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防
(吉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思政工作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研究
杜防
(吉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相繼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豐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拓寬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視野,也為高校進一步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是高校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校園的根本要求,也是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著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缺失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忽視學生個性化以及忽視學生內在需要等方面,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因此,高校必須通過關注大學生的感受和需要、構建和諧校園等途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心理疏導
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使用了“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概念,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1]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此又做了進一步地強調,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盵2]“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相繼兩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的提出,標志著我們的黨和政府對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進一步豐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拓寬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視野,也為高校進一步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人文關懷”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早在14世紀中葉,歐洲人文主義者就掀起了文藝復興運動,他們提倡個性解放反對思想桎梏,提倡理性反對迷信,提倡人權反對神權,重視人的尊嚴和價值,是一場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19世紀,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繼承人文主義傳統(tǒng)的基礎上,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提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痹谥袊?,“人文”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易經(jīng)》中賁卦的象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拔拿饕灾埂本褪菍Σ晃拿餍袨檫M行制約,“化成天下”就是用文明精神去教化民眾[3],這是我國人文關懷的初始內涵。而現(xiàn)代意義的人文關懷就是以“以人為本”為核心,包括尊重人的尊嚴、肯定人的主體地位、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滿足人的社會需要等內容在內的一種對人類本身的終極關懷。在我國,隨著科學發(fā)展觀不斷深入人心,人文關懷也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作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中的人文關懷,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和滿足學生的需要。
心理疏導最早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出現(xiàn),指的是醫(yī)生對患者診療過程中產生良性影響,對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狀態(tài)進行疏通引導,使之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4]將心理疏導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通過心理調適、心理訓練和心理咨詢等方式對教育對象進行心理引導,使教育對象情緒得以宣泄、困惑得以化解,最終促使教育對象形成符合社會所需思想品德的實踐活動。
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對象是人,所以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人的全面發(fā)展,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另一方面,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對受教育者必須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心理障礙。[5]因此,我們要把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與方法,從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重視教師的主導性,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往往被看做是知識和權威的擁有者,過分地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學生看做是被動接受者,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僅僅看做是單向的教育過程而不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首先表現(xiàn)在教育方法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用“你講我聽”、“你灌輸我接受”的教育方法,所傳授的知識并不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使學生體會不到思想政治教育與自身的緊密聯(lián)系,導致學生抱著一種無所謂甚至是排斥、厭學的心態(tài)對待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表現(xiàn)在教育內容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很少對學生所關心的社會熱點進行解答,從而使學生產生心理困惑。正是由于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才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失去了施教基礎,從而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重視傳道解惑,忽視情感關懷
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和道德觀教育,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法制觀,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把道德理論和道德原則的灌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單一方式,用諸多理論構建的“科學世界”取代現(xiàn)實世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本真。眾所周知,人是理性與非理性的共同體,人在進行認識活動的過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是辯證統(tǒng)一的,而非理性因素中的情感、意志、態(tài)度等因素有著理性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征服人心靈的滲透劑,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師生之間很少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教師很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也很難信任教師。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從而導致學生出現(xiàn)很多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很難收到良好效果。
(三)重共性輕個性,忽視對學生個性化人格的塑造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模式過分注重共性教育,表現(xiàn)在大家學習一樣的課程、看同樣的教材、一起考試、以統(tǒng)一的標準判斷學習成果。雖然這種教育模式有助于受教育者系統(tǒng)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社會規(guī)范,但是它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特性,做不到因材施教,不能滿足社會對多樣性人才的發(fā)展需要。這種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一般采用大班教學,各個專業(yè)混合在一起,人數(shù)大概在100人以上。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很難根據(jù)每個同學的個性進行教育,而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要求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的學生,違背了教育的層次性原則,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也無法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從而使得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缺乏可操作性,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關注大學生的感受和需要,不斷提升大學生精神境界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要有多個層面,按照力量的大小可排列為從低到高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當?shù)蛯哟蔚男枰@得滿足之后,高層次需要獲得滿足的愿望就會變得強烈。[6]因此,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關心學生的需求,尊重和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首先,教育者要關注和滿足受教育者的物質需要。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基本的物質生活需要的滿足是人類生存的第一歷史前提,人們只有滿足了基本生活需要,才能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關懷就必須高度重視受教育者在個人物質生活方面的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物質利益。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調動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受教育者不斷地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其次,教育者要關注和滿足受教育者的精神需要。馬克思認為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人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tǒng)一體。這就決定了人的需要也具有雙重屬性,即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統(tǒng)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滿足大學生精神需要、豐富大學生精神生活、提高大學生精神品味的使命。因此,教育者應該根據(jù)受教育者的興趣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從而提高其精神素養(yǎng)。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大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
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針對心理疾病給人類造成的嚴重危害斷言:“沒有任何一種災難比心理障礙帶來的痛苦更深重。”醫(yī)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心理問題是由長期的精神緊張壓力、反復的心理刺激及復雜的惡劣情緒逐漸影響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和化解,日積月累,就會造成心理障礙、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機。[7]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身心發(fā)育還未成熟,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環(huán)境中,往往會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經(jīng)驗不足、自我調控能力差等因素導致出現(xiàn)心理問題。因此,高校必須注重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大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首先,要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樂觀地對待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鼓勵大學生樹立公平競爭、共同發(fā)展的理念,營造一種兼容并包、尊重差異、團結協(xié)作的人際環(huán)境和氛圍;其次,要在高校校園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咨詢人員要充分地關心、理解、信任咨詢對象,耐心地傾聽咨詢對象的訴說,幫助學生化解心理困擾,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三)不斷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和諧的校園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眱?yōu)美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客觀需要,因此,高校應不斷地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營造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首先,要創(chuàng)建高品位的校園物質環(huán)境,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從某種程度上說,優(yōu)良的校園物質環(huán)境(如寬敞明亮的教學大樓、先進的實驗室設備、豐富的圖書資料、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學生公寓等)本身就能使大學生感到心曠神怡,有利于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其次,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一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進一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正確地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樹立遠大的理想;[8]二是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傳播載體的作用,有效地利用校報、校園網(wǎng)、校園廣播等傳播媒介營造一個健康、向上、充滿朝氣的校園輿論環(huán)境和氛圍;三是高校應舉辦社團文化藝術節(jié)、唱歌比賽、校園主持人大賽等各類比賽活動,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進來,豐富他們的課余文化生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N].人民日報,2007-10-16.
[2]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9.
[3]陳成文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問題十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207.
[4]剡啟超.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視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03).
[5]姚念龍,劉穎.簡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6]王捷.論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實現(xiàn)[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7).
[7]方敏.基于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2).
[8]龔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3).
(責任編輯:曹木易)
Research on the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 Fang
The reports of the 17th and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successively put forward“st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pay attention to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which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broadens the vi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and points the wa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further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it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build a harmonious campus,and also is the need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mental stress and do a good job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Bu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s lacks of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including ignoring the students’subjectivity,personalization and internal needs and so on,which seriously influence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refore,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focus on college students’feelings and needs,build a harmonious campu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humanistic care;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G641
A
2095—7416(2014)06—0053—03
2015-01-03
杜防(1990-),女,河南駐馬店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3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