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要] 目的 探討雙源CT血管成像技術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 方法 選擇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進行診療的主動脈夾層患者20例為研究對象。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DSCT掃描儀行平掃加增強掃描。 結果 20例AD(主動脈夾層患者)按DeBakey分類法分為DeBakey 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按照Stanford分型法為A型6例、B型14例?!半p腔主動脈”即真腔和假腔是AD診斷的主要和直接征象:雙源CTA對AD真假腔及內膜瓣的顯示率達100%。4例患者假腔內還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血栓,表現(xiàn)為假腔內的充盈缺損。 結論 雙源CT血管成像技術為診斷主動脈夾層提供了更有利的指導依據(jù),操作簡單且具有強大的后處理功能,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主動脈夾層;雙源CT;血管成像技術
[中圖分類號] R543.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8-0095-03
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也稱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發(fā)病突然,病情較復雜,癥狀缺乏特異性[1]。近年來,雙源CT在主動脈夾層的診斷中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成為主動脈夾層檢查的首選方法。雙源CT具有較高的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可在極短時間內進行大范圍的容積掃描,對主動脈夾層的早期診斷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依據(jù)[2],及時準確診斷主動脈夾層對患者的救治及預后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雙源CT 平掃及血管造影(CTA)掃描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主動脈夾層患者20例為研究對象,排除伴有急性炎癥、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疾病、精神疾病及碘造影劑過敏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最小36歲,最大70歲,平均(52.6±8.3)歲。以突發(fā)性胸背部疼痛為首發(fā)癥狀9例。少數(shù)患者有心衰、暈厥。12例沒有明顯自覺癥狀,12例有高血壓病史,8例合并心包、胸腔積液。
1.2 儀器與方法
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DSCT掃描儀行平掃加增強掃描。掃描范圍自主動脈弓上方2~3 cm 至髂總動脈分叉以下2 cm 處,掃描層厚5mm,重建層厚0.6 mm,螺距1.2,矩陣512×512,增強用經(jīng)右側肘正中靜脈以3.5 mL/s的速度團注碘佛醇(320 mgI/mL)80~100 mL,管電壓120 kV,電流110 mA,行動脈期及靜脈期雙期掃描注藥后延時25 s行動脈期掃描,55 s行靜脈期掃描,利用原始圖像數(shù)據(jù)在西門子工作站進行多平面重組(MPR),經(jīng)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積顯示技術(VRT)、表面遮蓋顯示(SSD)等圖像后處理。
2結果
2.1 分型
DeBaKey分型:I型,起自升主動脈近端延伸至降主動脈;Ⅱ型,起自升主動脈止于無名動脈,降主動脈不受累;Ⅲ型,起自主動脈弓降交界部延伸至腹主動脈,升主動脈不受累。20例AD按DeBakey分類法分為DeBakey I型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按照Stanford分型法為A型6例、B型14例。
2.2 “雙腔主動脈”即真腔和假腔是AD診斷的主要和直接征象
雙源CTA對AD真假腔及內膜瓣的顯示率達100%。CTA可以顯示主動脈擴張和呈雙腔主動脈,假腔大于真腔,且呈螺旋撕裂位于真腔任何方位。內膜瓣于真、假腔間呈線狀、S形或弧形彎曲突向假腔,個別呈“V”形。12例患者的內膜瓣已經(jīng)累及頭臂動脈;累及腹腔干動脈和髂總動脈6例;累及左腎動脈6例;累及腸系膜上動脈14例。結合橫軸位、MPR 及CPR重建圖像,雙源CTA對內膜破口有較高的顯示率95%(19/20),破口多呈喇叭口狀,表現(xiàn)為低密度內膜片的連續(xù)性中斷,內膜片移位。內膜破口多數(shù)位于升主動脈或降主動脈近端左鎖骨下動脈以遠處,但也可以發(fā)生在主動脈其他部位。4例患者假腔內還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血栓,表現(xiàn)為假腔內的充盈缺損。20例主動脈夾層分型及病變的CT表現(xiàn)見表1、圖1、2。
3討論
主動脈夾層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主動脈內膜撕裂,高速高壓的血流漏入裂口,將管壁剝離形成壁內瘤腔[3]。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突發(fā)劇烈胸痛,疼痛持續(xù)時間長,一般藥物不能緩解,常伴有各種壓迫癥狀、胸腔積液等[4]。
主動脈夾層的發(fā)病與動脈粥樣硬化、妊娠、高血壓、馬凡綜合征等密切相關。近年來主動脈夾層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發(fā)病后48 h內病死率達36%~71%[5]。常用的診斷主動脈夾層的影像學方法有B超、CTA及MRA、DSA等。但B超檢查圖像缺乏直觀性,MRA雖然可明確真假腔的走行及破裂口的位置,但檢查時間長,禁用于心臟起搏器者,對各種運動偽影較大。DSA屬有創(chuàng)檢查,對不為造影充盈的假腔難以觀察,術中患者造影劑使用量、患者及術者接受放射線量較大、費用高,難以顯示附壁血栓以及動脈內膜的變化[6-8]。
雙源CT掃描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圖像時間/空間分辨率高,重建出的軸位、冠狀位、矢狀位圖像具有一致的空間分辨率,進行任意方向的后處理顯示,重建出的MPR、CPR、MIP及VR等圖像與原始橫斷面圖像相結合可對病變進行多方面分析[9]。MPR圖像對主動脈夾層范圍、內膜撕裂口、血栓等顯示具有較重要的價值,能夠全面地顯示真腔、假腔,破裂口位置、內膜片形態(tài)、受累血管分支、附壁血栓、血管周圍關系及支架情況等,為臨床及時制定治療方案、評估預后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10]。
主動脈夾層雙源CTA的主要特征為:平掃可顯示夾層處主動脈增粗、形態(tài)異常、內膜鈣化內移等直接征象及心包積液、胸腔積液等間接征象。增強掃描可見撕裂內膜片和真假兩腔形成。其中主動脈夾層在雙源CT掃描中的直接征象是被內膜片分隔的兩個或多個血管腔,即真腔及假腔,本組顯示率達100%,真假腔之間的交通即破口,可為單個或多個[11-14]。endprint
綜上,雙源CT血管造影術為診斷主動脈夾層提供了有利的指導依據(jù),操作簡單且具有強大的后處理功能,為臨床提供了重要的影像信息支持,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印隆林,楊志剛,陳加源,等. 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 放射學實踐,2012,27(4):406-410.
[2] 張宗,劉文軍,劉克平.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3,10(26):88-90.
[3] 姚傳順,劉金有,楊世喜,等. 64排螺旋CT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J]. 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53(2):71-74.
[4] 鄒亞毅,阮兵,梁漢歡,等.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9):5-7.
[5] 史恒瑞,趙建民.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價值[J]. 中國實用醫(yī)刊,2013,40(17):93-94.
[6] 楚延清. 64排螺旋CT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學,2012,32(10):98-99.
[7] 孟波. 64排螺旋CT 在主動脈夾層中的應用價值[J]. 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08,40(11): 1336-1338.
[8] 梁曉輝,楊慶艷 ,汪紅梅,等. 64排螺旋CT在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中的診斷及臨床應用價值[J]. 黑龍江醫(yī)學,2008,32(7):492-494.
[9] 鄒紅群,李全康,李松,等. 64層螺旋CT 血管成像技術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應用[J]. 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11,13(3):301-302.
[10] 陳強,鄭春輝,喻曉明,等. 64排CT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3):89-90.
[11] 曾蕾,李勝,陳玉峰,等.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J]. 西部醫(yī)學,2010,22(6):1091-1092.
[12] 解騫,傅愛燕,吳忠偉,等. 64層螺旋CT在主動脈夾層中的臨床應用[J]. 工企醫(yī)刊,2009,22(4):6-7.
[13] 林紅東,周玉祥,肖俊強. 主動脈夾層64 螺旋CT的診斷價值[J]. 海南醫(yī)學,2013,24(7):995-996.
[14] 藍開發(fā),陳恩明,李傳旺,等. 多層螺旋CT在主動脈夾層診治中的應用價值[J]. 福建醫(yī)藥雜志,2010,32(5):103-104.
(收稿日期:2014-01-07)endprint
綜上,雙源CT血管造影術為診斷主動脈夾層提供了有利的指導依據(jù),操作簡單且具有強大的后處理功能,為臨床提供了重要的影像信息支持,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印隆林,楊志剛,陳加源,等. 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 放射學實踐,2012,27(4):406-410.
[2] 張宗,劉文軍,劉克平.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3,10(26):88-90.
[3] 姚傳順,劉金有,楊世喜,等. 64排螺旋CT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J]. 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53(2):71-74.
[4] 鄒亞毅,阮兵,梁漢歡,等.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9):5-7.
[5] 史恒瑞,趙建民.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價值[J]. 中國實用醫(yī)刊,2013,40(17):93-94.
[6] 楚延清. 64排螺旋CT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學,2012,32(10):98-99.
[7] 孟波. 64排螺旋CT 在主動脈夾層中的應用價值[J]. 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08,40(11): 1336-1338.
[8] 梁曉輝,楊慶艷 ,汪紅梅,等. 64排螺旋CT在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中的診斷及臨床應用價值[J]. 黑龍江醫(yī)學,2008,32(7):492-494.
[9] 鄒紅群,李全康,李松,等. 64層螺旋CT 血管成像技術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應用[J]. 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11,13(3):301-302.
[10] 陳強,鄭春輝,喻曉明,等. 64排CT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3):89-90.
[11] 曾蕾,李勝,陳玉峰,等.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J]. 西部醫(yī)學,2010,22(6):1091-1092.
[12] 解騫,傅愛燕,吳忠偉,等. 64層螺旋CT在主動脈夾層中的臨床應用[J]. 工企醫(yī)刊,2009,22(4):6-7.
[13] 林紅東,周玉祥,肖俊強. 主動脈夾層64 螺旋CT的診斷價值[J]. 海南醫(yī)學,2013,24(7):995-996.
[14] 藍開發(fā),陳恩明,李傳旺,等. 多層螺旋CT在主動脈夾層診治中的應用價值[J]. 福建醫(yī)藥雜志,2010,32(5):103-104.
(收稿日期:2014-01-07)endprint
綜上,雙源CT血管造影術為診斷主動脈夾層提供了有利的指導依據(jù),操作簡單且具有強大的后處理功能,為臨床提供了重要的影像信息支持,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印隆林,楊志剛,陳加源,等. 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 放射學實踐,2012,27(4):406-410.
[2] 張宗,劉文軍,劉克平.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3,10(26):88-90.
[3] 姚傳順,劉金有,楊世喜,等. 64排螺旋CT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J]. 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53(2):71-74.
[4] 鄒亞毅,阮兵,梁漢歡,等.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9):5-7.
[5] 史恒瑞,趙建民.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價值[J]. 中國實用醫(yī)刊,2013,40(17):93-94.
[6] 楚延清. 64排螺旋CT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學,2012,32(10):98-99.
[7] 孟波. 64排螺旋CT 在主動脈夾層中的應用價值[J]. 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08,40(11): 1336-1338.
[8] 梁曉輝,楊慶艷 ,汪紅梅,等. 64排螺旋CT在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中的診斷及臨床應用價值[J]. 黑龍江醫(yī)學,2008,32(7):492-494.
[9] 鄒紅群,李全康,李松,等. 64層螺旋CT 血管成像技術在主動脈夾層診斷中的應用[J]. 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11,13(3):301-302.
[10] 陳強,鄭春輝,喻曉明,等. 64排CT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3):89-90.
[11] 曾蕾,李勝,陳玉峰,等.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J]. 西部醫(yī)學,2010,22(6):1091-1092.
[12] 解騫,傅愛燕,吳忠偉,等. 64層螺旋CT在主動脈夾層中的臨床應用[J]. 工企醫(yī)刊,2009,22(4):6-7.
[13] 林紅東,周玉祥,肖俊強. 主動脈夾層64 螺旋CT的診斷價值[J]. 海南醫(yī)學,2013,24(7):995-996.
[14] 藍開發(fā),陳恩明,李傳旺,等. 多層螺旋CT在主動脈夾層診治中的應用價值[J]. 福建醫(yī)藥雜志,2010,32(5):103-104.
(收稿日期:2014-0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