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勇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當中,老師應以正面指導為主,鼓勵為主,要善于發(fā)現和肯定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熱情地肯定他們作文中的優(yōu)點和小小進步,使他們都能嘗到作文的甜頭,產生將文章改好的愿望。這樣做,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 訓練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1.026 一、完善班級寫作訓練機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事先充分的準備,什么事也不能成功,同樣,寫作也是這樣,沒有實現的準備工作,沒有完善的寫作訓練機制,就不可能保證訓練量,更不可能完成各種寫作訓練目標,離開了完善的寫作訓練機制,一切訓練事宜等于一句空話。如何建立完善的寫作機制呢?具體安排如下:
首先堅持一周寫一周評的訓練安排。
在排除考試影響的前提下,我安排一周寫一周評,這樣寫與評相結合,寫作的頻率不是很頻繁,這照顧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畢竟大多數學生還是很怵寫作文的,隔一周間一周的寫,不至于是學生產生情緒上的抵觸,勞逸結合,使學生輕松面對寫作訓練。另外寫作訓練還可以參照在評改之后發(fā)現的問題有所調整。寫作不是只大量的寫就能提高寫作水平的,寫作也要講效率。如果教師只注重讓學生多寫,寫后批改和指導不到位,那很大一部分寫作訓練屬于盲目訓練,試想,學生凝聚心血,認真寫作,可作文到了教師手里卻被輕描淡寫得給一兩句無關痛癢的評語,甚至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這不僅打擊了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學生在作文中暴露的問題,教師也未做到準確把握并給出指導意見,如此長期下去,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有大幅的提高。
其次,遵循學生先批改教師后批改的評改作文機制。
我一直覺得,沒有學生參與的作文評改,不是完整的作文評改。舊的作文教學當中,似乎學生寫,教師評是天經地義的。學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寫完拉倒,剩下的事就是老師的了。這樣評和寫兩張皮,對切實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確有著不小的制約作用。長期下去,學生對自己在文中所出現的問題沒有直觀的感受,就算教師給自己提出,也覺得不痛不癢,甚至無所謂,下次還是老樣子,鑒于學生的表現,教師也覺得看作文是一個苦不堪言的差事,個別教師就會支應甚至敷衍,慢慢的,寫作訓練也就流于一種無實際內容的形式。讓學生參與評改,是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自主發(fā)現自己在作文中的問題,才會有切實的感受,改起來才會有積極性。
再次,課上訓練和課下訓練相結合。
只有課上訓練,未免有些單薄,我安排學生一周不少于三篇課下練筆,這是對課上訓練的一個補充,課上訓練是有要求的,一定要有板有眼,有所依循,而課下的練筆,則相對而言,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學生可以隨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去寫,與課堂訓練相比,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學生可以自然表達自己的情感、觀點等,這樣,寫作的熱情會更高些。
二、明確訓練目標,豐富訓練手段
將寫作細化為幾個目標,即:寫作手法、寫作布局、寫作語言、寫作思維等。
每一次訓練要目標明確,訓練的時間要看學生的作文情況,如果大多學生掌握得好,表現的到位,時間就短些;若表現的不到位,就應該延長時間,調整訓練策略,加強訓練,爭取每一次訓練,都要有所側重,不能糊里糊涂。否則,訓練的效率很低。
對于訓練手段,要做到有針對性的采用,豐富而靈活。
就分項訓練目標,要以片段訓練為主,學生下筆之前,先以例段做指引,目標直觀化,先比葫蘆畫瓢,從仿開始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消除畏難情緒,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先仿寫范文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范文,讓學生從范文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
“仿”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要仿得自然得法,要在活動中自然滲透。例如,在練習人物描寫方法時,對人物要細致的觀察,然后運用恰當的修辭加以表現。我選擇了課本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當中描寫壽鏡吾老先生讀書動作神態(tài)的一小段:“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這一小段,抓住了老先生鮮明的神態(tài)動作的特征,描寫的細致而準確,且用語簡潔洗練,不拖泥帶水。這都是建立在作者對描寫對象細致入微的觀察基礎之上的。在分析了例段之后,我組織學生開始課堂表演成語,先不說出成語,自己演或找別的同學助演,下邊的同學猜,我一聲“開始”之后,學生們紛紛開始表演,真是演得不亦樂乎,有一位同學表演“雁過拔毛”,那個學生從講臺這邊一邊蹦,一邊在空中抓,當蹦到講臺那邊時,自己喘著粗氣,沖著手心吹了一下,不過,因為缺少道具,很多學生猜不出來,學生們表演的開心,猜的也是興高采烈,活動結束,我當堂讓學生選擇自己最看好的一個表演者進行動作神態(tài)描寫,學生們欣然接受,全沒有往日的唉聲嘆氣,愁眉苦臉,很快進入寫作狀態(tài)。寫作效果很不錯。
三、教師以寫下水作文的方式參與并指導寫作
在傳統的初中作文教學當中,寫作文,就是學生寫,教師評,這讓學生很羨慕,盼著有一天自己也成為老師,再也不用寫作文了,細想,這里面存在著很大的弊端。教師長期不寫作文,勢必會眼高手低,指導起來,只是紙上談兵,指導意見沒有實際寫作當中的實用性和有效性。這勢必會影響寫作訓練的效率。正確的寫作教學,教師應該甚至敢于寫下水作文,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在寫作當中出現的具體的問題,指導意見也不會顯得空泛,學生也樂于接受,同時從一個側面,也提升了教師在學生心目當中的地位,同樣的題目,你提供的原創(chuàng)范文,學生會從心底里佩服你,從而,在寫作教學當中,親其師,信其道,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組織的寫作訓練。緊承荊軻刺秦的例子我這樣寫道:“不是所有的夢都需要用鮮血去染,”下啟“王羲之練字”我接著寫到:“有的夢需要用耐心和毅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去默默澆灌?!边@樣既承上啟下,又富有文采,為了豐富文章內容,我又給這位學生提供了辛棄疾南宋抗金的例子,并給出我自寫的過渡段:“當有的人夢已成真,有的人雖然苦苦的把欄桿拍遍,夢還在夢里”,下面接我給學生提供的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和相關歷史。
總之,初中寫作訓練,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來不得半點虛假,不能偷懶,要群策群力,共同尋找寫作訓練的有效途徑,積極努力的去貫徹,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