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敦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濟南250100)
田士懿金石學著述考略
吳金敦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濟南250100)
清末民初金石學家田士懿殫心于金石目錄之學,是山東金石學研究的重要人物。其金石學著述多種,雖傳印者不多,流布不廣,不過卻是金石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田士懿 金石學 著述考略
田士懿(1870-1929),字德忱,號稚庵,山東高唐人,金石學家。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拔貢,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舉人,后考入京師大學堂,畢業(yè)后授中書科中書,后改任度支部七品小京官。1912年起先后任山東巨野縣、寧陽縣及湖南嘉禾縣、湘潭縣知事。1920年,日艦至湘潭,企圖登岸入城。田士懿聞后憤然前往,對日艦嚴辭指責,終使日艦理屈悻然而去。同年,田氏辭職去任,在北京作短暫停留后返鄉(xiāng),閉門著述,主攻金石之學,兼習書畫,直至去世。[1]
田士懿性嗜金石,每到一處,皆廣搜當?shù)亟鹗?,訪求金石文獻。胡璧城①胡璧城(1868-1925),字夔文,號藕冰,安徽涇縣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舉人,京師大學師范館畢業(yè),授中書科中書。1912年安徽省臨時議會成立,選舉胡璧城為議長。著有《知困齋詩存》等。曾說他“游宦到處,甚至省縮衣食或典質采購,畜周、秦、漢以來墨拓甚夥?!保?]田氏亦自云“性癖金石,幾成沉疴”[3],“性耆石墨,中年游宦南北,所到搜購累累充篋笥。凡金石文字目錄等書,時復網(wǎng)羅,耽研若有夙癖者。”[4]在《金石啽囈錄》自敘中也談到自己在游宦過程中,每到一處都會搜羅周秦以來的金石拓本、著錄、圖像目錄、逸聞軼事、碑刻銘文等。經(jīng)過二十余年的苦心搜求和精心研習,田士懿積累了大量的金石學資料,具備了精深的金石學素養(yǎng),為日后的著述奠定了良好基礎。
去職返鄉(xiāng)后,田士懿即專心著述,“日伏案鉤稽,孳孳不倦”[5],先后編著了《金石著述名家考略》《山左漢魏六朝貞石目》《金石名著匯目》《增廣金石名著匯目》《金石啽囈錄》《金石篹錄考》等金石學著作。其中《山左漢魏六朝貞石目》《金石名著匯目》《金石著述名家考略》在民國期間刊行,有刻本傳世;《增廣金石名著匯目》有田氏手稿本傳世,《金石啽囈錄》有抄本傳世,而《金石篹錄考》未見傳本。除專治金石學外,田士懿還兼治他學,著有《畫學叢鈔》《詩古文集》《湘游詩草》等。
2.1 《山左漢魏六朝貞石目》——山東金石學研究代表作
山東自古為金石文獻大省,境內漢魏碑刻眾多,研究者代有其人。尤其是清乾嘉以后,致力于山東金石學研究的學者眾多,山左一躍成為金石學研究的重鎮(zhèn),出現(xiàn)了段松苓②段松苓(1744-1800),山東益都人,清代金石學家。著有《益都金石記》《山左碑目》等。、吳式芬③吳式芬(1796-1856),字子苾,號誦孫,海豐(今山東無棣)人,清代金石學家和考古學家。著有《捃古錄》《捃古錄金文》《封泥考略》《金石匯目分編》《陶嘉書屋鐘鼎彝器款識》《<寰宇訪碑錄>校本》等。、劉喜海④劉喜海(1793-1853),字燕庭,山東諸城人,清代金石學家、藏書家,著有《長安獲古編》《海東金石苑》等。、陳介祺⑤、尹彭壽⑥尹彭壽(1835-?),字祝年,號慈經(jīng),山東諸城人,晚清金石學家。著有《石鼓文匯》《漢隸辨體》等。、法偉堂⑦法偉堂(1843-1907),字容叔,號小山,山東膠州人,清末金石學家,著有《山左訪碑錄》等。、王懿榮⑧王懿榮(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今煙臺市福山區(qū)人,清末金石學家,中國第一代甲骨學家。著有《漢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等。、王獻唐⑨王獻唐(1896-1960),初名家駒,后改名琯,字獻唐,號鳳笙,山東日照人,現(xiàn)代歷史學家、金石考古學家、文獻學家,民國期間任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著有《山東古國考》《中國古代貨幣通考》《那羅延室稽古文字》等。等齊魯金石學
⑤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齋,山東濰縣(今山東濰坊)人,清代金石學家。著有《簠齋藏古目》《十鐘山房印舉》《簠齋藏古玉印譜》《封泥考略》(與吳式芬合輯)等。者,也吸引了畢沅①畢沅(1730-1797),字蘅,號秋帆,鎮(zhèn)洋(今江蘇太倉)人,清代著名學者,任山東巡撫期間主持編纂《山左金石志》,著有《傳經(jīng)表》《通經(jīng)表》等。、阮元②阮元(1764-1894),字伯元,號蕓臺,又號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江蘇儀征人,清代學者。提督山東學政期間,在畢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著有《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贰督?jīng)籍纂詁》等。等著名學者研究山左金石,他們都對山東金石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田士懿之前,研究山左金石的專著有畢沅、阮元編撰的《山左金石志》,法偉堂編撰的《續(xù)山左金石志》《山左訪碑錄》,段松苓編撰的《山左碑目》,尹彭壽編撰的《山左南北朝石刻存目》等。田士懿在借鑒《山左金石志》《山左訪碑錄》《山左碑目》《山左南北朝石刻存目》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多年搜輯的金石碑刻,對山左漢魏六朝的石刻文獻進行系統(tǒng)梳理、嚴密考證,編纂成《山左漢魏六朝貞石目》一書。該書一卷,收錄自秦漢至隋的山左畫像碑刻306種。另有《續(xù)目》一卷,收錄《山左金石志》未輯錄的碑刻198種;《再續(xù)目》一卷,收錄《山左訪碑錄》所未及和法氏之后新出石刻385種;《補目》一卷,收錄碑刻18種。四目合計收錄畫像碑碣907種[6]。其中,收錄畫像250余石,以濟寧、棗莊地區(qū)為主。
和前人著述相比,《山左漢魏六朝貞石目》并《續(xù)目》《再續(xù)目》《補目》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查缺補漏。在廣泛查閱前人著述的基礎上,廣為搜訪,以保無遺漏。比如再續(xù)目中所載各石380余種,皆為法偉堂《山左訪碑錄》“遺錄或近年新出各石”[7],乃田氏“多方搜采而輯者”[8]。二是正前人之誤。對前人著述中有關字體、名稱、字數(shù)、考證等方面存在的謬誤或模糊之處,均予以詳加考訂,加以修正,甚至親往實地考察。如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殘字,歷來所記字數(shù)不一,田士懿于是“親陟岱岳,攜楮墨督工,監(jiān)拓一全本,只字靡遺”[9],終得確切字數(shù)1075;再如感孝頌碑、徂徠山佛號、佛經(jīng)、大般若經(jīng)等摩崖、石經(jīng)峪金剛經(jīng)殘字、水牛山佛經(jīng)摩崖、小鐵山摩崖等,阮元《山左金石志》均將其字體注為八分書,但經(jīng)過求證,實為正書。對此,葉昌熾先前曾有論述,故田氏在書中依葉氏所言一并改之。三是嚴謹細致。對于前人記述石刻名稱不一,石刻所在地有變化,實物亡佚等現(xiàn)象,均一一詳加考證,對于一些模糊的問題也詳細記錄,而“不敢臆載”[10]。如西漢陳德殘碑在雍正四年后便已亡佚,而拓本有傳,故田氏稱“所得系舊拓本”[11];又如薜子岫等摩崖題字因無年月可考,就暫將其年代附于隋末。對先秦瑯琊臺刻石、泰山刻石及北齊鐵山摩崖殘字遺跡等石刻,亦詳加詮釋。如對瑯琊臺刻石的所在地、損毀原因、形態(tài)變化、現(xiàn)狀等均有較詳細的描述。
可以看出,無論從收錄規(guī)模、體例特點,還是從著錄詳實程度等方面,《山左漢魏六朝貞石目》并《續(xù)目》《再續(xù)目》《補目》都堪稱研究山東金石之學的代表作。
田士懿于民國十二年(1923),在濟南將《山左漢魏六朝貞石目》并《續(xù)目》《再續(xù)目》《補目》合刻印行。現(xiàn)國家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山東大學圖書館等單位皆有藏本。
2.2 《金石著述名家考略》——金石學家的匯聚
《金石著述名家考略》是田士懿匯集古今金石學家,考其生平及金石學研究成果的著作,分正、續(xù)、再續(xù)、拾遺四部分,每部分各一卷。此書起自南梁,訖于民國前期③本書著錄的最后一位金石學家為王國維(1877-1927)。,共著錄金石學家718人。其中正編收錄195人,續(xù)編收錄205人,再續(xù)收錄236人,拾遺收錄82人。
《金石著述名家考略》借鑒了李遇孫④李遇孫(約1808年前后在世),字慶伯,號金瀾,浙江嘉興人,清代學者。著有《金石學錄》《括蒼金石志》《芝省齋碑錄》等?!督鹗瘜W錄》陸心源⑤陸心源(1834-1894),字剛甫、剛父,號存齋,晚號潛園老人,浙江湖州人,清代醫(yī)家,精金石之學。著有《金石學錄補》《吳興金石記》等?!督鹗瘜W錄補》的學術成果,加之田氏“用力既勤,搜羅尤博”,故“其考訂體例,亦特精詳”[12]。此書收錄金石學家眾多,體例詳略得當,是研究梁至民國金石學家生平、著述的專著,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胡璧城在其敘中認為該書“搜摭廣博,撰錄精彩,如晤古人一室,令人不禁深高山景行之思。蓋是書出而各金石家千古矣?!保?3]
相較于前人著述,該書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引證廣泛。田氏充分參考了前人著述,征引的參考書目多達270余種,包括傳記、方志、類書、筆記、書目、年譜、詩文集等,可謂廣征博引。二是記錄詳細。對于所記錄的金石學家,凡有可考,對于其籍貫、生平履歷、著作等皆詳為記述。如記述宋代王厚之時,對其字、號、籍貫、何年中進士、入仕履歷變遷、何時致仕、性格喜好(性淡泊,喜金石)及著作情況,皆詳加記錄。三是內容精專。是書只著錄有金石學專著的各家,而對于以法貼評論、鑒賞、收藏、金石義例等見長的人物,則不予收錄。
田士懿于民國十七年(1928)將此書交由濟南饕石墨廠刻板,但未及付印田氏既歿。其外孫山東平原人劉錫玨致信給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王獻唐,請求代為刊行,稱“舍存書板尚稱完善,即于陰八月底間運奉鈞館,敬求付印,將來問世之日,亦晚外祖含笑之時也?!雹賱㈠a玨致王獻唐信函,尾署“八月十八日”,當為1934年所書,原札存山東省圖書館。王獻唐先生“不忍聽其湮沉,勉由館中籌貲,為印五十部”[14]。1935年印畢,書板交還劉錫玨,并贈送劉氏印本數(shù)部。在印刷此書時,王獻唐對書中金石學家的次序及一些訛誤未進行修改,認為“能讀是書者,即能自校者也”[15],故據(jù)原書板刷印?,F(xiàn)在看來,也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了。此書國家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山東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等單位有藏本。
2.3 《金石名著匯目》與《增廣金石名著匯目》——金石學著述的總匯
《金石著述名家考略》是金石學家的總匯,而《金石名著匯目》則是田士懿對古今金石學著述的匯編。是書以時代為序,上起梁宋,下訖明清,除專門論述法帖的著作不收以外,其余金石書籍均予收錄,分《匯目》《續(xù)目》《補遺》《失錄》四部分,每部分各一卷,共輯錄金石學論著662種,每種金石著述下注明著者姓名和簡單版本情況[16]。
由于《金石名著匯目》遺漏較多,田士懿在編成《金石名著匯目》后,即著手編纂《增廣金石名著匯目》。該書共收錄金石學著述1300余種,比原《金石名著匯目》多出一倍以上,可謂著錄廣博,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原書的遺漏?!对鰪V金石名著匯目》所附“最近金石名著匯目”中載有馬衡②馬衡(1881-1955),字叔平,別署無咎、凡將齋。浙江鄞縣人,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著有《中國金石學概要》《凡將齋金石叢稿》等。所撰《石鼓為秦刻石考》一卷,該文發(fā)表于1923年《國學季刊》第一期;另錄有容庚③容庚(1894-1983),字希白,齋名頌齋,廣東東莞人,著名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有《金文編》《商周彝器通考》等。所著《金文編》14卷并《附錄》2卷、《通檢》1卷,該書刊行于1925年。1925年之后的金石學著作并無收錄,如陸和九④陸和九(1883-1958),名開鈞,別署墨盫,湖北沔陽人,金石學家,著有《漢武氏石氏畫像題字補考》《中國金石學正續(xù)編》等。所著《漢武氏石氏畫像題字補考》2卷并《附錄》2卷,該書于1926年刊刻。由此可以推斷,《金石名著匯目》應編成于1923年前,而《增廣金石匯目》應成書于1925年至1927年間。[17]
民國十四年(1925),《金石名著匯目》并《續(xù)目》《補遺》《失錄》由北平邃雅齋刊行,現(xiàn)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河南大學圖書館等單位有藏本。《增廣金石名著匯目》一書編成后未及付梓,田氏即歿。1936年7月,田氏外孫平原劉錫玨到山東省立圖書館以該書稿本相贈,現(xiàn)藏山東省圖書館。
2.4 其它金石著述略說
田氏曾宦游南北二十余年,每到一處都致力搜訪當?shù)刂芤詠淼谋嫱乇?,共得三四百通。搜輯之外,田氏又博覽金石著述四五百種。其間,每見有價值的文字、圖像、目錄以及“遺文妙跡、軼事瑣聞或名人誼行、時賢口說并摹拓等事”[18],皆及時抄錄下來,放在書篋之中。后經(jīng)五年,整理出若干條目,田氏本來打算燒掉,但又于心不忍,便將其匯成一編,取名《金石啽囈錄》。因此,從內容上講,該書是田士懿為編著金石著述而日常積累的筆記類金石學資料。此書田氏自序末尾所記時間為“乙丑”,故此書當完成于1925年。1936年7月,平原劉錫玨將此書抄寫一部,與《增廣金石名著條目》稿本一并贈予山東省立圖書館。王獻唐擬將二書編入《山左先哲遺書》,交付瑞安陳繩夫予以刊印,終因故未能成事。
據(jù)1986年版《高唐縣志稿》記載,田氏另有《金石篹錄考》1卷,但未見有刊刻本或稿本。
田士懿大半生致力于對古代金石碑刻、金石學家、金石學著述的整理,且成果頗豐?!渡阶鬂h魏六朝貞石目》堪稱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山東地區(qū)金石碑刻的重要參考資料,對于山東金石學研究的貢獻不容小覷,而王獻唐先生對于《金石著述名家考略》尤為推崇。田士懿學術未競而去世,雖《山左漢魏六朝貞石目》《金石名著匯目》在其生前已刊刻發(fā)行,《金石著述名家考略》也在其去世后由王獻唐先生印行,但由于條件所限,未能廣布流傳。而《增廣金石名著匯目》《金石啽囈錄》《金石篹錄考》更是未能付刻刊行,足稱憾事。
〔1〕 山東省高唐縣人民政府方志辦公室.高唐縣志稿[M].1986
〔2〕〔13〕 胡璧城.金石著述名家考略·敘[M].濟南饕石墨廠,1935年版本
〔3〕 田士懿.金石著述名家考略·自敘[M].濟南饕石墨廠,1935年版本
〔4〕 田士懿.山左漢魏六朝貞石目·自敘[M].濟南饕石墨廠,1923年版本
〔5〕〔12〕〔14〕〔15〕 王獻唐.金石著述名家考略·敘[M].濟南饕石墨廠,1935年版本
〔6〕〔7〕〔8〕〔9〕〔11〕 田士懿.山左漢魏六朝貞石目并續(xù)目、再續(xù)目、補目[M].濟南饕石墨廠,1923年版本
〔10〕 田士懿.山左漢魏六朝貞石目·凡例[M].濟南饕石墨廠,1923年版本
〔16〕 田士懿.金石名著匯目[M].北京:邃雅齋,1925
〔17〕 田士懿.增廣金石名著匯目手稿[M].約1927
〔18〕 安可荇,王書林.王獻唐師友書札[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9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Tianshiy? i’s Epigraphy Works
Wu Jindun
During the period of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Tian Shiyidevoted hiswholemind to the study of Chiness epigraphy,and he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figure in epigraphy study of Shandong.He hadmany epigraphy works,which had been inherited rarely the transfer printing is notmuch and been not spread widely.but they wer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 the study of epigraphy.
Tian shiyi;Chinese epigraphy;Writings textual research
G256:K870.5
A
吳金敦(1975~),男,碩士,山東省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