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偉萍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以下簡稱學校)在創(chuàng)新驅動的背景下,秉承“教育優(yōu)先、德育為先、素質領先”的理念,變“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為德育學分制,建立由基本學分、獎勵學分和附加學分三個模塊組成的德育學分制體系,確立了“以學生為主,以激勵為主”的新思路,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德育學分制是借鑒學分制的管理模式而設立的德育管理評價機制。學分制首創(chuàng)于美國哈佛大學,1978年以后國內一些大學開始試行學分制,目前學分制已在國內高職全面推行。學校在“德育量化考核”的基礎上,廣泛進行調研,聽取師生的意見,由學校學生管理處牽頭,構思德育學分制的考核體系,參照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按照德育系統中的行為表現、道德成長、身心發(fā)展、專業(yè)技能等內容進行分值界定,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第一,德育學分制中設立基本分,是對學生行為表現所帶來的結果進行評價,主要是原來德育量化考核的內容,是各類制度規(guī)范的執(zhí)行情況,也是學生個體參與學校德育實踐成效的評價。突出遵紀守法、行為規(guī)范的內容,也是培養(yǎng)現代職業(yè)人的最基本的職業(yè)要求。學校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和《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等內容,將具體要求細化成量化的指標進行考核。學生遵守各項行為規(guī)范得到基本分數,違者按照細化標準扣除相應的分數。
第二,德育學分制中設立獎勵分,是對學生在各類德育實踐活動中獲得的成績給予的加分,這項內容在以往的德育考核中被忽略了,而在實施德育學分制中采納了學生的意見,并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如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極其深刻。學校針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個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開設了各種社團活動,如文學社、合唱團、話劇社、心晴社、滑輪社、藝術團、動漫社等。通過系列比賽活動,對表現突出和獲獎的學生給予加分,如校園十佳歌手大賽、校園合唱比賽、宿舍美化大賽、心靈手巧手工制作大賽等,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德育實踐活動。實施德育學分制后,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成績斐然,有兩項活動被蘇州市評為十大德育創(chuàng)新案例,分別是“文化早餐”和“宿舍文化節(jié)”活動,并向全市進行推廣,學校也被評為江蘇省校園文化建設先進集體。
第三,結合學分制的學分設置,在德育學分制中設立學生課余技能展示活動附加分。目前全國高職職業(yè)技能大賽轟轟烈烈,學校、院系、班級可開展多種技能訓練活動,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舉辦了多種有專業(yè)特色的技能活動,如酒店管理專業(yè)舉辦了“烹飪創(chuàng)新菜制作大賽”,旅游專業(yè)舉辦了“民族村之旅導游大賽”“園林一日游導游大賽”,財經專業(yè)舉辦了“珠心算技能大賽”“點鈔技能大賽”“會計實務技能大賽”,等等。還有各種專業(yè)性的校企合作活動、與企業(yè)人員進行勞動競賽等。針對部分有潛力的學生,還開辦了助學輔導班,引導他們繼續(xù)深造。學校普遍都是“一證帶多證”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即畢業(yè)證和各類崗位及能力證書,作為德育學分制的附加分,提高學生專業(yè)崗位練兵的積極性。
在德育學分制的設立中按照德育的內容,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誠實守信為主題的教育,還有普法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還結合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教育、志愿者的實踐活動等,并分年級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階段、有步驟地實施德育學分制。
學校在實施“工學交替、校企合作和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過程中,認為需要德育學分制來進行配套管理,實施德育學分制使學校和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德育考核更為科學合理,有利于促進學生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和發(fā)展。
1.德育評價清晰明確。高職的德育評價應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職業(yè)人的要求出發(fā),建立學生德育活動網絡記錄體系。學校利用網絡平臺系統化管理學生的各項信息,增加對學生德育評價的客觀性和直觀性,為德育學分評價提供有力的支撐。發(fā)揮德育學分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按照高職院校的德育綱要,確立細致的德育目標,學生更容易接受德育學分制的客觀評價分數,不再是模糊的評價,使得評價更加清晰明朗。目前國家已經建設了完善的學籍管理體系,學校在此基礎上利用這些基礎信息進行研發(fā),在學校內部網站開發(fā)了學生德育學分制管理網絡平臺,用網絡記錄學生的德育學分,學生可以隨時查詢自己的學分記錄情況,公開透明。德育學分面向全體學生,與課程學分有同等地位,基本分以一個月為基礎,獎勵分和附加分一個學期計算一次,按照得分來換算成德育的學分,對學生的德育評價有了一個具體的、完整的量化分析。
2.德育學分制考核形成體系。根據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要求,整體確立德育學分制,包括學生基本行為規(guī)范、校內外德育實踐活動、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等,學校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德育考核體系。這項考核體系包括個人行為、實踐活動和校本特色,使學生的德育評價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高職的德育學分制體系與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一樣,必須有計劃性、針對性地具體來實施,使得德育學分制體系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成為高職人才培養(yǎng)的同等重要的兩個模塊。學校從學生進校開始就從德育學分制考核入手,指導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學生也不再是盲目地發(fā)展,而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自身所學的專業(yè)從綜合素養(yǎng)到學業(yè)水平的發(fā)展都確立目標。有了目標的引領,學生發(fā)展就有了方向。
3.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德育。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專業(yè)特點,建立階段性德育評價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具體化評價標準,使德育學分量化指標體系更加趨于合理,更加具有操作的指導意義。學分制的根本目的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和成長的環(huán)境,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也是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社會的需求,自主選擇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如學生社團活動就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去參加,提高自己的能力。如學校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就鼓勵學生成為世博會的志愿者,提供有關的培訓,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最后有20名學生成為世博會廣東館的志愿者,他們在此期間以良好的形象和服務獲得了諸多的榮譽,同時他們也獲得了德育獎勵學分,畢業(yè)時成為用人單位青睞的人才。
4.完善制度育人機制。德育學分制是將學校德育評價的制度規(guī)范化,也是對德育工作運作程序的規(guī)范化,有利于克服對學生德育評價的隨意性。德育學分制的建立也是完善高職的育人機制,學校制定了《德育學分制實施細則》《德育學分制考核評定辦法》《學生德育學分手冊》等。還注重讓學生參與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使德育回歸生活實踐,注重多元化和開放性,也在制度中體現社會評價和用人單位的評價。如這些制度在學生實習期間主要讓用人單位的師傅為學生的德育打分,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校的制度操作性強,制度完善,有利于對實習學生的管理。
1.學生道德成長由被動變主動。學校以往對學生德育評價采用教師憑印象打分或者德育量化的測評,學生都是被動的,不能主動去選擇,對學生的成長不利。按照德育學分制來實踐,學生有很多自我主動選擇權,不是等待老師去評價,學生會自發(fā)地按照學分考核中的內容去選擇,如志愿者行動學生多參與就增加德育學分,這樣能夠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通過正確的行為形成正確的思想。例如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原來學校的集體活動一些學生覺得參加與不參加一個樣,現在參加活動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德育學分可以增加,學生的主動參與率較以前提高50%以上。學生技能賽獲獎比例上升20%以上,相反違紀的情況也大幅下降。
2.學生對自己的成長有了明確的方向,不再是模糊的空洞的概念。德育學分制中對德育的要求都是具體的,主要由項目和實踐活動兩個部分組成。項目,如行為規(guī)范中就有很多具體的內容,是學生都必須要做到的,體現基本的素養(yǎng)。實踐活動,如實訓實習就按照要求達到技能標準,完成實習任務。調查統計發(fā)現,實施德育學分制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人數在不斷提高,如學生假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人數也大大增加,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認識也提高了,提前對專業(yè)有新的認識,體驗積極性空前高漲,學校招生就業(yè)處每到假期前學生報名參加各種實習鍛煉的人數比之前增加90%以上,從學生對德育學分的執(zhí)行情況的反饋也可看出學生對此種測評方式更容易接受。
3.根據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特點,確定有特長和有特色的內容。在對學生的德育測評中,既要考慮普遍的學生道德發(fā)展的要求,也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求,在不同階段明確不同的要求,使學生在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中不斷提高基本素養(yǎng)。如學生在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明中有成績,就要在德育學分制中的附加分中體現出來,學生學有余力并對其他專業(yè)有興趣學習的,鼓勵一專多能,也可以給予德育學分的附加分。如學校有一位學生是公交達人,在地方新聞媒體上被專題報道過,該學生也熱心公益,業(yè)余時間幫助他人指導公交線路,我們也在德育學分制中給予附加分。在畢業(yè)生的企業(yè)調查反饋中也可以看出,企業(yè)對畢業(yè)生德育學分制的認可度達到100%。
4.德育學分制改變了學校德育整體的面貌。實施德育學分制后,學校的德育工作也由虛變實,真正落實到“人化”,實現了以人為本的德育理念,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改善了校園文化氛圍。學校近年來成為國家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示范項目學校、國家級重點職業(yè)學校、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蘇省高水平示范職業(yè)學校、江蘇省課改實驗學校,先后獲得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省級技能教學研究基地、蘇州市文明單位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
通過德育學分制的實踐,學校實現了變管理為服務,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破了舊的主觀評價學生德育的評價體系,提供了可資高職德育工作者借鑒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