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人民醫(yī)院(226300)陳小建
腹部手術后發(fā)生腸梗阻的病例很多,它們可發(fā)生于術后的不同時期。而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其中的一種較為特殊的表現形式,主要發(fā)生在腹部手術后早期(通常為術后1~2周內)。由于腹部手術創(chuàng)傷或腹腔炎癥等原因導致的腸壁水腫和滲出,形成的一種機械性與動力性同時存在的粘連性腸梗阻[1]。它并不是一種新類型,只不過為突出其特征,稱之為“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如“蛔蟲性腸梗阻”、“粘連性腸梗阻”等[2]。本研究對我院2009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23例腹部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其治療措施并分析治療效果,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收治的23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男女性別之比為1∶1.3。年齡為24~82歲,平均年齡為53.2歲?;颊呔懈共渴中g史,包括消化性潰瘍穿孔修補術7例,闌尾切除術6例,粘連性腸梗阻手術5例,胃癌根治術3例,結腸癌根治術2例。診斷標準:有近期腹部手術史,尤其是反復手術的病史;有明顯的腸梗阻表現;查體發(fā)現腹部質地堅韌;腹部CT表現為病變區(qū)域腸壁水腫增厚,邊界不清,沒有高度擴張的腸管;排除機械性腸梗阻和麻痹性腸梗阻[1]。
1.2 治療方法 ①完全禁食、水,持續(xù)有效的胃腸減壓,直至肛門恢復排氣排便。②應用生長抑素微量泵靜推24h維持,至停用后腹部癥狀無反復。③早期行中心靜脈置管,在水電解質和酸堿紊亂糾正后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④早期短程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根據病情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q8h或q12h,每次5mg,持續(xù)使用3~7d。⑤對合并有感染的患者據病情給予抗生素治療。如有低蛋白血癥給予白蛋白予以糾正。在胃腸功能恢復早期給予莫沙比利10mg,胃管注入或口服3次/d,促進腸蠕動。⑥復方大承氣湯等保留灌腸,即濃煎為200~300ml,分兩次灌腸使用。炎性腸梗阻的病程較長,本組平均治愈時間為22d。由于禁食時間長,而且營養(yǎng)不良可加重腸壁水腫,不利于腸管粘連的消散和腸功能的恢復,因此應及早進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因營養(yǎng)支持不但可以維持病人的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更可糾正營養(yǎng)不良,減輕腸壁水腫,促進腸蠕動的恢復。腎上腺皮質激素有利于減輕腸壁水腫,促進炎癥消退和粘連松解。但長期大量應用可加重水電解質紊亂,故本組病人的使用時間不超過1周。
所有患者先期采用保守治療后,治愈23例;保守治療住院時間為10~25d。其中,胃腸道功能I度恢復的5例患者停止胃腸減壓,進食后梗阻再度出現,經再次保守治療后逐漸緩解。雖未手術治療病例,但在非手術治療同時嚴密觀察病人腹部體征變化,但當出現腹膜炎等體征時應及時采用手術治療,手術解除證實粘連等。患者出院時營養(yǎng)狀況均較好,全部恢復正常飲食,脫離藥物治療,隨訪3個月,隨訪結束后經統(tǒng)計未發(fā)現有并發(fā)癥發(fā)生,且無復發(fā)病例。
術后炎性腸梗阻病程長,治療過程中需耐心,需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疾病的發(fā)生原因及轉歸。前期治療中腸外營養(yǎng)支持最重要,有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糾正營養(yǎng)不良、增強免疫力、減輕腸壁水腫、促進粘連吸收、恢復腸功能等作用。
本組治療病例均治愈出院,無中轉手術。研究結果說明,術后腸外營養(yǎng)的支持需要足夠的重視,至患者能正常進食或耐受半量以上的腸內營養(yǎng)后,腸外營養(yǎng)的支持可逐漸停止;此外,腎上腺皮質激素在早期可短程應用,對腸壁粘連的松解、水腫和炎癥的消退有促進作用;生長抑素的應用對減少腸內的炎性滲出、減少消化液的分泌,減輕腹部脹痛也有明顯效果。同時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腹部癥狀、體征及影像學變化,以便及時了解病情進展情況。本組治療結果顯示,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行非手術治療是安全可靠的,療效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