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毅
【摘 要】讓女性發(fā)聲,爭取與男性同等的社會權力,是自女權主義在法國誕生以來,無數的女權主義者都為之奮斗的目標。隨著20世紀60年代女權主義運動的興起和婦女意識的不斷覺醒,女性不再按照男性的價值觀念來看待自我,而是不斷尋求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女性話語在不斷被傾聽,被尊重,而在這個過程中,媒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女性話語權 媒介 女性書寫
讓女性發(fā)聲,爭取與男性同等的社會權力,是自女權主義在法國誕生以來,無數的女權主義者都為之奮斗的事情?!扒О倌陙?,男性為確保自身至高無上的統(tǒng)治地位,一直牢牢控制和壟斷著話語權,致使女性成為‘失聲的集團,緘默的群體,其話語的權力長期被剝奪、被收繳”。然而比這更可怕的是,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女性的主體意識已經被長期占據著霸主地位的男性權威消磨殆盡,進而在男權的凝視下淪為了被控制者和自我監(jiān)視者?!安贿^隨著20世紀60年代女權主義運動的興起和婦女意識的不斷覺醒,女性不再按照男性的價值觀念來看待自我,逐步認識到并且開始正視自己不同于男性的特有欲望、經驗和生活,這就需要跳出遵循等級秩序、嚴格邏輯結構的男性話語的包圍,尋求一種完全不同于線形語言的‘女性話語來表達女人自己的世界?!?/p>
語言是精神最原初的沖動,是人類最根基的本質,人類的文明和文化有賴于語言而得以傳承和發(fā)展。然而西方傳統(tǒng)認為語言是男性的?!妒ソ洝氛J為上帝創(chuàng)造了萬物,亞當則為萬物命名,男人由此壟斷了語言。不僅如此,人類文明的歷史也證實了這一點。在人類歷史上,廣大文盲婦女由于缺少教育,使得歷史的記載變成了男性的專權。不過,隨著婦女運動的不斷發(fā)展,女性意識也得以不斷提高和加強。從最初的女性書寫,到后來的網絡寫手,再到如今的微博維權,隨著媒介的出現、發(fā)展和完善,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借助于媒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讓這個世界接納自己,甚至突破男權的統(tǒng)治,讓女性在這個世界的統(tǒng)治權上占有一席之地。建立一種不同于男性語言結構的女性話語,已經成為多數女權主義者的共識。
女性書寫就是早期的一種女性發(fā)聲行為。雅克拉康說過,有語言構成的象征界則是社會文化的根本。對于女性來說,每一個個體,只有擺脫了女性的想象界進入以語言為代表的男性象征界,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
2000年以后,隨著博客的興起,女性網絡書寫迎來了她的時代。網絡傳播因為其進入門檻低、交流可匿名等特點,給女性的話語權表達提供了便捷的平臺,從而給女性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影響。針對女性需要傾訴的特點,網絡在為女性提供情感支持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傳播優(yōu)勢。曾經名噪一時的“木子美事件”和“芙蓉姐姐”事件,就是這個時期女性利用網絡媒介表達自我、顛覆男權的典型代表。雖然一提起他們,大家不免會想到“炒作”二字。
微博從2008年在我國運行以來,一直被廣大網民視為自媒體的典型代表,同時它也作為草根維權的利器深得廣大網民的推崇。女性話語在這樣的媒介環(huán)境下也迎來了新的春天。
微博有以下幾個特點適合作為女性話語表達和權力維護的輿論場:
1、草根化
草根化放大了女性言說的欲望并為其提供了充分表達的可能。跟古代相比,女性不再是作為男性的戰(zhàn)利品或者附屬物而存在,女性能頂半邊天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潮流。太多的女性從家庭的樊籠里解放出來,開始從事跟男性一樣的工作,同樣也開始承受和男性一樣的壓力,因此在面對壓力的時候,女性自身的生理特性決定了她們更多的傾心于抒發(fā)細致微妙的心理世界,致力于捕捉內心轉瞬即逝的感情漣漪和波痕。在以前,無論是女性作家還是網絡博客寫手,都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需要連貫成文的邏輯思維。而微博的出現,其草根性和低門檻性瞬間獲得了萬千女性的青睞,她們把這一媒介當作自己內心傾注的園地,精心維護著自己的個人主頁。
2、碎片化
碎片化的機制符合女性瑣碎化的話語特性。男女不同的慶祝對象產生了不同的時間概念,克里斯蒂娃在《女性時間》一文中區(qū)分了男性的線性歷史時間和女性的循環(huán)時間。歷史時間是指家族史的線性延續(xù),從生到死,代代相傳,不斷延續(xù),是“線形的男性時間”。重復性和永恒性是女性時間的特點,“生理節(jié)奏永恒地再現”于女性時間中,就像前俄荻浦斯時代“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具有深邃的包容性”。舒沃爾特在總結“女人句子”的時候說,“意識流手法通過女性體驗到的各種不同的豐富聯想來克服這一困境?!彼齻兺ㄟ^“缺少標點、運用省略和支離破碎的句子”,來反對充滿主從式的、具有嚴格結構關系的男性語言。而耶斯佩松在總結女人說話和寫作的特點時更是明確表示,“其講話主體平凡瑣碎,句子結構簡單重復,殘缺不全,邏輯混亂,就像用‘和連接起來的一串珍珠”。因此這些特點跟微博本身碎片化的緊密傳播機制融合,微博本身就是一個意于使用戶用瑣碎的語言表達直接情緒的工具,所以它才設計了140字的文本輸入框,使用戶用簡單又簡短的文字即時進行表達。這與女性瑣碎的語言習慣相吻合,尤其為女性提供了適宜的表達平臺。
3、個性化
個性化方式有利于女性呈現出自主性表達。長久以來,女性都一直被傳統(tǒng)媒體設置的“非自主性”的女性形象牢牢困住,無法掙脫。自1936年貝蒂·弗萊登的《女性神話》以來,研究者一直向大眾傳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發(fā)出質疑:“媒介要如何才能改變?如何才能將女性從把她們限制在洗衣燒飯的那些媒介訊息暴政中解放出來?”在傳統(tǒng)媒介中,女性形象的設定取決于相應的媒介組織、記者、編輯在特定框架中的展現。女性的表達都以“非自主性”的被動設定來完成。網絡媒介改變了傳統(tǒng)媒體的傳受結構,女性更是可以在微博中通過文字,照片,視頻等多種形態(tài)來進行自我形象的設定與表達。這一從“非自主性”到“自主表達”,從“失語”到擁有表達權的跨越,不僅意味著更多普通女性可以在網絡中發(fā)聲,也意味著女性可以利用微博展現個人觀點和思想,呈現更具真實性和自主性的形象,從而解放女性的話語權、逐漸改變傳統(tǒng)媒體所設定的形象。
綜上所述,微博作為新型的自媒體,正在以其獨特的方式促進女性話語的表達和權力的維護。而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發(fā)揮著威力,我們可以從2011年8月底爆發(fā)的瘋狂英語創(chuàng)始人李陽的“家暴門”事件中窺見一斑。
2011年9月5日,李陽的妻子李金(KIM)在自己名為“麗娜華的MOM”的微博主頁上,曝光了一系列關于丈夫向她施暴的圖片和文字,一下子把這個著名的英語教育專家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網友評論“李陽原來如此瘋狂”。對此,李陽一直未作回應,直至很久后才在微博上承認家暴一事,并向妻子、女兒及公眾道歉。2013年2月3日,歷時一年多的“李陽家暴門”離婚案有了結果。法院認定李陽家庭暴力行為成立,準予李陽和妻子李金離婚,李陽向李金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5萬元、財產折價款1200萬元。時至今日,李陽“家暴門”事件看似塵埃落定,但是公眾有關名人家暴的輿論熱情依舊不減,李金作為這場軒然大波的當事人依然還在自己的微博主頁上時刻更新著自己跟家暴有關的一切,無論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還是轉發(fā)別人的,她用自己不屈的尊嚴注視著這一切,反抗家暴,呼吁法律保護,儼然成為了成功捍衛(wèi)女性主權的國際友人。多少默默承受家暴的女性在李金案例的鼓動下通過微博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故事,期盼著也能獲得同樣的輿論關注和大眾的幫助。至此,李金已經不完全是一個家暴的承受者,而更像是一個女權主義的捍衛(wèi)者,尤其是一個用話語捍衛(wèi)自身權力的典型女權主義者形象。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微博在這場捍衛(wèi)女性權力的運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金發(fā)出第一條跟李陽家暴有關的微博是在2011年9月4日,微博消息一出,瞬間得到上萬人的評論和轉發(fā),大家對于這一消息的曝出深感震驚,博友紛紛向李金表達了同情,同時李陽這一為人師表的光輝形象也即刻坍塌。這一由微博引起的名人“家暴門”事件以前所未有的聲勢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席卷全中國。這不得不讓我們認識到微博這一新興自媒體的威力,然而在這里,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李金作為一名女性她在利用微博發(fā)出求救信息的同時自身所具備的主體意識。李金,這個在中國生活了十多年的美國人無疑給廣大的女性同胞注射了一針強心劑,成為了利用媒介維權的成功典范。微博的出現,讓女性看到了希望,而李金的成功案例更讓眾多的女性了解到微博的強大力量,這就是微博從這個事例上帶給女性的正能量。這份正能量使得廣大女性同胞相信自己有發(fā)聲的渠道并且堅信聲音被傳播出去就能夠得到他人精神的或物質的回應。
然而當我們暗自慶幸數千年來女性終于迎來了光明正大的話語權力的時候,我們依然不該忽視微博表達給女性話語帶來的挑戰(zhàn)。李金事件是否只是個偶然,她能否被廣大女性同胞復制,這還有待考證。同時一份有關男女使用微博的問卷調查顯示,無論是在男女微博的受關注度還是各自關注的話題領域上,男性微博都毫無疑問的比女性微博更有優(yōu)勢,更具有話語的主導權。所以不可否認,在微博上,女性還很大程度上沿襲著社會文化和傳統(tǒng)社會的兩性角色,真正意義上的女性解放和女權的獲得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①趙一凡、張中載、李德恩:《西方文論關鍵詞》[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②張晨陽、郁慧玲,《微博空間中的女性表達:契機、問題與展望》[J].《新聞界》,2011(5)
③梁頤,《女性話語權的網絡表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1(3)
④孫周年、肖向東,《書寫的欲望——論20世紀中國女性文化與女性話語權力》[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9)
⑤趙樹勤,《當代女性話語權力的欲求與焦慮》[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3)
⑥http://baike.baidu.com/view/
6451079.htm
⑦http://weibo.com/2254494161/
xmBz5oTKp#_rnd1373125250281
(作者: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2012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