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慧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歸納法,對2000-2013年體育對青少年的心理效益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并了解到大多數(shù)文章大致都是以這幾個問題闡述體育對青少年心理效益:1.體育鍛煉對情緒的效益;2.體育鍛煉對應激的效益;3.體育鍛煉對智力的效益;4.體育鍛煉對人格的效益。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青少年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效益,但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關鍵詞 青少年 體育 心理效益
一、引言
青少年是初升的太陽,心理狀況的發(fā)展非常值得關注,心理效益是人們在從事某項事情時所獲得的有利于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內(nèi)在體驗或心理活動[1],體育是一種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體質(zh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為目的的社會活動。黃晨曦等人認為參與鍛煉的個體擁有更加良好心理健康[2]。體育鍛煉的研究表明:能夠緩解青少年的焦慮和抑郁;有良好的認知能力;有良好的應激反應;可以培養(yǎng)青少年的意志品質(zhì)。
對國內(nèi)關于體育對青少年心理效益的研究進行一次理性縱覽,并在此基礎上探討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之處,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瞻望,以期為今后的研究提出適用性的意見。
二、對心理健康含義的認識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心理健康含義的認識
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定義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在身體、智能以及感情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nèi),將個人心境發(fā)展成最佳的狀態(tài)[3]。葉奕乾等人定義為:心理健康是指個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的、積極的狀態(tài)和同環(huán)境保持良好心理適應的能力[4],畢秀淑等人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各種環(huán)境中能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5]。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
縱觀心理學研究,可用以下標準來衡量:1.正常的發(fā)育;2.良好穩(wěn)定的情緒;3.活潑開朗的性格;4.樂于與人交往;5.行為協(xié)調(diào)和良好的適應能力;6.良好的自我概念。
三、體育對青少年的心理效益的研究
(一)體育鍛煉的情緒效益
焦慮是個體對不確定要發(fā)生的事情所產(chǎn)生的煩躁不安甚至是恐懼的心理狀態(tài),抑郁是個體在生活或所在的環(huán)境中受到挫折時產(chǎn)生的失落、悲傷的心態(tài)。
馮燕研究:青少年中經(jīng)常參加體育運動受心理壓力困擾小[6]。體育活動可降低心理負荷壓力[7]。許巖等人闡述:體育運動有助于解除青少年的不良情緒。
(二)體育鍛煉的應激效益
應激是機體對外界的刺激做出來的反應,是一種非特異性應答,指個體在出乎意料的緊張或危險情景下所產(chǎn)生的情緒狀態(tài)。
Morgon等人指出,高強度的體育鍛煉可降低應激;crew等人研究指出從事體育鍛煉的人更少產(chǎn)生應激反應;朱健民研究得出:經(jīng)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大學生群體應激反應更低;青年參加體育活動能減輕應激反應。
(三)體育鍛煉的智力效益
心理學家KG·Brown認為,智力是學習能力、把持知識、推理和應付新環(huán)境的能力,智力是一項綜合能力。
琴森教授研究,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腦細胞反應速度;進行體育鍛煉有利于挖掘大腦右半球的智力潛能。
(四)體育鍛煉的人格效益
人格的形成與人的活動密不可分,鄭雪等對人格定義:是先天生物遺傳素質(zhì)的基礎,通過后天社會環(huán)境的作用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
焦旭妮認為基礎教育階段體育:一是增強其體魄;二是青少年時期對人格的培養(yǎng)發(fā)揮直接的作用。馬冠楠等人研究:體育對于青少年構建完善健康的人格框架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總結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我們亟待關注的,近十年學術界關于體育對青少年的心理效益研究證實:體育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增強青年心理自我良好感和良好情緒體驗,對人格的形成也有良好的作用;學術界也有一些研究體育對青少年的心理效益,但和需求相比,還存在某種缺陷,為更好研究體育對青少年的心理效益,需加強實證性研究,提高質(zhì)量,增加數(shù)量,才能更好的認識體育對青少年的心理效益,才能讓青少年使其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叢立新.中學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黃晨曦,殷曉霞,朱慧.大學生EPQ人格特征與體質(zhì)的有關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28(6).
[3] 林修全,黃子杰.體育鍛煉與心理效益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校醫(yī).2009(5):607-610.
[4] 葉奕乾,祝蓓里.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6(3).
[5] 畢秀淑,彭延春.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3):30.
[6] 馮燕.試論體育運動對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心理品質(zhì)的作用[J].體育科技.2001.2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