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慶
目前,就農(nóng)村小學生來說,閱讀教學是一大難點。拿到課文或一篇短文,竟然無從下手。所謂課文分析,就是對課文中融合的景象、完整的人和事、整體的概念等進行分類,找出其組成部分的本質(zhì)屬性和彼此之間的關系,從而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課文。課文分析能力是與語文能力的核心。有人認為:“分析課文只要讓學生多讀就行,‘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當然,速讀、默讀、細讀、精讀、品讀等都可以感悟課文內(nèi)容,要教給學生會分析課文方法,關鍵是要結(jié)合文章的特點、寫作目的、情感再現(xiàn)等方面去進行指導,掌握方法,切中要領,才能教有所得,學有所獲。多年的教學摸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文分析方法的指導:
一、抓住文章題眼
有些課文,從題目上就能看出文章所講內(nèi)容。如: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最后的姿勢》一文,這篇課文是根據(jù)發(fā)生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實的事件改寫的。課文以感人的筆觸,記敘了地震來臨時的一瞬間,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守護住四名學生,展現(xiàn)了他恪盡職守,一心為學生的無私大愛。作者抓住“姿勢”一詞,選用一個特定的場景,即地震來臨,譚老師“張開雙臂,護住學生?!眮肀憩F(xiàn)譚老師以學生安危為重,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高尚品質(zhì)。分析課文,只要抓住“姿勢”這個詞來理清文章脈絡,就能產(chǎn)生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精讀感悟部分,不能作煩瑣分析,更不要以大量的歷史資料引導學生體會當時災難的慘烈,體會災民的悲與痛不是本課教學的感情目標,不能誤入歧路。重在深入品讀 譚千秋老師的動作、語言和震后人們的話語,感受譚老師的精神品質(zhì)。把“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作為中心問題,讓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找到感觸最深的畫面、情節(jié),從而領悟人物精神。
二、抓住文章中心句
找出一篇文章中最能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句子,便能綱舉目張。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夾竹桃》一文。《夾竹桃》是著名學者季羨林老先生的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描繪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文章開篇就寫道“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確是最值得留念最值得回憶的花?!边@里面的兩個“最”字,就確定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很顯然,下文就圍繞這句話來寫,從不同層面寫出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
三、抓住文章中心語段
抓文章中心語段,就是抓住文章中最能表現(xiàn)題目的段落,展開教學,將貫穿于全文的教學和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旨在取得鑿眼打井之效,挖得深,獲的水多。放得開,收得攏,主線分明,脈絡清晰。然后引導學生分析課文,領略作者寫作意圖。比如《夾竹桃》一文中:我們家里一向是喜歡花的:雖然沒有什么非常名貴的花,但是常見的花卻是應有盡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開出黃色的小花,報告春的消息。以后接著來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葉梅、丁香等等,院子里開得花團錦簇。到了夏天,更是滿院生輝。鳳仙花、石竹花、雞冠花、四色梅、江西臘等等,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夜來香的香氣熏透了整個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時候也不會忘記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帶來凄清的寒意,菊花則在秋風中怒放。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
第一,要引導學生弄清楚這一節(jié)主要寫作者家的常見的花應有盡有,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
第二,要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一節(jié)中花的特點:作者家里許多常見的花,季節(jié)性很強,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特點。
第三,要讓學生討論:作者為寫那么多花,為什么沒有寫到夾竹桃?原因何在?為下文做鋪墊,與夾竹桃進行對比。
所以,老師應該緊扣中心語段,找準鍥入點,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提高學生分心課文的能力。
四、適時地質(zhì)疑
所謂適時地質(zhì)疑,就是從一篇文章中捕捉知識點,通過學生合作探究,師生共同參與,老師的適時點撥,理解全文。北宋哲學家張載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惫沤裰型獾拇髮W問家,盡皆“會疑”典范。如法國文學家福樓拜,在引導莫泊桑寫作時,針對莫泊桑提出的話題,一連串用了十幾個問題,一針見血地指出莫泊桑寫作中存在的問題,為莫泊桑寫作指明了方向。再比如季羨林先生《夾竹桃》一文中有這兩個語段:
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nèi),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S了,又長出一嘟嚕。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少F嗎?
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香氣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它把影子投到墻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現(xiàn)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墻上的影子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
因此,教學中,適時地質(zhì)疑,不失為教給學生分析課文的方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狈治稣n文或語段,同樣是這個道理。只有多練,才能有所得。我相信:課堂上教師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是最關鍵的。學生只有在喜讀愛讀書,讀出了味道,讀出了希望,課后再去反復讀,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再加上熟練運用上述分析課文的方法,學生一定能有所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旦被激發(fā),相信他們會終生受用!
【作者單位:灌云縣四隊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