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英
摘 要: 如何改變語文課堂教學低效無效的狀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真正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 反思性學習 培養(yǎng)方法
一
老師大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你激情四溢地講了一節(jié)課,學生也似乎學會了很多,可等到自己“上陣”操作,立即就“陣亡”了。那么,如何改變這種低效甚至無效的課堂教學狀況呢?
下面我就語文教學中的反思性學習談?wù)勔娊夂妥龇ā?/p>
首先,在對話中反思。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可以使課堂熱熱鬧鬧,也可能使課堂呈現(xiàn)浮躁不踏實的趨勢。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必須把好舵,適時將走偏的航向調(diào)整歸位,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反思總結(jié)剛才對話中所學到的知識、方法和技巧,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呈現(xiàn)出來。在每節(jié)課的最后可留出適當?shù)臅r間讓學生自我回顧,而老師可以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如:“在剛才的學習過程中你學到了什么?”,“剛才老師教給你怎樣的方法?”,等等,力求抓住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如果每節(jié)課能舍得花時間給學生思考和消化,則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疑問是思考的源頭,學習的開端,如果一個學生在看似平淡處發(fā)現(xiàn)端倪,找到疑問,那么毫無疑問他對學習必定興趣滿滿,學習效果自不必說了。老師可以讓學生將課堂中的疑問呈現(xiàn)出來,然后師生各顯神通,幫助學生解決疑問。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庇辛藢栴}的困惑,才有解決問題、提升智慧的過程。語文反思性學習不僅是學生回顧語文學習的活動過程,更是為了尋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找到解決的方案。語文老師要給學生自主思考提問的空間,在質(zhì)疑中解惑,不亦樂乎?這便是教學相長的過程。
其次,在行動中反思。課堂教學一味對話,并不是最佳方法,而應(yīng)該給學生“動起來”的時間和空間,這方面,理科教學給我們很多啟發(fā),老師講了例題方法,學生練習反饋,加深印象,鞏固知識。語文課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做呢?在研讀文本時,我認為可以讓學生動動手,如寫寫讀后的感想,寫寫對自己喜歡的語句的賞析,寫寫對主題的理解,寫寫對表現(xiàn)手法運用的分析;分析試卷時,更應(yīng)該不厭其煩,讓學生動腦動手,而非老師將標準答案一講到底,而應(yīng)讓學生反思質(zhì)疑,老師點撥,學生自主形成答案,這樣的講評試卷的過程,也許費了點時間,但學生在反思中學習成長,不是更有效嗎?而且“舉一隅不以三隅反”,這樣的教學方式孔子在幾千年前就反對了。
在行動中反思,在反思中總結(jié),在總結(jié)中提升,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會有實效。在行動中反思,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更可以鍛煉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應(yīng)試能力。
最后,在閱讀中反思。在課堂教學中,對話及活動中的反思,其實都是在教師的精心組織安排及監(jiān)督下進行的,要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還必須培養(yǎng)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能力,即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反思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反思的能力。
二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創(chuàng)造的精神和能力,逐步學會閱讀批判,必須首先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反思。反思性閱讀就是反思閱讀行為,它強調(diào)閱讀者在閱讀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自身閱讀過程及自我的閱讀理解進行再思考,提高閱讀質(zhì)量。通過反思性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p>
那么,語文老師應(yīng)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反思的能力呢?
首先要營造讀書的氛圍,著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不動筆墨不讀書”,學會圈點勾畫等。也許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事,但事實上,在實施過程中,要改變學生的這種“不動手”的陋習還是很困難的,老師必須加強檢查,不斷督促,方能見效。
其次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賞析文本,教給學生賞讀文本的方法與技能,使學生能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反思分析研讀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譬如,可以先從淺層次的角度入手,要學生反復朗讀,將自己喜歡的語句、內(nèi)容找出來,說說寫寫自己喜歡的理由,或者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等;然后從深層次的角度,要求學生賞析文章的主題、表現(xiàn)手法、精巧構(gòu)思、對自己的啟發(fā)或反映的社會問題,等等。
再次是質(zhì)疑、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這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當學生的閱讀積累達到一定的量,視眼寬了,高了,就有可能對文本形成獨到的見解和思考,對文本提出更多問題,然后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為自己的觀點尋找更多的有力證據(jù),這樣就拓展了學生的閱讀空間,提高了閱讀質(zhì)量,真正學會了閱讀。
淺層次的賞讀工作是必須完成的,深層次的賞讀是在老師精心選擇之后進行的,老師可以根據(jù)文本特點,設(shè)置一些賞讀側(cè)重點,然后指導學生完成對文本的鑒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掌握了知識技能,那么對文本的閱讀就不再是盲目地完全憑個人直覺解讀了,可以走入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反思性閱讀其實就是學生走入文本又走出文本的過程,走入文本,初步體驗感悟,走出文本,深入思考解讀,反復實踐,反復探究,使被動的閱讀變?yōu)橹鲃拥拈喿x,使淺層次的閱讀變?yōu)樯顚哟蔚馁|(zhì)疑、探究、創(chuàng)新,這才是語文閱讀教學應(yīng)該達到的境界。
學生一旦養(yǎng)成反思總結(jié)的習慣,語文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語文的教與學也就不再顯得虛空無效,語文老師就不必再聽“語文學不學都無所謂”這樣的話了。
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就讓它們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對翅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