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遂強,侯全生
(江蘇理工學院 思政部,江蘇 常州213001)
黨的群眾路線集中體現(xiàn)了政治路線、思想路線和組織路線的統(tǒng)一:黨是胸懷遠大理想、肩負歷史使命的政治肌體,思想路線是她的大腦指揮部,為黨的各項工作指引方向;政治路線是她的心臟,“黨的建設必須按照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展開”[1];組織路線是她的肢體,是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的組織保證;群眾路線是黨的肌體的任督主脈,主脈暢通則生機勃發(fā),主脈不暢則事業(yè)受損。
“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政治?!保?]不懂政治,要么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么眼前一團亂麻、理不出頭緒,要么困于現(xiàn)象、難覓本質,所以“在政治問題上,一定要頭腦清醒”[3]。不管“政治”有多少種不同的含義,它總是與公眾利益、公共權力密切相關,從而內在地具有戰(zhàn)略性、全局性的意義。馬克思主義從階級性來把握政治的本質,認為政治是不同的階級、階層或集團為分配、調整利益或爭取、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圍繞一般公共權力乃至國家政權所進行的活動及由此產(chǎn)生的相互關系。一定時期的政治目標就是實現(xiàn)該時期的歷史中心任務,政治路線就是為實現(xiàn)一定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而采取的一系列全局性的系統(tǒng)步驟。
“一切政治的關鍵在民眾”[2],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政治路線。馬克思主義政黨所說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3]。政治方向、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決定著能否從紛繁復雜的社會萬象中分清大是大非,透過現(xiàn)象把握本質、主流和全局,科學地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政治立場決定著愿不愿意為勞動人民服務,能不能把自己打造成人民群眾的先鋒隊;嚴明的政治紀律、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共產(chǎn)黨區(qū)別于一切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保持黨的堅強戰(zhàn)斗力、實現(xiàn)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保證。
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最大的政治,維護好發(fā)展好群眾的根本利益不僅是一個動機問題或世界觀價值觀問題(“愿不愿”),而且是一個方法論問題(“善不善于”)。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體現(xiàn),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唯一宗旨,體現(xiàn)了黨的利益與人民群眾利益的一致性、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的一致性;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基本工作方法,體現(xiàn)了黨的方針政策的形成、推廣、檢驗、反饋、再集中、再完善的無限循環(huán)過程。
能否正確處理黨作為人民群眾的一部分同時又作為人民群眾的先鋒隊這樣的身份定位,是正確處理黨群關系的核心問題,也是黨能否最大限度地發(fā)動群眾為實現(xiàn)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的關鍵。一方面,共產(chǎn)黨是人民群眾的先鋒隊,“必須用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人民群眾”,“在一切時期和一切情況下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及時提出正確的任務、政策”,用良好的工作作風去堅持真理、及時修正自身錯誤[4]。另一方面,黨作為人民群眾的先鋒隊是內在于人民的,人民群眾是黨蓄積力量的土壤,決不能把黨定位為與人民群眾并列甚至凌駕于人民群眾之上的、具有特殊利益的團體,否則不僅在歷史觀上陷入二元史觀,而且在客觀上必然導致忽視人民群眾的利益、脫離群眾、使黨陷于孤立。所以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5]。
如果把黨的工作比做建設高樓大廈,那么黨的思想路線就是引導人們把建筑材料砌成大廈的引線,而大廈的建成還需要眾人循著引線齊心協(xié)力堅持不懈,換言之,黨的思想路線要通過群眾路線來貫徹。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而不是從“本本”、“原則”、主觀愿望出發(fā),這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前提。從哪些維度把握“實際”呢?首要的是黨群關系的維度。從黨情來說,主要是黨的理論自覺與理論自信、民主集中制運行狀況、干部選拔與培養(yǎng)、黨的領導藝術、黨風建設狀況、黨員的精神狀態(tài)等;從民情來說,既要了解人民群眾的需要,如生活狀況、就業(yè)情況、對現(xiàn)狀的滿意度及政治參與熱情。二是時間的維度,核心是“當下的實際”,即“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6];同時還要考慮造成當下實際的“過去的實際”對當下的影響,以及要把當下的實際改變?yōu)槭裁礃拥摹皩淼膶嶋H”。三是空間的維度,核心是全面掌握基本國情和特定地區(qū)的具體情況,如經(jīng)濟狀況、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因素、人們的政治參與熱情等,此外還要了解外環(huán)境如時代主題、國際形勢、大國關系的影響等。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及實現(xiàn)這些利益的種種主客觀條件,無疑是最大的實際。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包括幾個層面的含義:一是理論與“既成實際”的聯(lián)系,這主要是指根據(jù)現(xiàn)實條件對理論的選擇。對于黨來說,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無產(chǎn)階級的立場、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進行全面的實際調查和深刻的理論分析;對于群眾實際來說,就是結合他們的覺悟水平,把黨的理論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通俗易懂的形式,幫助他們正確估量現(xiàn)實條件。二是理論與“正在生成的實際”即實踐活動的聯(lián)系,這主要是指發(fā)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功能。作為先鋒隊,黨必須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和理論建設,并設法使群眾在親身實踐中感受和體驗黨的理論和政策的引導作用。三是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對所取得經(jīng)驗教訓進行系統(tǒng)而深刻的反思,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不斷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獨創(chuàng)性理論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實事求是,是在對不同地區(qū)、不同層次的實際情況深刻把握的基礎上,從中找出客觀存在的而非主觀臆造的規(guī)律,再用創(chuàng)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皬娜罕娭衼恚饺罕娭腥ァ辈粌H是黨的基本工作方法,還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體現(xiàn):“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tǒng)的意見)集中起來(經(jīng)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tǒng)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保?]
理論來源于群眾的偉大實踐,理論又必須為人民群眾的實踐服務,并在群眾的實踐中接受檢驗?!爸挥星О偃f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保?]
從群眾根本利益出發(fā),把領導群眾和向群眾學習結合起來,把群眾的需要和現(xiàn)實條件結合起來,把群眾的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結合起來,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把理論概括同群眾的實踐結合起來,讓理論服務于群眾的實踐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fā)展。這就是群眾路線與思想路線的一致性。
黨的組織路線是黨根據(jù)一定歷史時期黨的政治路線而規(guī)定的關于組織工作的總的原則和方針,主要包括組織原則和組織制度、干部原則和干部制度、組織群眾實現(xiàn)和維護群眾根本利益等。斯大林說:“在正確的政治路線提出以后,組織工作就決定一切,其中也決定政治路線本身的命運,即決定它的實現(xiàn)或失敗?!保?]組織路線是由政治路線決定的,群眾路線是根本的政治路線決定了群眾路線也是根本的組織路線。
黨的組織原則和組織制度,就是要認真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加強黨的組織紀律,健全黨的生活,保持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高度一致。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執(zhí)政后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問題是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在發(fā)揮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jiān)督的同時,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是“一切依靠群眾”的應有之義。群眾監(jiān)督猶如對黨的肌體進行日常性的“體檢”,這是保持黨的組織制度良性運轉、防止黨風下滑的有效手段。
黨的干部制度,就是要堅持德才兼?zhèn)?、任人唯賢,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yè)化的方針打造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督促每個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忠實認真地履行職責,充分發(fā)揮其骨干和帶頭作用。從根本上說,黨的干部要“從群眾中來”,即不斷地從群眾中培養(yǎng)和提拔積極分子,而且還要“到群眾中去”,即讓干部到群眾中去接受鍛煉、在磨練中成長起來。所以從根本上說,黨的事業(yè)就是群眾的事業(yè),缺乏了群眾這塊沃土,黨的干部就失去了根基,黨的事業(yè)也就無從談起。
把廣大人民群眾組織起來,齊心協(xié)力實現(xiàn)和維護群眾利益是組織路線和組織工作的落腳點和歸宿。只有充分發(fā)揮黨的基層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共產(chǎn)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深深扎根于群眾之中,把堅決貫徹黨的決策與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結合起來,尊重群眾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知情權和話語權,以最大的誠意歡迎群眾參與到組織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虛心向廣大群眾學習,認真傾聽群眾呼聲,接受群眾對組織工作的評判,把宣傳、溝通、團結、向群眾學習、為群眾排憂解難有機地融為一體,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贏得群眾的支持,形成強大生命力。
[1]江澤民文選: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1.
[2]毛澤東文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02.
[3]江澤民文選: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57.
[4]劉少奇選集: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44.
[5]鄧小平文選: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
[6]江澤民文選: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7]毛澤東選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8]毛澤東選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9]斯大林選集: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