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人文學院 黑龍江大慶 163319)
透過《伊豆的舞女》體味川端式的愛情
李麗麗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人文學院 黑龍江大慶 163319)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一生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兑炼沟奈枧肥瞧湓缙诘某擅?。本論文圍繞作品中兩位主人公的行動和心理活動兩條暗線展開,從相遇到分別娓娓道來,從而使讀者感知到“我”的變化,進而體味到川端式愛情的朦朧、唯美。
孤兒劣根性;舞女;朦朧的戀情
川端 康成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2歲喪父、3歲喪母,由祖父母撫養(yǎng)。8歲時祖母去世,12歲時姐姐去世,16歲時祖父去世,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撫養(yǎng)。由于身體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幾乎是封閉式的,與外界沒有接觸,這樣的生活方式就造成了他憂郁、扭曲的性格。同時,孤兒的遭遇使他的童年生活愈加悲涼,也對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于生活中缺少女性的關懷,所以他的作品中常常以女性為主題。川端康成一生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作品不勝枚舉,有《伊豆的舞女》、《淺草紅團》、《水晶幻想》等。1968年憑借《雪國》、《千只鶴》等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歷史上首位獲得此獎項的日本人,也是繼泰戈爾、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后第三個獲此獎項的東方人。1972年在工作室自殺身亡。
川端康成幼年的痛苦經歷、自身的不幸及家庭的遭遇等造成了他孤兒劣根性的扭曲性格,使他的許多作品都籠罩著這樣的陰影。16歲那年,伊豆之旅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他把自己的經歷復制在“高中生”身上,經過藝術加工,就是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這篇唯美、散發(fā)著青春氣息的佳作《伊豆的舞女》。此作品以伊豆旅游為場景,以淡淡的戀情為主線,以一次旅游一生情為題材娓娓道來。“我”是一個思想開放且具有浪漫氣息的高中生,但內心卻充滿了令人窒息的憂郁。借伊豆旅行的機緣,遇到了心地純潔、善良,僅十四歲的小舞女熏,她活潑可愛卻充滿了淡淡的哀愁。這樣兩個情竇初開的年輕人邂逅,無疑會心生愛慕,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瀾。但“我”還不得不表面上裝出高雅的大男子風度,做到禮數(shù)周全,而熏由于受到嚴格禮教的管束,對我也只能表現(xiàn)出朦朧的戀情萌芽,所以“我們”之間注定只能是朦朧的戀情和淡淡的愛。
“我”:①當“我”冒著大雨追趕藝人一行人時,終于看見藝人們在茶館門前避雨,這時,小舞女熏馬上讓出自己的坐墊,把它翻過來,推向我。而“我”只是應了一聲,連句謝謝也沒有說。(由此看出“我”是不善于與別人交往的,同時或許對別人還存在排斥性的思想。)
②當“我”就近跟舞女相對而坐時,拿出一支香煙,小舞女熏又把隨行女子跟前的煙灰缸推到我面前?!拔摇币廊粵]有言語。(“我”還是不能正常的和別人交往,也有可能是羞于交往。)
③當“我”晚上離開小店時,姑娘們出來相送,小舞女熏替“我”擺好木屐。(“我”沒有任何表示。此處也沒有描寫“我”的心里狀態(tài),也許“我”的思想有了輕微的轉變。)
④當“我”再次啟程走鄉(xiāng)間小路,爬到山巔,小舞女熏把鼓放在枯草叢中的凳子上,用手巾擦了一把汗,看似要彈掉她自己腳上的塵土,卻冷不防地蹲在“我”跟前,替“我”抖了抖褲裙下擺。而“我”則急忙后退。這時熏就索性彎著身子給“我”彈去身上的塵土。(舞女熏的行為讓“我”很意外,雖然下意識的后退,但是“我”后來也接受了。)
⑤“我”和榮吉看見馬路對面堆放著許多矮竹子,就議論說做手杖正合適。小舞女熏跑著趕上來,拿來一根比自己身材還長的粗竹子給“我”做手杖用。(這次“我”沒有意外,也沒有后退,只是接受。)
⑥當“我”要離開甲州屋小客店的時候,小舞女熏就搶先走到門口,替“我”擺好木屐。(“我”和小舞女熏已經很熟悉了,“我”的想法也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沒有了中間的客套,也沒有不好意思。)
對于小舞女熏的關心,最初,“我”只是應了一聲,連句謝謝也沒有說。爾后,還是什么也沒有說,只是默默地接受。但是當“我”和舞女熏漸漸的熟悉之后,作品中便不再描寫“我”的心理活動,也不再描寫“我”是怎樣做的,只是以一種無聲的行動來欣然接受。文中這幾處細致的描寫,形象的刻畫出了“我”的那種孤兒天性,與人交往中的障礙和不知所措。
熏:①“我”和舞女一行人一邊趕路一邊聊天,舞女說有很多的學生哥來這里游泳,“我”問是在夏天吧,小舞女熏慌張地小聲回答說冬天也來,而當“我”又重復的問一遍冬天也能游泳嗎,熏則臉頰緋紅,非常認真地點了點頭。(完美的表現(xiàn)了少女的那種天真浪漫,羞怯之情。)
②“我”和藝人們一起登上客店的二樓,小舞女熏從樓下端上茶來,她剛在“我”面前跪下來臉就臊紅了,手不停地顫抖,茶碗險些從茶碟上掉下來。看她那副羞澀柔媚的表情,“我”都驚呆了。(不僅舞女熏羞澀,“我”也驚呆了,兩個人有了初步的互動。)
③“我”沒去浴池,而是同小舞女熏下棋,當房間只剩下“我們”兩個人的時候,熏漸漸的忘卻了自己,一心撲在棋盤上,她秀美的黑發(fā)幾乎觸到“我”的胸脯,她的臉紅了。(這種看似不經意間的行為卻是兩個情竇初開的年輕人比較親密的行為。)
④當“我”給小舞女熏朗讀《水戶黃門漫游記》的時候,她輕快的靠近“我”,立即把臉湊過來,幾乎碰到我的肩膀,表情十分認真,眼睛里閃出了光彩,全神貫注地凝望著我的額頭,一眨也不眨。“我”覺得舞女是那樣的美。(“我”對小舞女產生了朦朧的愛意。)
⑤藝人一行人落在“我”的后面,小舞女熏獨自撩起衣服下擺,急匆匆地跟上“我”,她一直走在“我”的后面不到兩米的距離,既不想縮短距離也不想拉開距離,“我”回過頭去同她攀談,她嫣然一笑,停住腳步回答“我”,“我”等著她趕上來,她卻駐足不前,等“我”起步,她才邁腳。(少女的那種羞澀在這里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⑥“我”和藝人分別的那個早晨,小舞女熏早早起來送“我”,緊閉雙唇,凝視一個方向。想說再見卻什么也沒說,直到船兒遠去,才開始揮舞她手中那白色的東西。①(依依不舍,卻無能為力,也羞于在分別的時刻互相表達各自的感情。)
小舞女熏是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有些天真浪漫之舉似乎也在所難免,但同時熏也是一個女孩子,情竇初開,不經意間流露出情感也在情理之中。小舞女熏那看似無意間的、天真無邪的關心,在不經意間融化了“我”那顆孤寂、冷漠的心。使我得到了平等抑或是在“我”看來更高的待遇,因此,不知不覺間心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僅和小舞女熏有了互動,還能夠以一種從容的、平和的心態(tài)來看待這個社會和體會社會,而不是先前的把自己置身于社會之外。
“我”和小舞女熏屬于不同的社會階層,或者可以說熏是屬于比較卑微的社會層次的,“我”們之間是不會有任何交集的。然而,“我”和小舞女熏之間的情感交流是一次又一次心靈的撞擊及情感的升華。小舞女熏對“我”表現(xiàn)出的信任和關懷,并且贊揚“我”是個好人,她用純潔的愛感化著具有孤兒劣根性的“我”,使“我”脫胎換骨,重新回到原來的生活中去。
《伊豆的舞女》沒有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大喜大悲的感情起伏,沒有對于情愛的描寫,只有“我”和舞女淺淺的互動,但表達出的卻是淡淡的、朦朧的愛戀。雖然兩個人似有若無的感情最終以結束告終,然而“我”已不再是原來那個自我封閉的孤兒了。這也是《伊豆的舞女》的主題的深層內涵,其中這種川端式的淡淡的哀愁,淡淡的惆悵貫穿于全文的始終,令讀者不忍釋卷。
注釋:
①文章帶標注之處均引自葉渭渠所譯《伊豆的舞女》。
[1]韓立紅.日本文化概論[М].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2]王秀文,等.日本文化與跨國文化交[М].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3]葉渭渠.伊豆的舞女[М].北京出版社,2003.
[4]金山.日本社會文化讀解[М].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5]葉渭渠.唐月梅.伊豆的舞女[М].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6.
[6]李明華.伊豆舞女的世界——永恒的“熏子”[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9.
[7]閆松茶.川端康成作品女性形象分析[J].青春歲月,2013,3.
[8]陶箭.唯美主義視角下的熏子[J].山花,2013,9.
Through the "Izu dancer" to taste Kawabata type love
Li Li-li
(College of Humanities,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163319, China)
Kawabata Yasunari was the first writer to receiv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Japan, has created many excellent works. "Izu dancer" is the famous early work.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ction and psychological activity two line expans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reader aware of the changes of "me", and appreciate the hazy, beautiful Kawabata type love.
orphan disease; dancer; hazy relationship
I106.4
A
1000-9795(2014)03-0077-02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1-20
李麗麗(1980-),女,吉林德惠人,從事日語語言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