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嶺,蔡 喆
(中國地質大學,湖北 武漢 430200)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fā)展,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這種“用語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學理論也逐漸引入我國的基礎英語課堂教學,是我國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走向。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該教學法提倡的核心就是語言教學中的“任務”如何設置和定義的問題。根據(jù)David Numan的定義,任務應理解為一種有目的的系統(tǒng)性活動。這種活動的開展場所自然是在課堂,而其目的便是通過設立某個立足于實際情景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和內化本堂課所學的語言技能點和知識點。為此,任務的設立必須具有由淺入深的難度變化,有的放矢的明確目的,有條不紊實施步驟,層次分明任務結構,以及真實可行的語言環(huán)境。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求外語教師有扎實的語言功底,更要求他們有廣泛的通用知識,敏銳的思維,良好的臺風和清晰的邏輯表達以有效地引導和組織課堂。除此之外,任務在英語課堂,尤其是大學英語課堂上的目的性除了以興趣為主導,有效引導學生習得語言知識與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完成任務之后的評價系統(tǒng)建立一定要能有效反映學生知識點的接受和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在使用任務型教學組織課堂之前,必須精心備課,依據(jù)學生的真實語言水平和實際學習能力制定任務的難度系數(shù)與分層教學的評判標準。
縱觀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其總體的教學效果令人堪憂。著眼細處,我國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存在著如下特點:
筆者通過走訪兄弟高校,課后問卷調查本班學生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存在著對大學英語教學不滿的情緒。究其原因,教師照本宣科者不在少數(shù),而這正是導致學生厭學,上課時消極聽課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教師多采用PPP教學模式 (即Present,Practice,Production)一味地遵照教學進度進行授課而忽略了學生課堂上求知的需求。因為學生本身無法成為大學英語課堂上的主體,而只是被動地接受課本所學,另外教師也因為這種傳統(tǒng)式的填鴨教育,單從應試目的出發(fā),極大地扼殺了學生本身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學生別無選擇,只能選擇消極應付,故而教學效果極度低下。除此之外,有不少學生自中學開始,對英語的學習一直厭倦,甚至心存畏懼。而這種常規(guī)的英語教學不但沒有消除這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陰影,反而使本身基礎就很差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雪上加霜。
除本身課堂教學存在嚴重缺陷之外,教材內容嚴重脫節(jié)。首先,課文所選材料與學生生活距離相去甚遠,導致學生學起來不僅無法得到切身感受,甚至會覺得文章本身空洞無物,故此對此種材料充斥的課堂毫無興趣可言。其次,大學英語精讀課程的首要教學目的是語言的學習過程,而并非習得過程。也就是說,教學首要目的為理論性,和書面性即以單詞識記,語法學習,句法分析為主。即便略涉應用,也十分有限,所學內容與日后工作中可能會涉及到的應用型英語毫不相關。如課后翻譯附帶文學性,以鑒賞用詞為主,以交流應用為次。就連寫作訓練也是以大學英語考試的應試作文為根本訓練目標,八股式,公式化語言漫天飛舞,學生必然怨聲載道,故而對大學英語的學習無論是課上或是課下皆是近而遠之,因此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自然也談不到實際的語言應用了。
眾所周知,大學英語為高等院校通識教育課,故此涵蓋專業(yè)廣,受眾人數(shù)多,師生比例嚴重失調是目前大學英語課堂上的嚴重硬傷之一。[1]由于單位教學時間有限,而學生受眾一般都為合班規(guī)模,動輒一個教學班幾十人,有的院校甚至達到了上百人的規(guī)模。因此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和主導者,教師幾乎不可能將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學生個體上,因此為了保證教學進度,許多教師只能將自己有限的注意力和時間集中在課本知識的灌輸上,而無暇顧及學生實時的知識吸收和掌握情況。那么自然而然,學有余力的學生則認為滿堂灌的大學英語課堂毫無生氣,教師講課照本宣科,自然就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而另一方面,基礎較差的同學,自然由于老師上課只顧埋頭啃書而逐漸脫離教學進度,與整個班級在英語學習上脫節(jié),最終淪為“逃課一族”或“最后一排族”,整天以睡覺或手機消磨課堂時光。自然,這種教學方式的最終結果便是教師自我陶醉,學生自我安慰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宗旨在大學英語這類的通識課上便只能是一紙空談。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在自己所任教的大學英語教學班級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實驗教學,力求找到一條真正能解決上述問題的教學途徑。在為期一個學期的實驗教學中,作者發(fā)現(xiàn):任務型教學不失為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一條比較有效的教學途徑。
因為任務型教學本身突出任務設置在課堂中的重要性,而任務本身是督促學生自主學習的媒介。[3]通過參與課堂活動,與教師、同學之間的語境配合,在實際的交流環(huán)境中習得本堂課所學知識點。這本身對學生接受陌生的知識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與此同時,設定與學生層次相當(因為此處是面向大班教學,筆者設立教學任務時將其難度系數(shù)控制在班級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達到的水平上,及略低于本班英語的平均水平。另筆者采用大學四級筆試+口試的方法量化教學班級學生的平均水平。)的任務亦能起到敦促學生自主思考,以積極的態(tài)度,滿負荷的精神狀態(tài),集中所有的精力,結合臨場發(fā)揮的能力積極運用所學語言知識技能點的積極作用。而這種積極作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教師在觀察和管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時,及時把握學生對所授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在消化吸收語言知識上的的典型缺陷和不足之處,及時作出任務調整和錯誤更正。
克拉申(1975)指出:真正適合非母語學習者的輸入輸出環(huán)境在難度上必須滿足“i+1”的特點。其中,“i”代表intelligence(語言學習者現(xiàn)有語言基本功),“+1”意味著有效的語言輸入和輸出環(huán)境難度系數(shù)必須略高于語言學習者的現(xiàn)有水平。而任務型教學的另外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強調通過設置任務為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生設置真實可行的語言輸入輸出環(huán)境,并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參與情況實時調整任務內容與難度系數(shù),以求在第一時間定位適合學生的最佳輸入輸出語言環(huán)境。并且,在任務的內容和語境設置的取材上,更可以源于課本并高于課本,以生動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為主線,選取一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不僅能引發(fā)學生運用語言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熱情和興趣,還能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生動形象地將所學語言知識和技能深深地刻在學生的腦海里,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規(guī)劃課堂時間分配上,教師可以分配一小部分時間,以提綱的形式分點列出本堂課所學主要知識點,并采用微格教學簡明闡述其定義,概念和用法,略微舉例之后,將大部分時間交付學生,用來完成任務,重復實踐正確的價值,從而達到敦促和引領他們使其成為課堂的主角,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目的。這樣一來,學生極其容易迸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火花,從而形成語言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打破語言學習效率低下的陳規(guī)陋習,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除此之外,由于任務的完成需要的是學生的集體互動,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了保障任務的有序,有效完成,可以將教學班級分成小組,使大班學生細化成若干團隊。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任務完成的效率,更能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讓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各司其職,從而亦能習得團隊協(xié)作的精髓所在。
在任務型教學的語言課堂內,教師的身份和角色也在發(fā)生著轉變,即從課堂的主宰者變成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由發(fā)揮的引導者。課堂的主題從單向性教師權威的“滿堂灌”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大舞臺”。但教師設置任務和學生完成任務僅僅只是任務型教學課堂的冰山一角。要做到善始善終,任務型教學的課堂還必須配套完整而科學的評價系統(tǒng),用以實時監(jiān)控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完成任務時的實際情況。因此,評價系統(tǒng)必須根植于學生的實際水平量化,并以鼓勵為先,測定為主,分層為輔的原則,優(yōu)先鼓勵基礎較差的學生參與到任務中來,并針對這部分學生,適當降低語言輸入難度,增大輸出任務量,敦促他們跟上班級整體水平,共同擺脫“啞巴英語”。故此,教師在整個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僅僅起到維持課堂秩序,銜接任務完成,提示任務線索,糾正實踐錯誤和任務完成點評的督導作用。
綜上所述,任務型教學作為一種行之有效,貼近學生實際需求和學習生活的教學方法對大學英語課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這種教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語言教學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從而將學生擺到課堂的中心位置;通過完成任務實踐,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和交際情況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得教學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與此同時,通過設置任務讓學生參與,讓教師評判,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甩掉厭學情緒,擺脫啞巴英語,最終學以致用。
[1]米海燕.略論英語任務型教學法[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3).
[2]劉瑞琴.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實施依據(jù)[J].教學與管理,2008-03.
[3]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