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燕平,江紅巖,藍吉吉 (深圳市西麗人民醫(yī)院手術室,廣東 深圳 518000)
腦卒中是神經(jīng)科常見疾病之一,腦卒中后病人除有偏癱、失語等軀體功能障礙外,還常伴有情感障礙、認知障礙、行為人格障礙等。腦卒中后抑郁是腦卒中后情感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直接影響病人的康復和治療效果,因此對腦卒中病人進行早期診斷、早期康復治療并采取相應的護理,可明顯改善腦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抑郁心境,使康復治療步入良性循環(huán),從而改善預后效果。腦血管疾病發(fā)生后常見的并發(fā)癥,成為困擾醫(yī)護患者及其家屬的主要問題之一[1]。本文通過調查住院腦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狀況,探討早期整體護理干預對患者預后的影響,以期使患者最大程度上克服心理生理疾病,恢復社會功能,積極配合治療,提高生活質量和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對36例腦卒中合并抑郁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及藥物治療基礎上,進行整體護理模式的干預。結果總有效率為86.1%,其中痊愈25例(69.4%),顯效、有效6例(16.7%),無效5例(13.9%)。
1.2.1 臨床心理干預
腦卒中病人因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的喪失而感到抑郁、絕望,表現(xiàn)出情緒低落,缺乏主動性,日常生活過分依賴,對治療和訓練持懷疑態(tài)度,對生活絕望。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病人的心理變化,準確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認真傾聽他們的心理感受,適時做好心理疏導,減輕心理壓力,幫助他們走出抑郁。研究表明,對腦卒中后抑郁病人進行早期積極的心理干預,可改善病人的抑郁狀態(tài),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康復,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腦卒中后抑郁病人思維遲鈍,言語減少和緩慢,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溝通時要鼓勵病人抒發(fā)自己的感受、想法,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不可表現(xiàn)出煩躁、冷漠的表情和行為。在交談中,應避免簡單、生、冷、硬的語言。對患者主要進行有關腦血管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以認知訓練幫助患者改善認知功能,使之主動的接受治療。每周進行3次,30 min/次。對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增強患者對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和決心;采取誘導、安慰、鼓勵的方法,幫助患者分析人生所面臨的困難,使之順利渡過心理危機。心理干預主要采用心理支持療法、認知療法、人本主義心理治療等,對具體病人因人而異采用不同方法,個別特殊病人聘請有關心理咨詢專家給以會診督導。在心理干預技術不熟練的情況下,均采用心理支持療法,該方法雖然特異性和針對性稍差,但不會產(chǎn)生心理干預方法選擇不當給患者造成反面作用,應該加以重視。
1.2.2 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滿足其生活需要
認真做好各項基礎護理,精心照料患者生活,盡量滿足患者的生活需求。護理人員各項操作正規(guī)、熟練、認真,并加強康復指導。協(xié)助制定康復計劃,幫助患者利用輔助工具提高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生活活動指導從易到難,由粗到細,反復施教耐心而有步驟地進行,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并執(zhí)行各種治療、護理和康復活動。
1.2.3 調動患者的家庭社會支持
應激引起健康損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社會支持,病人尤其腦卒中后抑郁病人需要家屬的陪護和親友的探視,在情感上得到醫(yī)務人員的認可與關心。鼓勵病人家屬與親友常來探視,傳遞信息,給病人以安慰、鼓勵和支持,充分享受家庭和社會的溫暖,精神得到安慰,讓病人消除被遺棄感。鼓勵病人與病友接觸交流,幫助病人認識生存的價值,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通常在信息缺乏時,易陷入情感障礙,產(chǎn)生不良心理影響,護士應加強健康教育指導。不良情緒的干預方法、心理疏導方式,飲食、用藥指導,康復訓練等,促使病人自覺地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模式,以消除其抑郁情緒,增強康復信心。
國內(nèi)外文獻報道腦卒中后抑郁的總發(fā)生率多在30%~40%[3]。本組顯示的發(fā)生率為32.7%,以輕、中度抑郁為主,這與國內(nèi)外學者的研究報告基本一致[2]。臨床上病人的心理發(fā)生很大變化,其大腦功能衰退、丘腦下部功能失調,均可導致情緒不穩(wěn)定性增高,可誘發(fā)抑郁的發(fā)生,抑郁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活動減少、思維變慢以及悲傷、失望等,而身體的不適可能是一種潛在表現(xiàn),臨床上很難與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癥狀相鑒別。多數(shù)情況下,抑郁以一般的身體不適為首發(fā)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或困倦、無法解釋的疼痛、胃腸道癥狀、頭痛、失眠、眩暈、心悸、胸骨后灼痛、麻木、食欲不振和經(jīng)前期綜合征。失眠(尤其是早醒)為抑郁早期的表現(xiàn)。抑郁的發(fā)生與合并疾病種類也有關系,合并的疾病種類越多,腦卒中后抑郁發(fā)生率越高。這提示所患疾病越多,癥狀越明顯,病人的應激反應越大,如果應激水平超過了病人的應變能力,則容易導致情感障礙,總之,腦卒中后抑郁的發(fā)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常,患者身體不適和無法用器質性疾病解釋的體征越多,越可能為抑郁狀態(tài)。抑郁可導致更進一步的腦損害[3]。對疾病的康復非常不利,而且還可能引發(fā)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嚴重者甚至自殺自殘等,后果嚴重。
腦卒中抑郁狀態(tài)對改善生活、恢復神經(jīng)功能極為不利,護士應引起高度重視,及早發(fā)現(xiàn)病人抑郁情緒,除要做好疾病本身的藥物治療外,還要針對腦卒中后抑郁的主要相關因素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康復護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等整體護理干預措施,減少腦卒中后抑郁的發(fā)生。抑郁癥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心理障礙。抑郁的出現(xiàn)不僅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也妨礙其精神功能障礙的恢復。及時有效、有針對性的護理能顯著地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治療時間和減少醫(yī)療費用,最大可能地恢復其生理功能,提高生存生活質量。
一般來說,腦卒中發(fā)病兩年以內(nèi),抑郁的發(fā)生率較高,2年以后發(fā)生抑郁的概率和正常人相同,但發(fā)病的高峰時間各家報道不一,Robinson等認為病后6個月至2年為發(fā)病的高峰期,也有人認為,腦卒中后3個月至1年,腦卒中后也有的發(fā)生率最高[3]。整體護理干預可顯著減輕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對提高患者自信心、促進全面康復起重要作用。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抑郁情緒,及時給予整體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及主觀軀體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尤其是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干預對預防抑郁的發(fā)生意義更為重要,使患者盡早以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去回歸社會適應社會,是今后我們在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指導下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區(qū)麗明,許儉興,譚杰文.中風后抑郁障礙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康復學雜志,2001,16(5):315.
[2] 呂文回,張分明,王濟明.腦卒中后抑郁相關因素研究[J].臨床薈萃,2003,18(15):858.
[3]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