯金鏡等通到了這里。我和趙樹理、周立波、侯金鏡等一桌。茅盾、周揚也在此。市長還高高舉杯?!皠?chuàng)作會議”成功!來的全是“寫短篇”的,似有李準、還有個山西李什么。沙汀、艾蕪卻不來。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到這里。大約談的也是短篇問題,邵說,你來參加吧,但不正式邀請可不好去?;蛟S有機會聽一、二次。他們住的是大連賓館,在市中心。和我們住得相當遠?!罱痃R說“打電報”要你來吧。我說:“我可快要回去了,限一個月?!闭f:“既來了,北京天氣又熱,多拖幾天好?!雹苌驈奈?《沈從文全集·書信》,第21卷,第230,234頁。

……這里的創(chuàng)作會議,怎么不讓刊物編輯處看小說的改小說的也來兩個人列席聽聽,并就談?wù)効锤蹇傆∠?⑤沈從文:《沈從文全集·書信》,第21卷,第230,234頁。

這封信寫于8月3日,是僅次于茅盾、顧頡剛?cè)沼浀淖罱咏敃r情況的又一材料,它再次證明周揚是8月2日到達大連的,而且,侯金鏡也在場。更重要的是,這封信還提供了沈從文被邵荃麟邀請出席大連會議的具體情境。沈從文連第一次文代會都沒有資格出席,卻由作協(xié)黨組書記、大會的主持人邵荃麟提出邀請,讓他參加一個由中國作協(xié)最高領(lǐng)導(dǎo)組織、由各省文聯(lián)負責(zé)人和黨內(nèi)作家參加的會議,對沈從文來說恐怕震驚不小。而當沈從文以“未接到正式邀請”婉拒時,作協(xié)黨組成員、大會領(lǐng)導(dǎo)小組成員侯金鏡又主動提出補拍邀請電報來解決這個問題,可見作協(xié)方面的態(tài)度是相當誠懇的。從這一邀請的行為看,大連會議的確是一次開放尺度相當大的會議。但沈從文早已成驚弓之鳥,他以行將返京為由,沒有接受參會的邀請。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從信中可以看出,他是關(guān)心這次會議的,以至于對參會的人員以北方作家為主,而“沙汀、艾蕪不來”感到不滿,又對沒有邀請編輯參會感到遺憾。當然,他的這些牢騷也只能在家信中抒發(fā),而無法也不能公開表達了。

現(xiàn)有的會議記錄、邵荃麟和侯金鏡的交代材料以及與會者的回憶文章中,的確沒有沈從文參會的記錄。沈從文已經(jīng)在8月2日明白地謝絕了邵荃麟的邀請,他又為什么去旁聽了這次會議呢?除了邵荃麟、侯金鏡的熱情鼓勵外,恐怕也和他在大連的心情有關(guān)。

根據(jù)《顧頡剛?cè)沼洝酚涊d,在大連的旅行中,顧頡剛曾和沈從文作過三次長談,分別是7月28日與王蕓生、沈從文的談話;7月31日與沈從文在大傅家莊海灘的談話;8月12日與沈從文在夏家河子海濱的談話。有關(guān)這三次長談,顧頡剛在日記中只記錄了談話的時間和地點,對談話內(nèi)容并無說明。

好在沈從文在1962年8月1日《致張兆和》的信中提到了7月31日這天的活動,包括撿石子和他與顧頡剛在海濱聊天。在信中,大連海濱的石子,對沈從文而言別有含義。沈從文寫道:

從小石子讓我想起卅年前在青島種種,上白云洞時你的尷尬處,到北九水洗手時我告你寫小說的事,——也撿了好些青紅圓石子,和這里的竟差不多,特別是在一處崖邊得到的硬度較高的長長的石子,這里也有,和寶石差不多。有些近于“烏金墨玉”。小媽媽,你那時多結(jié)實年青!我因此特別撿了些近于“烏金墨玉”的石子作個紀念,別人看來無意思,給你卻有意思!……回來時,我?guī)Я思s五斤重石子。①沈從文:《致張兆和》(19620803),見《沈從文全集·書信》,第21卷,第224-225頁。

沈從文信中所提起的“卅年前在青島種種”,指的是1932年至1933年他在青島山東大學(xué)教書時發(fā)生的事情。幾乎是整整三十年前的1932年8月,沈從文赴蘇州張家正式向張兆和求婚。1933年初,沈從文與張兆和訂婚,并介紹張兆和到青島大學(xué)圖書館工作。這年春天,沈從文與張兆和游嶗山,路過北水時,因為見到一個葬禮中奉靈幡引路的小女孩,便與張兆和約定要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便是小說《邊城》。②沈虎雛:《沈從文年表簡編》,見《沈從文全集·資料·檢索》,附卷,第16頁。1932年至1933年的青島時期,沈從文開始進入創(chuàng)造力最旺盛的寫作階段。三十年前的那個夏季,對沈從文來說肯定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這些記憶被大連海灘上斑斕的石子喚醒,或許在他心中形成了某種時光倒流的錯覺,這些石頭的重量,或許象征著他心中被長久壓抑著的寫作熱情。正是在這天下午,政協(xié)同人到了“大傅家莊”海灘,沈從文和顧頡這位老朋友進行了一次長談:

我和顧頡剛作“老太太”在沙上帳幄下談天。還看到海軍在遠處打飛機靶,大有金門島的意味?!烨鍤饫?,正和有年在昆明鄉(xiāng)下看最后一次轟炸聲音差不多,誰也不會感到什么恐怖,孩子們口中還學(xué)到乒乒碰碰,不可能明白廿年前是什么情形!③沈從文:《致張兆和》(19620801),見《沈從文全集·書信》,第21卷,第225頁。在沈從文信中,“大傅家莊”寫作“大扈家莊”。

沈從文在信中再現(xiàn)了他與顧頡剛長談時的情景。因為第二日是“八·一”建軍節(jié),沈從文所提到的飛機打靶,可能是大連空軍為次日的表演而進行的彩排。面對一個無產(chǎn)階級掛帥的新時代,兩位同是胡適門生、又都被戴上資產(chǎn)階級帽子的舊知識分子,在日漸嚴峻的政治低氣壓下,他們內(nèi)心的焦慮惶恐不言自明?;蛟S正是這種相似的失落感、緊張感和壓抑感,顧頡剛在這天的日記中補充寫道:“沈從文患失眠,不亞于我,我二人皆神經(jīng)質(zhì)人也?!雹茴欘R剛:《顧頡剛?cè)沼洝罚?卷,第514頁。這應(yīng)該是他們這天下午談話的內(nèi)容之一??梢?,顧頡剛和沈從文頗有同病相憐之感。

當然,他們的憂慮不僅與個人的榮辱沉浮有關(guān),還與國家的文化工作有關(guān)。在寫給張兆和的信中,沈從文從大連文化生活匱乏寫到了國家對于教育的忽視,從而表明了他對新中國文化建設(shè)的擔(dān)憂:

想起這些,看到這些,多只是一鱗一爪,不知為什么,卻容易引起人心中深處一種難于言說的憂慮。覺得目下國家對于“教育”,只像是學(xué)校里的事情,一出學(xué)校,即宣告結(jié)束,……這影響且是多方面的。表現(xiàn)到一切的。首先標語廣告即不易動人。宣傳畫也不易提高,……報刊文章多不帶勁,雜文也四平八穩(wěn),少性格,不深刻,待改進,可沒有人把這一環(huán)當成一件事來認真調(diào)查研究一番。水平低估價卻易高,也將成為特種工藝品,好大一種浪費!懂得這是一種十分浪費的人卻不多。⑤沈從文:《致張兆和》(19620801),見《沈從文全集·書信》,第21卷,第229頁。

從這封信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沈從文對于工農(nóng)兵文藝日趨公式化、概念化的問題深感憂慮。而大連會議就是黨內(nèi)作家呼吁文學(xué)多樣化的一次集體突圍,或者這也是讓沈從文最終克服內(nèi)心的惶恐,去旁聽會議的原因之一。當然,沈從文完全沒有料到這次會議會成為當代文學(xué)史上又一個災(zāi)難性的事件。會議上大膽、尖銳的發(fā)言即將變成每個參會者的反黨罪證。沈從文在這個危險的時刻一共參加了幾次會議?他是否受到了觸動?最直接的線索可以在沈從文的一篇交代材料——《有關(guān)大連會議事情》中找到?,F(xiàn)將有關(guān)內(nèi)容摘錄如下:

有人寫大字報說我曾參加過大連會議,我應(yīng)說明一下。

這是周揚黑幫有計劃布置的一次創(chuàng)作會議,據(jù)近日公布材料,真正參加的全是黨內(nèi)名作家和各省作協(xié)負責(zé)人,我非黨員,事實上又已多年未寫小說,聯(lián)系不上。只是最后一次邵荃麟、茅盾作總結(jié)報告,東北作協(xié)(或大連市長,已記不清楚)做主人請客,我適因政協(xié)有一批人在大連休息,才被邀請吃飯,并聽了一次總結(jié)報告。邵與茅盾二人南方下江口音本來即聽不懂,座位又遠,所以聽完以后,只懂要“擴大寫作范圍”,至于如何擴大,寫些什么,我都不明白。會后吃了一頓飯,飯后即轉(zhuǎn)到另外一座大樓屋頂舞會,只見紅綠燈彩十分熱鬧,可能當?shù)匚墓F和戲劇界均參加。我一人不熟,且從來不喜歡熱鬧場面,因此不到廿分鐘,就由一青年楊同志送我下電梯回家了(這就是我參加的全部過程)。

這個會的內(nèi)容,我一個黨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何況我久已離開寫作,十六年中一個短篇也未發(fā)表過。即聽到說有“擴大寫作范圍的建議”,毫無現(xiàn)實生活的我,也引不起重新執(zhí)筆來寫短篇小說的妄想和興趣,……

老話說,人心不可二用,我過去雖寫了廿年小說,解放后經(jīng)過學(xué)習(xí)已認識到工作對人民無益有害。工作崗位一轉(zhuǎn)移,很自然便放棄了。……至于大連會議的事實,知道的大致便是這一些。①沈從文:《大連會議事情》,見《沈從文全集·集外文存》,第187-189頁。

這個交代材料在《沈從文全集》中沒有標明時間,但從已將周揚稱為“周揚黑幫”,可推測應(yīng)該是在1966年“文革”爆發(fā)、周揚被打倒之后寫成的。按沈從文的說法,他直到會議結(jié)束時才去旁聽了一次邵荃麟和茅盾的總結(jié)報告,并且這天會議之后還舉行了晚宴和舞會。回顧前文,黎之也提到大連會議上為歡迎周揚曾舉行過一次舞會。那么,沈從文所描繪得栩栩如生的這次熱鬧得讓他呆不下去的舞會和歡迎周揚的舞會是否是同一次呢?根據(jù)茅盾日記,在大連會議期間的確舉行過一次舞會,而且僅此一次:

九日(晴,廿九度左右)……今日上午休會,……下午三時赴大連賓館開會,今日下午為周揚講話。六時許散會。七時許,沈陽分會宴請開會諸作家,旅大市委第一書記郭、以及何書記、許市長等均出席。宴會后有跳舞會,又有電影,……歸寓時已十一時。②茅盾:《茅盾全集》,第39卷,日記一集,第334頁。

從這則材料中我們終于弄清楚了黎之有關(guān)“舞會”的記憶是從何而來的,這個舞會雖不是為歡迎周揚的,但是在8月9日周揚講話的當天晚上舉行的,因而舞會與周揚這兩個事件在黎之的記憶中出現(xiàn)了重疊。根據(jù)沈從文本人提供的參會細節(jié),可以肯定他在交代材料中所承認旁聽過的大連會議就是8月9日周揚講話的這一次。但奇怪的是,8月9日并非“會議結(jié)束時”,而且當天只有周揚一人發(fā)言,邵荃麟和茅盾都未作總結(jié)報告。那也就是說,沈從文肯定在這個交代材料中說了謊。這恐怕是沈從文在運動中為與周揚劃清界限而故意隱瞞了這次旁聽,而只交代了另一次聽會的事情。因此,有理由推斷沈從文不止去旁聽過周揚的講話,還“在會議結(jié)束時”又去聽了邵荃麟和茅盾的總結(jié)報告。

根據(jù)黎之的回憶和茅盾的日記,邵荃麟一共有三次重要發(fā)言,分別在8月2日、8月7日和8月14日。③黎之:《回憶與思考——大連會議·中間人物·〈劉志丹〉》。而茅盾是在8月12日上午9點開始作了2個多小時的報告。8月14日上午為大會議結(jié)束的總結(jié)報告,由邵荃麟一人完成。8月15日休會,與會作家赴旅順參觀。8月16日上午9時開會,11時茅盾即返家。④參見茅盾在1962年8月12日的日記。茅盾:《茅盾全集》,第39卷,日記一集,第335頁??芍衔缰挥幸粋€簡短的閉幕儀式。那么,除了8月9日外,沈從文究竟還去參加過8月12日、8月14日、8月16日會議中的哪一次呢?

根據(jù)《顧頡剛?cè)沼洝分?月12日至8月16日的記載,在這幾天中,他在8月12日、13日、15日、16日都與沈從文在一起。8月12日的日記中他和沈從文在夏家河子海邊談話。因此,沈從文不可能去旁聽8月12日茅盾的發(fā)言。8月13日,顧頡剛記下了沈從文等同人因旅途勞累和食物等原因,“皆病腹病”之事。8月15日顧頡剛還特意“到沈從文處問疾”。8月16日,沈從文則回訪顧頡剛。只有8月14日,顧頡剛和王蕓生夫婦到旅順參觀,沒有和沈從文在一起。①顧頡剛:《顧頡剛?cè)沼洝罚?卷,第523-525頁。由顧頡剛?cè)沼浛赏茰y,沈從文很可能還去旁聽了8月14日邵荃麟的總結(jié)報告。在8月14日的邵荃麟總結(jié)報告中,他強調(diào)小說題材的多樣化,并對茅盾鼓勵寫中間人物的意見表示贊同。這一天雖然只有邵荃麟一人報告,但他也對茅盾有關(guān)“中間人物”的觀點表示了贊同。這或許就是沈從文為什么說“邵荃麟、茅盾總結(jié)報告”的原因吧。

盡管沈從文在8月2日以未受到正式邀請、時間不夠等理由婉拒參會,又在3日寫給張兆和的信中表達了自己參會的諸多顧慮,并提到自己的住處與會場很遠,甚至通過顧頡剛?cè)沼浛梢灾郎驈奈脑?月13日他還患上了腹疾,到15日也并未痊愈,但是,沈從文仍然克服了心里的惶恐,不辭勞苦和疾病,不止一次地專程趕到會場去聆聽周揚、邵荃麟、茅盾等來自黨內(nèi)核心文化圈的突圍之聲??梢?,沈從文雖已經(jīng)被逐出了文學(xué)界十余年,但他本人對文學(xué)界的事情依然關(guān)心,特別對大連會議的議題格外重視和感興趣??上в捎谌狈Ω嗟氖妨?,筆者目前無法知道這次會議是否對沈從文直接產(chǎn)生過什么觸動,現(xiàn)在只能從沈從文的交代材料中看到他在1966年“文革”爆發(fā)后為撇清與周揚和大連會議的關(guān)系所作的違心的偽飾和辯解。

綜上所述,通過對1962年7月至8月間顧頡剛、茅盾的日記和沈從文書信的閱讀,我們可以更正周揚參加大連會議的一些重要史實,并把沈從文與大連會議的關(guān)系整理如下:

(一)有關(guān)周揚與大連會議:周揚到達大連的時間是1962年8月2日下午,而并非8月7、8日,他很可能未趕上當天上午的開幕式;周揚在會上發(fā)表講話的時間是1962年8月9日下午,而非《周揚文集》第四卷中所記載的8月10日。

(二)有關(guān)沈從文與大連會議:沈從文本人承認他偶然在大連遇到參加大連會議的作家們,并“只在會議結(jié)束時才聽過一次邵荃麟和茅盾的總結(jié)”。但事實上,他一共與大連會議的參會者見過三次面。第一次肯定是在8月2日晚,他偶然在大連賓館舉行的宴會上遇到周揚、茅盾、邵荃麟、侯金鏡、趙樹理等所有參會作家。席間,邵、侯主動邀請他參加大連會議,被沈從文婉拒,但他后來還是去旁聽了會議。第二次是8月9日下午去旁聽周揚的講話,并參加了當晚沈陽作協(xié)分會舉辦的晚宴和舞會,他在舞會開始后不久離開。第三次很可能是在8月14日上午旁聽邵荃麟對大會的總結(jié)報告。沈從文沒有聽茅盾在8月12日的講話。

盡管現(xiàn)有的文學(xué)史研究已經(jīng)對大連會議有了比較全面的展現(xiàn),但是,從當代學(xué)人、文人的日記中去搜尋這個歷史現(xiàn)場,也是一次饒有興味的文學(xué)考古。那些散落在日記和書信中的一些看似不重要的細節(jié)、不相干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對重要的文學(xué)事件的歷史背景、事件過程、事件影響,及文學(xué)史中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做更準確的記錄、更深刻的把握、更細致的描繪,從而在第一時間、第一手資料中將一幅更為準確、全面、真實的文學(xué)史拼圖展現(xiàn)在研究者面前。

猜你喜歡
周揚顧頡剛茅盾
Parity–time symmetric acoustic system constructed by piezoelectric composite plates with active external circuits
茅盾的較真
做人與處世(2022年2期)2022-05-26 22:34:53
茅盾不怕被騙
新發(fā)現(xiàn)三則顧頡剛佚文考略
是我的運氣不好
做人與處世(2019年4期)2019-04-03 03:17:14
追憶“文革”中的周揚
黨史博覽(2018年6期)2018-06-21 02:08:02
茅盾手稿管窺
小說評論(2017年1期)2017-02-08 09:10:54
茅盾文革期間撰寫回憶錄
Generalized ionospheric dispersion simulation method for wideband satellite-ground-link radio systems
愛情攻略
吉木萨尔县| 兴海县| 南投市| 沙河市| 凌源市| 墨脱县| 江永县| 时尚| 丹江口市| 汝州市| 丰原市| 杨浦区| 德格县| 喀什市| 庄河市| 台山市| 射洪县| 新晃| 任丘市| 鞍山市| 万荣县| 高清| 布尔津县| 二连浩特市| 三明市| 黑山县| 石泉县| 金寨县| 平乡县| 木里| 连平县| 义马市| 会泽县| 淅川县| 罗城| 内丘县| 常山县| 灵宝市| 上虞市| 西乌珠穆沁旗| 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