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久燕
捕捉習作素材的有效途徑
■鞠久燕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生活中的材料,捕捉習作素材,提升寫作水平。那么,教師該如何開發(fā)、利用身邊的資源,引領學生捕捉鮮活、靈動的習作素材呢?
兒童文學家楊紅櫻認為:“要想寫好作文就得熱愛生活,寫作文比較困難是所有孩子都有可能面臨的問題,只有感受生活、感恩生活才能寫出好文章。每件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是文章的內(nèi)容?!比~圣陶先生說過:“寫作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是生活本身。”學生唯有學會觀察生活,熱愛生活,才能從生活中汲取習作素材。教師應引領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地觀察學校、社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隨時留心觀察的良好習慣,捕捉習作素材的能力就會不斷增強,從而頭腦里的材料也就越來越豐富,習作時便會“文思如泉”“傾瀉而下”。如《賣烤山芋的老奶奶》《老外賣氣球》取材于社會生活;《替補也能出彩》《跑道》《在家長會上的演說》《請投我一票》《黃蓓佳為我簽名》取材于校園生活;《我家也過愚人節(jié)》《比廚藝》《搶遙控器風波》《“UFO”大戰(zhàn)》《魂飛陷阱》取材于家庭生活等。
師生共同生活的環(huán)境是校園,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是習作的素材,指導學生從觀察校園生活開始,大家熟悉的人、事、景容易觸動孩子的心靈,引起共鳴:原來我們的身邊有著如此豐富的素材。學生在相互影響中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汲取素材。比喻學生描寫道:“‘現(xiàn)在開始小測驗!’老師宣布?!畤W啦啦’‘沙沙沙’‘咚咚咚’整理課桌的,拿作業(yè)本的,文具盒掉地上的……不一會兒,便靜悄悄了,只聽見隔壁教室的喧鬧聲。時間一秒一秒地流失,教室里的氣氛也越來越凝重。做得順利的同學早早地交了上去,只剩下上課不認真聽講的。他們朝東家‘串串門’:這個怎么寫啊?又向西家‘取取經(jīng)’:那個怎么算啊……”一次課堂小測驗被這位學生描寫得淋漓盡致,孩子們的緊張真真切切映入眼簾。
另有一位同學對體育課是這樣描寫的:“剛經(jīng)過一場激烈的短跑比賽,隨之而來的便是刺激的懲罰——輸者背贏者。這一輪,我們輸了,要背別人。剛才我還在王號杰的背上,樂得我瀟灑無比。‘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現(xiàn)在,輪到我背他了,還不到10米遠,王號杰便急忙跳到地上:‘想勒死我呀!’我一聽樂了,不讓我背,我偏要背,見這勢頭,他撒腿就跑,我窮追不舍,一路追著跑著就到了終點……”體育課上的這一幕,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童真童趣。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汲取習作素材,豐富習作素材。
大自然是個儲藏習作素材的“百寶囊”。大自然中的飛禽走獸、花草樹木、青山綠水、四季美景、日月星辰為學生獲取習作素材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教師應鼓勵學生時時刻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感悟,去發(fā)現(xiàn)。因為大自然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奇的富有魅力的樂園,學生會充滿激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對大自然進行贊美。學生的習作語言自然會伴隨著情感的升華迅速融通。
比如,一位學生以《河岸月色》為題,描繪了一幅夏夜河岸的美麗景色。全文自始至終充滿了美感,真可謂“聲色俱全”?!逗纭肥且黄娜沼旰绲馁澑?。寫雨前的景,雨的“協(xié)奏曲”,雨后的“虹”,無不傾注了作者獨特的感受。寫雨,與寫作者自己“特殊偏愛”的緣相融合;寫虹,具體地描繪出了虹的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寫虹的魅力永駐人們的心田,寫得活潑動人。作者將自己的感受與寫景緊緊融合在一起,使人們同樣能享受到描繪景物的美與活力。正因為作者擁抱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了習作素材,才寫出了如此鮮活、靈動、個性飛揚的習作來。
小學生活潑好動,陶行知先生倡導的“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可以策劃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寫,寫出自己所做、所見、所感。活動可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活動使學生的習作變得精彩紛呈。引導學生讀唐詩,做好積累,主題可由學生自己定,如寫景詩、詠物詩、愛國詩、兒童情趣詩等。接著組織開展唐詩吟誦會,形式生動活潑,可以引導學生像詩人那樣吟誦;也可以小組合作,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意境進行“現(xiàn)場版”配樂朗誦,使得韻律合一,既增添詩的意味,又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對詩的直觀感覺;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提供的情景用唐詩來表達,提供詩的首字讓選手搶答等。
教師還可以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其它各種趣味盎然的活動:春游、秋游、感悟親情、播種綠色、探尋飛天之路、唱響童年歌謠、勞動最光榮等,教師盡可能多地拓展活動的內(nèi)容,創(chuàng)新活動的形式,讓學生體驗、感悟、積累。學生會將自己的肺腑之言訴諸筆端,用飽含深情的筆“我手寫我心”,捧出的是一腔真誠,迸發(fā)的是心靈碰撞的智慧火花。
比如,一小學生在《挑戰(zhàn)漂流》中,詳細地描寫了親身經(jīng)歷的一次難忘的漂流活動的全過程。全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條理清楚地敘述了作者參與漂流活動的五個階段:開始漂流、平穩(wěn)前行、初遇險境、脫離漩渦、到達岸邊。其中,第四、第五段寫得較為詳細,突出了作者忽驚忽喜、變化不定的內(nèi)心活動,展現(xiàn)了漂流的驚險、刺激、富于挑戰(zhàn)性的特點,因為親身經(jīng)歷,所以全文描寫細膩、純真。
為了能讓學生準確捕捉習作素材,教師應堅持與時俱進,拓寬學生的生活視野與話語空間,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努力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積累習作素材,塑造習作個性,張揚學生的生命色彩,充盈生命的溫暖,喚醒沉睡的潛能,放飛理想,真正讓學生的習作異彩紛呈。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磨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