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從事語文教學將近十年,感慨頗多,語文在眾學科中始終處于尷尬的地位,學生輕視甚至忽視語文,語文喪失了文學的本性和育人的功能,成為學生不受歡迎的學科,淪為死摳字詞、章句的載體。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期盼語文春天的到來。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發(fā)展,語文學科的人文精神得到強調,尤其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放在了課程改革基本理念中的第一位。生活中處處皆語文,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懂得如何寫作、閱讀、鑒賞和表達,更要讓學生在語文的沃土中懂得如何成長、做人。
語文教學在育人功能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高爾基曾說,文學是人學,因為文學性作品往往是作者情感、思想、價值取向的物化結晶。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學生通過閱讀欣賞、寫作文章,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相交融,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性格變化和發(fā)展。比如,我在教學中,經常由課本延伸到課外,讀美文,講人生哲理,由淺入深地打動學生,觸及他們的靈魂,與他們產生共鳴。實踐證明,我這種形式活潑、新穎的教育方式比簡單的道德說教更易于被思維活躍、心理迅速成長、叛逆性強的青春期的學生接受,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慢慢成長、成熟。
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采用多種方式寓德育于教學之中。新課程改革后,教材弱化了政治性和階級性,增強了文學性和開放性,古典詩詞篇章的增多,西方現(xiàn)代主義作品的引入,都突出了文藝作品的人文關懷,體現(xiàn)古今交融、中外碰撞的特點。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把德育提高到相對重要的位置上,就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既受到傳統(tǒng)思想的教育,又具有積極的現(xiàn)代精神。比如,有一次,學校要求年青教師上一節(jié)公開課,我講的是史鐵生那篇飽含濃濃的母子親情的散文《合歡樹》,當時,我任教的是兩個理科班,其中有個班級,學生調皮搗蛋、厭惡學習、不尊重教師的現(xiàn)象很嚴重,這個班的科任教師都聞之色變,頭疼不已,那時的自己也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魄,就想在這個班上這節(jié)公開課,想通過這節(jié)充滿母愛的課感動他們、感染他們。事實上,我的大膽決定是再明智不過了,那節(jié)課成為我和學生難忘的一節(jié)課,在課上,我和學生用語言、用眼神、用心靈去交流,我們都各自抒發(fā)對母愛的不同看法,都表達了很多深埋心底又羞于表達的話,感情真摯,語言既樸實又生動,在座的教師和學生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也通過那節(jié)課,我發(fā)現(xiàn)這個班的學生似乎改變了很多,變得懂事了,勤奮了,更富有人情味了。所以,我認為,語文教材也許古板,但我們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努力使課堂上的講解繪聲繪色,營造出讓學生樂于接受的氛圍,又要積極尋求多種能反映作品真實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讓學生耳濡目染,慢慢改變提升。
總之,語文教學應盡一切辦法讓課堂生動起來,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又沐浴到思想道德的雨露。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不致偏廢學科的人文性,才能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平衡和
統(tǒng)一。
學生時期是一個吸取知識,形成積極的思想道德、人格心理的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思想極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如果我們教師不加以正確地引導,他們就有可能在這魚龍混雜、紛繁多變的社會中迷失方向,像大學生砍人案、投毒案、自殺案以及青少年殘害師友甚至雙親的現(xiàn)象無不告訴我們,當今青年學生的道德水平亟待提高,他們的人格心理亟待健全。作為人文學科之一的語文,則更應把德育放在教學中重要的位置上,讓學生在語文的沃土中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市第三高級中學)
編輯 張珍珍